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后感作文
觀后感可以鍛煉自己的寫作水平,同時能真實地記錄下自己看完一部作品的感受。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后感作文怎樣寫才正確?接下來給大家整理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后感作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后感作文篇1
心血來潮,想起老師推薦過這部電影,抱著好奇的態度來看,看完之后只覺無盡的悲傷與無奈。
故事講述的是主人公程勇迫于生計,私自售賣違禁藥,一次險些被抓,他忐忑不安,解散了同伴們。一年后,他又遇故友,本是一件高興的事情,可幾天后故友因白血病逝世,他不惜虧本重新售賣違禁藥,又一個同伴犧牲才讓他躲過一劫,但最終沒有逃過法網的追擊。在故事中,藥品研發經費需要大量資金,專利是一種保護,可藥品價格昂貴,許多家庭都無力負擔。生病的人急需藥品,卻很難得到,而且家里一個人得病,整個家庭都只會更窮,就如電影中所說“我生病吃藥這些年,房子被吃沒了,家人被吃垮了。”這是在故事中,那現實呢。現實生活和電影并不完全一樣。事實上,它不僅僅在中國,只要藥物處于專利期,大部分國家也都吃不到便宜藥。目前,大多數創新藥物出生于制藥公司,而不是大學或研究機構的實驗室。利潤是新藥研發的最強驅動力,只有利潤驅動,才有可能將巨額資金投入巨大的冒險之中。很多時候,冒險會血本無歸。
其實若是仔細來說的話,在這部劇中真的是沒有壞人,然而沒有壞人才是最讓人無奈的事情。今后都會越來越好吧,希望這一天早點來。
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后感作文篇2
《我不是藥神》最近非常火,網絡上鋪天蓋地都是這部電影的消息,人們茶余飯后談論的也都是《我不是藥神》的話題。這部電影的題材來源于國內的真人真事,是一部具有現實主義題材的醫藥電影,影片的后半節很多人都是哭著看完電影,包括看完最后的字幕和聽完片尾曲才離開的,相信很多人在看完影片回家的路上心里應該是久久不能平靜的。很多人不經感嘆:活著真好,但是活著卻伴隨著痛苦與折磨,活著真難。漫漫人生路很多人曾無數次的想著離開人世間,但是都在艱難的活著。
影片中有一句臺詞非常的扎心:“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無藥可醫,窮病。”
窮,是一件可怕而又讓人無奈的事情,有些人終其一生也走在貧窮的路上。因為窮,有些人蝸居在狹小的房子里;因為窮,有些人因生病吃不起藥而選擇結束生命;因為窮,有些人因為無計可施而走上犯罪的道路。
藝術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我不是藥神》這部電影的絕妙之處在于它能讓人們在感到之余思考人性、人生。孟子曾經說過:“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生活在這個世間的我們一定要相信人間自有溫情在,請一定要相信這世間總有像影片中的陸勇一樣的,寧愿冒險也要幫助與他同病相憐的人。
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后感作文篇3
星期天我去看了一部電影,叫我不是藥神,他主要講個一個叫陳勇的人,開了一家神油店,過著平凡的生活,當時很多人都得了白血病,還流傳著一種天價藥瑞士格列寧,他非常貴,5萬元一瓶,印度也有一種格列兩千元一瓶,但印度格列寧被中國列為違禁藥品賣,他是犯法的,有一回一個人走進了陳勇的神油店,讓他去印度買格列寧。他來賣了5000元,他是為了賺錢,后來很富了,發現5000元,很多人也吃不起。于是他決定再次進貨,這是他的靈魂得到了升華,他只賣500元,這次她是為了幫助人民,讓他們不生病。
