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上去很美觀后感范文精選
《看上去很美》,是一部反映幼兒園的影片,從影名上感覺應該是一部象散文一樣美的電影。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看上去很美觀后感范文,一起來看看吧。
看上去很美觀后感一
幼兒園本來是一個天真無邪,充滿歡樂的地方,正如院長所說:幼兒園的時光是你最無憂無慮的日子。但是事實真的果真如此嗎?正如王朔相信的那樣,再小的孩子也是有靈魂的。也許作者和導演只是想通過人之初的“小社會”來反映我們這個“大社會”的種種形態。打小報告、嘲諷、孤立……一幕幕出現在電影里的情節正如現實中會發生的那樣。而“紅花”看似是簡單的司空見慣的東西,但其實它被賦予了更深層次的含義,它是一種利益。
剛開始的時候,天真無邪的方槍槍不認為紅花重要。當方槍槍第一天來幼兒園,李老師就忿忿的把他的小辮子剪掉了,但是被給予了一朵小紅花,他把那個紅花扔掉了。剛開始來到社會,人們總是想保持自己最原始的樣子,保持自己的獨特,因此也不食人間煙火。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切都不再那么簡單。
槍槍開始慢慢發現了紅花的意義。在幼兒園,紅花就是一切,南燕自己穿衣服表現得好,就被獎勵小紅花,發發吃飯時候上廁所就被扣除小紅花。獎勵和扣除就是一切法則,花多人優受稱贊是榜樣,花少人劣受輕視是頑童。當方槍槍在廁所拉不出屎的時候,他害怕的問了一句:李老師會不會扣除我的小紅花?一切就從這里開始了轉變,方槍槍開始融入這個社會,開始遵從社會法則。
為了爭取小紅花,槍槍做出了很大的努力。當李老師逼著他當眾脫衣服出洋相的時候,音樂顯得格外陰森,孩子們的笑聲顯得格外刺耳。槍槍很疑惑,為什么他努力地學者穿衣服脫衣服、自己吃飯、洗手、拉屎,還是沒有小紅花。人們總是去努力的爭取利益,但是很多東西并不是一切就可以努力爭取到的,于是出現了汪若海父親來幼兒園的一幕。
汪若海的父親大搖大擺的來到幼兒園視察,發現怎么汪若海紅花那么少,當看到槍槍一朵都沒有后,說老師和同學們應該幫助落后的孩子。李老師和院長見風使舵,立馬說那是因為今天的小紅花還沒有評,他們一人有一朵。就在這個時候,方槍槍終于意識到,他費盡努力想要爭取的,不過是人家一句話而已。那個小紅花似乎對他不再具有那么強烈的吸引力,因為變了味。
方槍槍開始否認小紅花,調皮搗蛋,無所謂會不會得到或者扣除小紅花;開始否認整個“體制”,體制的象征者就是李老師。他散布謠言,大家都警醒原來是這樣李老師才這么可怕,帶著改革的“啟蒙思想”他們群起攻之,想把李老師繩之以法!但還是被打敗了,方槍槍突然覺得這里的體制就像是幼兒園四周的墻,堅不可摧。可以如果這個體制是公平的,禍是他闖的他來承擔順理成章,但是偏偏有人做了他的替罪羊。從這時起,方槍槍開始從追求優秀向另外一個極端發展而去,就是做一個人見人不愛的孩子。他到處搞破壞,推搡小朋友,任意妄為,而老師也不再管他,放任自流。可能這樣下去,槍槍就會永遠變成一個壞孩子。一切都是因為紅花在他的心里扎根太久,所以造成的傷害越深。
槍槍想逃出去,墻外的一切在記憶里都那么美好。但是在他狂奔到外面的時候,一群劈戴著鮮紅大紅花的人在鳴鑼開道,原來,成人的社會也有大紅花,原來真的是離開了幼兒園還有小學,初中,高中和更大的牢籠。
槍槍是一個敏感,會多做思考,珍惜自己的特性的孩子,但是面對小紅花的威力,他手無縛雞之力。這不是他一個人可以辦到的,他無力改變任何情況。但沒辦法,他就站在這樣的岔路口,要么去爭,要么逃避。
