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
當我們觀看完一部影視后需要好好的將收獲記錄下來,而這個東西就是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為寫觀后感每頭緒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僅供參考。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精選篇1)
我們正值青春,時光正好。靜謐的夜晚,我與父母一起觀賞了電視節目《開學第一課》,精彩而絢麗的畫面觸及內心,讓我年輕的驕傲里,更多了一層擁有強大祖國的自豪。
“中華驕傲!”每每提到中華,好像自骨髓里就有一種震撼,又或許不能將這種奇異的感覺稱為震撼,簡簡單單四個字,就像一針強心劑一樣,突然給了我勁頭和希望。
給我感觸最深的,是主持人董卿單膝下跪,聆聽許淵沖老爺爺講話的那一幕。“詩以言志、文以載道”,這位96歲的老爺爺用他所有的力氣為我們講述“白日依山盡”之美,他眼中的神采折射出他對翻譯古詩文的熱愛深深震撼了我。這就是中華的兒女,中華的驕傲,誓要把中華文化傳播天下。
我也很喜歡古詩詞。尤其是唐詩宋詞,讓我能透過一點一滴的文字看到朝代的興衰,看到詩人豐富的情感,快樂或傷懷,失落或驕傲。一個一個字匯聚成詩,美得令人驚嘆,讓我寄居在詩詞的浩瀚里,坐看文學的磅礴。從小就喜歡寫作的我,也希望自己將來能寫出一些傳世的文字,將我所觀所想所憶能完整地呈現在讀者面前,把我所經歷的中華之美留給后人。
來自巴基斯坦的漢語教師米斯巴,在舞臺上講述了關于她與恩師之關的故事,那是關于一群人對傳播漢語的執著,以及對中華傳統文化的熱愛與追求。米斯巴老師的話語樸實而真誠,她希望教漢語直到她教不動為止。我聽著忍不住掉下了眼淚。我們的母語被如此推崇和喜愛,在世界的角角落落都發出她燦爛的光芒,照耀著每一個人喜愛她的人。
“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少年獨立則國獨立,少年自由則國自由,少年進步則國進步,少年勝于歐洲,則國勝于歐洲,少年雄于地球,則國雄于地球。”
我是驕傲自豪的,為我們中華文明的博大精深,也為我們中華文化的包容無私。《開學第一課》,正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精選篇2)
今天下午,爸爸陪我觀看了,開學的第一課《中華驕傲》。我看的有點入迷,看完后,爸爸突然問我:“視頻的題目是什么?”
“視頻的題目是......”我實在是想不起來,只顧的看視頻的內容了,有點尷尬,心想,這還是我親爹嗎,天天給我挖坑兒,坑兒的我上氣不接下氣。
爸爸又問:“視頻講了幾部分內容?”
”漢字,武術,詩詞,戲曲,琴,棋!“爸爸不吭聲,看來我是答對了,還好我搬回了一局,不然太沒面子了。
爸爸又問:”你還知道我們國家,有什么其他值得驕傲的地方嗎?“"敦煌的壁畫,佛教的造像,書法,瓷器,絲綢,唐詩宋詞,元曲戲劇,明清小說......"爸爸說,你說的很好,”你認為中華文明最值得驕傲的是什么?“漢字!
漢字是我們華夏文化和文明的載體,可以讓我們和我們遠去的古人對話,知道了我們是誰,從哪里來,未來我們將要做什么。爸爸說,讀懂了漢字,就讀懂了中國文化的一半。比如,幸福的”福“,爸爸說,一人一口田,有衣穿,有飯吃就是幸福。
因為古時候,我們的東方文明屬于農耕文明,我們的漢文化就屬于農耕文化。所以,有田可種,有飯可吃,有衣可穿,就是幸福。再比如,大海的”海“,海如此的浩瀚,竟然是由每一滴水組成。大多數人,認為我們是一個沒有信仰的民族,沒有信仰的國家。爸爸卻告訴我,我們有信仰。我們的信仰就在,我們的文字里,就在我們的唐詩宋詞里。我們的信仰就是,我們的溫良恭儉讓,就是我們的仁義禮智信,就是我們的家,國,天下......
