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
觀后感可以作為一種交流的媒介,讓觀眾與朋友、家人、老師等分享自己的觀影體驗和感悟。怎么寫好觀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觀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
觀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篇1
小時候,我連消防是什么都不知道.在腦海里,我只記著媽媽對我說過的一句話,“小孩子不能隨便玩火.”可那時,不懂事的我沒記著那話兒,跟著小伙伴們玩起了火.
記得有一次,大伙圍坐在草地上將磚塊堆在一起,并拿來了自家的番薯準備烤番薯.我也不例外,湊著熱鬧,偷偷將自家僅有的兩只番薯捧了出來,想體驗一下烤番薯的樂趣.可意外卻隨之發生了.由于起初大伙沒在草坪上放耐火的硬紙板,導致番薯剛烤了不久,火苗就迅速向四周躥開.幸好大伙發現及時,躲過了一劫.后來,這件大事傳到了媽媽那里,媽媽嚴肅地批評了我,還是那句話“小孩子千萬不要再玩火了.”那次事故讓我見識了火魔的厲害.從那之后,我也知道了玩火的危險.
后來,我又在大人那里聽說了一些關于因用火失當、隨意縱火所造成的家毀人亡事件,這讓我對于火又多了一份關注,并牢牢地記住了媽媽的那句話“千萬不能隨意玩火”.
到上了初中,消防于我而言就是幫助老百姓救火.記得我在上初一的時候,我們小區發生了一起火災.當我趕到火災現場時,看見三輛閃著警燈的紅車停在那邊,四五個穿著橙色衣服的人在那兒拼命地滅火,似乎想要一口氣吞滅大火.那時我就在想,他們太勇敢了,居然能夠與火魔搏動.彌漫的濃煙讓我實在受不了了,嗆得我不停地咳嗽,我匆匆地跑回了家,救火過程持續了足足兩個小時,后來我向媽媽提起了那些穿橙衣服的人,從媽媽那里得知:那是消防員,是一群專門幫助老百姓滅火的人.從那時起,我便向往著自己也能成為一名消防員,去幫助別人滅火.從此,我認識了消防.
讀高中的時候,我學會了利用滅火器去滅火.有一次,我跟著爸爸去了一家消防器材店.一走進店里,我就被大大小小的消防器材吸引住了,我便向銷售員問東道西.銷售員給我一一作了介紹,我才知道原來消防器材有那么多種類,有滅火器,消火栓扳手,防毒面罩等等.后來,我還從爸爸那里學會了利用滅火器滅火.后來有一次鄰居家著起了火,我大顯了一下滅火器的威力,拿著它成功地將火撲滅.雖然那場火很小,但親身滅火的經歷讓我很有成就感和自豪感.那時候,我覺得消防器材就像一把利劍,可以隨時刺向火魔的心臟.
到現在,我成了一名真正的消防兵.消防于我而言就是神圣的職業,時時刻刻要為人民的生命財產安全去擔負艱巨的滅火救援任務.汶川、玉樹兩次地震讓我切身心地感受到了我們消防員的無私與無畏.雖然我現在只是一個新兵,實戰經驗還遠遠不夠,但我會努力練好體技能,以實際行動為消防盡自己所能.我相信我的未來會因為我選擇消防這項神圣光榮的職業而絢麗多彩!
有關于消防的故事最早要數“曲突徒薪,焦頭爛額”這對孿生成語了.這對成語出于《漢書?霍光傳》.說的是:有一位客人到主人家拜訪,見主人家爐灶的煙囪是直的,旁邊又堆有柴薪,這位客人便對主人說:‘您的煙囪應改為彎曲的,并將柴薪搬到遠處去,不然的話,將會發生火災!’主人默然,不予理會.不久,主人家果然失火,鄰居們共同搶救,幸而將火撲滅.于是,主人家殺牛擺酒,對鄰居表示感謝,在救火中燒傷的被請到上座,其余則各按出力大小依次就坐,卻沒有請那位建議他改彎煙囪的人.有人對這家主人說:‘當初要是聽了那位客人的勸告,就不用殺牛擺酒,終究不會有火災.如今論功請客酬謝,建議改彎煙囪、移走柴薪的人沒有功勞,而在救火時被燒得焦頭爛額的人才是上客嗎?’主人這才醒悟,將那位客人請來.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消防要以“防”為主,以“消”作補救措施.
