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心得600字
道德心得600字篇1
10月23日,農(nóng)歷九月初九老人節(jié),印刷學院1211班的大一新生們于下午12點30分自發(fā)組織去到位于青島市銅川路48號的李滄區(qū)社會福利院,進行了一次充滿孝心的社會實踐活動。
活動中,印刷學院的學生為福利院的老人表演了精心排練的舞蹈“愛的華爾茲”,精彩的魔術串燒和風趣的情景喜劇“門診風波”,使得在場觀看節(jié)目的近200位老人笑得合不攏嘴。其中表演魔術節(jié)目的王子杰同學說:“能看到大爺大媽們的笑臉我就很高興了。”演出結(jié)束后學生們還為老人們打掃衛(wèi)生,與老人聊天,其樂融融。離別前,福利院的老人代表對同學們能在重陽節(jié)為他們這些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帶來問候表示感謝,同學們也向老人保證以后還會籌辦這樣的活動,繼續(xù)為老人們送溫暖,送快樂。
說起此次公益活動的初衷,原來10月21日至10月22日恒星職業(yè)技術學院在國際交流中心舉行了一場“道德講堂——孝行天下”國學講座,著名國學講師北大教授張洪泉做了以孝為主題的演講。講堂上張洪泉教授深入講解了如何孝敬我們的父母;要尊重父母的生活方式,接受父母的愛等。教育同學行孝不在乎有多少錢,而在于你有沒有這個心。聽完講座的印刷學院同學深受感觸,遲遲未行動的計劃現(xiàn)在才得以實施。
針對大一新生的這次公益活動,印刷學院楊洋院長說:“天下孝為先,孝順老人,天下美德。老吾老及人之老,對別人的老人好對自己家的老人會更好,孝德是大學生應該具備的。不是單指重陽節(jié)這一天,今后我們一定還會經(jīng)常組織這樣的活動”。
道德心得600字篇2
這些年的爾虞我詐,陰謀算計,我的靈魂都已經(jīng)浮躁起來了…那些理想、抱負之類的高尚,似乎離自己越來越遠。
雖然知道這是奮斗路上的必經(jīng)過程,但我還是希望那些手段只是手段,不要讓自己迷失了本性。
《道德經(jīng)》我已讀過數(shù)遍,大多名句也都耳熟能詳,但以前太浮躁,總不能細品其中之韻味……這些天來終于靜下心來真正的沉浸下去,才發(fā)現(xiàn)它像一汪永不枯竭的清泉…滿載寶藏,放下成見,唾手可得!但其廣博與深奧,卻讓你發(fā)現(xiàn)自己的淺薄與不足!
這是哲學的力量,它不能解決任何問題,卻高于一切之上!因為它能讓你的心靈真正的強大!不為光怪陸離的表象所迷惑!直達事物本質(zhì)!正如老子所云:“致虛極,守靜篤。萬物并作,吾以觀復。夫物蕓蕓,各復歸其根。”盡力使心靈達到極度的放空,使生活清凈堅守不變,通過觀察萬物往復,透過其紛紛蕓蕓的表象,看到其本源所在。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看清事物的本質(zhì),心靈便會寧靜,這種寧靜不是靜止不是消極,更不是終止。而是在認識根本規(guī)律后的等待!等待萬物并做的時機,這樣的人無所不包,無所不包就能坦然公正!公正就能周全!周全才能符合自然的道!才能長久。
《道德經(jīng)》有如黃鐘大呂,一下下的將我心頭蒙塵震落……
道德心得600字篇3
《道德經(jīng)》,是先秦道家的基本典籍,相傳為戰(zhàn)國時期楚國的老聃所作。老子的言說代表了他對當時政治的反對,和傳統(tǒng)政治社會制度的反對。由“道”、“德”兩部分的論述組成的。
我理解的,道德經(jīng)的“道”并不只是宇宙之道、自然之道,更是個體修行即修道的法;“德”也不只是我們通常以為的道德或德行,而是修道者所應必備的特殊的世界觀、方法論以及為人處世之方法。二者相輔相成,若能合二為一,則能“修道”成功。
《道德經(jīng)》“德”的部分,我覺得,并不是僅僅理解為為人處世的方法、治家的方法、治國的方法……其實,這也是老子在教給人的修道的方法。德是道的基礎,道是德的升華。如果沒有德的基礎,為人處世、治家、安邦治國,很可能都失敗,那他也就不可能再有能力去修道。所以修“德”一者是為修道創(chuàng)造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這可能也是人所共需的;另一方面,修道者更需要擁有寧靜的心境、超脫的人生,這也即是“德”關于仁義、禮信的論述。
現(xiàn)代社會,人們往往會舍德而求道,不亦舍近求遠嗎?不修德,又怎么會得“道”呢?讀過《道德經(jīng)》,我又查閱了資料,發(fā)現(xiàn),《道德經(jīng)》又有一說法為《德道經(jīng)》,即德在先,道在后。我想,這也符合老子淳德歸道、全德復道的本意。“德道”除了有道德的內(nèi)涵,更寓意明德歸道、以德養(yǎng)道的深刻意境。