電影的最后,冬雪的潔白顯得紅花那么的刺眼。槍槍顯得十分疲憊倒在一塊大石頭上睡了,也許他想說,哪怕讓我清靜一會,就一會。然而我們都知道這是不可能的。
象征著利益的小紅花、大紅花都似乎是美麗的,代表著一個人的優秀程度和價值,但是電影用極端又隱喻的表現方式告訴我們,其實紅花也許并不是看起來那么美。
看上去很美觀后感二
因為我的職業是教師。看到這部影片,就像看到自己的平時的生活一樣,雖然我的教學對象是中學生,而現在又在研究兒童。其實,不應該只是老師,還有大多數的父母們,孩子們都對影片里的鏡頭不陌生。它就發生在我們周圍。
父母和老師站在成人的角度來安排孩子們,為他們制訂了一系列的規則。因為我們知道,這些規則有益于孩子,并且是他們在未來的群體中所必須具備的東西。所以,我們或因為他們聽話,能做到我們希望做的事情而獎勵(小紅花,金錢,電腦等等,形式不一),或因為他們的逆反,不符合規章制度而懲罰,甚至選擇孤立。我們認為這些很正常,這是對孩子們好。
而在孩子的世界里,他們雖然小,但他們是獨立的個體的人。他們對長輩們,師長們的.話是有篩選和鑒別的。一般來說,每個孩子起先都是有把事做好的良好愿望的。像方槍槍,他在剛到幼兒園時,是期望得到小紅花的。那么我們就應該及時鼓勵,及時強化。要把“小紅花”這個強化物用好。這樣,方槍槍一定會進步。
而當老師以嚴厲,“ 高標準”來要求他時,他選擇了放棄。然后視線投入了小朋友。孩子們的世界也有和大人世界一樣的時候。其他孩子并沒有接納他。這時他越發孤獨。心理學上有這樣的說法。當一個人受人冷落時,會做出一些事來吸引大家的注意,引起別人的關注。像所有老師眼中的差生一樣。所以,方槍槍在接下來實行了一系列的"壞活動".老師和同學們對于這種行為,簡單的認為是孩子的品質有問題。試想,如果老師在孩子有進步的時候能給他一朵小紅花,在他孤獨時能了解孩子內心的想法,在他惹出一系列的“壞事”的時候加以引導,幫助他,鼓勵其他孩子接納他。我想結尾應該是另一個樣子了。這部影片就試著告訴我們,貌似合理而真實的生活中,存在著很多的矛盾。也許有很多像方槍槍這樣的孩子在默默承受著這樣的壓力而無法解救自己。在市場競爭日益激烈的今天,每個人(哪怕是、尤其是孩子們,包括幼兒)都需要關注自己的心理健康,抑或是得到別人的心理關注。作為教師,更應該是學生的知心人,而不是將學生推向“惡”的噲子手。
再來看影片中最重要的道具——小紅花。方槍槍走進了幼兒園,就像走進了一個“紅花會”。條條框框列出:不許說話,不許吵鬧,要自己穿衣服,要聽話,要有禮貌,不許尿床,這一切都是加入紅花會的標準。試想,我們的教育不也是這樣為學生列出許許多多的條條框框嗎?方槍槍的大哭并不起作用,慢慢地他也為小紅花而努力,但他就是不會穿衣服,尿床也不是他能控制的呀。大家一步一步被制度化,方槍槍還是沒有拿到一朵小紅花。槍槍放棄了繼續拿小紅花的欲望。他反抗,他學會欺負其他小朋友,想要脫離老師的控制,把幼兒園的秩序搞得一團糟。他以為只要他兇惡到底,他也會控制好其他事,玩具是可以搶過來玩的,不會有人敢欺負他的了。方槍槍違反了紀律,所以被孤立了。方槍槍很孤單,他不適應這個世界的游戲規則,其他小朋友按著老師的說法去做,得到他們以為想要的獎勵,連思想都像是一個模子出的。方槍槍決定脫離這個紅花會,他一蹦一跳地逃離幼兒園,但他想不到原來幼兒園只是一個小的紅花會,外面的世界是一個大的紅花會。幼兒園園長說過:“你別以為離開幼兒園是一件特別高興得事情,其實幼兒園是你一生中最幸福最無憂無慮的時光,將來你想回都回不來了。”天呀,方槍槍睜大了瞳孔驚恐地望著這個世界,沒有了去向。是呀,在繼續的成長中,兒童經受的壓力,挫折,限制豈不是更多?
