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霜降是幾月幾號來臨
2023年10月24日00點20分39秒迎來霜降節氣。
霜降節氣的農事活動是什么?
霜降節氣后,冷空氣活動愈加頻繁,晝夜溫差變大。“霜降”節氣與“降霜”無關,并不是進入霜降節氣就會“降霜”。其實,“霜”也不是從天上降下來的,而是地面的水汽由于溫差變化遇到寒冷空氣凝結成的。氣象學中也并沒有“霜降”的概念,一般來說,秋季出現的第一次霜稱做“早霜”或“初霜”,春季出現的最后一次霜稱為“晚霜”或“終霜”;從終霜到初霜的間隔時期,就是無霜期。 [4] [19]霜降時節,北方大部分地區已在秋收掃尾。即使耐寒的蔥也不能再長了,因為“霜降不起蔥,越長越要空”。在南方,卻是“三秋”大忙季節,單季雜交稻、晚稻才在收割,種早茬麥,栽早茬油菜;摘棉花,拔除棉秸,耕翻整地。
霜降節氣吃柿子
在中國的一些地方,霜降時節要吃紅柿子,在當地人看來,這樣不僅可以御寒保暖,還能補筋骨。泉州老人對于霜降吃柿子的說法是:霜降吃丁柿,不會流鼻涕。有些地方對于這個習俗的解釋是:霜降這天要吃杮子,不然整個冬天,嘴唇都會裂開。
霜降節氣吃鴨子
在閩南、臺灣地區,霜降這一天要進食補品,也就是北方常說的“貼秋膘”。閩南有句諺語,叫做“一年補通通,不如補霜降”,充分表達出閩臺民間對霜降這一節氣的重視。每到霜降時節,閩臺地區的鴨子都會賣得非常火爆。
霜降節氣的氣候特點
從11月開始,華西秋雨基本結束,從此進入了一年當中的少雨期。西南地區有的地處高原,有的地處盆地、丘陵,天氣自然會有些差異。但總的來說,此時的平均氣溫還沒有達到冬季的標準,即不如夏季潮濕,也不像春季干燥,早晚溫差也不像春天那樣明顯,應該說是一年當中天氣較為舒服的時段。四川盆地地區,在此期間,氣候溫和,田疇青蔥,橙黃桔綠。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樹樹芙蓉盛開,把富饒的“天府”打扮得更加艷麗。
在10月下旬—11月初,我國的西北、東北等地區,都已呈現出一派寒風落葉的初冬景象,冷空氣在這些地區不僅是常客而且是最先被接待的客人。一般的冷空氣給途經之地帶去的不是干風就是雨雪,而降溫則是每批冷空氣都要送上的特產。由于我國自80年代中期進入了偏暖的周期,特強冷空氣少見。但遇到強冷空氣,最低氣溫降至-7、-8℃,甚至-10℃以下,寒風與雪花共舞,也讓人冷得可以。少數情況局地的大雪容易形成雪災,北部海區的偏北大風也值得注意。
冷空氣也并非一無是處,每當冷空氣過后,天空晴朗,空氣清新,陽光明媚。有人把冷空氣稱作城市大氣污染的清潔工,這個美稱可真是名副其實。在某些湖邊、林區、谷地等濕度大的地方,人們有時可以親眼目睹到玲瓏剔透、潔白高雅的霧凇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