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的心得體會
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1
8月9日至8月16日,我在開封市博物館進“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為了鍛煉自身行了為期一周的社會實踐活動,主要職責是為觀眾講解館的社會實踐能力,也為了將所學的科學文化知識應用到實藏文物。作為一名文科生,一名歷史愛好者,我懷著滿心際中,我毅然地參加了“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實施及現狀調期待開始了這份義工工作。開封,這座七朝古都,生活學查”赴麻城小分隊。作為一名光榮的預備黨員,應當自覺習中便不知不覺浸潤出頗為廣博的文化視野,我也期待用地給大家起到一定的模范帶頭作用,因此我主動擔任了小我在歷史文化上的一技之長來回報這座生我養我的城市,分隊隊長一職,帶領小分隊一行九人在麻城市圓滿的完成讓我在工作中和奉獻中體會到感恩社會的快樂。
要做一名合格的博物館義務講解員,離不開博物館輔導老師的諄諄教誨和親身實踐,讓我感嘆于家鄉文化博大精深的同時,在短時間內掌握了講解技巧和禮儀規范,9日至11日這三天培訓中,我深切體會到了工作人員的謙和大度和博聞廣識,他們對于觀眾的親善和耐心,對于文物如數家珍的滔滔不絕都讓我由衷敬佩,并立志在這之后的幾天獨立講解中向老師們看齊。 8月12日,我迎來了由我獨立接待的第一批觀眾——一批來自市二師附小的小學生。第一次為觀眾講解,迎來的是十幾雙好奇又友好的眼睛。因為觀眾是小朋友,在講解時我便挑選輕松易懂的內容,用生活化的語言告訴他們,并在其中適時插入一些古代流傳的有關的神話志怪以調動孩子們的好奇心,看到他們為繁華的盛世圖景而贊嘆,為靡麗的昏庸君王而嘆息,為英勇的民族英雄而敬仰,我也深深體會到,作為一個歷史的講述者和文化的傳承者,肩頭肩負著的責任。
8月15日已對講解工作熟悉的我,又迎來了一項挑戰——給外賓講解。這是四個來自荷蘭的留學生,對中國文化頗感興趣,我便針對他們介紹一些功用簡明且流傳較廣的文物,并盡可能用我已知的英文詞匯描述出來。出乎意料的是,他們聽著講解越來越感興趣,不時還有問題,我們交流起來幾乎沒有障礙,當然也有他們包容我漏洞百出的語法的緣故。這次的經歷十分寶貴,不但讓我結識了四個荷蘭朋友,也讓我意識到作為中華文化的傳承者肩上擔子的重量。 這一個星期時間在忙碌充實的工作中飛快掠過,當捧著博物館輔導老師的評語,當我看到觀眾對我報以感謝的笑容,當我與外國朋友親密合影并對我豎起大拇指時,那份是收獲的喜悅難以言表。經歷了這次博物館難忘的義工經歷,在今后的大學生活中,我也會利用課余時間多參與義務工作來鍛煉自己回報社會,也為四川大學這個精神家園做出我的貢獻!