大多數人就是在這樣的紅花會里長大,多年后的方槍槍也會被同化了嗎?有多少人還是當年的方槍槍?這樣一想,恐懼感頓生。童年呀,多么美好,我們都是那么無憂無慮地過來的,但我們到底被磨滅了什么?我們一直懵懂不知。原來看上去很美,其實并不怎么美。
在來看老師家長同學們眼中的好孩子好學生。他們的特征往往是比其它小朋友更懂事,更聽話。而所謂懂事是指他們最能聽從家長老師們的教導,最先學會家長老師教他們的東西,比如片中的余倩倩同學就是典型的老師們眼中的好學生,她天天能得五朵小紅花,穿衣拉屎洗手什么都很聽老師們的話,在老師們心中,這樣的孩子就是最優秀的。(而在我看來,這樣的孩子已經被老師們制定的規則馴化,童心從那一刻起就已經被剝離,)而顯然,方槍槍同學這方面很不盡人意,在班里絕大多數同學都會自己穿脫衣服的時候他愣是怎么也學不會,老師要求他們每天拉出屎來就可以得到獎勵,他偏怎么也拉不出來,還不愿洗手,再加上經常尿床,一天下來總是一朵小紅花也沒有得到。于是在老師眼里,他就是個落后份子,我想若是還有班級間的什么評比,老師們一定最怕這樣的孩子拖后腿了,實在是怨之還有余,更不用說喜愛了。雖然有很多老師也會盡全力幫助那些學習困難,或多動的孩子,但是,取得的效果卻未必好。
確實是這樣,在我擔任班主任的時候,我的班上有一個孩子,考試倒數第一。他并不是一個品德不良的人,相反,他為人善良,樂于幫助別人。他有一個最大的優點就是跑的快。代表我們班取得了男子一千五百米賽跑的冠軍。但是,他有很多小毛病。上課說話,做小動作,不愛學習。除了在我的課上很安靜,其他老師不停地向我抱怨,什么影響上課呀,影響考試成績呀,。我也不斷地找他談心,甚至連續一個多月陪他回家,在路上,給他講一些道理,給他補課。我盡我所能,把所有我想到的辦法都用上了,甚至期末時還給他一個“進步獎”——雖然他并沒有什么進步,但我為了讓他能有一個新的起點,對自己有一些自信。有很多次,我覺得我已經感動了他,他向我保證,以后再也不犯錯了。可沒過多久,又回到了原來的樣子。在班里依然是老大難。最后,不知什么原因,有一天,他在班里大喊一聲:我不上學啦。就此離開了學校。我去過他家幾次,也沒能在勸說他回到學校。后來,我想,讓他回來,繼續接受老師的批評,同學的疏遠嗎?很長時間沒見他。后來在一個集會上,他在賣衣服。看到我,低下頭,一句話也不說。我也無言。還能在說什么呢?這就是教育的悲哀,我無力挽回一個學生的前途。這是我教學生涯中花費精力最大的一個學生,最后卻以失敗告終。是我的無能嗎?是我沒有盡心嗎?是我沒有先進的教育理念嗎?似乎都不是。
有時我在想,也許,將來他會成為一個長跑選手,發揮他的特長。但是,他的機會被誰剝奪了呢?又有多少像他一樣的學生失去了機會呢?什么時候我們的教育才能真正讓每一個孩子發揮所長呢?
