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作文
影片《放牛班的春天》在上映后,其電影原聲在法國公眾中很受歡迎,先后贏得了法國音樂類獎項和美國音樂類多個獎項,影片不僅為世界各地的電影觀眾留下了深刻而美好的音樂記憶,也為電影注入了新的觀察視角。下面是由小編精心挑選的精彩范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1
開學這些天,我們班同學的表現一向都很好,孔教師一高興,利用午時兩節課的時間,讓我們看了電影——《放牛班的春天》。
電影講的是一位新音樂教師名叫馬修,他們班的同學調皮搗亂,教師不細心摔了一跤,同學們就開心地拿著他的包傳來傳去。遇到這樣的情景,院長一向是犯規就要懲罰,可馬修教師對于這些學生的錯誤,就不會懲罰,他會告訴學生錯誤在哪,并讓學生去彌補錯誤。
多么好的一位教師啊!在同學們犯了錯誤,不是懲罰,而是讓學生明白他們自我的錯誤在哪里,他愛每一位學生,為了他的學生,他付出的太多太多,每一天晚上,他都自我寫樂曲,自我編歌詞,再教給學生們。
其實,我們孔教師也是這樣的呀!她平時對我們關懷備至,對每一位同學都那么有愛心。為了讓我們學習吟誦,她自我先從電腦上自學,學會了,在認真地一遍遍教會我們。此刻,當我們那首詩不會背時,只要把詩吟誦一遍,就會想起忘掉的詩句。
多么好的一位教師啊!他自從發現很多同學都喜歡唱歌,嗓子都挺好,對自我寫的歌詞異常感興趣后,便發誓要成立合唱隊,教會同學們唱歌。
我們音樂教師也是這樣的好教師。六一兒童節前一個月左右,他決定成立一個合唱隊,參加六一的匯報演出。音樂教師從每個年級的各個班里挑出隊員,每一天利用午時放學后輔導我們唱歌,不圖一分錢,不要一點兒回報,心甘情愿地一點點教我們樂理、唱歌技巧。
多么好的一位教師啊!正因為他贏得了同學們的喜愛,當他因故被院長開除,將要離職時,院長狠心不讓學生們與馬修教師相見,于是,同學們便疊出紙飛機,把自我想要說的話寫在了飛機上,當教師走過教室樓下,一只又一只的紙飛機從窗口飛落下來,上頭寫著不一樣的送別話。同學們在沒人指揮的情景下,又一次唱起了馬修教師教的歌,揮手與教師告別……
我又想到了我們以往的英語教師,她教我們英語只教了一個學期,第二個學期只上了幾節課,教師就因為家里的原因辭職了,當時,教師有樣東西忘在了教室,當已經致辭的教師又回來拿東西時,我們全班同學一下子圍住了教師,拉住教師的手,舍不得教師走……
這樣的好教師,愛心送給了一大群調皮的學生;這樣的好教師,把一位簡直無藥可救的學生教成了歌唱家;這樣的好教師,教出了一群團結友愛的合唱隊!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2
今天,學校照例又上了一節電影課,這節電影課我們看的電影是《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內容很奇妙而且又很感人,可以給人永久的回味。下面,就讓我來介紹一下這部電影的主要內容吧!