了為期一周的調查活動,并取得了較好的成績。在這短短的一周內,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這一真理: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本次社會實踐活動,從申報工作到活動順利完成這一過程中,遇到了很多困難。在寫申請書時,由于缺乏經驗,實踐活動實施的難度較大,不易得到理想的調查結果,于是,我們虛心的向有經驗的學長學姐們請教,我們主動尋求老師的幫助,經過多次修改之后終于獲得批準。在實
踐開展的過程中,做問卷調查時頻頻受挫,但是,我們沒有放棄,而是攜手互相鼓勵,最終完成任務。在麻城的一個星期,天氣炎熱,我們頂著烈日出行。這一切困難,我們都一一克服。我深深地明白,作為隊長,作為一名預備黨員,我一定要做出表率。同時,我也深刻的感受到了實踐的重要性。所謂實踐,就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在書本上學到的東西,如果不能用來指導實踐就沒有任何意義。 馬克思曾經說過:“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即自己的思維的此岸性。”這就非常清楚的告
訴我們,一個理論,是否正確的反映了客觀現實,是不是真理,只能靠社會實踐來檢驗。如果沒有這次社會實踐,我們就不會遇到這樣的難題,但卻也無法檢驗我們所學的知識是否正確。實踐是把主客觀聯系起來的橋梁,人們只有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實踐活動中才能把主觀認識和客觀現實緊密結合起來,并加以對照,才能正確的認識客觀世界。因此,堅持把實踐作為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對我們解放思想,堅持實事求是的思想有著重大的意義。 對于我們大學生而言,實踐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在實踐中,我們可以與所學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提高自身的應用能力;我們可以再實踐中磨練自己的意志,鍛煉自己社會實踐能力;我們可以為將來進入社會打下良好的實踐基礎。總的說來,實踐不僅可以提高個人的動手能力,而且可以增強思維分析能力等。我們大學生應當學會學以致用,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更好地為國家和社會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2
來到博物館的大門前,只見幾根華麗的柱子橫穿豎插,獨具匠心地組成了甲骨文的“門”字。兩扇大門的中心,雕刻著兩條盤曲的古龍,精工細鑿,栩栩如生。門額上的“殷墟博物館”幾個大字,更是氣派蓬勃,蒼勁有力。
一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重達875公斤的司母戊大方鼎。遠遠望去,大鼎莊重雄渾,紋飾細膩,鼎高133厘米,長111厘米,寬78厘米。它不僅是我國出土的青銅器中最大的一件,而且是當今世界上出土青銅器中最大的魁首,大鼎腹內壁有“司母戊”三銘文,故名司母戊大方鼎。
邁進博物館的正殿是為仿古而建筑的十多間大草屋,里面陳列著大大小小幾百塊出土的甲骨文。所為甲骨文,就是殷代王室將占卜的內容刻在龜甲獸骨上的文字記錄。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是我國最早的文字,也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它的出土,對研究我國奴隸制社會,特別對研究殷商的政治、經濟、民俗、民情、信仰、征伐等都有著極其重大的意義。據說安陽殷墟是全世界唯一發掘甲骨文的地方,所以有許多的外國人不遠萬里來到安陽殷墟參觀,文字的發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標志。
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3
今天下午,老師帶我們到浙江自然博物館去參觀。里面的一切好像是真的一樣,四周獨特的燈光與一聲聲亮麗婉轉的鳥叫仿佛給館內又披上了一層清幽,連游人們的說話聲也輕了,生怕蓋過了這美麗的聲音。
