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勛》觀后感作文范文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想必你有不少可以分享的東西,現在就讓我們寫一篇走心的觀后感吧。可是觀后感怎么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功勛》觀后感作文范文,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功勛》觀后感作文1
9月26日晚,電視劇《功勛》正式在北京、東方、浙江、江蘇四大衛視黃金檔同步開播,可以說是吸引了很多觀眾的注意。該劇也是繼《覺醒年代》《大決戰》等口碑劇之后,又一部備受觀眾關注的獻禮劇。
和其他獻禮劇有所不同的是,《功勛》這部劇不再著眼于革命年代的偉人事跡,而是講述了8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真實故事。該劇以單元劇的形式,將八位功勛人物的人生華彩篇章與共和國命運串聯起來,詮釋了他們“忠誠、執著、樸實”的人生品格和獻身祖國人民的崇高境界。
從《功勛》的故事題材以及四臺聯播的情況不難看出,這部劇來頭不小。據悉,該劇是由廣電總局欽點、北京電視臺聯合上海電視臺等眾多主流媒體平臺出品的一部重大現實題材電視劇。而且,這部劇的主創班底和演員陣容,都是業內一線。
《功勛》的總導演是業內大佬鄭曉龍,他執導過多部爆款劇,實力如何就不需要多贅述了。此外,毛衛寧、沈嚴、康洪雷等人則是擔任分單元的導演,再加上請來了申捷、陳枰、王小槍等知名編劇,這意味著該劇的質量穩了。
獻禮劇的演員陣容一直都是大家津津樂道的,這部《功勛》也不例外。除了王雷、蔣欣、佟大為、雷佳音、郭濤、黃志忠、黃曉明、周迅八大主演外,該劇還匯聚了包括倪妮、馬思純、陳好、孫儷、董潔等實力派。此外,該劇還有陳寶國、奚美娟、靳東、宋佳倫、張頌文、王洛勇等老戲骨參演。就沖這個演員陣容和故事題材,這部劇值得大家一看。
《功勛》首播,該劇播出的首個單元是講述李延年的,這個單元是由毛衛寧執導、王雷主演。該故事以朝鮮戰爭為背景,以開城談判失敗為切入點,具體講述了李延年在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英雄事跡。
從前兩集來看,這個故事劇情非常緊湊,通過戰士小安東臨陣脫逃,深度刻畫了李延年這個人物在戰士心目中的形象。此外,這部劇的服化道處理得非常好,看起來年代感十足。而且,演員的整體造型和臺詞也非常考究,各種方言亂入非常真實。戰爭戲場面看起來也非常宏大,各種爆炸鏡頭極具畫面感,可見導演的用心。
再說一下演員的演技吧,這個單元中,演員們表現得都非常出色。尤其是王雷,他飾演的李延年讓人眼前一亮。劇中的王雷操著一口方言,當真是演活了一個經常作戰的軍人。
王雷飾演的李延年能文能武,當戰士小安東犯錯時,他能語重心長的安慰。當大家害怕將要來臨的戰斗時,他三兩句話又能帶動士氣。當戰斗開打時,他又身先士卒,帶領大家沖鋒,王雷把一個軍人刻畫的入木三分。
《功勛》的首個單元故事還是蠻有看點的,這不該劇開播首日,四大衛視收視率加起來剛好破了1。雖說每個衛視的收視率看起來都不高,但考慮到當下市場并沒有太值得期待的電視劇,這個收視成績還是說得過去的。
《功勛》不僅收視喜人,口碑也非常不錯,豆瓣上好評如潮。照這個形勢下去,《功勛》接下來的收視或許會有漲幅。畢竟再過幾天又是國慶節,此類題材的影視劇會有優勢。綜合收視率和口碑來看,這次四大衛視又拿到了一部“王炸”。
《功勛》觀后感作文2
電視劇《功勛》看完了,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一整天,腦海里都浮現劇中人一個個犧牲時的場景。最震撼我心靈的,不是金天一、春蘭、喬老板、項政委、梅津和卓越的犧牲,而是劇中年僅七歲的巧丫的犧牲。
劇中巧丫戲份并不多,是廖飛和卓越先后租住的康西公館的老板娘的女兒,聰明可愛,廖飛和卓越都先后教過她學寫字,她對廖、卓二人有著深厚的感情。
卓越準備離開新京去東林鎮潛伏,外出辦事出門前答應巧丫給她買糖人回來。巧丫開心地等著姐姐回來,等來的卻是帶兵去康西公館抓卓越的黑木茨。年幼的巧丫由高興變得恐懼,然而當黑木茨把大院里的人都趕去屋子里監視時,巧丫選擇了院子一個角落躲藏起來。卓越滿懷喜悅拿著買好的糖人回來,走到大門口時,巧丫從角落沖出來提醒卓越不要進大院,黑木茨殘忍地槍殺了巧丫。