它的主要內容是這樣:一個指揮家在他母親的葬禮中無意發現了馬修的日記。原來馬修是一名老師,一次馬修來到一個兇惡的校長、嚴厲的老師、頑皮的學生和嚴格的教學制度組成教養院進行代課。他偶然發現了孩子們的音樂天賦,于是他成立了一個樂隊。可是他最終還是被教養院開除了。但電影的結局是美好的,馬修和他的孩子們都找到了屬于他們自己的幸福。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是使用了倒敘的方法來描述的。雖然這一部電影沒有華麗的道具,也沒有美麗的背景,可是,它依舊是深深的感動了我。我很喜歡這部電影中的馬修,我喜歡他的仁慈,更喜歡他的寬容。
馬修的行為舉動,讓我想到一直在學習和生活中不斷的幫助和鼓勵我們的老師。雖然,有時老師是很嚴厲,對我們要求很嚴格,可是老師們肯定像馬修對他的學生一樣喜歡我們、愛我們。
觀看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影片,故事情節不僅使我們十分感動,從中也獲得了很多的收獲。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3
《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可以讓人看后,從中感受到愛。1949年,馬修去一所管教寄宿學校擔任音樂老師,一來到這,就好像看見了孩子們的地獄,看見了學校里各種體罰學生的方法,十分殘酷,覺得孩子們十分可憐。他用音樂里包含的愛去感染孩子們,讓孩子們今后的人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看過這部電影后,我想,老師們的慈愛關懷和寬容——就是無限的愛吧。
對于學生的惡作劇,馬修從來沒有真正的討厭他們,一位優秀的老師——馬修告訴我們,想要讓學生學習好,就要將愛,一滴不漏地灑在學生們的心里,要把無限的愛釋放出來。
看著這部對學生充滿了無限關愛的電影,我聯想到了現在,老師看上去只想讓我們學習,但他的心里卻充滿無限的愛。老師是如此地愛我們,但我們卻認為老師只是一個教學的機器,回復老師的,只是一個又一個冷漠而沒有一點熱情的眼神和回答。每一次我們考取一百分后,卻會覺得老師臉上的笑容是因為他教學的成果。其實不然,老師的微笑,是因為他覺得自己的愛不是白費的,自己對孩子們灑下了無限的愛。這么看來,我反而覺得這樣的學生才是冷漠無情的吧。
生活中的老師可能沒有電影中的老師那樣充滿樂趣和溫柔,也許老師看上去會有一些冷淡,但他們擁有無限的熱情,對學生充滿了關愛。我們一定要尊敬老師,讓老師得到應有的回報。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4
今日我觀看了一部好看的電影,名為《放牛班的春天》。其中不一樣的教師克來蒙馬修帶給了我深深得震撼。
克來蒙馬修是一個才華橫溢的音樂家,因為當時所處的年代,他不能發揮自我的才華,只好去當一所男子寄宿學校的教師。可是,他的日子并不好過,那里的學生調皮搗蛋,都是一些“問題學生”。聰明的克來蒙馬修并沒有像校長、其他教師那樣利用懲罰來管理學生。因為他深深明白,這樣是不行的。于是,他用音樂來管理班上的學生,令班上的學生全都回心轉意,露出了自我的本來善良的面貌……
看完了影片,我也情不自禁地被這位教師的行動折服,心中暗想:“因為他獨特的教學方式,并不使用懲罰和獎勵,而是利用音樂去鼓勵學生自我做好一切。所以自然是事半功倍。怪不得他的學生們在他臨走時都很懷念他。”就這樣,這位教師用音樂的力量,讓這些“壞孩子”都變成了聽話優秀的孩子們。茫茫人海中,能夠遇到這樣一位好教師,真是這群孩子的幸運。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這樣的教師。我們班敬愛的孔教師就是這樣一位好教師,她只需要一個眼神,或者輕輕一拍,就能夠讓某個不專心聽講的同學立刻服服帖帖,專心聽課。這是因為孔教師對我們十分溫柔,她平時都是笑容滿面,對每一位學生都十分關心。
且說前一段時間,我們班正在上語文課。突然,班上的一位學生摸著腦袋,樣貌顯得很痛苦,這些細小的舉動被孔教師發現了。孔教師急急忙忙趕過來關切地問道:“你怎樣了?”那位同學摸著腦袋說:“我好熱啊。”孔教師立馬摸了摸這名學生的頭,當即斷定這位同學發燒了,于是趕緊帶到辦公室讓他喝熱水,還立刻打電話給同學的家長,讓同學趕緊回去看病。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很多,孔教師用她的關心換取了我們每名學生的信任和敬佩。孔教師從一年級就開始教我們,今年我們都成為六年級的學生了,我們就像花草一樣在孔教師這位溫柔的園丁手下茁壯成長。
