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短的教師家訪心得體會
一些事情上受到啟發后,馬上將其記錄下來,可以總結出具體的經驗和想法。怎樣寫好心得體會呢?下面小編帶來簡短的教師家訪心得體會7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希望能帶來參考。
簡短的教師家訪心得體會篇1
通過家訪我有 如下體會:
實現教育公平難。雖然現在已經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學生也有學可上,但由于種種原因,導致師資分配、教育資金投入不均衡,致使許多孩子難以享受到優質的教育服務和教育資源。家長擇校、超級大班勢必自然。
家庭教育嚴重缺失。學生陳明峰的父母常年外出務工,家里只剩年邁的爺爺奶奶維持家庭和照顧孩子。學生黃杰更是一個人留守家中。如此以來,孩子和父母交流的機會相當少,大部分時間是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缺乏教育、引導、交流。處于青春期的他們,性格孤僻、苦悶、沖動等不良表現在他們身上一覽無遺。類似這種家庭的學生比比皆是。
重視孩子的教育。家訪中許多家長表示凡是為了孩子的教育,他們愿意盡自己的最大努力付出一切。盡管他們自身文化程度不高,但他們早已意識到知識的重要性,因此他們重視孩子教育的決心讓我震撼。
家校聯系應緊密。通過家訪我了解到,家長對孩子在學校的學習及生活情況不是很了解,或是沒有時間去了解。通過向家長介紹與學校及班主任聯系的各種方式,家長表示十分樂意與校方建立密切聯系,全面了解學生在校的學習及生活情況。
學生需要更多的關愛。尤其是留守學生,父母關愛的缺失致使性格內向孤僻,一方面父母應增加與孩子溝通的機會;另一方面教師應該從學生學習生活的小細節中給予孩子更多愛,讓孩子能健康快樂的成長。
總之,我們應該把家訪這一活動當做與家長進行有效溝通的橋梁,使它長期暢通。
簡短的教師家訪心得體會篇2
家訪并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成功的家訪能使家長更加佩服老師,使學生更加親近老師、信任老師,從而激發用心向上的決心;然而,失敗的家訪也會使家長對老師產生不該有的誤解,會使學生對老師敬而遠之,給老師增添新的煩惱。因此,家訪要掌握正確的方法,不能急于求成,否則,就失去了家訪的好處,達不到家訪的目的。
家訪過程中務必注意些什么呢?就以自己家訪中出現的問題談點體會,供大家參考。
首先,家訪前要明確家訪的目的,做好充分的準備工作,對被家訪的學生要有很深的了解,不至于在家訪的過程中手足無措,使家長產生教師對自己的孩子關心太少,家訪只是形式而已的想法。另外還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談什么,怎樣談,如何針對心態層次不同的家長進行交談。
其次,要尊重學生。個性是那些有多種缺點且學習成績差的學生,要從愛心出發,不要以偏概全,一好百好,一差皆差。就應從表揚其優點開始,打開家訪局面,使家長體會到嚴是愛、松是害,不管不教要變壞;向家長匯報時要挖掘他們在校園的點滴的進步,不要當面告狀,不能把家訪當作告狀的機會,個性不能當著學生的面向家長數落學生,要告訴學生犯了錯誤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改正了就是好學生。
再次,家訪中的語氣要親切,不要語調生硬。家訪中偶爾會遇到極個別素質較低的家長。他們嬌慣子女,放任自流,甚至對老師蠻不講理。教師去家訪,首先是客人的身份,不可針尖對鋒芒,發生口角,使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談話要言簡意賅,話不投機就適時告辭。
最后,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處處為人師表,家訪過程中,老師的衣著、言談舉止都要體現一個老師的身份。有的家長出于感激之情,送些禮物給去家訪的教師,對此要婉言謝絕,不要理解家長饋贈的任何禮物;家訪時選取恰當的時間,切不可在飯時上門,并且不要在學生家中用餐。
總之,適時的家訪會融洽師生的感情,減輕班級工作的壓力,推薦每個老師能犧牲暑假的休息時間,對學生進行一次家訪,使校園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聯系更加緊密,更有效地督促假期中學生的學習和生活。
簡短的教師家訪心得體會篇3
3月16日,我和我的搭檔王_老師深入幾個學生家中,進行家訪,在這次家訪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家訪真能讓我們和學生家長打成一片,感情親切融洽,這樣我們的工作就能得心應手。同時大部分家長的熱情好客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自豪。
學生馬湘舒的家長對我的到來,感到十分意外和興奮,真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我給他們簡要介紹了當前教育的理念與發展,了解了孩子在家的學習情況, 馬湘舒的家長說:“萬萬沒有想到老師對學生是如此牽掛和關心,我們的孩子放在你們學校班級,就是放心。”
