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大業觀后感的作文
觀后感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幫助我們深入地思考電影背后所傳遞的信息和思想,拓展我們的思維和視野。優秀的建國大業觀后感的作文是什么樣的?下面給大家帶來建國大業觀后感的作文,供大家參考。
建國大業觀后感的作文篇1
當學生們涌上街頭,振臂高喊“外爭國權,內懲國賊”、“廢除二十一條”的口號,咬破手指血書“還我青島”,青年一代擔起山河重任的激情撲面而來,看得人熱血沸騰。火燒趙家樓、血書“還我青島”以及女學生滴血喊冤跪在地上拿著一塊寫著冤字的大布為四萬萬同胞喊冤等歷史事件逐一呈現。正是這批年輕人,用他們的青春與熱血,描繪出了新生的中國,譜寫了一曲瑰偉壯麗的文明之歌。中國共產黨的故事,是一個青春、激情、奮斗、獻身的故事。在那一代年輕人的身上,擔負著救亡圖存、改寫歷史的大任。
現在黨已經100歲了,從當年的“腥風血雨”到現在雨過天晴,又有誰能體會當時的艱辛歷程呢,只有親身經歷過才知道什么是苦,什么是甜。看完《建黨偉業》才明白,當初黨的誕生,就是為了現在的和平,雖然現在已經沒有了戰爭,但我們依然不能忘記共產黨員肩上的責任。我們全國的黨員到現在已有8000多萬,這是多么輝煌的成績啊。13名代表,50多位黨員,星星之火,終能燎原;100年艱苦輝煌,70余年國運昌隆,氣壯山河,我們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豐功偉績,帶領中華民族屹立在世界民族之林。
作為當代的學生,我們有美好的自由,可這些自由是誰贏取的呢,是黨。她讓我們有幸生活在中國改革開放的年代,在二十一世紀這個美好的時代下,不用呼吸戰火彌漫的空氣,不需要擔憂衣食住行,只需安然前行。我們今天的一切,都與他們當年的奮斗和努力息息相關,他們與我們,昨天和今天,血肉相連。我們要珍惜今天幸福生活的來之不易,它是由無數共產黨用鮮血換來的。所以讓我們張開翅膀,向廣闊天空飛去,為未來打拼,為祖國爭光!在黨的100周歲生日之際,忠心祝愿黨能夠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再創輝煌。
建國大業觀后感的作文篇2
“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日成立了!”電影《建國大業》在毛主席的莊嚴宣告中結束了,那萬眾歡騰、全國人民載歌載舞的場景,在腦海里久久回蕩,揮之不去。
《建國大業》是一部為慶祝新中國成立六十周年而拍攝的獻禮影片,是一部重大革命歷史題材的主旋律故事片。看完整部電影,不禁讓人為之感慨,為之動容。
最讓人難忘的是,影片中,起到關鍵性淮海戰役結束后,毛主席,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我們敬愛的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那一刻,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懷著激動的心一齊喝酒,喝醉了酒的他們一齊擁抱,一齊歡呼的情景讓人感動萬分。那一刻,毛主席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一次次突破圍剿,一次次突破封鎖線,一次次穿過茫茫雪山,一次次穿過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紅軍由防御轉向進攻!讓他們再也克制不住自我的感情,一齊盡情的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我的眼睛也在這一刻濕潤,心中澎湃。
在國軍飛機轟炸共軍大本營時,毛主席剛剛吃了顆安眠藥。周恩來好幾個人冒著危險沖進毛主席的臥室硬是把毛主席給抬到了防空洞里。而毛主席的廚師卻為了為毛主席端走飯菜,被國軍那不眨眼的炸彈,炸死在廚房。毛主席還親自在安葬的那天和他告別。看到那里任何人都會流淚。
共產黨勝利了!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說,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日成立了!!!萬眾沸騰。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團結的中國人最終打敗了小日本,推翻了殘忍的蔣政權,踏向了越來越完美的明天。
臺灣那邊,是落寞的蔣介石那悲情的身影…………
電影看完了,我受益匪淺。共產黨才幾萬條破槍就把擁有飛機坦克的日軍、國軍打敗了,這靠的是什么就像吉鴻昌所說的:“日本有飛機大炮,我們有熱血,有四十萬萬人的熱血。中國人的憤怒已經到達極點,莫不抱有‘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決心。誓愿犧牲一切,為生存而戰!為真理而戰!!!”