再說教師,可以說,有很多教師都和我一樣,認認真真地在教書育人,為了每一個孩子,操碎了心。我的一個同事,有病了在輸水,聽到班里有人打架,把針頭一拔,就往班上跑。很多老師的敬業精神讓我感動。可是我又感覺到了教師的無能。教師的個人的力量太小了,有時根本無力改變什么。那么,我們要怎樣來尋求解決的途徑呢?我在思考,我在尋找答案。同時,我也希望我們的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能夠真正地“看上去很美”。
看上去很美觀后感三
影片《看上去很美》是一部反映上世紀80年代左右學前教育的影片。該片從一個幼兒的角度,講述了由于教師教育觀念和行為的不當,他從一個普通的孩子到一個個別生的轉變過程,批評了當時的學前教育存在的問題。看完該片后,引發了我諸多感想……
1、老師的出發點沒有錯,只是觀念和教育方式欠妥當。
不管是在影片中,還是在我們現實的教育教學中,教師的辛苦我們深有體會,孩子的吃喝拉撒睡學,一切的活動都在有老師的指導下完成,老師的勞動量是巨大的。同時老師為了培養孩子良好的生活習慣,讓他們的一切活動都在群眾中強制完成,老師的想法是好的,但在一刀切甚至有些半軍事化的教育中,泯滅了孩子個性的發展,使得孩子的心理得不到正常的發展,最終導致孩子有了心理陰影和行為問題。
2、一刀切式的教育,使幼兒的個性發展得到抑制,摧毀了教師在幼兒心目中崇高的形象。
3、教師應充分尊重幼兒的人格,滿足他們的心理需求。
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教師所從事的職業也能夠說是世上最難做的職業,因為她的服務對象是“人”,不是機器或動物。人本身是個復雜的個體,教師要把人培養成人才,那就需要我們教師方方面面的思考和更為周全的做法,用心去澆灌。
4、教師與幼兒的關系以及教師的主角需要教師從新思考。
影片中教師與幼兒的關系能夠說是對立的關系,與這天所倡導的新的師幼關系是違背的。在新時期里,對教師做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的身份是多重的,她既是教師,也是朋友,也是媽媽,綱要中說,教師是幼兒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導者,但是什么時候什么事情運用什么樣的關系來處理是個難點。我們教師要學會隨時轉變自我的主角,基礎是首先要明確教師是為幼兒服務的。
看上去很美觀后感四
剛剛帶著胡萍老師提出的幾個問題看完了《看上去很美》這部電影,心情挺沉重也讓我思考,我以前在中央六臺看過這部電影,但當時沒有那么多的想法,只是覺得全托的孩子挺可憐,那么多的孩子就四個老師來看,不可能面面俱到照顧得那么好,但今天看完就有了更深層的感受:
我先來說說愛的級別,方槍槍的班主任李老師給予孩子們的愛我覺得是負極(摧殘式)。在她的“關愛”下獲得的“成長”是孤僻、暴力。李老師把罵人的方槍槍關到小黑屋里,對孩子玩的打針游戲說方槍槍是小流氓,讓還沒學會穿衣服的槍槍當眾表演以至尿褲子,我覺得這些都是在對孩子的心理和情感的摧殘。在方槍槍的心靈里李老師很可怕就像妖怪,帶著大家去抓妖怪(李老師),以至于把李老師氣得大發雷霆。這就是孩子的真實想法,妖怪是非常可怕的,它會把小朋友們都吃掉。還有當方槍槍說他不想上幼兒園的時候孔園長對他說:“在幼兒園的時候是你最快樂、最無憂無慮的時光”,隨后跟老師們說關方槍槍禁閉,不許其它小朋友與他說話,把他孤立起來。從方槍槍的眼神中誰還能看出童年的快樂、無憂無慮?等他被解除禁閉回到小朋友中間時故意說“快跟老師說我出隊了”,這時孩子是一種什么樣的心情?可見方槍槍是多么想受到關注。故事的結尾讓人看著很心寒,我看到了孩子的孤單、無助、渴望被關注。
我是不會把孩子送到全托去。我覺得在幼兒時期親子關系非常重要,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師,我們不可以把孩子交給哪個機構來教、來養,對于孩子我們是有責任的,都說孩子是父母愛的結晶,那我們是不是應該把更多的愛給予孩子,讓愛延續。就像胡萍老師說的若是我們沒有足夠的心理、經濟、時間的準備,我們將一個生命帶來這個世界,將孩子全托于一個機構,他(她)將會遭遇怎樣的世界?值得深思!
看上去很美觀后感五
今天我們幼兒園組織教師看了電影 《看上去很美》,一開始,班主任李老師的確看上去很美,方槍槍的爸爸送他來幼兒園,對一切感到陌生的時候,有家長在,李老師對孩子的態度還算溫柔可親。等看完這部電影,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看上去很美,其實并不怎么美。教師的愛與寬容應該是多么重要啊。世上沒有永恒的愛,只有在整個教育工作中,老師對孩子的愛是永恒的.,是第一位的。不管身處何種年代,教育的原則是要愛孩子,尊重孩子的天性和人格,還孩子一個幸福的童年,無論你用何種方法教育孩子,都不要傷害了孩子的心靈,孩子的心靈是脆弱的,是一塊未經開辟的圣地,就看我們如何去耕耘。人生童年有幾回,每一個孩子都是一個故事,都需要我們去呵護、理解。一把鑰匙只能開一把鎖,若是我們的教育方法得當,他們都會成為社會的寶貴財富。同時讓我認識到幼兒教育的重要性、艱巨性、責任性,教育是一門藝術,我們有責任為每個孩子探索出一條適宜的教育之路,讓每一個孩子都能有一個金色的童年!