是的,我們是一個有信仰的民族,只是有時候我們忘了我們的信仰。一個人有了信仰,就有了戰勝一切的力量,一個國家有了信仰必然走向繁榮富強。
是的,我們的文化源遠流長,有許許多多值得我們驕傲的地方!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精選篇3)
9月1日晚上九點,爸爸和我一起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播出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主題是“中華驕傲”。著名主持人董卿、撒貝寧當起了“班主任”,帶領大家從前輩們身上學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
節目特別邀請了著名鋼琴家郎朗和一位來自意大利名叫Teo的機器人一起現場合奏。還有最近刷爆互聯網的《戰狼2》的導演兼主演吳京,他通過視頻的方式與我們分享他對“武”的理解。
而節目中讓我印象最深的是王寧教授講漢字。
漢字,是我們炎黃子孫的驕傲,是一代又一代先人智慧的結晶,是一種神奇的字體。
雖說每個漢字都由橫豎撇捺點這些簡簡單單的筆畫組成,像一群群可愛又淘氣的孩子在方格上跳躍著,卻都有著自己的情感。望見“朝陽”兩字,你能感受到一絲明媚的陽光照耀著你,而望見“晚霞”,你會為那絢麗的色彩而迷醉。“喜”字使人笑逐顏開,“哀”字一望而皺眉……
王寧教授現場演示了“正”、“直”兩個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行不離軌就是正,目不斜視就是直。讓我感受到一股漢子的神圣力量。
據說中國的漢字從甲骨文、金文發展到現在的楷書、行書,已經有四千多年的歷史了。會意字,指事字,形聲字,象形字背后都藏著豐富的知識。例如象形字"休"就表示人靠在樹旁休息。我喜歡漢字里很多有趣的字謎,如太陽出來從下照,人人都說味道好(香);王老頭,白老頭,同坐一塊大石頭(碧)。像這樣的字謎還有很多。中華漢字自身就有一種智慧的力量,一個想象的天地,任你自由飛翔與馳騁。
中國的漢字真是有趣極了!我愛這變化多端的漢字,更愛它背后蘊藏著的豐富知識。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精選篇4)
9月1日晚上,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播出的2017年開學第一課。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我的中華驕傲”,內容主要是講了五個部分:字以溯源、武以鎮魂、文以載道、棋以明智、絲綢新路。給我印象最深的是漢字。
中國的漢字發展至今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在漫長的歷史演變中漢字可分為七大類∶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在不同的時代用的字體形狀也不同,每一個漢字背后都藏著豐富的知識。北師大的王寧教授說,漢字和漢字文化能夠綿延不絕,生命就在民間。王教授還現場演示了“正”、“直”兩個字的演化和造字思路。最有意思的是“直”這個字最早是象形字,字的樣子是一只眼睛上面是一條直線,因為目光都是直線,不會拐彎,非常形象。概括起來就是“目不斜視就是直。”
原來字是這樣演化過來的,這讓我想起了經常下象棋時看到的“馬”字。開始,甲骨文里的馬就像畫出來的,能夠清晰的看見三角形的頭、兩雙腳、馬尾巴,連脖子后面的鬃毛都能看的一清二楚;但是在晚期甲骨文里就把尾巴、腳都簡化成了簡單筆劃,馬尾巴和鬃毛都消失了;金文就更簡單了,連頭都只是一個圓圈了,但尾巴卻被加長了;楷書就更簡單了,連頭都沒了,還把尾巴變成了四個點;現在我們學的字就更簡單了,雖然看起來沒頭沒腳的,連尾巴都被一橫取代了,但仍然能聯想到馬的樣子。這就是字的演變過程,其中也蘊藏著有趣的知識。
我之前不愛寫漢字,字也寫的很丑,通過今天的對于漢字知識的了解,我發現漢字真是有趣極了!每個小朋友有機會都應該去深刻體會漢字的演化和每個漢字背后的知識,因為這是中華驕傲的一部分。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精選篇5)
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終于在9月1日播出啦!這一次的主題是“中華驕傲”。