在家訪中,我還了解到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整個忙于生計,極少照看、督促孩子。這使得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沒辦法選擇家長,我們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反映:老師說的,孩子會聽進去的。作為學生的老師也特感動于這句話,老師的魅力無極限。當然高興之余,需要我們付出更多了。讓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學生個體和認知表達水平。文化程度較高的家長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這些家長的孩子往往已經養成良好的習慣,有較強的自覺性。文化程度不高,但為人處事有原則的一類家長,他們對孩子學習上的指導有欠缺,但會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家長說的多,做的少。有相當多的家長對子女出現的一些不良傾向只會念叨,卻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這類孩子需要在學習習慣、方法上多指導。還有少數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低,對自己的子女從小又過于溺愛;現在孩子年齡增長,膽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現了不會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針對有問題的學生,我和家長促膝談心,用一分為二地觀點分析學生,同時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
總之,家訪讓我受益匪淺,家訪讓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加強家校的密切聯系,同時注重學生的個別教育,真正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
簡短的教師家訪心得體會篇4
家訪是溝通教師、家長、學生心靈的橋梁。通過家訪,教師可了解到學生的在家表現、日常行為、家庭教育、學習環境、學習習慣等等,以便更好地教導學生,因材施教,有利于學生快速地成長學習;家長也能了解到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了解學校的教育方針,學校的常規,這樣家長能更有效地配合學校做好工作。通過與老師的溝通,也提醒了家長接受老師的建議,并愿意和老師一起搞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不知不覺中,孩子已經渡過了三年的幼兒園生活,今年x月x日開始步入了正式的學生時代,成為了一名光榮的一年級新生,所有的老師、同學、環境、氛圍等對他來說都是新鮮事物,一切都在適應過程中。開學伊始,他們一年級的班主任x老師,作為一名為數不多的小學低年級男性教師,其深感自己所肩負的重擔和壓力。為了對孩子有更深的了解,他不辭辛勞的進行新生家訪工作,了解兒子在家里的表現,性格喜好等,同時讓我們家長也掌握到兒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通過此次家訪,我們家長了解到,因為孩子在幼兒園期間,從未接觸過英語,所以在校的英語成績不是很好,感覺有些吃力,并且提不起學習興趣來,不愿意張口讀英語,上課更不愿意舉手發言,讓我們家長很擔憂,怕他產生厭學思想。
x老師向我們介紹了他自己的育兒經驗,因為他自己的孩子正好與我們家小孩同歲同年級同班,經了解,他家小孩也是原來對英語不怎么趕興趣,后來通過報英語補習班進行學習,寓教于樂的學習方式,讓她對英語漸漸有了更多的認識和興趣,積極性也很大程度上的得到提高,在學校課堂上也逐漸顯現出得心應手。通過與張老師的探討交談,我們接受他的建議,在新東方英語培訓學校為孩子報名少兒英語培訓班,兒子在報名后,通過邊游戲邊學習的形式,慢慢對英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我們也通過跟培訓老師的交談,了解到兒子學習的弱點,針對這些薄弱環節,對兒子進行輔導學習,與兒子一起學習英語,使其更高效、更輕松地學習英語,讓英語不再成為兒子學習的難題,同時也增強了家長與子女之間感情溝通。
很感謝老師從百忙之中抽出時間來關心學生,同時,也建議學校經常組織家長旁聽,與子女一起上課之類的活動,讓家長多和老師溝通,發現問題及時與老師交流,配合學校共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簡短的教師家訪心得體會篇5