僅是淺略的閱讀兩遍《道德經(jīng)》,無論如何都不可能窺得其道,甚至不得皮毛。如同林語堂曾講過的“我覺得任何一個翻閱《道德經(jīng)》的人最初一定會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會這樣笑;最后會覺得現(xiàn)在很需要這種學說。至少,這會是大多數(shù)人初讀老子的反應,我自己就是如此。”希望自己能夠堅持學習《道德經(jīng)》,修德明道。
道德心得600字篇4
10月1日,我觀看了道德模范頒獎儀式,各位道德模范的事跡感動著我,特別是林俊德院士在生命最后關頭仍不忘工作、與死神相搏斗的情景深深地刻在我的腦海里,震撼著我的心靈。生命垂危的林院士寧愿放棄治療也要工作,在生命的最后時刻,他為了多工作哪怕是一秒鐘,強忍著身體的疼痛不愿躺下來,他怕躺下就再也起不來,再也沒法工作了。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獻給了祖國的建設事業(yè),可他卻無怨無悔,從不求回報。正是因為有了他的無私奉獻,我們的國防才更加鞏固,我們的民族才更加揚眉吐氣。多么高尚,多么偉大的人啊!
歷史經(jīng)驗證明:無論是成就黨的偉業(yè),還是實現(xiàn)個人價值,都需要用一輩子來拼搏,一輩子來積累,一輩子來奉獻,一輩子來度量。歷史的長河中,一個人的一輩子很短,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認真學習,恪盡職守,在提高自己職業(yè)水平的同時不斷提高道德修養(yǎng),我們只有像浪花一樣融入黨的事業(yè)的洪流之中,把個人抱負與祖國的需要對接,才能拓展生命的寬度,回報祖國。我們應以林俊德院士的精神為鏡子,時刻檢驗自己的內(nèi)心是否有信心、決心。這樣才能真正成為一個對黨和國家、對社會有用的人,一個有意義的人,一個不平凡的人。林俊德院士的一生,將全部的心血傾注在了祖國和家鄉(xiāng)上。他走到人生盡頭時,已經(jīng)有資格說一聲:我對得起我的前輩和下一代。希望我們走到人生盡頭時,也有資格這樣說一聲!向令人尊敬的前輩致敬!
道德心得600字篇5
我覺得任何一個翻閱《道德經(jīng)》的人最初一定會大笑;然后笑他自己竟然會這樣笑;最后會覺得現(xiàn)在很需要這種學說。至少,這會是大多數(shù)人初讀老子的反應,我自己就是如此。林語堂曾經(jīng)這樣說過。
開頭一句,揭示的是人們的價值觀問題,價值觀不同,人生追求和所遵循的道路就不同。不同的追求,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會。開頭這十二個字是通篇的總綱。老子著道德篇,旨在向世人指明可以免禍于身,免禍于社會的圣人之道。"可道"之道,"可名"之名是圣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非常人所行之道,所求之名。同一條人生道路,卻有兩種截然不同的走法。一是走圣人之道,也就是順其自然,返樸歸真之道。
一是走常人之道,也就是追求外在的名利之道。不同的道路,必然造就不同的人生和社會。這看似是一個簡單的命題,可是,當我們真正選擇起屬于自己的“圣人之路”的時候,卻難免會碰上不少阻礙。當代社會,名與利的追逐太普遍了,要真正做到順其自然,返璞歸真的人又有多少?恐怕大多數(shù)人都會持否定的答案。
但是,我并不認為《道德經(jīng)》是高高在上,遙遠而不可攀的。當我們看透世俗的風景,也許我們會靜靜地看細水長流。在假日愜意的下午,品上一壺上等的茶,細讀《道德經(jīng)》,感受它對心靈的洗禮也不一定。
老子的《道德經(jīng)》雖然久遠,但它對于我們的現(xiàn)實意義卻一點也沒有“久遠”的意味。每讀一次,我們就有一次新的收獲。以上僅是我對于《道德經(jīng)》的一些淺見,我建議每個人都應該讀一讀道德經(jīng),這不僅能陶冶我們的素養(yǎng),也能使國家素養(yǎng)水平整體水平提高。
道德心得600字篇6
“身邊人講身邊事,身邊人講自己事,身邊人教身邊人”,剛才通過臺上的黃顯標和謝德浩兩位“好人代表、道德模范代表”在道德講堂與我們交流他們的先進事跡,我獲益良多,在我的“榜樣”詞典里又多了像你們這些閃爍的名字,我們再一次以熱烈的掌聲送給他們。心情依然很激動,一股暖流仍在我心中涌動、翻騰,“身邊好人、道德模范”來自基層,雖然平凡,但卻有著一顆無私奉獻、盡忠職守捍衛(wèi)國家財產(chǎn)安全的高貴的心,我十分感動于你們在平凡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事;感動于你們對工作的一絲不茍、無私奉獻的敬業(yè)精神,在你們身上,我感受到了社會上洋溢著的那股道德力量,感受到了凡人善舉的人性光輝的美。
