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800字
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后,一定對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是時候靜下心來好好寫寫觀后感了。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800字,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800字1
《流浪地球》是一部有一點科幻感覺的國產大片。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太陽的體積開始慢慢增大,100年后將會吞掉地球,而300年后整個太陽系都將不復存在。所以人類決定離開太陽系到另一個星系找新家園。所以人們在地球上建了上萬個推進器。在途中因被木星的引力所吸,大部分轉向推進器都熄滅了,男主劉啟和一些人最后團結一致拯救地球的故事。
這部電影告訴我們人要團結一致。比如電影中的有一個片段,是推發動機的“撞針”就有各國的救援隊一起推動最后才得以成功。人們得出要找新家園這個決定,也可以看出人們的團結。如果他們不團結,就不會做出要找新家園這個決定,那么等待他們的就是毀滅。
我們還要有希望、有信心。平時不管干什么事我們都要有信心對自己有希望,這樣才能辦成功,如果自己對自己都沒信心那是不可能辦成功的。在社會上就有很多沒有希望、沒有信心的人,經歷了一些小挫折就會感覺到自己不會成功,但是他如果感覺自己有希望、有信心我敢說他就會成功。就比如電影里面,如果男主有辦法也不敢去嘗試,地球終究還是會毀滅。所以我們做事要對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辦到。要多鼓勵自己。
我們平時要多在一些細節,比如在電影中如果男主在回憶的時候沒有在意那個細節,他們終究是沒有辦法挽回地球被毀滅的結局。就比如做數學題,如果你讀題只是簡簡單單的讀一遍,而不是把其中所有有用的信息提取出來,那么這道題你一定會做錯。
我們也要做勇敢、樂于嘗試的人,有時候你遇到困難了,想出了辦法,但是你不勇敢、不樂于嘗試那么這辦法只是想想而已了,就比如你想知道這一盆水的溫度,但是也不樂于嘗試你是不知道的。就比如電影中男主想出了辦法,但是他不敢嘗試、不勇敢那么地球迎來還是毀滅。
我們平時也要孝順父母,現在的社會上都有很多不孝順父母,還問父母要錢的人,畢竟百善孝為先。在電影中男主也是非常愛自己的姥爺的,雖然表面上不是,但是在上海的那一段可以充分看出他比較愛自己的老爺。
所以我們要做一個團結、做事情對自己有信心、細心、勇敢、樂于嘗試、孝順父母的人。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800字2
說起科幻電影,大家首先想到的肯定是國外的“漫威”和“dc”。而如今,中國,也踏入了“科幻”這一領域,開啟了“中國科幻的元年”,今天我向大家推薦一部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
這是一部拯救地球的電影,由劉慈欣的作品改編而來。向太陽爭命,向木星爭命。兩個小時的電影,情節跌宕起伏,引人入勝。地球在脫離太陽系的過程中,意外被木星捕獲,重啟發動機后,本以為能順利脫險,卻又錯過了脫離時機。在絕望之時,人們又提出了點燃木星,推動地球的方案。一番努力后,有犧牲,有收獲,有揪心,有感人。最終,成功了,那一刻,身處影院的我,也已激動的熱淚盈眶,隔著銀幕,都能感覺到那種彌漫在人心底的興奮,很奇妙。
觀影過程中,有些細節,觸動了我。
首先一個,便是“希望”。影片開頭,在韓朵朵的學校,我們聽見了這樣一句話:“希望,在這個年條代,是比鉆石還珍貴的頭西。”起初,我和女主,一樣對這句話充滿了不屑,這為認為這不過是個說辭。隨著電影情節的發展,這種看法,變了。當地球被木星所捕獲時,地球,被聯合國所拋棄,正是因為希望,才有了點燃木星的方案;正是因為希望,才有了聯合國的授權,正是因為希望,才鼓舞了全人類,攜手拯救地球!有一句話,我永遠忘不掉“無論最終結果將人類歷史導向何處,我們決定,選擇希望!”
