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少年觀后感作文400字
過收集,編輯整理了中華少年讀后感范文,通過讀書我收獲了好多,其中讓我收獲最多的一本書是作品。我們抽一點點時間撰寫讀后感,用來記錄自己讀書時的所思所悟,寫好一篇作品的讀后感需要從哪些角度來寫?希望本文對您有所幫助!
中華少年觀后感作文400字精選篇1
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只懂索取,就會撒嬌;有人說,現在的孩子,嬌生慣養,自私自利。可是我要說:不!。在2008年512汶川的大地震中,有許多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他們用自己的弱小的手、柔嫩的肩,甚至生命去營救被埋、被困的同學,他們用自己無言的行動,為中國少年的精神華章,做出了一個動人的腳注。
今年暑假,爸爸帶我進城辦事,我在新華書店買了《感動中國》一書,里面一個個人物故事非常感人,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中國少年林浩》一篇。
9歲的林浩弟弟在地震發生的一瞬間,正在教學樓的走廊上,教學樓瞬間倒塌了,林浩被上面滑落下來的兩名同學砸倒在地。幸運的是他沒有受什么傷。但他發現,周圍已是一片廢墟,許多同學都被大大小小的磚塊壓在了底下。這時,從石板后面傳來一名女同學的哭聲。恐慌、害怕的情緒一下子蔓延開了。別哭,我們在一起唱歌吧。林浩努力的保持著鎮定。他帶頭唱起了學校教的歌,歌聲中,女同學漸漸停止了哭泣。大家一首接一首的唱起來,熟悉的歌曲給幼小的心靈帶來了安慰,大家暫時忘記了眼前的災難。此時,我恨不能飛到他們身邊,把他們從廢墟中救出。
我還能動,我可以先爬出去求救。林浩想。于是,他使勁地爬啊,爬啊,終于奮力的爬出了廢墟。逃出來的林浩回頭看時,發現一個女同學昏倒在走廊上。而教學樓隨時都有再次坍塌的危險,林浩此時沒有猶豫,又爬回廢墟。這個平時喜歡在爸爸媽媽背上撒嬌的小弟弟,用他弱小身軀,把女同學背了出來。可還有一個,緊接著,他又再一次返回廢墟,把另外一個昏倒的男同學背了出來。他把這兩名同學都交給了校長,隨即,他們被父母接走了。讀到這里,我被林浩弟弟所感動,不知不覺中已淚流滿面。仁者無畏,勇者無敵。這句話送給林浩再恰當不過了。他不顧個人安危,以仁、勇讓自己的青春燃燒。
而此時,林浩才感到身上一陣陣疼痛,他的頭被碰破了,手臂、腿上也都被擦傷,傷口火辣辣的疼。他很快被送到醫院,在醫生檢查完傷情的那一刻,林浩再次展現了自己堅強的性格,拒絕救助站老師幫他穿衣服,他翻身從床上爬起,迅速地穿好衣服,走出了醫院,開始了他徒步7小時的尋親苦旅。在這次空前的人類大災難中,他用歌聲驅散死亡的恐懼;在面臨生死抉擇的關鍵時刻,他義無反顧的返回廢墟,用稚嫩的肩膀將同伴從險境中背出,他以自己的行為詮釋著勇敢;他用自己樸素的行為行使著責任。
事后有人問林浩:當時情況非常危險,你怎么會想到要救人呢?他用稚氣的聲音回答:我是班長!多么堅定而又感人的回答。從他稚氣的面龐上,讓我讀懂了什么是堅強;而他弱小的肩膀,讓人們看到:中華少年民族的希望。
六年級:李樓 李想
中華少年觀后感作文400字精選篇2
這是一本喚醒沉睡國人、扭轉時代風氣的好書,其蘊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和道德規范,是中國人思想和精神的內核。這正是我們青少年提高文化認知、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的內在需要,也是堅持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激發全民族文化創新創造活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迫切需求。
讀《少年中國說》一書,我的感受是少年強則國強,少年智則國智。一切事物都在變化的,愚昧變文明,落后變先進,弱小變強大。歷史在前進,變是必然性。我們要處變不驚,將事物的變化加以充分考慮,適應千變萬化的事態發展。
回歸到學業上,接下來我將拼搏一年,迎接人生的第一場重要考試——中考。我知道要完成這個目標,走進心儀的高中,需要我付出更多的努力。“凡辦事必有阻力。”梁啟超先生所言的“辦事”,是“戊戌變法”,而我的“辦事”是中考。他又言:“辦事遇阻力者,當作如是觀,至誠所感,金石為開,何阻力之有焉!茍畏而避之,則終無一事可辦而已。”對,“至誠所感,金石為開”,我想,未來的一年就算遇到再大的阻力,我也會堅強而勇敢地挺過去。
中華少年觀后感作文400字精選篇3
梁啟超先生寫的《中國少年說》真是一本好書,我看了以后,覺得書中寫得很多知識很對。
《中國少年說》這本書主要講述了少年人的作用,通過闡釋基本的理論道理告訴我們國家的希望寄托于青少年一代。青少年一代要是強盛起來了,國家在不遠未來也將強盛起來。