思想道德水平的高低,無論是對個體還是整體的社會都是至關重要的,常言道:“人無德不立,業(yè)無德不興,道德乃是君子立身處世之本”。曾經(jīng)“小悅悅事件、毒奶粉、瘦肉精、地溝油”等一系列的惡性事件,引起全社會的關注,更是掀起我們對道德、人性美的深刻反思,但此時此刻,我們又再次感受到了道德和人性美的濃厚氛圍,那束重新閃耀的光芒依舊讓我們相信道德尚在、人性美尚在。
其實,人活在世上就應該盡力做一些有意義又能幫助到別人的事,作為大學生村官,更應該樹立道德模范的作用,發(fā)揚好人好事的助人為樂精神,促進社會主義這種核心價值體系的建設。
道德心得600字篇7
你會主動給父母發(fā)短信嗎?你對他們說過“我愛你”嗎?你有多久沒跟他們擁抱了?
古話說“百善孝為先”。那么,什么叫做孝?怎么樣才算是孝呢?
日前,新一期杭州市“道德講堂”再次在西湖國學館開講,來自全市各大文明單位的百余位代表匯聚一堂,接受了一場“孝”與“感恩”的洗禮。
講座上,本次道德講堂的講師——杭州高級中學校長許濤從“孝”文化的重要地位、“孝”的基本道德規(guī)范體系以及 “孝”在當代社會中重新思考等方面,引經(jīng)據(jù)典,以國學的力量引導大家感悟道德魅力。
“孝的本質(zhì)是尊重。”“父不慈則子不孝,父母要起到榜樣的作用。”“孝就是‘你養(yǎng)我長大、我陪你變老’。”“孝就是永不背叛。”許濤用自己獨到的觀點,給予了 “傳統(tǒng)孝道”新的涵義。
作為一名教師,許濤則認為,現(xiàn)在對學生孝道文化的教育迫在眉睫。“這樣的講座對學生來說也很有意義。要趁學生心底還柔軟的時候,為他們種下一顆精神的種子。”
據(jù)了解,杭州市“道德講堂總堂”以 “西湖國學講堂”為建設陣地,自設立以來,始終秉承“國學在杭州、國學在當代”的宗旨,以弘揚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遞社會道德能量為己任。
講堂緊緊圍繞“社會公德、職業(yè)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四個核心,利用國學館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和古樸典雅的文化氛圍,根據(jù)不同單位性質(zhì)、受眾和要求,分線策劃、設置不同類型的“道德講堂”課程,主題鮮明,內(nèi)容豐富,得到了廣泛好評。
道德心得600字篇8
目前我局正在開展的道德講堂活動,給我們的心靈進行了一次道德的洗禮。道德一詞由來已久,早在兩千多年以前,我國古代的著作中就出現(xiàn)了“道德”這個詞語。“道”表示事物運動變化的規(guī)則;“德”表示對“道”認識之后,按照它的規(guī)則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處理得當。從中國儒家的創(chuàng)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開始,千百年來,人們就一直重視道德問題。道德是發(fā)展先進文化,構成人類文明,特別是精神文明的重要內(nèi)容。我們通常講的道德是指人們行為應遵循的原則和標準。道德的定義可以概括為:道德是一定社會、一定階級向人們提出的處理個人與個人、個人與社會之間各種關系的一種特殊的行為規(guī)范。這一概念說明,道德是以善惡為標準,調(diào)節(jié)人們之間和個人與社會之間關系的行為規(guī)范。道德總是揚善抑惡的。道德與法律不同,它是依據(jù)社會輿論、傳統(tǒng)文化和生活習慣來判斷一個人的品質(zhì),主要依靠人們自覺的內(nèi)心觀念來維持。
在本次活動中,我們專門組織學習了東營市道德模范的先進事跡,體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是當之無愧的道德楷模。通過學習,我主要有三點體會,一是我們要深刻學習道德模范的高尚道德品質(zhì)。二是要注重學習效果,結(jié)合本職工作,運用到自己的工作中,更加勤奮敬業(yè)。三是學習要持之以恒,不要一陣風。
高尚的道德并不非得做出驚天動地的事情,而往往在我們的日常行為中。我們播下一個動作,便收獲一個習慣;播下一個習慣,便收獲一個品格;道德已被人們放在心里的一個重要位置,時時刻刻在與文明交談,千萬不要把行為習慣看作小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每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都傳遞著豐富的信息,讓我們從現(xiàn)在做起,從自己做起,從點點滴滴的小事做起,養(yǎng)成良好的道德習慣。
道德心得600字篇9
今天偶然讀《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八章》后有感頗深,便與之分享!
