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李煥英觀后感范文
看完一部作品后,這次觀看讓你有什么領悟呢?是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那么我們如何去寫觀后感呢?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你好李煥英觀后感,希望大家喜歡!
你好李煥英觀后感1
這部影片由賈玲自編自導的賀歲片,沒看影片之前不知道李煥英是誰?原來李煥英就是賈玲的親母親,賈玲用了四年的時間,完成了這部影片。
這是一部懷念母親的影片,她的母親在她上大二的時候由于發生意外去世了,她沒有見到母親最后一面,懷著對母親的思念編導了這部影片。在觀影之前我以為是純喜劇影片,但看著看著不禁流下了眼淚,挨著我的粗狂大漢也流淚了。作為天下的母親們都在為兒女無私的奉獻,李煥英如此,我們的母親亦是如此!
這個故事講述的是一個普通女孩和她的媽媽,主人公賈曉玲和我們每個人一樣,她太普通了,普通的沒有閃光點,她身邊永遠有別人家的孩子,媽媽對她也總是抱怨,“你怎么就不能爭點氣”。可即便媽媽會抱怨,她也知道,媽媽是愛她的。
然而一場突如其來的車禍,把媽媽帶去了另一個未知的世界。
賈曉玲哭著哭著,穿越回了媽媽的青春歲月。
賈曉玲說,從我有記憶那天開始,我的媽媽就是一個中年婦女的樣子。然而這一次,她看到了媽媽的青春。
賈玲利用了多個“黑白電視、自行車、化工廠”的多個場景細節,打造了80年代的電影空間。還用音樂在視與聽上更加還原那個年代,給觀眾真實感和懷舊感。但觀眾也認為電影有些瑕疵。例如賈玲與陳赫的角色愛情線不太合理,分別沒有不舍之情的流露。但總體而言,觀眾對這部影片的感受較好。我們期待賈玲能更好的用細節刻畫真實,用真實傳遞真情。
你好李煥英觀后感2
一場車禍喚醒了她深處的柔情,一滴淚水沖刷了她內的不解。
這小品,融了悲劇,亦融了社會各象,還融了愛與溫情,不乏遺憾。雙開門的冰箱,嶄新的綠皮大衣,都只能成為賈玲永遠的回憶,對母親的回憶。
賈母因車禍離世后,賈玲一些原本被封存的記憶,逐漸被想起。兒時的玲兒遇到了“危險”——玩具被搶,她的母親李煥英便挺身保護女兒,并帶她去看電影。如水般,母親的愛悄無聲息地蔓延著,浸潤了我的雙眼。這袋母愛,多么寶貴而珍重,值得賈玲珍惜。為了讓女兒開心,賈母奉獻著,傾盡了她的所有去愛這個女孩。
今有賈母愛女,古有岳母刺字。
床前,岳飛向母稟報了自己將要上戰場,為國殺敵的消息。岳母嘴角掠過一絲溫暖的微笑,她愛子,也愛子的國家,亦愿子為國家獻力。岳母這袋母愛,傾注在岳飛背上“精忠報國”幾個大字上,帶著血的紅字,是岳飛受到的母愛。
中有賈母愛女,外有母疼女孝。
海倫·凱勒自幼失明,狂燥不安的她在家里摔打吵鬧,哭笑無法自控。她的母親溫柔地按摩著她的頭發,她愛女,亦愿女能拋掉枷鎖,重新擁抱生活。海倫母親這袋母愛,傾注在請來沙莉文老師上。開朗活潑的沙莉文,是海倫受到的母親。
今有賈母愛女,古有孟母三遷。
孟子聰明穎慧,卻不分是非美丑,樣樣模仿。孟母焦慮地皺起眉頭,她愛子,亦愿子能學有所成。孟母搬離屠場,搬離墓地,她這袋母愛,傾注在學校旁邊的家里。散發書卷氣的學堂,是孟子受到的母愛。
似水的母愛,潺潺流淌,汩汩成溪,但應有魚蝦在其中玩樂,這汪水才富有了生機。趁早,來得及孝順。
你好李煥英觀后感3
大年初一,一家三口去看了賈玲導演還主演的電影《你好李煥英》。電影中,她扮演的是一個生出來就是九斤八兩的大胖丫頭,從小到大學習不好,仿佛一直沒能活成母親的驕傲。當母親出車禍時,她哭著祈禱能讓母親高興一回也行……在這樣的祈禱中,她穿越回去了,穿越到母親的青春時代。