從這部電影我體會到了一個人的生活,其實他不止只有錢才能支撐,還可以用快樂,充實和樂于助人,如果你的人生只有金錢,沒有快樂充實和樂于助人的話,你的生命早晚會被你自己給磨滅。
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后感作文篇4
去看了最近大熱的《我不是藥神》,看完之后感觸頗多,希望以后可以由更多這樣高質量的國產電影。
首先說一下大概的故事情節吧。主角程勇,開始時只是個印度神油的油膩中年男子。離婚、愛走小關系、落魄到交不起房租等等,最終為了給父親湊治病的錢,答應了白血病患者呂受益去印度廉價藥,印度格列寧。一瓶正版格列寧售價4萬元一瓶,而印度仿制版成本價500元一瓶,程勇到國內賣5000元一瓶。而白血病病人幾乎每個月就要服用一瓶來穩定病情。在正版藥的天價壓力之下,印度格列寧的程勇搖身一變,成為眾多白血病患者的救世主,同時也賺了個盆滿缽滿。而到了電影的后半段,程勇逐漸在與這些病人的相處中,感受到了他們生活的不易,以及對于生命的決心。
而他跟其中的一些病人,也逐漸成為了至交好友。其中一開始找他的白血病人呂受益的死亡,也讓他下定決心為病人,且只要500元的成本價。電影最后,他因違禁藥被抓,判刑。在去監獄的路上,大家都來送他。白血病人們拉下了層層口罩,讓自己暴露在有菌環境下,只是因為程勇說過,“戴著口罩不禮貌。”也以此表達自己的尊敬。而電影的原型,也來自于真實的案件,陸勇案。他自己就是個白血病人,正版格列寧雖沒有電影里的4萬元那么夸張,但在當時也有2萬多元。陸勇幫助病友代購印度格列寧,最終因為金額巨大,被司法機關查抓。引發了眾多病友聯名,希望他能無罪。
這件事中到底誰有罪?我想這也是看完電影之后很多人心中都有的疑問。我認為制藥公司沒有罪,司法沒有罪,病人更沒有罪.那為什么所有人都沒罪?卻所有人都在受罪?其實問題最根本的癥結不在于藥從做出來到給到患者手中的過程中有這樣那樣的問題,而是在于即使去掉了中間的那些問題,即使任何一個環節都沒有黑幕,這種大病、絕癥無論在哪個年代,無論在哪個國家,都只有有錢人才治得起.正如電影中假藥販子,對主角說的那句話那樣:“我發現這世上只有一種病,窮病”人是平等的,但是在死神面前,富人比窮人享有了更多的資源,窮人因為經濟原因看不起重病、大病,這才是最根本的問題,這問題在全球哪里都一樣,這很殘酷,但是事實就是如此,不過,這個世界并不是完全絕望的,如果整個社會都貢獻自己的力量,我們可以讓情況變得稍微好那么一些。現在國家在進行醫療改革,雖然醫藥改革的這條路道阻且長,但是我相信,只要我們在路上,就總有一天能夠到達!
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后感作文篇5
中午同一個電影院老公和兒子一起看《大頭兒子小頭爸爸》,我看《我不是藥神》,出來向對方說一句話,兩部應該都看。
同樣一部電影,因為自己的認知不同,看問題的角度不同,所以得出的結果肯定也不相同。我看后分享一下我的感受:
1、越是層次低的男人越計較,越自私,越沒有擔當。徐崢的角色,剛開始生活懶散,沒有事業心,自我管理能力不強等惡習,導致婚姻關系不好,經濟條件拮據,還有家庭暴力,從他和前妻的對話中就可以感受到。前妻要孩子撫養權,他不愿意給,處理方式居然是以打架收尾,不成熟的男孩子形象。
2、經濟和格局關系是相輔相成的。有格局,錢也就掙回來了。沒格局,不可能掙錢。隨著徐崢格局的提高,他處理問題就不同了。特別是最后,把兒子送到機場,充分證明了這個點。
3、一個人的成功靠團隊的力量。沒有完美的個人,只有完美的團隊。賣藥的過程就驗證了這個點。團隊直接積極主動做事情,并不是為了能夠掙多少錢?而是看到這個事情背后的價值!