我來一中已經是第七個年頭了,現在擔任八四班的數學教學,結識了新的一批學生,對這批學生學習生活等方面情況并不很了解,因此在開學之際我和劉老師對每一個學生進行來了家訪,以便能更快更全面的了解學生的各種情況,從而更好地對學生進行教育。我在一中工作的幾年中,讓我感受到老師工作的辛苦和甘甜,幾年的不斷探索,更讓我深深地認識到,家訪工作是老師協調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家訪,是指教師有目的地拜訪家長,與家長取得聯系,互通信息,有針對性的對學生實施教育。它能使許多在學校辦起來很棘手的事,很難教育的學生,通過及時的、有目的家訪,收到良好的、甚至是意想不到的效果,它是家校聯系進行教育的一種有效方式。
本班共有72位學生。孩子的家庭環境不大一樣,有的父母都在菜場賣菜,有的父母在外地打工,孩子常年與爺爺奶奶居住,有的父母離異,甚至有的孩子不知道自己的媽媽在什么地方。從每次的家訪中,我感受到家長還是非常歡迎教師去家訪的,我每到一個學生家里,家長都熱情地和我交談,隔壁的街坊都會過來看看聽聽。
在本次家訪中我印象最深的是我們班一個男生的爸爸。當時為了找到他們的家,我和劉老師來來回回跑了好幾趟,最后還是這個孩子的爸爸親自出來接的我們,我們跟著他在偏僻的小巷里穿行,七彎八拐地終于到了,那是一間破舊民房,房間里只有一張床和一個破舊的柜子,四面的墻由于潮濕都長霉點了,房子雖破舊但也干凈整潔,孩子穿的衣服都是別人給的舊衣服。
這位家長眼含淚水地說自己有20多年的老肺病,長期吃藥,孩子的媽媽3年前一去不復返,自己又是在建筑工地上做小工,看天吃飯,每天又當爹又當媽一個人帶孩子,天天早上6點出門,7點鐘請假回家送孩子上學,然后再去上班,晚上天黑才回家,加上自己不識字,回來又不能教導孩子,只能放在接輔中心。我說家長只要在家多關心孩子、平時多和孩子交流,讓孩子體會到愛,孩子會知道他們的期待,體會到他們的艱辛。學習上,教師可以在學校給他們指導和幫助。本次去這個孩子家,他爸爸拉著我們聊了很多,我很欣慰。家訪中,真情送家長,溫暖送學生。
通過家訪,我感受到家長們對孩子都寄與了厚望,只是缺少了正確有效的方法,使得一些孩子的教育效果不甚理想。本次家訪活動,更拉近了教師與家長間的距離,增進了家長與學校之間的關系與信任度。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實踐使我深刻認識到,家訪工作作為班主任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有其不可低估的作用。因此,班主任老師必須高度重視家訪工作,并且善于做家訪工作。
每一個孩子都是家庭的未來,父母的希望。其實,我們和父母懷有相同的愿望:都希望自己培養的孩子能夠“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為了讓我們深入了解自己的學生,根據教育局相關要求,學校組織我們進行一次家訪活動,這是一次有意義的活動,通過這次家訪,給我留下了寶貴的經驗和深刻的體會。
在這一次家訪活動中,我和徐老師一起走訪過很多孩子,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家訪劉金明同學。他是一個熱愛勞動、樂于助人的好孩子,但是由于母親在外地照顧哥哥,爸爸忙于工作照顧不到,致使孩子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我們也想借此機會通過和家長溝通,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和生活習慣。孩子爸爸對我們的到來非常歡迎,早早站在路口迎接我們,通過我們和家長的深入交談,相互溝通,我們進一步了解到孩子在家的表現情況,也讓家長感受到我們對孩子的關心與呵護。為了讓孩子更好的成長,我們一起交流了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進一步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通過這次家訪,收獲的不僅僅是家長,還有我們老師,讓我懂得作為一名教師身上肩負的職責與重任,更讓我懂得今后努力的方向。
劉奕秀同學也是班級里的熱心腸,老師的好助手。聽到我們要去家訪的消息孩子興奮了許久,劉奕秀媽媽的熱情好客也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自豪。通過交談,讓我感受到父母對孩子深深的期望,我雖未為人母,卻也深深懂得天下父母心。通過我們的到來,讓孩子感受到老師對自己的關心,臨走前孩子飽含深情地對我說:“老師,您這次家訪,給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還要更加努力,在班里要做個好學生,在家里更要做個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現。”聽了孩子的這一番話,內心倍感欣慰,我們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值得的!寶貝,加油,相信你是最棒的,我看好你喲!