我們走進了這美麗的“大自然”,許多許多的小動物在“山坡”上,好像是真的一樣,都用水靈靈的眼睛看著我,好像我就是一個森林之王。許多地方,都是完全仿真的!連白天和黑夜都會加上。白天,鳥叫聲一點也不間斷,而晚上也不是毫無生氣的,青蛙呱呱地叫,時而還有一兩聲貓頭鷹的大叫。一個個展館排列得十分有序,一樓是鯨鯊、海龜、翻車魚、灰鯨幾個動物的模型。講解員給我們講了一塊掛在墻上的長方形海百合,這是生活在幾億年前的動物,它分為兩種,一種是扎根在深海底的,而另一種是在大海里飄浮的,所以它不是植物而是動物。
第二層講了生命的演變過程,讓我們做了一次生命的旅行。我們從宇宙大爆炸說起,地球已經有了海洋,但是生命是怎么出現的呢?在這個問題上,有的人說由于地下有海底煙囪,周圍溫底很高,微生物眾多,很可能出現生命;另外的人則認為地球的生命是來自外星的隕石。這至今也是個謎。我也思考這這個問題,可不知不覺就出現了生命。第一個發現的動物是埃迪卡拉動物群。隨后,澄江動物群也陸續出現,這是寒武紀大爆發的典型代表,有三葉蟲等甲殼類動物。奧陶紀,海螺繁盛,角石、菊石等海螺出現,它們是鸚鵡螺等軟體動物的祖先。泥盆紀,是魚類繁盛時期,泥盆紀晚期,兩棲動物登上了陸地,在陸地上繁衍后代。石炭紀,大片大片地出現了蕨類的森林。二疊紀,最早的爬行動物出出,異齒龍,基龍都是在這個時期出現的,別看它們名字后面跟了一個“龍”,就把它們歸到恐龍那一類,它們只不過是大蜥蜴罷了。三疊紀到白惡紀,是恐龍的天堂,有了恐龍,這可是進化史上的一大飛越哦!漸漸地,我們步入了新生代,哺乳動物出現了。我們也結束了生命之旅。
第三層就是最有意思的模擬野外,在一條條幽徑的深處,有幾個解說器,有一臺機器最有趣了,它可以放出各種鳥叫的聲音了!上面有一個類似雷達的東西,四只小鳥在屏幕上,我點了第一只小鳥,嗚——雷達轉了起來,不一會兒,一聲清脆明亮地鳥叫聲傳出來,咕嚕......克哩,最有趣的是那只大角的聲音:咕嘟嘟嘟嘟......讓人不禁發出笑聲。
繼續向前走,我們走進了一個深不可測的土洞,里面黑黑的,什么出看不見,里面發出時斷時續的蝙蝠叫,我感到背后一陣涼,最后還是鼓起勇氣走了進去,四周一片黑乎乎,不遠處突然出現了一個亮點,走近一看,哎!不是出口啊!我嘆了一口氣,是一個展臺的光,那是五步蛇的產房!里面有只五步蛇標本虎視眈眈地瞪著我,雖是標本,但我也感到了害怕,它為什么那么兇狠呢?原來,它是在保護自己的蛋寶寶啊!雖然是蛇,但也有深深的母愛啊!
這次實踐活動給我的收獲真大,讓我明白了許多動物的習性和出現的時間,使我受益非淺!
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4
為使黨校培訓活動與具體實踐相結合,把理論教育與增強學員的黨性鍛煉結合起來,并貫穿于學習的過程中,我參加了我們歷史系黨小組組織的博物館社會實踐活動。
博物館的建筑風格既有歷史的滄桑感又有現代的節奏感。在博物館內,我們參觀了八個展廳:隋唐瓷器廳、漢畫像石廳、十二大名人廳、運河遺韻廳、宋代瓷器廳、書畫廳規劃廳、古相貴珍廳,分別展出淮北地區出土文物和征集的全國名人字畫。有造型奇妙、工藝精湛、紋飾華美的瓷器等,通過參觀這些服飾、居室、生活用品、戰爭用品及喪葬用品,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了中國優秀古代文明,古人精益求精的精神與工匠們的偉大智慧。也讓我們更好的了解了淮北的過去和現在。
通過這些陳列品,我們知道了淮北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的文化遺存。早在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爾后,春秋宋國的別都,秦之泗水郡,西漢沛郡,東漢沛國的治所設于相城。現已在相城地區發現、清理古墓葬、古文化遺址數百處,出土了大量的珍貴文物。這些文物以鮮明的時代風格和地方特色為世人所矚目。隋唐兩宋時期,由于大運河通濟渠的開挖,淮北柳孜成為我國當時溝通南北經濟的重鎮。這都是通過這些實物我所了解到的。翔實的資料、生動的實物不僅讓我開闊了視野、領略了燦爛的民族文化,也激發我的愛國熱情。也可以看出,黨的優良作風是在有了中國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上,把馬克思列寧主義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的過程中逐步形成和發展的。
通過這種理論與實踐相結合,使直觀的實踐和學習的理論知識結合起來。此次實踐讓我的到了一定的鍛煉。我很高興能夠在這次實踐中獲得在專業的知識領域進行拓展和創新的寶貴機會。
