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觀后感作文二年級
最近,由屈楚蕭、吳京和李光潔等主演的科幻災難電影《流浪地球》正在熱映,影片根據劉慈欣的小說改編,主要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人來開啟流浪地球計劃逃離太陽系尋找新家園的故事。下面由小編給你們帶來流浪地球觀后感,歡迎查閱。
流浪地球觀后感1
相信很多朋友都喜歡看科幻電影,也在最近觀看了由屈楚蕭和吳京等主演的電影《流浪地球》,影片改編自劉慈欣的同名小說,在太陽即將毀滅的情況下,處于太陽系中的我們究竟應該怎么辦呢?下面就跟小編一起來看看網友的觀后感吧!
最近,看群里筆友們分享了《流浪地球》的觀后感,點評雖褒貶不一,但讓我有欲望看的點在于這是一部中國首創的科幻片!必須要支持一下嘛。另外,從回來至今也沒去看過電影,加上近期與他的關系也在相互促進中,索性約上一起去看看吧。這次倒是一拍即合,還算痛快。下班后,簡單吃了一口,就直奔影城了……到后急忙取了票和眼鏡,沖進播映廳隨便找了個座位就目不轉睛的盯上了屏幕,仔細一看還是錯過了片頭部分,但科幻片所幻出地球還是很具有視覺沖擊力的,隨著也容不得我多想,繼續認真看吧……
寫到這,我得轉念了!我想說,盡管我很認真的`感受影片的每一個片段,可當走出影院時我問大叔看懂了嗎?他和我一樣茫然……
或許是錯過了片頭?或許是物理學的太爛?又或者說是對自然科學了解的太少?反正不知如何講述。不過,作為一個愛總結的我,怎能讓它占了時間還沒有收獲?到家我就各種搜索,結論是:
《流浪地球》根據劉慈欣同名小說改編,影片故事設定在2075年,講述了太陽即將毀滅,已經不適合人類生存,而面對絕境,人類將開啟“流浪地球”計劃,試圖帶著地球一起逃離太陽系,尋找人類新家園的故事。
以上文字,就可以讓我似懂非懂了。接著又看了幾篇影評,也相對多元的加深了認識。
然而,不管別人怎么說,我還是要表達自己的所見所感所吸收。
首先,音效結合視效,已沖擊到了我的耳目。其次,人物設計戲份雖不夠飽滿,但演員足夠投入。最后,劇中有幾句臺詞還是引起了共鳴。
因此,我選擇的其中一句分享給大家,同時也送給自己:“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望”。當我聽到了這句臺詞時,我相對理解了作為航空軍的違規;也相對理解了孩子的叛逆心理;更聯想到了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為情為利而不理智。
因此,我選擇的其中一句分享給大家,同時也送給自己:“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望”。當我聽到了這句臺詞時,我相對理解了作為航空軍的違規;也相對理解了孩子的叛逆心理;更聯想到了現實生活中,有多少人為情為利而不理智。
對,有感情有情緒是正常的,但我們是高級動物,要從本性一步步提升到本真的境界。
是,人類要發展、要創新,但欲望也要結合自然、結合科學齊頭并進呀。
近幾年,總聽說:地球變暖了!自然污染了!人心浮躁了!人情淡漠了!人性貪婪了!
人類要毀滅了
事實呢,自然確實讓我們沒少開發沒少破壞,人心也確實因金錢而沒少動搖。
那么,回過頭再細想影片的劇情,太陽為什么要毀滅?人們為什么要移到不見天日的地下城?全球為什么要再創新家園
我想,有些答案就擺在那,原本就是很簡單,原本就不用這般復雜的去揣摩這部影片。
所以,還是那句臺詞:“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望。”即便這樣,還希望人類多些理智,少些感性、少些不理智的貪念吧。
由于時間關系,就先聊到這里吧……
流浪地球觀后感2
作為一個重度的電影愛好者,科幻電影一直是我的最愛。偏偏中國的科幻電影一直沒有啥存在感,以至于在觀看《流浪地球》之前,我都無法充分說服自己——即便這是一部由劉慈欣作品改編而來的電影。
觀看《流浪地球》的過程,其實也并未有什么特別的感覺。但我也突然意識到,沒有特別的感覺,恰恰才是《流浪地球》最特別的地方:在經過好萊塢科幻大片絢麗的特效、天馬行空的想象力的無數次狂轟濫炸后,中國觀眾面對任何一部稍微有些失格的科幻電影作品,可能脫口而出就是“爛”“假”“俗””這樣簡單的評價。但《流浪地球》,卻讓最容易暴躁的中國電影觀眾們,在面對“中國本土科幻電影”這么一個相對新鮮事物的時候,難得地安靜了下來。
在記者所在的觀影場次中,大多數人都像記者一樣,安安靜靜地看完了整部電影。影片結尾處,還有不少觀眾掏出紙巾,偷偷擦拭眼淚。
也許對于中國觀眾來說,他們早已習慣,超級英雄的面具摘下后是一張洋人臉,拯救地球的人物全長著金發碧眼。好萊塢科幻大片長期不斷的入侵,讓中國觀眾有一種先天的不信服,認為只有好萊塢才能做出這種東西。
《流浪地球》能夠獲得中國觀眾的認同,不僅是中國電影工業體系日漸完整的體現,也是中國國家強大的印證——只有國家強大了,中國人拯救世界才更具信服力,搭配上這么一個屬于中國文化背景的科幻故事,才能讓日漸挑剔的中國觀眾去信服。
趕長路,總得看得遠些,多點夸父追日的浪漫,就能多點愚公移山的可能。
都說2019年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這也就意味著中國科幻電影工作者面對的將是荒蕪一片、百廢待興的局面。