家訪是一種責任,也是一門學問,作為一名剛剛踏入工作崗位的青年教師,更應該多多關注孩子們的成長,用真誠的溝通方式營造和諧的家訪氛圍,將我們對孩子的愛以及教育理念傳遞給家長。相信有愛,家校的距離不再遙遠;相信有愛,家校的聯系越來越緊;相信有愛,家長的支持更加堅定;相信有愛,學生的進步越來越明顯!
簡短的教師家訪心得體會篇6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這幾天我們雷村中心小學第六小組深入的了解了學生的家庭情況。我們認為家訪不僅只是讓老師去了解學生的生活狀況,更多的是讓家長更重視對學生的教育,更正確的進行家庭教育。學生家長對老師的到來,熱情歡迎。
家長們肯定了學校的變化,也分享了學生在家里的表現情況,我們也做了詳細的記錄,并向家長提出應該幫助學生制定假期學習計劃、假期社會實踐活動等,來充實學生的假期生活,在這種愉快的交談氛圍中這次家訪活動即將要結束了。
這也讓我們體會到了,家訪活動對拉進學校與家庭關系,增進教師與家長、學生感情的重要,使我們對學生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對工作有了更明確的目標。相信我們X小學也會和大家一起成長,一起進步!
簡短的教師家訪心得體會篇7
我們潮泉鎮初級中學的家訪活動結束了,我的心情卻久久不能平靜。
走訪我們班張世維同學的情景還歷歷在目。早在學校舉行“家長開放日活動”時,就聽說該同學孤身一人在家,很是讓人憐惜。因為是初一,我對學生也還不熟悉,但對這位同學我卻格外關注。因此學校組織家訪活動,我第一個就想到了她。我打開了家長聯系本,查找家庭住址,知道她家住在孫樓村凍冰峪村——一個很偏僻的小山村。
周日,頂著寒風我們出發了。到了孫樓村找到一個學生,在他的帶領下我來到了張世維家,只見大門緊閉,一把大鎖格外顯眼。看到這一幕我卻非常欣慰,因為在校時我就經常叮囑她在家時一定要關好門。我們用力敲門,并喊她的名字,一會她跑出來給我們打開了門。
走進大門,兩大桶生活污水首先擺在眼前,表面浮出的菜葉已經結了冰。孩子把我們讓進了屋內,我著急的詢問廚房在哪里,她領著我來到廚房,只見灶臺上零零星撒著米粒菜葉,我打開鍋,發現還有些蛋炒飯,我問她吃飯了嗎,她說吃了,看著眼前一幕我心里一陣酸楚。回到客廳,我們坐下來仔細詢問了情況。孩子說很小的時候媽媽就回了青海,當時媽媽也把她帶走了,不過后來爸爸又把她搶了回來,之后他們爺倆就相依為命。平日里爸爸在濟南打工,個一兩個星期回來一趟給她買點菜留點錢。我問她習慣嗎,她淡淡地說習慣,沒什么。也許生活早就告訴她要學會堅強。我做到她的身邊,緊緊握住她的手,告訴她:“孩子,有什么事一定要告訴老師,告訴同學們。老師就是媽媽,同學們就是兄弟姐妹。”之后,我與同去的同學幫助她打掃了房間,并一起做了一頓豐盛的午飯。在其他同學眼里很平常的事,在她眼里卻是彌足珍貴的。
在接下來的走訪中我發現留守的孩子越來越多,他們缺少家庭的關愛,需要我們付出更多的關心,讓他們也感受到一份溫暖是我們的一份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