善為何物?難于言說,只得比方,像水一般,故有“上善若水”之說。
水乃平常之物,舉目所及,比比皆是。水雖平凡,卻蘊含非凡智慧和品性,遠非凡人所及,值得世人好好反省和仿效。
水,乃生命之源,宇宙之本。人,水所為也,地球,亦水所為也,萬物生長,皆賴于水。水有如此之功,然并不邀功,有如此之德,然不求回饋。水,恩澤萬物而不事張揚,惠及眾生而德行謙卑,總往低處流,總往底下鉆。
水,不與萬物爭,不與人計較,你進,她退,你擠,她溢,能屈能伸,看開,大氣,超脫,逍遙,故無詬病,少非議。
水,形易變而性難變。倒杯里而成杯之形狀,倒碗里而成碗之形狀,倒鍋里而成鍋之形狀,外形雖成了別人的外形,品性仍然是自己的品性,放棄該放棄的,堅守該堅守的,外圓內(nèi)方,靈活自如。
水,看似無力,實則有力,表面軟弱,內(nèi)心堅強。堅硬易折,柔軟耐久。水滴石穿,繩鋸木斷,以柔克剛,以軟勝硬。
低調(diào),不爭,適應,柔韌,水之大智慧,水之高品性。
何謂道,水即是。
附老子《道德經(jīng)》第八章“易性第八”:“上善如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于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何謂道,水即是。
道德心得600字篇10
一份愛,一份承諾,一名普通的教師。面對自己心愛的學生,她用心中那份愛,用自已的肩膀背起了愛人的信念和希望。雖然沒有干出驚天動地的大事,但是她這份對學生的執(zhí)著和用愛支撐起的承諾,讓我們相信這個世界上一定還有真愛的存在。這就是在我校道德講堂上連秀琴老師的故事給我的感悟,一名普通教師一生的平凡故事,她的事跡感動了“道德講堂”現(xiàn)場所有教師。
6月14日下午,慶陽湖鄉(xiāng)小學舉辦了“崇德向善,愛心傳遞”道德講堂活動,,本次“道德講堂”按照“唱一首道德歌曲、看一部道德短片、講一組道德故事、誦一段道德經(jīng)典、作一番現(xiàn)場點評、背一句格言、送一份吉祥”的“5+2”流程進行,在全校教師一首和諧的《讓愛傳出去》的歌聲中,“道德講堂”拉開了帷幕,一部數(shù)字故事的短片,讓我們熱淚盈眶,母親離世了,才知道母愛的偉大,但作為兒子,能明白這一切,雖然晚了點,但也難能可貴。連秀琴老師平凡的故事,讓我們感慨了許久,我們的教師就是這樣,用自己的愛默默地奉獻著,主持人領誦的內(nèi)容,讓我們再次感悟到愛的博大精深,校長送的菊花,讓我們在盛夏從心底里感覺到了一絲清涼。
是呀,愛是無怨無悔的付出,是一句話,是一個眼神,是一個微笑,而今天我參加道德講堂活動,深的感悟是愛的傳承,愛是一種信念,一種精神,需要我們每個人用心去感悟,去聆聽,去體會。愛是說不出的語言,愛是看不見的感覺,愛需要我們傳遞,讓愛從我們這里傳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