在影片中,可能方槍槍是老師們眼中的頑皮孩子,他的劣行不可救藥,可那個園所、哪個班級沒有特別的孩子,作為老師應該用特別的愛給特別的孩子,這就是因人而異,因材施教。讓每個孩子都能健康快樂的成長,愛是關鍵。蘇赫姆林斯基說過,教育技巧的全部奧秘就是在于如何愛護孩子,
首先老師要寬容孩子的缺點,哪有不犯錯誤的孩子,我們要盡量淡化孩子的弱點和缺點,不要去傷害孩子的自尊。當他們犯錯時,老師可以先冷處理,然后再找合適的機會幫助他,讓他隨時能體驗到老師給他的溫暖和關愛。影片中的主人公方槍槍,他在剛到幼兒園時,也是一個討人喜歡的好孩子。他也期望得到小紅花,他也曾經努力過,真心希望自己能得到老師的重視,一朵小紅花對他的誘惑力太大了,他經常對著小紅花評比欄發呆。但是老師就是對他的進步視而不見,時刻對他有偏見,方槍槍唯一的一朵小紅花,居然是因為某個領導也是孩子的家長,來幼兒園看自己的孩子時不經意的一句話。那么老師若是及時鼓勵,及時強化,把“小紅花”用好,這樣,方槍槍一定會進步。然而這么一個活潑可愛的孩子在老師的偏見和歧視中,在孩子們的不理不睬中,最后孤獨的遠離了大家,這真是老師教育的失敗。
給孩子特別的愛還有就是發現孩子的亮點,贊美孩子的亮點,贊美是一種聰明的、巧妙的、積極的肯定別人的方式,若是影片中的李老師能及時發現方槍槍的閃光點,而不是傷害他的自尊,給他贊美、表揚、鼓勵,方槍槍一定會充滿成就感和幸福感。老師一個鼓勵的眼神,一句贊美的話有時會改變孩子的一生。每個孩子都有他的優點,特別的孩子他的亮點可能埋藏的更深,需要老師善于捕捉,用平凡細微之處洞察幼兒的點滴進步,得到老師對他的肯定。做到這些還不夠,老師還要充分信任孩子,信任是一種神奇的力量,幼兒是敏感的,他能看懂老師的愛意和信任的眼神。只要我們對孩子多一點寬容,多一點贊美,多一點信任,做到這一點,老師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令人滿意的教育效果。
影片中的幼兒園,孩子們需要按照規定大小便、吃飯、做操睡覺、穿衣,里面的李老師也不斷重復著一個詞匯“不許”,“不許這個,不許那個……”,片中,老師一聲哨響,小朋友一個個過來擦屁股,雖然看上去像軍事化管理,其實孩子們已經是機械麻木的被老師制約著,孩子們天性被扼殺了,遠離了童真、快樂、自由、活潑,在幼兒園里生活卻倍受壓抑,這樣泯滅孩子們的個性,難道不是一種悲哀嗎。什么看上去很美,你感覺美的東西孩子們不一定覺著很美,我們都知道,人有了個性才會使自己綻放出更美的光彩!
孩子們的世界也有和大人世界一樣的時候。方槍槍在其他孩子并沒有接納他時他越發孤獨。當一個人受人冷落時,會做出一些事來吸引大家的注意,引起別人的關注。所以,方槍槍在接下來實行了一系列的“壞活動”,老師和同學們對于這種行為,簡單的認為是孩子的品質有問題。試想,若是老師在孩子有進步的時候,或者即使發現他的亮點的時候,能給他一朵小紅花,在他孤獨時能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去了解、關注孩子內心的想法,在他惹出一系列的“壞事”的時候加以引導,幫助他,鼓勵其他孩子接納他方槍槍一定會是一個優秀的孩子。每個孩子都是一朵花蕾,我們要給他時間,等他綻放,走進童心世界,傾聽花開的聲音其實是很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