我國的《新消防法》第二條“消防工作貫徹預防為主、防消結合的方針,按照政府統一領導、部門依法監管、單位全面負責、公民積極參與的原則,實行消防安全責任制,建立健全社會化的消防工作網絡.”是這個故事內涵的進一步提高與發展.
觀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篇2
我們看到的一年四季的景色,是那樣美麗動人,但盲人卻看不見,他們一生生活在黑暗之中,沒有一點兒光明與美好。
為了更好地理解盲人,我與同學們親身體驗了一次盲人的感覺。我們走到公園里,邊駿就幫忙把手帕蒙住我的眼睛,我的眼前頓時一片漆黑,見不到一點光明。我走了幾步,忽然感覺自身失去了平衡,一下子就摔倒了,但我根本沒有感覺到自身的疼痛,我想:原來盲人走路時那么困難啊!
我又想:盲人干活是怎么干的呢?于是,我決定試一試,我拿了一些石子當一盤果實,端在手上。走著走著,我又摔了一跤,石頭掉了。我又想:盲人好難當啊!
我把手帕摘了下來,眼前又恢復了一片光明。我凝思了好久,盲人走路做事,可真不容易,隨時隨地都有栽跟頭、碰釘子,甚至是生命危險。而他們大都非常堅強,能夠勇敢地面對生活困難,自強不息,干出了常人難以做好的事。比如說,大家熟悉的世界名著《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的俄國作家尼古拉·奧斯特洛夫斯基就是盲人,這部書是他在病床上花費了三年心血完成的一部小說。他們能夠做出健全人都無法做到和做好的事,我大心眼兒敬佩他們。
通過體驗盲人生活這件事,讓我深受觸動。作為一個健全的正常人,我們應該多去關心,幫助盲人。盲人過馬路扶一把,生活中有困難幫一把,為盲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讓他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感受到我們共同擁有一個美好的世界!同時,我們更需要愛護自己的眼睛。
觀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篇3
今天早上,當我還在睡懶覺的時候,媽媽就把我從夢中扯了出來,讓我坐在電視機前等這個節目,當時我很不情愿,但當節目開始的時候,我被深深的觸動了。
在節目中,通過案例分析以及專家的講解,讓我了解了在災難來臨的時候應該怎樣自救。比如火災來臨的時候,我們應該迅速找到安全通道,盡量是身體貼近地面;有濃煙時,應用濕物捂住口鼻;若身上著火了應在地上打滾,將火撲滅。在農村,許多孩子的父母都外出打工,把自己的孩子交給年邁的父母照看。所以許多小伙伴都在沒有父母照看的情況下私自結伴去河邊游泳。在這時,溺水的情況就常常發生。由于溺水者缺乏自救知識,不知道應該把自己的口鼻露出水面,因此導致悲劇的發生。所以,當溺水情況發生的時候,我們不應該盲目的下水營救,應該呼喊大人相救。
隨著節目的深入,也更加讓我了解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如在馬路上行走的時候應靠右邊行走;在過馬路的時候應走人行橫道;“紅燈停,綠燈行”,“寧讓三分,不爭一秒”。
我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安全教育對我們非常重要。通過這次節目,使我們樹立了安全意識,了解了很多的安全常識,學會了自我保護,提高了應變能力。這次節目也更加讓我明白了生活是美好的,生命是值得珍惜的。生命只有一次,讓我們珍惜生命吧!