是的,結合個人的生活實例,我覺得《中國少年說》當中講到的`“少年強則國強”非常有道理,強不光是指身體康健強壯,更是少年之間懂得團結、凝聚。正所謂“團結就是力量”,假如一個不團結的集體就如同一盤散沙一樣,力量就四散潰散了就很難形成合力,打不贏硬仗。就拿我們班級來說,很多時候面臨了班級比賽,班級當中如果出現不團結的聲音,那么一場比賽注定是拿不下來的。而當我們團結一致的時候,就像本學期的一次合唱晚會,我們唱得響亮,唱出了精彩,唱出了氣魄,就贏得了很好的成績排名。
總的來說,我從《中國少年說》看出了梁啟超先生的智慧,這些凝聚著智慧的一字一句真是值得我們細細揣摩。此外,作為我們個體,只要努力奮斗,做好我們各自的手頭任務就是最基本最務實的做法了。
中華少年觀后感作文400字精選篇4
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讀完這篇由梁啟超寫的《少年__說》,我感到了一種強大的力量正在驅使著我,讓我心胸澎湃,斗志昂揚。是啊,在梁啟超激昂灑脫的.文字中,充滿了霸氣、充滿了希望。
《少年__說》是以我們少年為核心寫的,把我們當成祖國的希望。人們都說:少年將是希望的種子,一定要讓他們好好地報效祖國。
在梁啟超的《少年__說》之中,大量的提倡了這個觀點。今天的責任,不在別人身上,全在我們少年身上。因為只有少年得到了發展,祖國以后才有希望。
文章的最后又講到:美哉我少年__,與天不老;壯哉我__少年,與國無疆!更是對我們少年寄托了希望與祝愿!頭頂著蒼天,腳踏著大地,從縱的時間看有悠久的歷史,從橫的空間看有遼闊的疆域。
前途象海一般寬廣,未來的日子無限遠長。讓我們努力吧,創造新的未來,讓我們的祖國無比繁榮,讓世人以我們為驕傲!一定要記住,我們是未來的種子,未來的希望!所以,我們現在就必須要努力學習,充實自己;還要積極鍛煉,強壯身體;不遠的將來,我們必定從現在的祖國花朵成長為參天大樹,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之材!
中華少年觀后感作文400字精選篇5
最近,我讀完了__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動家、啟蒙思想家、資產階級宣傳家、教育家、史學家和文學家梁啟超寫的《少年__說》。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我非常同意他的觀點,如果全國的人果真都是青春年少,那么我們__將成為新興的國家,它的發展進步是不可估量的。如果全國的少年也成了老朽,那么我們__就像過去一樣仍然是落后的國家,它的滅亡也就指日可待了。所以今天的責任,不在于他人,全在我們祖國的新一代的肩上。我們聰明智慧,國家就聰明智慧;我們富有,國家就富有;我們強盛,國家就強盛;我們獨立,國家就獨立;我們自由,國家就自由;我們進步,國家就進步;我們勝過歐洲人,國家就勝過歐洲;我們在世界上稱雄,國家就在世界上稱雄。
這篇文章使我非常震撼,也值得我們去深思:我們__過去為什么落后?為什么會被欺負、被侮辱?不就是因為沒有有用的人才嗎?沒有有用的人才,__就不會發展,只能落后。清__的腐敗,我們都知道,國家落后,就只能挨打,所以__的未來就靠我們。
我們是祖國的花朵,是祖國的新一代,我們有義務讓祖國便的更強大,所以,作為華夏兒女,作為炎黃子孫,我們要更加嚴格的要求自己,德智體美全面發展,做一個知識淵博的人,有策略,有文化。只有我們變得強大,__才會變得強大。
等我們每一個人都有所成就后,那__就在世界上稱霸了,日本、美國等國家就完全不是我們的對手了,就不會囂張跋扈了。那時候,我們都可以昂首挺胸,站在世界的最頂點上自豪的喊一聲:“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感謝大家的收聽,我的演講到此結束。
中華少年觀后感作文400字精選篇6
在中國的舊時社會里,充滿著勞動人民的勞苦和那些貴族的欺壓。而祥子卻向我展示出了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對于我們現代人來說,這是生活,而對于舊時社會的中國來講,這是生存。那么讓我們一起走進舊社會,走進《駱駝祥子》。
祥子是一個拉車的苦力,自己的車子在一次意外中失去了,只好再努力,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讓他放棄拼搏,放棄了努力,最后自甘墮落,成為了一個無所事事的閑人,甚至成了一個沒有道德的人。
也許有人會說,這樣的人根本就不值得提,因為就算他之前很好,但結局依然是不堪的。可是說這句話的人們啊,你們有想過這是什么造成的嗎?這是那些高貴的人們逼的。這還是得怪罪于那些壓迫者,是他們毫不留情的剝削人們的財產,那些勞動者即使累得夠嗆,也只能過著貧苦的生活。而那些壓迫者,就算不動也有錢來。是生活讓祥子變成了那樣,也只能怪社會的不公啊!
