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閱兵觀后感范文5篇
日月如梭,光陰似箭。彈指一揮間,半個多世紀過去。我們偉大的祖國迎來了70華誕。隨著建國70周年的到來,國家舉行了一場盛大的閱兵式,多款殺手锏裝備將首次亮相,規模之大前所未有。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準備的閱兵觀后感精選文章,歡迎查看閱讀。
閱兵觀后感1
在這個日子里,我同樣懷著一顆熾熱的心,在電視機旁收看廣場國慶70周年大典的閱兵式。約10時,大會開始,國旗護衛兵邁著鏗鏘有力的步伐到升旗臺前,將國旗一揮,五星紅旗在全國人民的注視下冉冉升起。那鮮艷的紅,就如東方的太陽,寓意著祖國的騰飛!緊接著,月閱兵揭開帷幕,首長神情嚴肅地坐車檢閱,他中氣十足、目光篤定地向軍兵們說:“同志們好!同志們辛苦了!”“首長好!為人民服務!”受閱部隊士氣激昂的回應響徹云霄。隨后,的徒步方陣也使人眼前一亮!特別是女民兵,她們一點也不遜色給正職軍人。瞧,英姿颯爽的身影,那擲地有聲的腳步,使整個方陣威風凜凜,蔚為壯觀。真是不愛紅妝愛戎妝。
我真正體會到祖國的日益強盛,裝備精良的軍隊。強大齊全的軍事武器,各種各樣的高科技軍事設備是我們卓越成就的體現。回想起以往辛酸的歷史,帝國主義的瘋狂搶掠,鴉片戰爭,日本侵華,戰爭一次次在中華大地上爆發。硝煙彌漫,人們被黑色的年代籠罩著。雖然泛黃的歷史史冊充滿了恥辱,但,中華人們,龍的子孫,五十六個民族,同甘共苦,艱苦頑強,戰勝了千災萬難,終于為歷史新的一頁增添光彩。譜寫了中華壯志雄心的凱歌。高舉勝利的旗幟。讓全世界無法移開目光。
祖國如今的繁榮要歸功于革命先輩。是他們用鮮血換來了今天。我們這一代人,挑起祖國未來的重擔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年少氣盛的我們應該抓緊每一分每一秒努力學習,探索科學奧秘。為中華的崛起而讀書。用我們的知識與智慧筑起祖國富強的橋梁。用我們的知識和智慧建設美麗的祖國。向70年大壽的祖國獻禮。
閱兵觀后感2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的盛大節日。70年的今天,毛主席在城樓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我們都有了一個家,她的名字叫中國。為慶祝祖國母親的70歲生日,全國上下積極行動,用自己的方式向祖國母親祝賀。
今天早上,我和家人一起觀看了閱兵式,我相信千千萬萬的中華兒女和我一樣熱血澎湃、激動萬分。
強國必須強軍,軍強才能國安。今天閱兵式共有42個地面方陣和12個空中方隊,在今天的15個地面徒步方隊體現了解放軍,武警部隊與民兵三相結合的力量體制。在這15支方隊中,戰略支援部隊方隊、文職人員方隊、聯勤保障部隊方隊等首次出現。裝備方隊里受閱的70個型號裝備均為中國制造,40%是首次亮相。這無疑不體現中國的強軍之路越走越寬。
回望歷史,放眼世界,今天的中國比任何時候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
空中梯隊的20架直升機打出70字樣,象征著中華人民共和國走出的70年光輝歷程,70年披荊斬棘,70年風雨兼程,70年砥礪奮進。中華人民共和國從無到有,從發展到富強。我自豪我是中國人!
最后借用在國慶節的講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斗!
閱兵觀后感3
2019年10月1日,建國70周年閱兵式,讓人印象深刻。電視里說,這次閱兵編59個方(梯)隊和聯合軍樂團,總規模約1.5萬人,各型飛機160余架、裝備580臺套,是近幾次閱兵中規模的一次。其中,徒步方隊編儀仗方隊、各軍種方隊、女兵方隊、院校科研方隊、文職人員方隊、預備役部隊方隊、民兵方隊、維和部隊方隊等15個方隊;裝備方隊編陸上作戰、海上作戰、防空反導、信息作戰、無人作戰、后裝保障、戰略打擊等7個模塊32個方隊;除此之外,還有空中梯隊編領隊機梯隊、預警指揮機梯隊、轟炸機梯隊、艦載機梯隊、殲擊機梯隊、陸航突擊梯隊等12個梯隊。通過觀看這次閱兵式,讓我感覺到了驚喜:
第一,通過70周年閱兵讓我看到了國人的精氣神。軍人的整齊步伐、颯爽英姿、嘹亮口號讓我為之振奮也讓我讓我強烈感受到生活在和平的年代是多么幸福;通過群眾方隊讓我看到了人們臉上洋溢的笑容,在新時代里,他們生活更加的美好。
第二,通過70周年閱兵讓我看到了先進的裝備。先進的武器裝備是應對現代戰爭的制勝法寶,也是維護我國和平發展道路、維護世界和平與安全的重要支撐,這次參閱的武器裝備的兩大特點:第一個特點是,所有受閱裝備均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其中包括我軍部分新型裝備,集中展現我軍聯合作戰裝備體系構成,比較充分地體現了我國國防科研自主創新能力。第二個特點,受閱裝備信息化程度普遍比較高。
第三,通過70周年閱兵讓我看到了大國的擔當。通過總書記發言,我們可以看到中國走和平發展道路的信心和決心,也展現出中國應對復雜多變國際形勢的自信與擔當。
70年的櫛風沐雨,如今的中國正在崛起,用雄厚的經濟實力、強大的軍事力量和團結的人民讓世界有目共睹,讓世界記住在東方,曾經那條沉睡的巨龍已經蘇醒,它將以大國姿態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閱兵觀后感4