關于中華驕傲歷史書上寫了很多很多,如四大發明,但我覺得漢字更有代表性。正如節目中王寧教授說的,漢字和漢字文化能綿延不絕,生命就在民間。漢字書法是一門獨特的藝術,能寫得和畫家一樣,行書流暢,快而敏捷。漢字是一種外國文字無法比擬的文字,中華漢字的對聯、詩歌都是漢字獨創的。每個漢字都經歷了一段不可猜測的道路,才能流傳到現在,它是中華民族的智慧結晶,是中華民族的光輝榮譽。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96歲高齡的北京大學教授許淵沖。他曾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杰出文學翻譯獎。許教授告訴我們他自己每天都要翻譯一兩頁紙,常常工作到凌晨三四點,有時也會半夜坐起,打起手電筒寫下自己想到的內容,生怕第二天忘記。許教授說:“我給自己一個目標,那就是我要翻譯到一百歲,把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經典傳播到海外。”許教授這么大歲數還堅持完成自己的目標,我們作為小學生更加應該向許教授學習,給自己一個目標,然后向目標前進。
通過觀看《開學第一課》,我深受教育,感觸頗深。中國的未來需要我們,我們從小就要好好學習,長大了來建設我們的祖國。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精選篇6)
通過看《國學小名士》我加深了對古詩詞加深了理解。古詩詞已不再是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了,古詩詞是每個中國人必須了解的文化,古詩詞有著悠久的歷史,其中也包含了我們祖先的智慧。
《國學小名士》比賽中的每一位選手都能熟練背誦許多的古詩詞,朗朗上口、滔滔不絕。選手們所背誦的古詩詞有的是我們耳熟能詳的,也有的可能是我們從未聽過的。可是他們卻句句背誦的滾瓜爛熟。不管是作者即背景還是思想內容,都掌握的非常熟練。這種對古詩詞的熱愛與熟練程度令我從心里震撼無比。
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是那樣悠久和博大精深,古人給我們留下了燦爛的文化文明和精神財富,使我們一生受益。很慶幸,我們是華夏兒女,我為我們偉大的中華民族感到驕傲和自豪!歷史是美好的,歷史是偉大的,知識好比是大海,學習就是一面小小的帆船,而歷史,就是船上的燈,照亮我們前進的道路,《國學小名士》充分的讓學生們展現了自己的歷史才華,更讓我們,對歷史有了一份了解。
同學們,讓我們向祖國的璀璨文化走去吧!讓我們向古詩詞的方向前進吧! 古詩詞本不是需要死記硬背的東西!古詩詞是每個中國人必須了解的中國文化!古詩詞有著悠久的歷史,其中也包含了我們祖先的智慧以及它對祖國所帶來的璀璨輝煌!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精選篇7)
星期五晚上,我準點觀看中央電視臺的《開學第一課》。這次的《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中華驕傲”。
主持人撒貝寧和董卿從源遠流長的漢字說起,帶領我們走進甲骨文的歷史。甲骨文是遠古時代的人刻在龜殼和動物骨頭上的漢字,記錄了中國人獨特的思考方式,是中華文化精神價值的源頭。王寧先生帶領我們認識了幾個方塊字的形成過程。中國的文字魅力還吸引了一個被稱為“漢字叔叔”的外國人,他研究漢字已經有四十五年,與中國結下了不解之緣。他還做了一萬五千個卡片,散步、吃飯的時候,就連上廁所的時候,手里都有卡片,他廢寢忘食、努力學習,漢字已經成了他的全部。每個漢字都有它的歷史和起源,所以他想做一個網站,但在他四十四歲的時候,得了很嚴重的心臟病。雖然病得很重,卻沒有阻止他對漢字的研究和熱愛。我從他身上看見了堅持不懈努力奮斗的精神。
讓我最感興趣的是機器人與人類彈鋼琴比賽這一段。來自意大利的'機器人特奧彈的鋼琴曲與少年演奏家彈的鋼琴曲幾乎一模一樣,讓我難以分辨哪邊是人類,哪邊是機器人,實在是太令人震驚了。我發現特奧有53根手指,近看它的手指就像耙子一樣,共有兩排,一排彈黑鍵,一排彈白鍵,因此它彈鋼琴的速度非常快。我深深地感嘆科技的發展能夠帶給我們更美的世界。
中華文化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源泉,也是全世界共有的財富。我為自己的祖國驕傲。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精選篇8)
9月1日星期五,晚上九點,奶奶和我一起看了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播出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開學第一課,著名主持人董卿、撒貝寧化身“班主任”,帶領大家從前輩們身上學習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堅守。任嘉倫、柯潔、郎朗、吉克雋逸集體上線,還有我們超級喜歡的吳磊小哥哥帶領大家唱響“班歌”!