那句“姐姐,姐姐你別過來,有日本人,他們要抓你!”以及中槍后喊出的一聲“姐。”,讓卓越難以接受活潑可愛的巧丫瞬間死在她面前,頓時淚流滿面,買的糖人也掉落在地上。若不是巧丫的媽媽還有叔叔沖出來和日本鬼子拼命,全部被槍殺,巧丫媽媽臨死前提醒卓越快逃,恐怕她還難以回過神來。
直至廖飛協助卓越脫險,幫她更換成日本醫生的身份,在火車站送別后,卓越離去時淚流滿面,仍難從悲痛中釋懷,鏡頭回放巧丫死前的那兩句話。巧丫的死讓卓越親眼目睹了日本鬼子的殘忍,也激發了她對日本鬼子的仇恨,決心要出色完成諜報任務。
第十九集開頭這火車站離別的一幕,讓我也不禁熱淚長流。說不清楚為什么,心里堵得慌。是劇情太傷感,還是我太難過。
再次聽柳云龍唱的《功勛》,在那深沉、激昂的片尾歌聲中緩緩站起身來。
《功勛》的確在劇情方面有不少的漏洞和缺憾,即便如此,這部電視作品依然是成功的,特別是演員精彩出色的演繹,使該劇從人性化的角度刻畫了一個又一個的鮮活的人物,不論好壞形象都很真實。通過他們各自的命運告訴我們,是罪惡的戰爭把人類本是美好的感情變成仇恨和傷痛;把智慧和才華變成殺戳的幫兇。它告訴我們要銘記,革命先烈用鮮血換來的今天的和平生活是多么的珍貴,而我們只有用自己最大的力量為祖國的建設努力奮斗,讓她強大、繁榮,永遠不受侵略。
《功勛》觀后感作文3
近日,電視劇《功勛》在黃金檔熱播,將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人生華彩篇章與新中國奮斗史聯系起來,詮釋他們忠誠、執著、樸實的人生品格和獻身祖國服務人民的崇高境界。廣大年輕干部要從中汲取榜樣力量,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斗姿態,與新時代同向同行、共同前進,努力成為可堪大用、能擔重任的棟梁之才。
堅守“無非一念救蒼生”的情懷,一生一世“守初心”
袁隆平一生致力于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只為“讓所有人遠離饑餓”,實現“禾下乘涼夢”。屠呦呦團隊歷經千難萬險,終于功夫不負苦心人,成功發現了“青蒿方”,拯救了全球數以百萬計瘧疾病人的生命。百年來,堅定的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高地,是共產黨人的政治靈魂,是共產黨人不懈奮斗、戰勝一切困難和挑戰的精神力量。“月缺不改光,劍折不改剛。”年輕干部要始終做到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不斷提高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把堅定的政治思想、政治觀點、政治立場貫徹到工作生活方方面面,把黨和人民事業長長久久推進下去,永遠做理想信念的堅定信仰者和忠實實踐者。
堅定“埋骨何須桑梓地”的勇氣,盡職盡責“擔使命”
孫家棟等中國航天人從一張白紙做起,孜孜以求、步履不停地開拓中國航天事業、成功將“東方紅一號”送入太空。黃旭華等科研工作者隱姓埋名幾十年,初心不改克服萬難,最終成就了我國核潛艇事業從無到有的跨越。“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難者進。”作為年輕干部就要多經歷一些險峻情況,只有這樣才能磨出真功夫、練出大心臟。要以“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大無畏精神和“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拼搏精神,敢啃硬骨頭,敢挑硬擔子,敢攻硬任務,碰到疑難復雜的問題,更要以釘釘子精神,搞明白癥結,難點堵點,把工作任務一步步推進,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
堅持“敢教日月換新天”的精神,善作善成“抓落實”