扮演年輕時代的母親一出來,美麗到亮瞎我的眼的同時讓我一陣心酸,每一個現在蒼老的母親曾經都是艷麗如花的少女啊。中間很多劇情,就是賈玲扮演的女兒拼命的去做想讓母親開心的事情。笑點很多,劇場里笑聲大的不得了。有一段沈騰扮演的廠長兒子在臺上表演小品,前一秒笑得肚子疼。后一秒看到救場的賈玲那么賣力的演,就是想看到自己媽媽的笑容時,我流淚了。那種每個孩子拼命討好母親,希望母親開心的那種忐忑和努力,讓我心疼。賈玲努力了半天,她媽媽也沒有選擇廠長兒子,還是選擇了鍋爐工賈玲的爸爸。他爸爸出來那段特別搞笑。但我突然想,其實大多數女人都會抱怨遇人不淑,總是說如果回到青春絕對不選擇現在的愛人如何如何的。其實她當年的選擇真的是最愛的那個,所以即使物質上辛苦一點,回到當時的時光,還是義無反顧的會重復當年的選擇。
劇情最后,就是賈玲的母親去世了,賈玲哭著……她的母親其實就是很滿足的讓孩子明白,也許你不夠優秀,學習不夠好,可是父母希望你平安健康就夠了。這對于很多為孩子成績耿耿于懷的家長來說,這句話真的是讓父母找回了為人父母的初心。看著肉嘟嘟可愛的嬰孩,每一個父母都是滿心祈愿他(她)平安健康就夠了。至于什么成績,前途,薪金……很多外在的條件其實都是浮云。
還有一個角色,就是王琴,是賈玲母親和其她女工友的公敵,這個女性群體愛攀比的嫉妒的真實體現的淋漓盡致。不過我覺得每一個女性生命中都有一個“王琴”作為努力和奮斗的動力,說是看不慣,其實就是對自己甘于平庸的憤恨。王琴其實很努力很要強,但是不幸福,給自己的壓力太大了。賈玲媽媽雖然各方面都好優秀,但是沒有選擇那樣的要強和拼搏,反而選擇了幸福和平凡的人生。這一點,我覺得賈玲媽媽是幸福,真的很幸福。也讓我明白了人生的真諦,精神幸福比物質幸福更重要。
其實能看的出來,賈玲有一種子欲養而親不待的傷悲,所以孝順要趁早,愛家人要及時,不為別的,就是為了有一天不后悔,不悔恨。還有就是一定一定要努力修身,活出讓愛你的人驕傲的樣子。
你好李煥英觀后感4
賈玲是喜劇演員,她所導演并主演的《你好李煥英》是喜劇電影,但是讓人在開心快樂的同時也能夠飆淚。
最近這些年,穿越類主題的影視作品比較多。其主要的原因就是世上沒有過不去的事情,但是很少有能夠回得去的事情。因為回不去,便后悔莫及,便想穿越,便想有一個月光寶盒,能夠重來一次。
世間之事莫大于親情,親情之事莫大于母愛。命運就是命運,努力能夠改善,卻很難改變。所以每一個人都要全然接受,都要保持本真的活著,用盡全力的珍惜。
一個普通車間的工人,學歷未必有多高。卻有一個本真的心,就是讓自己的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和生活就好。反觀現在的很多家長,卻是能盡早就盡早的給自己的孩子報了太多太多的各種培訓班,想讓自己的孩子贏在人生的起跑線上。導致的就是孩子很累,壓力很大,然后開始產生逆反,弄得家長很疲憊,家庭不快樂。
其實開心快樂真的有那么難嗎?在劇情當中,有一臺黑白電視看,就可以一群人歡喜雀躍;有一輛自行車騎,就引發很多人由衷的羨慕。人的一生真正需要的其實很少。
真感情就是真人生,賈玲在電影中更多的不是在表演,而是真正的在用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眼神,每一個表情去表達他對母親的思念。使觀眾笑中帶淚,感人至深,不得不佩服賈玲的第一部導演的電影,就這么成功。
人生如果不珍惜就很容易錯過。人都不想錯過,就只有珍惜,學會珍惜,就成了人生當中最重要的一門功課。這種珍惜就是認真生活,用心體驗。
劉勰在《文心雕龍》中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賈玲演得很投入,我觀看的也很投入。賈玲哭出了聲兒,我也哭出了聲兒。人生,其實需要常常感動!