節目中給我影響最深的是第三課文以載道,這節課上,有“瑜老板”之稱的著名青年京劇演員王佩瑜將用京劇念白表演了蘇軾著名詩詞《水調歌頭》。京劇和詩詞的結合讓我們領略到了古詩詞的魅力!
文學體現著中國人的審美、情懷和志向。字里行間,有意境、有韻味、有風骨,回響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共鳴。翻開一本書、讀上一首詩,就像乘著文學的小船,漫游在上下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
文以載道這節課的學習讓我們了解了古典文化之美,許淵沖老人將詩詞翻譯成外語,使西方世界領略到中國詩詞獨特的魅力。他將“向世界講好中國故事”作為理想和追求,讓驕傲的中華文化走出國門。他的這種精神值得我們學習。
古典文學是董卿老師心目中的“中華驕傲”,她的魅力和對詩詞的熱愛深深的觸動了我。
看了央視《開學第一課》,我決心努力學習,將來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做一個愛好詩詞、努力上進,對國家有用的人!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精選篇9)
今天我在家里看了《開學第一課》,這是老師給我們布置的作業中的其中一項。
《開學第一課》開始了,首先出場的是董卿老師和撒貝寧老師兩位主持人,首先登臺的是文藝老師王寧,她是北京師范大學的文學院教授,這位老師給我們講了正和直兩個字怎樣從甲骨文演變到漢字。這兩個字主要是告訴我們,做人要像漢字一樣,做一個正直.端正的人。
第二個出場的是理查德.西爾斯“漢字叔叔”他是來自美國的。理查德癡迷于漢字,對中國漢字有著巨大的熱情,他堅持研究漢字很多年,遇到了很多困難,是一位中國人幫助了他,而他也沒有放棄。他的故事是震撼著每一位中國人,為每一位中國兒女敲響警鐘。
接著是吳京導演,他給我們分享了他心目中的英雄形象。而我最喜歡的是圍棋冠軍柯潔,在現場柯潔講述了他與AlphaGo對決的情景,教導同學們與科技共同進步。再后來是一個會彈琴機器人,它來自意大利,有53根手指,名叫Teo,他以一曲《肖邦幻想即興曲》和鋼琴小達人李俊杰先后演奏,這個節目簡直叫我震驚了!
這個節目結束以后,董卿老師請上來了許淵沖老翻譯家,他為翻譯事業奉獻了一生,這位老翻譯一家可以把文學翻譯成外語。最讓我感動的是叫米斯巴.拉希德的老師,她來自巴基斯坦,她講了她小時候在學校老師生了重病還來上課,因為病情太重失去了自己的生命。這件事感動了現場的所有人。
看完《開學第一課》我了解了我們中國漢字的奧秘、厲害的武功、奇妙的科學技術,因此我為我是中國人感到驕傲。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精選篇10)
今天晚上九點,我和爸爸一起觀看了中央電視臺綜合頻道(CCTV-1)播出的開學第一課,今年央視《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我的中華驕傲”。內容主要是講我們中國的傳統文化,精彩的節目讓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就在我們的身邊。
讓我記憶深刻的節目有吳京遠程視頻 詮釋對“武”的理解 《開學第一課》還特別邀請了最近刷爆互聯網的《戰狼2》的導演兼主演吳京,他通過遠程視頻的方式與中小學生分享他對“武”的理解。吳磊獻唱主題曲: 昔日少年,已成棟梁 今年《開學第一課》主題曲的演唱者是由童星轉型成功的演員吳磊,他是看著《開學第一課》長大的。幾年前還在寫《開學第一課》觀后感的孩子,現在已經是一名優秀的青年演員。武以振魂 在這節課上,主持人將帶領大家做起武術闖關接力,包括考驗平衡的梅花樁、考驗腿功的踢氣球等。螳螂拳、太極拳和八極拳等三門傳統武術的傳承人也將來到課上,為同學們介紹傳統武術的奧秘和魅力。文以載道 這節課上,有“瑜老板”之稱的著名青年京劇演員王珮瑜將用京劇念白表演了著名《水調歌頭》。董卿、吳磊、任嘉倫將和現場的小朋友們做“用身體拼字”的游戲。
看了央視《開學第一課》,我決心努力學習,將來把中國的傳統文化發揚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