是啊,中國人民不就是這樣才成功的嗎讓我們團結起來吧!!
建國大業觀后感的作文篇3
看了《建國大業》這部電影,主要講的是:1945年8月抗戰勝利后,毛主席飛赴重慶,和國民黨和平談判。國共雙方簽訂了《雙十協定》。然而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在美國支持下,一面偽裝和平,一面加緊部署____內戰。中國人民在毛主席的領導下,進行了一場偉大的革命戰爭。
遼沈戰役、淮海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等,一個個振奮人心的戰役,轟動了全中國,乃至人世界。共產黨組織群眾,關愛百姓,得到了大家的信任與尊重,擁有了許多的人才。打了一個又一個的勝仗,解放了一座又一座的城市,老百姓歡天喜天地,載歌載舞……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中央選定《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以“五星紅旗”為國旗,他代表著全國人民大團結!
每當我看到與革命戰爭有關的電影,我就想到:革命烈士的辛苦,是他們用一點一滴的鮮血,換來了今天幸福的生活。如果沒有他們的英勇,也就沒有現在的我們,也就沒有現在的生活,也就沒有現在強大的祖國。他們是我們尊重的人!
毛主席曾經講過“全國人民大團結萬歲”這句話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可是總有那么一些人不自覺,比如:新疆打砸搶事件,聚眾鬧事等。他們妄圖破壞我們的家園、團結。難道他們不想擁有和平、幸福的生活嗎?他們的這種行為是不會得到大家的認可。
建國大業觀后感的作文篇4
今天,我過的真高興啊!我今天早晨起了一個大早,早早地收拾好書包,高高興興的,一蹦一跳地去上學了!
不知道為什么,今天我很高興,可能是因為昨晚看了電影的緣故吧!昨天晚上,我和媽媽一起去安鋼電影院,看了一部國產的大片 —— 《建國大業》!
這一部電影非常好看,看得我如癡如醉!《建國大業》這一部大型電影片,主要講了主席主席與蔣介石商談 “ 建立共和國 ” 的事情。一九四五年十月十日,主席和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乘坐飛機,一起飛往南京,與蔣介石商談雙十協定的事情,并簽訂了雙十協定,維護了暫時的和平,讓那些思想保守分子足足高興了一陣子!
可是沒過多久,蔣介石這個就反悔了,親自撕毀了雙十協定,重新拉開了內戰的序幕!這時,連坐在電影院里座位上的我,都氣憤不已,恨不得一口口水吐到蔣介石的臉上,惡心死他!堂堂男子漢大丈夫, “ 偉大的 ” 民國大總統,竟然出爾反爾,說話不算數,說一套做一套,他的素質竟然連個老百姓都不如。蔣介石讓中國人打中國人,真是民族的罪人,中國人民的鮮血不是流在戰場上,而是流在了自己同胞的槍桿下,真是讓人痛心啊!我祝愿蔣介石不得好死,死后碎尸萬段,被打下地獄,被鐘馗吃掉!
啊,這部國產的大型電影片《建國大業》真是太好看了,有機會我一定要多看幾遍!