觀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篇4
9月1日晚上8點,吃過晚飯后我就開始在電視機前等待著,因為我每年都要看央視播出的《開學第一課》,今年的主題是“少年強,中國強”,這節課讓我受益匪淺,刻骨銘心。
我對中國在疫情中的擔當感到驕傲自豪,同時也對新型冠狀病毒有了更進一步地了解和認識,以及學習并掌握了預防措施。
這堂課為我們講述了許多預防病毒的常識,比如疫情期間做到少出門,戴口罩,勤洗手常通風,人多的地方盡量少去,肉煮熟才能吃,衛生習慣應常記在心中。就算疾病來臨也不用慌張,有發熱的情況就前往定點醫院就診,盡量保護好自己。
除此之外,節目還邀請了援鄂醫療隊醫生,防疫一線醫務工作者、社區防控人員以及中小學生代表上臺為我們分享抗疫事跡,展示了特殊時期先進典型的勇敢、擔當、無私奉獻!我看完后覺得很感動。
哪有什么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你負重前行!
疫情爆發期間我不能開學復課,不能跟好朋友出去玩,就連出門扔個垃圾也要戴口罩,但家里依然是安全的港灣,看完節目我才明白那是因為有一群人,他們不顧個人安危,用實際行動踐行使命擔當,奮不顧身的守護人民的生命安全,他們就是我心目中最偉大的英雄,他們是“最美逆行者”,有他們在,我再也不怕病毒的來襲了。
作為一名學生,雖然我不知道他們都是誰,也無法向他們一樣奮戰在抗疫一線,但我能做到聽老師和父母的話,在家好好待著,勤洗手、戴口罩、不給別人添麻煩。而且在他們身上我學習了很多道理,為了將來成為他們那樣的人,我會好好學習,不辜負老師的信任和希望,掌握更多的知識和本領,長大以后有能力去幫助更多的人、做更多有意義的事!
這場疫情是對我們每個人的教育,面對這場不期而至的“人生大課”,在今后的學習生活中,我會以此來警醒自己的。
觀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篇5
我們已經度過輕松愉悅的暑假,迎來新一學期的學習生活。在這個嶄新的學期中,我們都迎來新的學習任務,新的學習征程。為了廣大中小學生能全心投身于學習,一年一度的《開學第一課》在九月一日這一天又跟我們見面了。
今年的《開學第一課》,又給我們帶來全新不同的主題,給我們帶來一幕幕精彩又令人倍感震撼的華麗舞臺盛宴,令人流連忘返,深深沉浸在節目組給我們帶來的節目之中。
身為一名中學生,我已經觀看《開學第一課》有很長時間的光景,幾乎每一檔《開學第一課》都準時在家中觀看,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檔大型公益教育節目。作為已經播出十幾年的《開學第一課》它陪伴了我整個學習生涯,也深深體會到,《開學第一課》給我們帶來的教育意義與目標內涵。
身為祖國新一代的傳承人,我深深的知道祖國的發展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人才,只有通過各個領域的人才建設,共同發展,我們的祖國才能越來越強大,在國際中才能不斷拉近各個國家的距離,給我們的人民帶來更加美好的生活,帶領中國人民一起光復那曾經屬于歷史榮光
我一定要努力學習,不斷的讓自己的能力在學習中得到成長,立志要像《開學第一課》的各位前輩們一樣,為祖國的輝煌貢獻出自己的力量,用實際行動來表達自己的愛國之心。讓我們一起常懷一顆熱愛祖國的心,一起維護祖國的尊嚴,努力學習,展現出我們新時代少年的青春風采;在未來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能夠挺起胸膛,接過祖國交付于我們的重任。
觀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篇6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樣本
新的學期,我們收獲的不應僅僅是知識,而更應該學習的,是精神品質帶給我們的營養。以下是《開學第一課》的樣本,歡迎閱讀。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樣本1
——中國第一個女宇航員,劉洋。劉洋向我們講述了太空的景色之美、太空的生活之美、走下脫離艙,站在祖國的陸地上,呼吸祖國的空氣時的驕傲自豪之美以及如何發現這些美的——太空的環境很艱苦,如果沒有那些更艱苦的夜以繼日的鍛煉,又怎能發現太空的偉岸與魅力?發現這些美?——中國的兩個奧運冠軍,葉詩文、焦劉洋。她們在泳池中那英姿勃發,如若入海蛟龍般的矯健身軀所透出的蓬勃之美,登上那代表世界體育界的最高領獎臺時所現出的中國之美。她們在用這種驕傲的方式向中國傳遞著美。可誰又能想到,在這些美的背后使他們年又一年,堅持了數載的訓練。焦劉洋在說,她每天的訓練量是一萬米,葉詩文每天的訓練量是八千米!每天啊!