第二個,是全世界的救援隊到來之時。劉啟他們本已陷入絕境,正是救援隊的支援,才讓他們看到了最后的希望,幫助他們完成了點燃木星的準備。細心一些,我發現影片里最后各國救援隊的到達順序是08年汶川救援的順序,也許,這是想說:“災難面前無國籍,眾志連城定勝天”吧。
最后一個,是劉培強的那句:“三、二、一抬頭”。這句話,在全片出現過兩次,一次是劉啟小時候,另一次是面對地球存亡的時候。本是句哄話,但在地球存亡之時,卻顯得無比豪壯。在木星被點燃的那一刻,劉培強犧牲的那一刻,我哭了,也許,只有小家的犧牲,才有大家的周全吧。
看完電影,心中只有二字:震撼。與《戰狼》相比,這部電影沒有過多地體現中國的世界地位,而是以全人類的存亡為中心進行闡述,也許這就是“中國式科幻浪漫”的魅力吧!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800字3
今天,當我信心滿滿地保證一定不會哭時,走出影院大門,儼然已淚流滿面。當我們也面對這樣的絕境時,我們,又會如何選擇?
而影片中的中國人,選擇帶著地球一起流浪。
在不遠的將來,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為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以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地球和人類就此踏上預計長達2500年的宇宙流浪之旅。
這部影片淚點很多,當劉啟剛剛出場時,我以為他是一個叛逆少年,甚至嘟嘟囔囔地說:劉啟咋都不明白他爹的苦心呢?可是在劉啟與妹妹朵朵的相處中,這個中二又不失溫暖的少年深深地感動了我。
在上海那幢大廈里避難時,劉啟的姥爺在臨死前還在千叮嚀萬囑咐:戶口(劉啟),帶著朵朵回家。這就是中國人啊,不能忘了自己的根!當開著車經過那些標志的小店時,我的眼中盈滿了淚水,這就是我們生活的地方,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如果不珍惜的話,也許會冰天雪地,白茫茫一片,也許我們會在地底下生活。
在地木相撞,地球即將解體的關鍵時刻,李一一想到了一個方案,但需要推動一個大撞針,可僅憑三個人是推不動的。朵朵向全球發出緊急通告,請求他們趕回來幫助自己的團隊。當原本在往家趕的人們,紛紛調轉車頭返回時,我終于明白:人類的力量其實絲毫不渺小,只要團結一致,就沒有什么可怕的。最后幾分鐘,成敗在此一舉了。但加上朵朵的四個人還是推不動那沉重的撞針。在瀕臨絕望之時,日本人、美國人、英國人陸陸續續都趕到了。人們一起推動了那沉重的針,伴著科學家老何的犧牲,火,終于向太空升去,在距木星500萬米之時,到了極限高度。坐在護航者號里的劉培強(劉啟的父親),毅然決定引爆空間指揮中心,幫助引爆木星。
木星終于爆了,產生了巨大的沖擊波,將將地球緩緩推離自己。地球終于活了過來,人類又一次戰勝了將滅亡的恐懼,繼續生活。
電影給了人們極大的震撼,在俄羅斯宇航員臨死時,對劉培強喊:"我相信你,貝加爾湖總有一天會解封的,冰,總會化成水。我們的孩子,一定可以在湖面上釣鮭魚的!是啊,地球上的冰,一定會化成水。只有在集體中,個人才能獲得全面發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說,只有在集體中才可能有個人自由。完成這個任務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彼此緊密相連的團隊。人類,一定會以自己的團結精神戰勝光明與黑暗。在流浪地球時代過后,在幾百年后,人類找到一顆新太陽時,回想起這段時間,一定會為當時的團結而自豪。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800字4
一部名叫《流浪地球》的科幻電影一定充斥了你的朋友圈,而且反響熱烈,口碑爆棚,堪比“戰狼”當時的電影神話,引爆了中外媒體。很多觀眾被經典臺詞“道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行車不規范,親人兩行淚。”逗得捧腹,又因“希望是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希望是我們唯一回家的方向。”淚流滿面。在內行人的眼里,《流浪地球》已具備了知識結構、邏輯關系、視覺特效、人物命運、科技倫理等要素,比照之前的國產科幻電影,實現了整體性的進步。