建國大業觀后感的作文篇5
在歷史課上老師讓我們看《建國大業》這部片子,只不過一節課時間不夠,我們沒有看完,不知什么原因,我特別喜歡歷史的一些事件,于是我在家里將它看完了。
在學校里我們看到了39分鐘,這一部分講了抗日戰爭結束,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國多個政黨不和諧,其中有共產黨、國民黨、民盟、民革四個有影響的政黨,其中民盟和民革保持著中立,則國民黨想獨裁專制,而共產黨一心想著和平,但國民黨懷著想消滅共產黨的思想,與共產黨簽訂了“雙十協定”,并且毛主席為了表達共產黨的和平意識,,然而這只是緩兵之計,蔣介石實際上是在等美國的援助,當美國物資抵達中國時,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因此國共內戰全面展開,于是進行了遼沈戰役,結果共軍勝,國軍敗;隨后又進行了淮海戰役,結果還是一樣共軍勝,國軍敗;最后一次戰爭是平津戰役也打響了,因為前兩場戰爭勝了,共軍士氣大漲,一口氣將國軍打敗了。三大戰役結束了,共軍全勝,國軍屢戰屢敗,蔣介石給自己留了條后路,結果他率領國軍主干退守臺灣,直至今日再無返還大陸之意。但他還不死心,他準備了空軍兵團,在毛主席開國大典的時候,投彈。可是當一切都準備好了,美國卻變卦了,不給空軍加油,導致無法返回,于是蔣介石被迫無奈的放棄了這次任務。我猜想直至蔣介石臨死時,他都是含恨而終的,他不忍心毛澤東的山溝主義能壓過三民主義,他不忍心“我”堂堂黃埔軍校校長還比不過毛澤東的小學學位。
從這部影片中我懂得了得民心者得天下。
建國大業觀后感的作文篇6
國軍的軍裝還是比咱的漂亮,據說腕兒們今年搶著做國軍,就是為了跟劇組要一套衣服,整部劇中的明星大體掃一眼,兩伙陣營還是分得很明顯:我黨領導人還是那些特型演員,基本特征就是形神俱備,名氣就基本上扔一邊了;扮演國軍的諸人就是不折不扣的明星,范兒要緊,像不像就不算問題了,王學圻、尤勇、胡軍、李連杰、陳寶國、劉德華等人赫然在列,就是為了能壓得住場。還是有些演員的戲份被剪掉了,比如侯勇版的陳賡,李幼斌版的報社記者、鄧超版的徐悲鴻都沒了,那些有笑點的演員卻都還保留著,范偉、葛優、王寶強、郭德綱、馮鞏等人出來就是讓你樂,這也反映了咱們的“主旋律影片”向“主流電影”的跨越,《建國大業》告訴我們革命歷史題材不必瞪著眼握著拳看,咱們完全可以靠著椅背伸懶腰,可以大笑,還可以吃爆米花,所謂的嚴肅,都可以丟垃圾桶了。
除了國共兩黨,民主黨派的刻畫同樣很有力道,民革、民盟等黨派屢屢受主席邀請北上,雖心有所屬,采用的策略還都是打太極。張瀾、李濟深、宋慶齡等人還是很好的反射出“民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以及他們的軟弱(這是主席說的),他們作壁上觀、靜待時局,不輕易為動,更加重了他們本身的復雜性以及身處這個水深火熱時局里的身不由己。這些民主黨派在大局落定之際投誠,主席不計前嫌親迎接納,并許以國家副主席和人大代表之席位,從而將共產黨、主席的豁達胸懷鋪展的淋漓盡致。影片最后以定國歌、國旗而結束,眾代表在激烈討論選定四星環繞的五星紅旗,只是再度重申了建國大業其實是人心所向的道理,在那個風口浪尖的年頭,也只有得民心者才能得天下。
建國大業觀后感的作文篇7
為了慶祝建國60周年,我們郭里園小學組織全校老師觀看了《建國大業》這部影片。9月25日,我懷著崇敬的心情在電影院觀看了電影《建國大業》,讓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對那個特殊的歷史時期有了更具體的了解,讓年輕一代的我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認識。
電影將重大歷史事件在宏觀和微觀間切換,增強了影片的歷史感和真實感,從45年重慶談判講起,講到談判破裂,內戰爆發,三大戰役,其間穿插了敵機轟炸中毛澤東的淡定沉著,聞一多的慷慨就義,傅作義被女兒感召,李宗仁履新后的無奈,蔣經國穩定上海經濟,國際上對于共產黨、國民黨的態度等小故事,展示了共產黨、國民黨、各個民主黨派幾十位人物不同的立場、思想、做法,人物性格形象鮮明,讓人印象深刻。