4、人到中年,處于上有老,下有小的狀態,我們要學習自我管理的能力,統籌兼顧,自己的身體照顧好的同時,還要多多掙錢,讓父母有尊嚴的生活,不能到時候父母住院需要費用的時候,我們鋌而走險去做觸犯法律的事情,得不償失。
5、生活中要踏實做事,而不是玩冒險。電影的拍攝來源于生活,但并不等同于生活。徐崢也是這樣的人,如果通過努力工作事業比較穩定,漂亮的女人不會去跳鋼管舞。當看到那個男人脫衣服跳的那一刻,她哭了。
6、我們每個人不是救世主!我們沒有能力讓所有的人喜歡我們。雖然我們心中有愛,但我們每個人都是有限的,不能用所謂的善良把自己套住。畢竟我們還要生活!只有先溫暖自己,才能照耀別人!
總之,身體健康是前提,也是根本。努力工作,幸福是靠經濟來支撐的。做好家庭與事業的平衡!
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后感作文篇6
活著,是一次殘忍的閱讀,余華不遺余力地展示誤導的命運如何摧毀人的生活,因摧殘而使多少人選擇離開這個世界。
活著本亦艱難,可又有許多人負重而活。當負重超過了他所能承受的,就會選擇那條不歸路。“其實,我并不想離開,我想繼續看這世間的美好,可是,我不愿意拖累他們。我不愿意……”
這是《我不是藥神》中老呂離開時的心情。活著,他想活著,看著、等著他兒子的成長。他的那一歲孩子呀,那白白胖胖的臉,黝黑的眸子,他期待著那一聲“爸爸”!可現實呢?他沒有了錢,就沒有了一切。時間就是金錢,而時間就是生命,那么金錢就是不是生命呢?在他認知中,是的。
他沒有錢,買不起所謂的四萬一瓶的正版藥!“四萬一瓶的藥對一個普通家庭來說意味著:房子沒了,家庭垮了,家里人都垮了。”這是一位才得了三年病的老太太所言。幾萬人呀,幾萬人都想要活下去,就是十幾歲的孩子,他還有大把的青春沒有揮霍。他們——妄想活著,即使他們背后只是一個普通的家庭。
病榻微臥,難有無神論者。這些家庭到處找藥,無論假藥是否,只要有希望他們即會追尋。就算幾千元的假藥,他們也愿意奉獻給騙子。所以當《我不是藥神》中的程勇出現時,他們奉他為救世主。雖然他賣的是走私的仿制藥,但價錢便宜,而藥效和真的一模一樣。
在程勇被送到監獄時,路邊站滿了人,他們都是患者。他們病著,病得很不堪。但至少有一個叫程勇的人來過,幫過。全中國領土之上存活著幾萬患慢性白血病的病人。在
02年,這種病存活率僅僅百分之三十五。數以萬計的龐大數字,因窮病在我們身邊悄然逝去。多么令人心碎的事呀!但值得慶幸的是,18年這種病的存活率提高到了百分之八十五!我們需要感謝我們的祖國,感謝他們及時發現了醫療漏洞,從而拯救了無數生命。
活著,不僅僅是我們自己唯一的訴求,我們還希求著祖國的強大。這樣我們才能更好的——活著!
電影我不是藥神觀后感作文篇7
他不是藥神,但他有藥神之心。想來,這是對程勇最貼切的贊譽。
那就先從藥開始說起吧!