我為“中國科幻崛起”“中國科幻的里程碑”這些詞匯而自豪的同時,更感到震撼的是電影里人類環境變遷的描繪。隨著“人類流浪計劃”順利進行,呈現給我們觀眾的卻是一個環境被嚴重破壞、地球家園滿目瘡痍的場景。氣溫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一旦某一物種的消失造成食物鏈一環缺失,整個生態系統就會崩潰。過去25年有3萬億噸冰融化,而其中一半是最近五年內融化的。
最近這幾年,不管你在世界的哪個角落,都可以清楚感覺到地球氣候異變。大陸冰雹,歐洲水災、印度熱浪、美國一天16次龍卷風,去年八月九日也創下百年最高溫38.7°C。這一切讓人不禁要問,地球究竟怎么了?世界衛生組織研究指出,溫室效應是地球氣候異變的元兇。氣候暖化使得兩極融冰、海水增溫、洋流改變,世衛組織表示每年將有16萬人因溫室效應外圍影響喪生,20__年死亡人數更會加倍。海平面上升更造成2500萬人遠離家園,第三世界將因洪水、饑荒、干旱和農作物歉收大舉移民,歐洲老年人將死于熱浪。
可能,不久的將來,“流浪地球”真的有可能發生。這也引發了人類自身的思考。環境類話題也是雅思寫作考試的常見考點,也是學生們詞匯掌握相對薄弱的部分。科技的進步帶來了環境問題,因此有人認為簡單的生活方式會保護環境,即低碳生活,然而人類也可以依靠科技帶來的便利解決環境問題;保護環境的責任在于政府、大公司還是個人;動植物的重要性體現在哪里,等等。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800字5
前不久上映的中國科幻大片《流浪地球》在世界引起轟動。截至今日,它的票房近三十億,無疑開啟了國產科幻電影的新紀元。
以文藝片為主的中國影視行業使得科幻電影的制作難以付諸實踐。科幻類型的電影在中國幾乎沒有基礎,此前國內也沒有成功范例,沒有人知道什么樣的東西觀眾會喜歡,從特效實現到視覺風格,都要一點點的摸索。因此,《流浪地球》從拍攝初期就屢遭質疑。總導演郭帆也直言,拍攝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信任。在缺乏投資方資金支持的境況下,導演郭帆和制片人龔格爾自掏腰包湊了一百多萬,為了不延誤后期制作進度郭帆甚至賣了自己的愛車。在這般境況下,全體人員都承擔著巨大的壓力。為了保證影片的高質量,全體人員只能超負荷運作,持續工作十幾個小時是家常便飯。全體人員分組休息,導演郭帆每天只睡3-4小時,現場鏡頭拍完后還要回去看前一天的鏡頭。最長拍攝持續30多個個小時。
除了制作的困難,演員們也苦不堪言。熒幕上最常出現的鏡頭——演員們穿著太空服來回走動,甚至有一些困難的動作戲。在我們看來,他們似乎輕松自然,游刃有余。然而,事實上,影片中演員身上的外骨骼重達40公斤,穿上后做一次簡單的動作都很吃力。因為穿上或脫下都十分艱難,為了不耽誤影片拍攝進度,演員平時就要穿著重達40公斤行頭在攝影現場活動,可想而知對演員的體力是多大的考驗。66歲的吳孟達拍戲過程中每拍一會就要去吸氧,面對劇組艱難的經濟狀況,他零片酬拍戲,拍完后甚至生病住院。而零片酬客串還投資6000萬的吳京的催淚表演,使得許多對他持有偏見的人改觀。影片的主角都是新生代演員,他們承擔了巨大的責任,即使演技略有青澀,但是他們不畏艱辛、勇于挑戰的精神已經足以讓我們敬佩。
再看劇情本身,細致入微的環境布置和清晰的世界觀使觀眾仿佛身臨其境,劉培強舍身相救,劉啟、韓朵朵的轉變,劇中人們對希望的堅持和人類共同體的精神使人熱血沸騰、感動不已。即使影片仍存在些許瑕疵,在它本身散發的魅力與光芒面前都不值一提。
正如影片主題——團結一心、家國一體,《流浪地球》制作團隊的成功恰與主題契合。臺下觀影的我們,更應在感動和震撼之余,將其精神傳遞,共創美好明天!
科幻電影《流浪地球》觀后感800字相關文章:
★ 公安奪冠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