又是一個金色的秋天,又是一個國慶,中華人民共和國已匆匆走過了七十個年頭。為了紀念這個勝利的日子,我們懷著虔誠之心觀看了建國七十周年閱兵。“咚——咚——咚”這是解放軍前進的腳步聲,他們正踏著雄壯的步伐,沿著廣場前進。“咚——咚——咚”多么有勁,多么鏘鏘有力的步伐聲啊!這不是普通的腳步聲,這是我們國家邁向世界民族之林的聲音,是祖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成就的喜悅之聲,是中國人民揚眉吐氣的腳步聲。是他們,是中國軍人在戰場上與敵人頑強搏斗,才換來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們,是中國軍人用他們的生命和熱血來保衛祖國的邊疆,無私地向自己的崗位奉獻自己的青春,就是因為有這一群“威武之師、文明之市、勝利之師”為祖國做后盾,才有祖國今天的繁榮昌盛,社會的安定,民族的團結。
閱兵活動按閱兵式、分列式兩個步驟進行,時長約80分鐘。閱兵式,受閱部隊在街列陣,光榮接受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的檢閱。
給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這次閱兵編組戰旗方隊,集中展示土地革命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以及新中國成立以來榮譽功勛部隊的戰旗,增強閱兵活動的歷史縱深感厚重感,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深切緬懷,對榮譽功勛部隊的始終銘記,對優良傳統作風的接續傳承。
編組戰旗方隊主要考慮是:一是強化對我黨我軍歷史的銘記。二是強化對革命先烈和英雄的緬懷。三是強化對榮譽功勛的尊崇。
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漸漸變成了文字,文字漸漸變成了概念,概念漸漸地模糊了。歷史,就是這樣被人們遺忘的。但是那一段悲慘的歷史,凝結著中華民族曾經遭受的人類歷罕見的苦難不能遺忘;那一段光榮的歷史,凝結著一個經濟與軍事實力都遠遜于對手的弱國打敗帝國主義強國的歷史奇跡和民族榮耀不能忘記!
短短的一天一晃而過,但這一天卻讓我收獲了許多,思索了許多,也成長了許多。或許平日的我們并不會將那段難忘的歷史特意拿出來宣揚一番,但只要我們將那個七十年前的日子熔入到自己的腦海,它便能像警鐘一樣時時鞭策我們保持警醒、踏實前進,讓我們的后代在將來的某個日子里驕傲的向全世界宣布:“我們是炎黃子孫,我們有著無數個榮耀的‘昨天’,我們還要創造更輝煌的未來!”
閱兵觀后感5
今天,北京廣場紅旗飄揚,鼓樂齊鳴,新中國成立70周年盛典的莊嚴時刻終于到來。
隨著國慶閱兵總指揮一聲令下,由陸、海、空、二炮、武警和后備力量組成的14個受閱徒步方隊,率先昂首闊步走過,精神抖擻地接受共和國領袖和各界人民代表的檢閱。
這是一支聽黨指揮、英勇善戰、服務人民的光榮武裝力量。共和國鋼鐵衛士的比喻,恰如其分;人民子弟兵的稱呼,真摯親切。在為民族解放、國家獨立、人民幸福的革命和建設年代建立了不朽功勛的人民軍隊,正充滿信心地繼續在捍衛國家利益、維護世界和平的道路上邁進。
受閱方隊的雄姿威步由遠及近,仿佛從歷史深處走來,邁入我們的視野。人民軍隊82年不平凡軍史,共和國70載風雨歷程,改革開放30年輝煌變遷,仿佛都在這一刻呈現在我們面前。
回望歷史,我們無法忘卻。109年前的1900年8月28日,當八國聯軍在廣場金水橋前集結列隊通過、端門,穿過皇宮,出神武門,國家的主權被帝國主義列強的鐵蹄踐踏,民族的尊嚴被趾高氣揚的腳步侮辱。閱兵之后,各國軍官重新回到皇宮,以參觀為名公然瘋狂搶劫,但堂堂天朝大國,卻毫無反擊之力,任由自己的國家和人民遭受強盜的肆意侵害。
82年前的1937年8月8日,日軍在北平舉行入城式,日軍在東交民巷前的日軍練兵場舉行閱兵儀式。城樓上掛起的“建設東亞新秩序”幾個大字,訴說著國人無盡的悲痛與屈辱。
回首昨天,我們記憶猶新。70年前的今天,人民軍隊海陸空三軍官兵陣容整齊、氣勢豪邁地走過,接受黨和人民檢閱。受閱官兵的腳步踏過曾經的屈辱,驅散往日的悲切,重新喚醒中國人民自強不息、頑強奮斗的民族精神,激發出保衛祖國河山、建設美好家園的強大創造力,標志著一個新的國家、新的制度在古老的神州大地建立,預示著民族復興的偉業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
再看今朝,我們心潮澎湃。已在改革開放大潮中搏擊41年的共和國,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活小康、文化繁榮,中國人正以前所未有的改革意識和開放心態,積極參與經濟全球一體化競爭和構建和諧世界的實踐中。從引進外資到海外設廠,從守家衛國到境外維和,中國在與世界的交流互動中,日益發揮著一個負責任大國的重要作用。
“中國制造”的標識如同我們的腳步,在行銷世界的同時也留下中國和平發展的印跡;維護世界和平的莊嚴承諾就像鏗鏘的步履,讓國際舞臺的燈光聚焦欣欣向榮的中國。美國政治觀察家、《新聞周刊》國際版主編法里德·扎卡里亞日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說,經歷了70年的發展,中國人民見證了自己國家非凡的崛起歷程,中國在未來也將更加自信、從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