駱駝祥子,用自己的努力,本可以更好的生存下去。可是,卻只能想到這些,我都為祥子可惜。而現在,我們的生活好多了,卻有很多的人不再努力了。
作為新時代中華好少年,我們當前的夢想就是好好學習,然而這需要努力做墊腳石,讓我們加油創造更好未來吧!
中華少年觀后感作文400字精選篇7
剛剛學習了《少年王勃》這篇課文,文中講述了少年時期的王勃在滕馬閣寫下〈滕王閣序〉這首千古傳誦的名文。文中寫道“都督要求客人寫一篇慶賀文章,在座的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也不敢答應。”其實都督宴請的客人中知識淵博的大有人在,只是害怕自己寫得不好,壞了一世英名,只有年少的王勃“初生牛犢不畏虎。”胸有成竹地站了出來一顯身手。凝望著江上迷人的秋景,王勃文思如泉涌,筆走如飛,千古美文〈滕王閣序〉就這樣誕生了。王勃之所以能很自信的在眾多文人面前寫賀文,與他平常的仔細觀察以及深厚的文學功底是分不開的。
其實,每個人都不是一生下來就是天才,要想像王勃這樣有才氣,就要多讀書,多觀察,多積累,這不禁讓我想到老師要求我們寫日記時,拿起手中的筆,經過一番苦思冥想,還是覺得無話可說,究其原因,就是平時沒有仔細觀察身邊的每一件事,每一道風景,沒有用心去讀書,積累知識。讀了《少年王勃》之后,讓我明白,人不管在什么場合都得自信,也讓我知道要想:“下筆如有神”,就要“讀書破萬卷”。用自己勤奮的汗水澆灌成功之花!
成語大有人在:形容某一種人為數不少。如:《資治通鑒·隋紀煬帝大業十一年》:“帝至東都,顧眄街衢,謂侍臣曰:‘猶大有人在。’意謂向日平楊玄感,殺人尚少故也。”又如:出面的雖是章士釗,其實黑幕中大有人在。——《魯迅書信集·致李秉中》
成語胸有成竹:胸有成竹[xiōng yǒu chéng zhú],意指指畫竹之前,心中早已有了竹子的完整形象。語本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後用“胸有成竹”比喻處事有定見。[源]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據《蘇東坡全集·前集·卷三三》引)竹之始生,一寸之萌耳,而節葉具焉。自蜩腹、蛇蚹,以至于劍拔十尋者,生而有之也。今畫者乃節節而為之,葉葉而累之,豈復有竹乎?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執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與可之教予如此,予不能然也,而心識其所以然。夫既心識其所以然,而不能然者,內外不一,心手不相應,不學之過也。故凡有見於中,而操之不熟者,平居自視了然,而臨事忽焉喪之,豈獨竹乎! 另可參考:宋·晁補之〈贈文潛甥楊克一學文與可畫竹求詩〉(據《雞肋集·卷八》引)[典故]文同(西元1018~1079),字與可,北宋梓州永泰(今四川鹽亭縣東)人。擅長詩文書畫,以畫竹及山水聞名。和蘇軾是表兄弟,也是感情深厚的好朋友。宋神宗元豐二年七月七日,蘇軾曝曬書畫時,找到了文與可贈送給他的〈篔簹谷偃竹圖〉。因為當時文與可已經過世,睹物思人,於是以此畫為篇名,寫下〈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文中敘述文與可畫竹的理論和對文與可的懷念。文與可十分喜愛竹子,所以在窗前種了一大片竹子,無論晴雨寒暑,都仔細觀察竹子的生長情形和姿態變化。文與可曾告訴蘇軾說:“畫竹之前,胸中必須先有竹子的完整形象,然後心手相應,如此才能將竹子生動的神韻表現得淋漓盡致。”這段文字成為古代重要的繪畫理論。後來“胸有成竹”這句成語就從這里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處事有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