最讓我深有感觸的,是于丹老師講到的“三鍋水”的故事。三鍋沸騰的水,里邊分別放上生雞蛋、胡蘿卜和茶葉。等一段時間后,生雞蛋就變熟,變得硬梆梆,好若那些對社會上的某事不滿,耿耿于懷,看不見真善美的人;胡蘿卜會變軟,變得軟的像泥,仿佛那些沒有主見,隨聲附和的人;而茶葉,則會用自己的香,自己的醇,將一鍋白水也變成香醇的茶水,余香裊裊,類如那些世所稱道的“最美司機”、“最美媽媽”、“最美女孩”、“最美……這些人,用自己的生活,自己的行為,在社會上創造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來詮釋美。
看了今年的《開學第一課》,我發現,美也有大小之分,雖然我們可能達不到“大”美,但是我們可以從小事做起,從身邊做起,從現在做起,用我們的身體,行為,來創造、發現和傳遞美!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樣本2
今天,老師讓我們看了《開學第一課》。這個節目的主題是:守護生命,20__年的主題是:我愛你中國,今年的主題是:我的夢,中國夢。
節目一開始,頻幕上出現了一個叫袁隆平的老爺爺,他今年80歲了,但是他還沒有退休,他的夢想是:發展雜交稻,造福世界。34歲,他開始研究雜交稻。44歲,配置種子成功。68歲,提出選育超級雜交水稻研究課題。74歲,雜交水稻畝產800公斤。他希望我們都有一個美好的夢想,為這個夢想去奮斗,這樣的人生才有意義。
接下來主持人,請出了今天“班會”的“班長”——豆豆,她是一個小歌手,她的夢想是:到月球上和月球說話、唱歌。接下來豆豆請出了李連杰叔叔,(他向世界傳播中國武術精神,致力于公益事業。還積極參加汶川、玉樹抗震救災活動。)李連杰在10歲時,他的夢想是:在北海公園澆花,等他一說完全班一陣笑聲,他說:“因為他們的學校就在北海公園里面,打開后門,陽光出來的時候,看見那里的花草很美,在夕陽落下的時候,花匠在澆花覺得很美。所以有這簡單的夢想。
接下來又講了一個住在大草原叫完瑪草的女孩追求夢想的故事:完瑪草從小就開始幫助父母承擔起家里繁忙的家務勞動,帳篷就是她的家。她的姐姐扎西吉和完瑪草一樣,從小就愛跳舞,可是由于家境困難,他們沒有機會和條件去學舞蹈。有一個藝術學校來了一個舞蹈老師,姐妹兩的舞蹈夢被點燃了,她們去報名,玩嗎草被選上了,但是姐姐因為年齡偏大落選了。而完瑪草的夢想是:做一個有愛心的舞蹈老師。
接下來就是李連杰的演講,他講完后,我受益匪淺。接下來主持人請出了花樣滑冰的世界冠軍——龐清和佟健,他們從“長城”走下來,經過主持人的介紹,我知道他們6歲就開始學滑冰,他們已經合作了17年了,他們為我們帶來了花樣滑冰的表演,精彩極了!!!接下來是互動的時間了,玩了一個考驗彼此的信任和協調的有游戲,名字叫:夢想長城。游戲分成了兩個小隊進進行,第一個小隊的成員躺在有八將椅子所組成的圓圈形狀上,然后主持人將八將椅子都抽掉了,所有的人都沒有摔倒。接著,輪到的二個小隊了,他們也成功了。鈴鈴鈴……下課鈴打響了,我們只好在下午繼續看了。
到了下午,我們來到了電腦室繼續看《開學第一課》,主持人將一幅畫著未來的城市的畫拿到我們的面前,還魔法般的將它變大了,然后又將它變了回去。真是太奇妙了。
從長城到中國,從我的夢想到中國夢,夢想就是希望。
《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樣本3
我以前常常想:愛是什么呢?