人常說喜劇的內核是悲劇,因此作為一個喜劇演員真的很不容易。他們需要有一種極強的轉化能力,就是把面對悲劇的態度變成一種面對喜劇的態度。就如同茶葉一樣,把苦澀都留在自己的心底,散發出來的時候全是清香。
喜劇并非全都是披著無厘頭的外衣,喜劇也可以體現著一種精神,讓人思考著生活的哲理。這種哲理就是好好生活,用心體驗。
不管未來發生什么,只要勇于憧憬,留給世界的只會是背影;只要熱愛生命,一切都在意料中!
逝水流年,光陰荏苒,歲月促促,如白駒過隙。常常回憶,常常總結,常常感恩,便能使人生延續!
你好李煥英觀后感5
“我未來的女兒啊,我就讓她健康快樂就行了。”這是賀歲電影《你好,李煥英》中賈曉玲的媽媽李煥英所說一句臺詞,戮中了無數人心中的淚點,我就是其中之一。
人生是一場漫漫旅途,途中風光無限。有時,我們會靜靜的坐著,看鄉間夕陽;有時,我們會慢慢地走著,享自在風光。影片中描述的“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故事,讓母愛與孝親的片斷觸動了漫漫旅途中人們的心弦。
《你好,李煥英》的走紅,加深了我對母愛的理解。片中的賈曉玲經歷了失去至親的痛,感受了天地倒塌的苦。我覺得影片中一幀一畫都不是強行煽情,而是賈玲作為女兒滿滿深深的遺憾。這部電影也并非只是賈玲和李煥英過去的故事,而是全天下大多數親情關系的縮影。
記得歌手費玉清在母親去世后說了這樣一句話“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那么真實,那么扎心。歲月在父母身上留下越來越多的痕跡,使他們衰老得越來越快,我們卻像沒長大的孩子,一直留戀路上的風景,從未認真觀察他們身上的變化,了解他們的內心需要。父母總是費心竭力促子成龍、助女成鳳,一路走來他們付出了太多太多,大多數的孩子雖未成龍成鳳,也想報答父母恩,但遺憾的是有許多子女的報恩愿望還未來得及實現,就成了一生遺憾。這正應了南京大學蒲熠星的一句話“人生的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放下的過程,但最痛苦的是再也沒有機會說再見。”李煥英是因為意外而去世的,那時的賈玲才18歲。“你說我當你一回女兒,連讓你高興一次都沒做到。”這部電影沒有華麗的詞藻,卻用這句樸實的話語深深鑿在想報恩的孩子心上,而媽媽的一句“我寶”就讓多少觀眾流下了感恩的眼淚。
這部電影讓我們更早體會了世事無常,不要再想著來日方長,也提前學會了珍惜當下,減少遺憾。人生終有一別,但在那一天來臨之前,請你加倍的——愛你所愛之人。
在人生這場漫漫旅途中,請你緊緊握住他們的手,陪他們慢慢走。日后的富有不如父母雙手的溫暖,功名的幸福不及父母溫柔的話語。世界上最不能等的事,其實是孝順。
“我以后肯定有出息。”
“那肯定的”
“那你得等我!”
漫漫旅途,希望來處是你,歸處也是你。你好,媽媽!
你好李煥英觀后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