今天《流浪地球》已經出發,而它的決心和勇氣,贏得的將不僅僅是尊重而已。
流浪地球觀后感3
昨晚,媽媽帶我到電影院觀看了電影《流浪地球》。
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地球本來是圍繞太陽轉的一顆小行星,可是因為太陽即將毀滅將會吞噬地球,同時地球表面氣溫已經達到了零下八十幾度,宛若整個南極。人類只能住在地表層負一百多層電梯的地球里面,人類決定將整個地球打包走,亡命宇宙。為此人類在全球制造了1萬多臺很大的推進器和轉向機,幫助地球改變轉向,用時2500年,到達宇宙里的新家園。
他們在前進的路上碰到了木星,木星有很大的引力,吸引著地球的大氣層,而且強大的引力會將地球和木星相撞,并且將地球瓦解掉。人類想了很多辦法都無法讓地球不撞到木星,很快就要到世界末日了。全球政府也發布通知讓各國救援先鋒的人都回家跟家人相聚等待著地球滅亡時刻的到來。
中國救援隊在最絕望的時刻想出了一個辦法:因為木星上有很多氫氣,點火發射火力到木星上點燃木星氫氣,讓火力沖爆力推開地球不讓地球撞擊木星。為此其中幾位隊友,在執行這個任務中喪命,還有幾位身受重傷,歷盡千辛萬苦,可惜已發射的火力離木星還差五千公里。
就在最后一絲希望破滅的時候,一位中國的宇宙飛行員決定點燃宇宙飛船,然后自己帶著飛船上的燃料飛到木星上點燃木星,可是國際政府因為那個飛船里有很多重要的文件和人類的文明種子,讓他放棄地球。這位飛行員為了地球上的三十五億人類還是獨自將飛船飛到了木星上,引爆氫氣黑洞并且光榮犧牲了,他的犧牲換來了地球的獲救。
看完這個電影,我覺得人類真的很團結一心,為了我們共同的.家園大家都挺身而出。這種精神很值得我學習。
流浪地球觀后感4
在“15億票房”的吸引下,我滿懷激情與好奇心來觀看了這部國產科幻片——《流浪地球》。
我之前看過劉慈欣寫的《三體》,讓我頗為震撼。而這部根據劉慈欣小說《流浪地球》所拍攝的同名科幻電影,同樣沒有讓我失望。
在看電影時,我好幾次熱血沸騰,我不舍得眨眼,不希望錯過每一幀的畫面。我震撼,震撼電影豐富的情節與壯觀的畫面;我自豪,自豪國產科幻電影品質的一大突破;我感動,感動劉培強的舍生取義,感動全世界人民的萬眾一心,和劉啟等人與家人的濃濃親情。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到電影中的一些細節:劉培強在空間站的窗戶上每天根據木星的位置畫圈,像日歷一樣計算自己快要回家的時間,和親人分別十幾年,其中的辛苦和思念溢于言表,電影沒有太多煽情的臺詞,這個畫圓圈的細節充分表現了他對親人的思念,另外有一個小細節是,窗戶旁邊掛了《盜夢空間》里的陀螺,電影里最終主人公回了家,這也表達了劉培強對回家的渴望。
《流浪地球》盡量讓每一個角色都豐富起來,作為配角的老何也不例外,他摘下頭盔去機房檢查線纜,點燃了“珍藏”的香煙,其實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了。當他打開煙盒的時候,給了一個字條的特寫,字條是媽媽留給他的,讓他注意身體,天冷記得穿秋褲。這里也是一個很讓人感動的一個淚點,每一個為地球能活下來而拼搏的人,其實都有自己牽掛的家人,但他們不得不為了任務和信念做出犧牲。
其實,這電影中的每一個人,都是為了人類文明的傳承才要如此拼命的保護地球。他們這種舍生取義的精神,完全不亞于黃繼光、董存瑞這些英雄,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是拯救地球的英雄,不是嗎?
電影中提到過一句話:希望是什么?希望,是這個時代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雖然珍貴,雖然稀少,但它永遠存在于我們的心中!
我也是地球上的一份子,我也想大聲的喊出:奔跑吧,地球!
流浪地球觀后感5
這個周末,我們全家一起去了電影院看了流浪地球這部電影。這部電影是一部科幻小說,講述了在未來地球會變成怎么樣。
在未來地球真的會因為太陽不斷爆炸、膨脹而毀滅嗎?
這篇電影的回答應該是是的吧。因為為了不讓太陽破壞地球,人們不得不讓地球遠離太陽,他們運用了許多轉向機的巨大動能,讓地球脫離運行的軌道,但是移動一點,地面上全部被冰所覆蓋,所以人們建造了地下層,那里可以讓人們生活。主人公是兩個初中生,他們想來到地球表面看看,偷偷地跟著部隊溜了出來,來到了一個“冰雪世界”他們非常稀奇,偷了一輛卡車,結果還進了監獄。
因為一場突如其來的大地震,他們逃脫了。最終才發現原來是被巨大是木星拉走了,他們跟著一個部隊,跟著他們的爸爸,一個偉大航天員,想辦法脫離木星的引力。為了引爆木星,讓它以巨大的力量推走我們,這樣我們的地球就得救了。為了引爆木星,他們的爸爸犧牲了,但讓整個地球又重新有了生命,有了新的希望!
電影里的內容是作者想象出來的,未來可能不會出現這種情況,但是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家園,不要毀壞地球的生態,要保護好我們的生存家園。首先是不能破壞環境,不能亂丟垃圾;其次是要保護好動物、植物,它們是我們的好伙伴;最后我要好好學習各種本領,將來做一個保護地球的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