我認為此次博物館實踐對于歷史學專業的我來說特別有意義。我也學到了很多東西。作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要在實踐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光和熱,在以后的學習、工作中,要嚴格要求自己,用嚴謹的態度去做每一件事。此次實踐活動使我們增強了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使命感,我們一定要繼承先人們的精神,努力向黨組織靠攏。
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5
午后的學校沐浴在太陽的光輝下,顯得格外的朝氣蓬勃。同學們三五成群地拉著手,悠哉悠哉的向博物館走去。一路上,秋風習習,我憧憬著博物館的龐大和古物的豐富及歷史的悠久。
一進大門,映入我眼簾的是高低不平的琴銅器,它們整齊地擺放在展示框里。共有12件造型精美的青銅器,每個青銅器背后都蘊藏著朝代的背景及文化禮儀。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青銅器是祭祀禮器——豬尊。它上頭雕刻了許多精美的花紋和凹凸不平橫縱交錯的線條。它雖然僅有腹部刻著引人注目的八卦圖,可是它創造于西周時期。至今已有2700多年的歷史了,豬尊高22。4厘米,長39厘米。也許卓文王和博學多才的姜子牙祭天神,拜地神的時候就是拿它來盛酒的。他們一邊灑酒,一邊向天發誓:“絕不助紂為虐,要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在博物館里,我還看見了精致的鳥尊。龐大的壺,在燈光下照耀出歷史趣味的龍形弓和引人入目的酒杯。
剛同學們一邊漫步,一邊向教室走去時。我腦海里浮現出西周時期那派農民安居樂業的景象。在溫暖的陽光下我慵懶地揚起下巴腦海里幻想著男耕女織,老人小孩臉上洋溢著喜悅的笑容情景。
隨心所欲的球風蕩漾在學校的每個角落。樹葉互相摩擦,簇簇作響。好像在說:“快點回到現實吧!同學們都回教室。”
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6
今天我們來到了首都博物館學習歷史知識并且做一名志愿者。
首先我們先到了展館內學習,里面介紹了北京從古代到現代的經歷,玻璃內放著各種遺跡,從深綠色的銅器到后面的鳳袍馬褂,都隱含著人民智慧的結晶。
看完展區我們又去當志愿者,我們那組的工作室提醒買票人員要拿著有效證件才能買票,買完票指出檢票口使游客更方便的參觀,剛開始的時候我們都有緊張害怕,覺得這么說太尷尬,于是就說的聲音小導致他人聽不到或者別人都快走了才說,我在一個阿姨經過這里的時候提醒的說出來要拿有效證件,接著她聽完我說的又和藹帶感謝的向我道謝并且笑了笑,十分溫柔就像暖風一樣融化了我心中顧慮的冰塊大膽的像他人提醒。
這次活動給予我們的意義深刻,不光使我們了解到更多豐富的知識也使我們提高了語言表達能力提高膽量,這真是一次意義非凡的活動。
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7
走近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一股浸潤著歷史莊嚴、滿含著中華民族不屈精神的世紀之風便撲面而來。正當廳屹立一尊毛澤東同志的雕像,是他,當年帶領著四萬萬受苦受難的中國人民在敵人的屠刀下翻身做主,開創出如今這一片美好的世界。
中央展廳中陳列著中國近代以來的軍事裝備,有模型、有實物。件件都透漏著中華民族的那種絕不屈服、永遠向上的精神。那高聳的“東方紅一號”導彈更是闡述著中國人民發自內心的自信和驕傲。
冬風刺骨,兩翼展廳已頗是寒冷,一些當年參加過戰斗,或許還立下過無數次戰功的飛機、坦克、輪船、火炮靜靜地在那里躺著,將那曾經的霸氣深藏起來,一動不動,縱使那風一次次呼嘯而過。它們已經完成了歷史賦予自己的使命,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那靜靜地躺著,享受著它的子民們的無盡的敬意……
從大汶口時期的第一場戰爭開始,到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似乎總是籠罩在一層或濃或淡的硝煙中:朝代更迭、平定叛亂需要戰爭,抵御外侮、護我中華也需要戰爭。在這無數次的戰爭中,偉大的中國人民一次次發揮出自己無窮的智慧,創造出種.種先進的兵器。這些樣式各異種類繁多的兵器描繪出了一幅中國兵器的改革圖:最初的石質斧鉞到后來的銅質戈戟,再到后來的火槍火銃,到現在的槍炮彈藥、導彈衛星。這一系列的發展無不彰顯著中國人民的智慧,預示著中華民族的再度騰飛!