當我看到劉燁扮演的小兵角色,在向儀仗車上的毛主席敬軍禮時那堅毅而充滿信念的目光,讓我們不難理解人民解放軍為什么是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隊伍;當我們看到蔣介石一聲長嘆說:反腐,亡黨,不反腐,亡國,讓我們看到一支腐敗的政黨滅亡的必然性。當我們看到共產黨人的禮賢下士,虛懷若谷;國民黨對民主人士的威逼利誘,瘋狂殺戮,一個政黨的從容大氣與另一個政黨的狹隘猥瑣形成了強烈的反差。等等這些昭示了一個顛撲不破,四海皆準的真理:一個成熟健康的政黨必須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必須能不斷完善自己,修正自己,讓自身的肌體保持青春與活力,否則必將被歷史所淘汰。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事事想著人民。
這部影片在短短2個多小時的時間內,再現了我國從1945年抗日戰爭結束后,到1949年新中國成立這一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以宏大的歷史視野,正面再現了共和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從誕生到確立這一重大歷史事件,反映了中國共產黨和中國各民主黨派在反對蔣介石國民黨獨裁統治的斗爭中,和衷共濟,團結奮斗,為建立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所經歷的曲折艱辛直至取得最后勝利的光輝歷程。整部影片內容十分的飽滿、緊湊。
影片展現的新中國成立的艱難過程,讓我深深地體會到我們的中國共產黨是多么偉大,他們總是事事想著人民的利益,為了全國人民,為了解放新中國,他們不怕辛苦和困難,最終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和平安樂的家——成立了新中國。感謝中國共產黨,感謝你們讓祖國變得如此繁榮富強,是你們讓我們這祖國的下一代享受這么美好幸福的生活。作為教師的我也一定會繼續努力學習,不斷豐富自己的知識,扎實教育基本功,積累教學經驗,努力提升教學水平,繼承、發揚中國共產黨的優良傳統,為祖國的教育事業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建國大業觀后感的作文篇8
《建國大業》作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大片,其拍攝和開映引起了人們廣泛的關注和熱議。《建國大業》高唱主旋律,歷史味厚重,具有現實教育意義,觀后主要有以下幾點感想。
感想之一:是一部很好的國情教育片。讓人們重溫了一段重要歷史,明白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發展的必然選擇,是“天時、地利、人和”三者把中國共產黨推上政治舞臺的領導地位。新中國60年的發展成就,讓我們更加堅信只有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才能取得革命、建設和改革事業的新勝利。也讓人們進一步了解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創立過程。通過新中國成立60年政黨制度的實踐證明,使我們認識到這項制度堅持的好,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事業推進就越順利,取得的成就就越大,人民得到的實惠就越多。
感想之二:是一部很好的黨風教育片。毛主席在60年前,也就是毛主席風趣地說“進京趕考”前,在1949年3月河北西柏坡召開的黨的七屆二中全會上,就語重心長地告誡全黨:“奪取全國勝利,這只是萬里長征走完了第一步……中國的革命是偉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程更長,工作更偉大,更辛苦。這一點現在就必須向黨內講明白,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謙虛、謹慎、不驕、不躁的作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地保持艱苦奮斗的作風”。這是一個偉大領袖的睿智和清醒,這是一位偉大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的遠見卓識,這是一位看透歷史興亡更替規律的哲人的警語!