我們的孔教師就像影片中的克萊蒙馬修一樣,我們身邊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好教師,他們用心付出成就了我們的茁壯成長。
《放牛班的春天》觀后感5
在高中的時候,我以往是貝塔斯曼書友會的一名會員,那時我每隔一段時間能夠免費收到書友會一些免費介紹新書的資料,也就是在那時,我第一次接觸到了《放牛班的春天》這部電影,當時它是作為為數不多的影視制品向會員推薦的,從其中的簡介中,我隱隱感到這是一部充滿溫情,感動的電影。雖然我對《放牛班的春天》也很感興趣,可是自我一向沒有機會看到它。
之后隨著時間的流逝,我也漸漸淡化了對這部電影的印象,直到一次偶然的機會,我再次與這部電影不期而遇,一下子喚起了昔日我對它的期待,也讓我在心底暗暗慶幸,自我幾乎錯過了一部電影。
電影的開始很平淡,兩個老人的相遇,對以往年代的懷念,電影采取了倒敘的手法,有點像《泰坦尼克號》。情節也很簡單,講的是一個教師與一群學生的故事。
當麥神父在電影剛剛開始就因學生的調皮而受傷時,讓我們沒有見到那一群學生便感受到了他們是多么不容易被管教,所以當馬修教師首次進入教室便被捉弄也就在大家的意料之中了,但出乎大家意料的是當教室亂作一團,院長進來維持秩序并大聲質問時,馬修教師對孩子們袒護的態度。也許這正是他試著走入孩子們之間的第一步。人與人之間需要的是理解,交流與寬容。孩子們的調皮搗蛋也許只是天性使然,也許是缺少傾訴的對象,但并非不可救藥。尤其像孩子與大人們之間這樣的情景更容易出現代溝和隔膜,院長簡單粗暴的體罰并不能解決一切問題。相反,可能只會引起同學們更強烈的叛逆,也只會在孩子們的童年里留下一片陰影。而馬修教師則試著走入他們的內心,于是在第一堂課上,他就讓每個人寫下他們的將來想要從事的職業,盡管結果五花八門,但這樣的方式卻讓孩子們認真的思考了自我的未來。同學們也由此感到了新教師的與眾不一樣之處。
馬修教師與院長不一樣,他不會隨便的體罰學生,那怕學生們真的讓他很生氣。相反他往往在不一樣場合維護著孩子們。然而即使要懲罰學生,他也會采用不一樣的方式,就好像他讓樂格克去照顧麥神父而不是將他送到校長室去理解體罰一樣,所以當我們看到樂格克因自我的錯誤做法而流淚時,我們也就感到了馬修教師的做法的真正目的。
應對一群桀驁不馴的學生,馬修教師也明白簡單的體罰并不能在孩子們中間樹立起真正的權威,所以在他與孩子們的較量中,他也針鋒相對,讓孩子們心服口服。就好像他給莫杭治畫畫像一樣。馬修教師的做法讓他感到無奈,同樣增加的還有心中對教師的服氣。
電影的經典部分自然是馬修教師將孩子們組建成一只合唱團,充分的給與他們才能發揮的空間,讓他們在音樂中建立自信,贏得尊重。也讓他們對自我的未來不再迷茫。莫杭治也在之后進入到音樂學院學習,使他的將來也逐漸清晰。不可否認,馬修確實是一位好教師,他總是想法設法的幫忙孩子們,沒有私心,有的對工作的熱情。記得一位企業家說過:“一個人最難辦到的就是沒有私心。”但在馬修教師身上,我們看到了這種精神。與之相比較的是院長的行為,院長想得最多的僅有自我的升遷與仕途。尤其是最終院長在回答是自我創立的合唱團時,讓我們清楚地認識到了院長的卑鄙,而馬修教師的不與辯解也讓我們感到了他人格的偉大,因為他們是兩種不一樣的人:一個是熱衷官職,一個淡泊名利,關心的只是孩子們得學習與生活。
任何事情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的,馬修教師因得罪院長最終得到的是被解雇的命運,這也讓我們不由想起了電影開始時馬修教師的自敘:當自我在一系列領域受挫之后才來到的這所學校--。也許以前也正因為馬修教師的正直行為才不斷被人排擠。這也無疑是對社會某種現象的的諷刺!雖然馬修教師走了,但他卻成功的走入到了孩子們中間。于是在最終的電影畫面中,在馬修教師站在樓下頭,頭頂不斷有紙飛機飄落,在身邊慢慢盤旋。馬修教師的臉上不再有被解雇的失落,帶有的是會心的笑容。
在最終馬修教師蹬車離去時,佩皮諾主動要求與他一齊走,當我們聽到電影中的一個聲音告訴大家那一天是周六時,我們也豁然想到在電影開始時的哪一個小小的伏筆,告訴我們佩皮諾每周六就會到校門口等待父親來接他。同時我們心中也涌起了一陣感動,馬修教師被解雇這個看似不完美的結局也在這時變得圓滿。
這部電影其實告訴了我們很多東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需要的是理解與寬容,同樣重要的就是尊重。尊重才能讓人與人之間平等,理解與寬容則能讓人與人之間交流與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