如今的中國已經永遠告別了過去的那種閉關鎖國、夜郎自大的狀態。她制定了和平外交政策,并且努力地遵循著這些政策來同世界上其他國家建立友好關系,以期達到所有人共同的目標——世界和平。陳列館中的一切便是這最好的見證。
一張張顏色灰暗的舊照片,一幕幕不堪入目的破壁殘垣為我們講述著中國人民在近代歷史中反抗外國侵略、誓死保衛家園所作出的一次次斗爭。那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但同時又是一段振奮人心的歷史。舊中國在那里滅亡,新中國從那里走來!
中央展廳中陳列著中國近代以來的軍事裝備,有模型、有實物。件件都透漏著中華民族的那種絕不屈服、永遠向上的精神。那高聳的“東方紅一號”導彈更是闡述著中國人民發自內心的自信和驕傲。
冬風刺骨,兩翼展廳已頗是寒冷,一些當年參加過戰斗,或許還立下過無數次戰功的飛機、坦克、輪船、火炮靜靜地在那里躺著,將那曾經的霸氣深藏起來,一動不動,縱使那風一次次呼嘯而過。它們已經完成了歷史賦予自己的使命,現在所需要做的就是在那靜靜地躺著,享受著它的子民們的無盡的敬意……
從大汶口時期的第一場戰爭開始,到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似乎總是籠罩在一層或濃或淡的硝煙中:朝代更迭、平定叛亂需要戰爭,抵御外侮、護我中華也需要戰爭。在這無數次的戰爭中,偉大的中國人民一次次發揮出自己無窮的智慧,創造出種.種先進的兵器。這些樣式各異種類繁多的兵器描繪出了一幅中國兵器的改革圖:最初的石質斧鉞到后來的銅質戈戟,再到后來的火槍火銃,到現在的槍炮彈藥、導彈衛星。這一系列的發展無不彰顯著中國人民的智慧,預示著中華民族的再度騰飛!
如今的中國已經永遠告別了過去的那種閉關鎖國、夜郎自大的狀態。她制定了和平外交政策,并且努力地遵循著這些政策來同世界上其他國家建立友好關系,以期達到所有人共同的目標——世界和平。陳列館中的一切便是這最好的見證。
一張張顏色灰暗的舊照片,一幕幕不堪入目的破壁殘垣為我們講述著中國人民在近代歷史中反抗外國侵略、誓死保衛家園所作出的一次次斗爭。那是一段屈辱的歷史,但同時又是一段振奮人心的歷史。舊中國在那里滅亡,新中國從那里走來!
博物館的心得體會篇8
因為我是第一次參加學校的組織參觀,當我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我是異常的興奮。
我們和老師一起走出校門,就租了一輛車,開往博物館。
很快就到了,我迫不及待的沖了進去,這里的風景是如此美麗,一片綠色了“海洋”出現在我的眼前,“海洋”的中間廣闊的湖,我們在四周轉了轉,一起拍了幾張照片留念。
那里的樹木多,竹子更多,并且空氣也非常清新。
當我知道博物館里有一位鳳凰名人作品時,我就感到非常的自豪。
進入這個博物館之后,有五彩繽紛的畫、書法、雕塑,還有一前留下來的東西,都很有價值,有意義。
我進去看見的第一樣東西是衣服大型的圖畫,他的長大約4米,寬至少也有2米,里面的東西都印在我腦海里,里面畫有幾多荷花,栩栩如生,看見那幅畫就感覺身臨奇境,里面有水,但是水就像要往外涌,這幅畫的作者,也太出神入畫了。
博物館里的所有,我唯一看上的是一顆古樹,樹上刻有“誰說我憨睡至今,吮吸歷史的乳汁,一萬五千年,是另一種生存方式,愛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