作為新中國成立60周年獻禮大片-----《建國大業》,再一次提醒每一位共產黨人應該銘記“兩個務必”,其蘊意深遠。
感想之三:是一部很好的黨的統一戰線史教育片。毛主席1947年12月在總結中國革命的歷史經驗時指出:“中國新民主主義的革命要勝利,沒有一個包括全民族絕大多數人口的最廣泛的統一戰線,是不可能的。不但如此,這個統一戰線還必須是在中國共產黨的堅強的領導之下。沒有中國共產黨的堅強的領導,任何革命統一戰線也是不能勝利的”。這是每位共產黨員,特別是統戰工作者要始終樹立和堅持的政治意識。
感想之四:展示了中國共產黨的民主風貌。影片向人們展示了中共黨內民主作風和中共與民主黨派間的合作關系,建立各民主黨派共同參加的民主聯合政府,實現了中共的號召和承諾,開創了中國民主政治的新貌,使人們認識到中國共產黨致力于團結和爭取一切民主政治力量的根本所在。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亡。學史明理,溫故知新。此類影片無需追求高票房,重在讓人們受到一些教育,懂得一些道理。
建國大業觀后感的作文篇9
《建國大業》以抗戰勝利為背景,主要講述毛澤東與蔣介石舉行和平會談達成共識后不久,國民黨單方面發動內戰,并對民主黨派人士大肆迫害。共產黨堅決進行武裝反擊,不少民主黨派人士和國民黨內人員紛紛倒戈,與中共站在同一立場。在人民解放戰爭節節勝利的同時,大批民主人士在共產黨的誠懇邀請下歷經艱險,奔赴北京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1949年10月1日,新中國成立,舉國歡騰。
電影里曾數次切如錄像,與前后比較有顯突兀。但毫無疑問,作為紀念的公益電影,旨在告訴人們沒有偏差的歷史。畢竟過去再怎樣漫不經心做的事,在當前都不可能原樣復制,并且我們不必須明白過去真的發生了什么。片尾的開國大典或許是很多人最不陌生的片段。帶領共產黨走向勝利的毛澤東同志顯然年事已高,可他的話語,卻是億萬中國人在腦海中揮之不去的驕傲。
國共內戰期間,條件上佳的國民黨卻秘密殘害無數提出正確思想的人才。李公樸的公然殺害,直到聞一多身體橫在亂槍下,人民還會支持渴望拿下中國的國民黨嗎?蔣介石被動地或主動地將每步棋下到最好,但當前情景也始終僅有一種下法,斗智斗勇,兵、將都投了,降于共產黨。終是敗給人民和信任。
最讓人難忘的鏡頭是,影片中淮海戰役結束后,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朱德等革命元首,聽到戰役結束我軍大獲全勝的消息,毛澤東同志說,長江以北,再無大戰。于是,四個改變了中國歷史的男人,四個改變了中國命運的男人,一齊喝酒,喝醉了一齊唱歌的那一番情景,讓人十分的感動。那一刻,他們幾十年經歷的苦難,一幕幕的回想,把心中的感情迸發。五次圍剿,突破封鎖線,茫茫大雪山,漫漫草地,無數人的生命,換來了這革命轉折的這一刻。讓他們再也克制不住自我的感情,唱起來,喝起來,哭起來,笑起來,跳起來……觀眾的眼睛似乎也在這一刻濕潤了,多么艱難的歷程啊。
解放上海,解放軍戰士打仗累了,沒有占民宅,團體整齊的睡在馬路上。宋慶齡看到了,看到了為什么中國共產黨會勝利。這就是我們最親愛的人——中國人民解放軍。
勝利!定下國旗國歌的那一刻,是國旗國歌作者的為自我正名的那一刻,經過多少反駁、爭吵、拼命挽回,不都是為了國家未來的自豪嗎?
毛澤東同志站在天安門城樓上,莊嚴的說,中國人民站起來了!中國人民從此翻身做主人,一個嶄新的國家屹立在世界的東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