影片中的格列寧,是印度仿藥。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患者來說,卻是神藥。以老呂為代表的患者,急需格列寧救命,于是,他找到了程勇。
印度神油小店主程勇,妻子離異,兒子和父親是他唯一的希冀。掙錢不多,用錢的地方卻很多:房租,父親,兒子……對程勇而言,生活就是絕望的困境。困獸猶斗,為了父親的生命和兒子的幸福,他選擇了鋌而走險。
程勇掙了錢,老呂們續了命。日子似乎一度安好。印象很深的一次,是去老呂家做客,妻子和孩子就是老呂所有的希望。“因為有你啊,勇哥,病好了的話,兒子找個好媳婦,我也就可以放心去了。”老呂看著熟睡的孩子,心里滿是愛意。
但是,因為恐嚇與要挾,因為愧疚與忐忑,因為良知與法律,程勇把代理權轉交給了張長林,自己退出江湖開小廠去了。但張長林卻把藥價愈炒愈高,只為一己私利。
老呂買不起張長林賣的藥,病情惡化,他走了。人永遠不知道,哪次不經意說了再見,就真的不會再見了。程勇的記憶碎片也隨之連綴,他記得老呂笑起來并不好看,總會把嘴咧得老大,眉眼擠在一起。
老呂走了,程勇又回歸到了這個群體中。這次,只為“生命”這兩個最珍貴的字。他回來了,他延續了更多人的生命。他在竭盡全力,因為印度制藥工廠被封,只能在藥店買藥,到被抓時,他虧損了十幾萬。
張愛玲曾說:如果你認識以前的我,也許你會原諒現在的我。是的,如果你認識那個費勁周折自掏腰包給病人買藥的程勇,也許會原諒現在坐在被告席上的程勇。他被減了刑,兩年后釋放了,格列寧被列入醫保了。故事也隨之結束。
在這個故事中,我們看到了渺如草芥的眾生,看到了命運的捉弄,看到了生活的困窘,也看到了人性的復蘇,看到了平凡的溫暖。
每一部經典的藝術作品,都一定是取自生活。該故事的原型是無錫人陸勇,他是白血病患者,也是一位企業家,許多白血病患者稱他為“藥神”。
2002年,陸勇被查出患有白血病,隨后開啟他漫漫尋藥之路。一直覺得自己在做好事的陸勇,2013年竟因涉嫌販賣“假藥”,被警方帶走。之后千余名白血病病友簽名為陸勇求情,最終有關部門“撤回起訴”。
另外,電影中的制藥企業被塑造成了冷血自私、唯利是圖的反派,而事實并非如此。
程勇說,我不是藥神,而現實中的格列衛,真的堪稱神藥。該藥由瑞士諾華公司研制出,是第一個用于抗癌的分子靶向藥,在它問世之前,慢性粒細胞白血病被視作絕癥,而在格列衛誕生之后,慢粒患者的五年生存率被提高到了85%以上,且生存質量幾乎和正常人無異。
從某種意義上說,格列衛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奇跡。然而,從費城染色體的發現,到美國FDA的加速批準,中間依舊間隔了41年。期間,多少科學家夜以繼日地研究?多少資金支持如石沉大海渺茫無望?如果沒有專利保護,怎么能收回成本繼續研發藥物?新藥研發之不易,由此也可見一斑。
作為一部電影,《我不是藥神》真實地展現了慢粒患者的艱難處境,但仍然無法拍出全部的現實。白血病,對窮人來說,就是在與死神招手。
兩年,吃掉一棟房子,并不稀奇。走著,走著,生命就無力了,縱有千般不舍,也只得撒手人寰。對于癌癥患者群體,國家該做些什么?
《我不是藥神》的熱映,讓抗癌藥的價格再次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就電影《我不是藥神》引發輿論熱議已作出批示,要求有關部門加快落實抗癌藥降價保供等相關措施。“癌癥等重病患者關于進口‘救命藥’買不起、拖不起、買不到等訴求,突出反映了推進解決藥品降價保供問題的緊迫性。”總理在批示中指出,“國務院常務會確定的相關措施要抓緊落實,能加快的要盡可能加快。”
愿更多的生命受此惠澤。
生命,是的,生命最貴。一個人的力量常是渺茫的,一個群體的力量,也常微不足道。但是,我們也堅信,每一個推動社會前行的力量都是由一個又一個人的力量匯聚而成的。感謝藥神喚起了更多人對癌癥患者的關注,愿我們都能在命運的道路上向勇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