17歲的李延年面對飽受過貧窮和戰亂之苦的家鄉人民,毅然加入了革命隊伍,他認為沒有什么事情比參軍更為榮耀,始終覺得:“打仗不能怕死。”24歲的張富清面臨“是帶著解放軍發的路費回家過日子,還是跟著共產黨去奮斗”的人生抉擇時,果斷選擇后者:“我要為窮苦人去打仗!”他們不畏艱險、敢于犧牲,苦干實干、不屈不撓,充分展示了共產黨人無私無畏的奉獻精神和堅忍不拔的斗爭精神。“越是艱險越向前”,新時代新征程上,既面臨難得歷史機遇,又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年輕干部要有釘釘子精神,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穩扎穩打向前走,過了一山再登一峰,跨過一溝再越一壑,通過化解難題開創工作新局面,不斷書寫出讓黨放心、讓群眾滿意的答卷。
《功勛》觀后感作文4
1949年10月1日~2021年10月1日,祖國母親迎來了它第72個生日。經過72年的風風雨雨,勵精圖治。我們的祖國母親巍然屹立于世界的東方,中國人民還享受著從未有過的太平盛世,但這樣的生活是怎么來的呢?
國慶期間,我就觀看了這樣一部電視劇——《功勛》。劇情主要講述了八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的故事。每集的電視劇開頭都有這么一句話:“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就是那些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先鋒們,無所畏懼,英勇殺敵的戰斗英雄們等等中國人團結一致,目標一致,才會讓我們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
電視劇的1~6集講的是“能文能武的李延年”:一位抗美援朝戰場上的英雄的故事。李延年是七連的指導員,他不僅聰明還很勇敢。七連之所以能經常打勝仗,基本上全是指導員李延年指揮的!有這么一場戰斗,七連包括李延年自己只剩了十一個人。他們彈盡糧絕,每個人都給自己留下了最后一枚手榴彈,在準備進行最后的戰斗時援軍來了,最終把敵人打了個屁滾尿流。
看完這部劇讓我熱淚盈眶,熱血沸騰。也讓我更加理解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沒有這些先輩們就沒有我們現在的美好生活。讓我不由得想起了梁啟超先生的話:故今日之責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之后我要好好學習,努力長大后為國家做貢獻!!
《功勛》觀后感作文5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最近一直在刷到這句話,之前沒怎么在意,但在10月1日國慶晚會胡歌的微電影讓我對它開始有印象,而這兩天的《功勛》劇集讓我深深的感受到了這句話的含義。
《功勛》的第一篇章講的是7連指導員李延年,精彩的劇情,逼真的畫面,還原度極高的音效,每一幀都是電影質感,這一篇章總共有6集,每一集都有淚點。
作為指導員,感覺他就是全能的,他了解每個戰士的基本情況,更相信他的兵,所以他能理解小安東的所作所為,所以會有后面的“鋤奸行動”,讓那六個戰士成了真正的英雄。
他足智多謀,跟連長相得益彰,一個想到頭,一個就能把尾給做完美了,所以有了他們配合完美的奪下364.6高地。
他勇敢無畏,為了能支援八連、九連,不顧炮火紛飛,用自己的血肉之軀去做了一次試驗,得出了敵人炮火的規律以及保護自己的方式,成功保住高地……
最后的最后,三個連只剩下幾個人了,還能記得寧死不當俘虜,要拿著最后一顆手榴彈沖進敵群,好在,集結號響起,他們成功活了下來。
當然,如果沒有一如既往信任他的上級領導,他的工作不可能這么順利的.完成,比如差點就被人臨陣換將,比如那次完美的“鋤奸行動”。
很可惜,這雙手沒能寫出心中那份感動的十分之一,那一群群都只是孩子,大多數人把生命定格在了最年輕的時候,只能說,這盛世如你們所愿。
新聞報導,9月2日,第八批在韓志愿軍烈士遺骸從韓國運回遼寧沈陽,時隔71年,他們終于再次回到祖國的懷抱,只是歸來仍是少年。雖說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何處不青山,但中國人講究的還是葉落歸根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而今天我們的使命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