自從我看了《開學第一課》后,我知道了,愛是由親情/友情和愛情等多種元素組成的。
一個叫馬鵬飛的14歲男孩,在他不到一歲的時候,父母就離去了,只剩下了奶奶相依為命。不久,他的奶奶患了糖尿病,被迫退休,退休金每月只有二百元。每天的開支和醫藥費然他們的生活苦不堪言,于是,馬鵬飛的奶奶就開始減少藥量,后來的日子漸漸有了些好轉。直到四年后,又一場噩耗降臨了,鵬飛的奶奶由于長時間不治療,舊病復發,使得雙眼失明。這時只有5歲的馬鵬飛承擔起養家的責任。從此,做飯,干家務,讀書,陪奶奶散步,喂奶奶吃飯吃藥等都成了他每天都要做的事。一干就干了9年,9年來,他每天都是如此,沒一天松懈過,而且他的學習成績還很優秀,這就是愛的力量,愛的承擔,愛的責任。馬鵬飛是一個自強自信的男孩,他將對奶奶的愛轉化為腳踏實地的行動,承擔了所有的痛苦和憂愁,從而將快樂帶給了奶奶。
楊利偉叔叔說過,他最大的動力來源于偉大的祖國。多少年來,中國人民都為祖國的強盛奮斗不息并取得許許多多的榮耀,那是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心聲:我愛我的祖國。我認為,愛來自于偉大的祖國,榮耀的背后是付出與奉獻。少年強則中國強,我影霸對祖國的愛轉化為行動,是祖國更加繁榮富強。
所有帶都是無私的,愛一個人不是為了某種利益,而是為了他人的快樂而做出的付出與奉獻。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那就能承擔任何痛苦;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就能戰勝任何苦難;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祖國將變得更加美好燦爛與輝煌。
愛,讓我們中國更美麗!
觀看開學第一課的觀后感篇7
轉眼間假期就這么結束了,又是新的一度開學季,在開學的第一天,我期待的央視教育節目——《開學第一課》也在這天晚上八點鐘準時播出。我也早早的吃完晚飯,坐在電視機前,期待著屬于我們中小學生的節目.
開學第一課是央視和中宣部于20__年聯合播出的一檔教育類節目,與以往的授課方式不同,通過電視媒介的方式公開授課,這種獨特新穎的教學方式大大的提高孩子們的學習興趣,更利于孩子們對于知識的吸收消化。
今年的主題是_,節目組也邀請到了從立志用知識建設祖國的核動力專家彭士祿,到三代傳承為國守邊的拉齊尼一家;從踐行初心的閩寧第一批移民謝興昌,到用教育改變大山女孩命運的“勛章”獲得者張桂梅校長,以及奮力拼搏、為國爭光的航天員、飛行員、奧運健兒等新時代奮進者群像。其中讓我最深刻的是楊倩,她是中國國家射擊隊成員,在東京奧運會為中國隊收獲首枚金牌,她的故事激勵著我,讓我獲益匪淺。
開學第一課的觀看過程中,我懂得愛國是一個永恒的主題。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對于身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是立身之本、成才之基。所以我們要觀看并學習愛國先烈們的英雄事跡,吸取他們身上不畏艱險光榮品質和大無畏奉獻精神化為只用,這樣才能不斷豐富自身的精神世界,堅定自我的愛國主義信仰。
經過開學第一課兩個多小時的學習后,漸漸明白愛國不是口號,不是隨口一說,是要付出行動的。因此我們在學習先烈的精神品質的同時,也要不斷的學習,提升個人的知識儲備,完善自身的能力,如此才能提高自己的社會價值,在將來為了祖國繁榮富強的道路上添磚加瓦。
身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身上肩負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艱巨任務,這是祖國給我們的社會責任和歷史使命,同學們就讓我們一起努力奮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