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個人心得
工匠精神的個人心得篇1
工匠精神,是美國家族企業歷經百年倒的秘訣,是瑞士品牌屹立世界之巔的利器,更是生命的態度。其價值在于精益求精,對匠心、精品的堅持和追求,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于世。美國當代最著名的發明家迪恩.卡門曾說:“工匠的本質—收集改裝可利用的技術來解決問題或創造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創造財富,并不僅僅是這個國家的一部分,更是讓這個國家生生不息的源泉?!焙唵蔚貋碚f,任何人只要有好點子并且去努力實現,他就可以被稱為工匠。書中精彩的案例告訴我們什么表人是真正的工匠,并提示了美國的工匠們如何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產業和社會環境,以及未來他們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從歷史上看,美國的工匠們是一幫不拘一格,依靠純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勁頭,搞出了足以改變世界的發明創新的人。工匠精神中的典型代表人物中有單打獨斗的英雄,也有共同協作的團隊,甚至產生了資助發明家的專門企業,企業的核心就是尋找并創造一批發明家,吸引風投資金,以出售專利獲取專利費為盈利模式,可以想見這種企業的利潤必定比不上自己使用專利生產出產品的企業利潤,有些利潤比例甚至達不到萬分之一,正是因為對利潤的追逐,規模性企業或者說大型企業并不是培養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態度和精神理念,是從業人員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與其人生觀和價值觀緊密相連。它更是一種信仰,一種力量,這種精神和力量會催人奮進助人成長,直到造就我們事業的成功,這就是每一個樂觀、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應該具備的一種精神。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人生的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如果你希望改變現狀,打造一個與眾不同的自己,成為被需要、被尊重、眾望所歸的成功者,就從當下的事情做起,成為一個充滿魅力的工匠,擁有工匠精神,擁有內外豐盛的人生。我的體會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把領導當老師。工作是我們自己的事,不是領導的事,工作的目的不是向領導交差,而是提升自己能力,領導只是你學習和求助的對象。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這種心態讓人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和力量,只有知道工作是為自己做的,我們才能在工作崗位上縷建奇功,成為專業領域的行家里手。二是把崗位當舞臺。把自己的全部能量用到本職工作中去,珍惜每一個當下,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一個人的工作只有做到別人無法替代的程度,才能算是工作成功。工作崗位就是你的人生舞臺,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人生最優秀的演員。三是把任務當作品。在工作中,做到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發揮自己最大能量。工匠精神強調要把工作品質看作生命,把每一次的任務都當做生命中的作品,要相信自己,隨著能力的提高,機會總會來到你身邊;隨著能力的積累,屬于你的回報總會降臨在你身邊。我們每個人無論身處任何環境,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不懈追求,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才會實現完美的人生。
工匠精神的個人心得篇2
“匠人精神”近幾年來大爆發, 可能緣起與有一年春節期間,中國人跑到日本搶購馬桶蓋,造成馬桶蓋幾乎斷貨。這樣一個大工業生產線上的普通產品,竟然和壽司、日本武士刀并列在一起,又一次打上了匠人精神的烙印。
在日本,有一個傳統詞匯指代擁有精湛技藝的手工藝者,叫“職人”?!奥毴恕笔且粋€令人肅然起敬的稱謂,“職人精神”代表著精益求精、堅韌不拔和守護傳統。現在,許多掌握尖端技術的制造業者也被稱作“職人”,甚至遍及社會各個行業,在日本媒體報道中常見“政策職人”、“相撲職人”、“科學職人”和“教育職人”等稱呼,都指在本領域掌握高超技藝的能人。
本質上,匠人起源于手工業, 匠人精神首先意味著個性化,而不是標準化,是“匠心”獨運的雕琢,而不是刻板的流水線生產。反觀我們教育,教育不是工業,而更像是農業,需要教師花費時間與精力深入學生的心靈,翻土、施肥、澆水、除草、間苗。雖然我們不知道他們什么時候開花,也不知道他們什么時候結果,甚至我們也不敢肯定,每一株幼苗都能開出美麗的花,都能結出碩大的果。但我們依然執著、依然努力,教育需要在和煦的陽光中,春風化雨,潛滋暗長,需要靈魂的安靜,需要耐心的等待。做教師真的需要有“匠心”。
“匠心”的背后隱含著的是專注、技藝和對完美的追求。在教學中,“匠心”可以讓孩子們莞爾一笑,學習瞬間變得幸福而快樂;能夠使枯燥的知識立刻展現神奇,終身難忘;更會令師生的交流,歡快順暢,水乳交融。在教學中追求“匠心”應該是每位教師的職業意識。
做教師,就得像個手藝人一樣沉浸其中,心無旁騖,在激情飛揚和揮汗如雨之中,享受教育本身所帶來的痛苦和幸福。慢慢地陪伴,靜靜地等待,悄悄地聆聽,不浮躁,不顯擺。
匠心”就是用簡單的心做單純的事。法國思想家蒙田曾說過:“教育不是為了適應外界,而是為了自己內心的豐富?!比绻處煻寄苁冀K潛心教育,那么就能摒棄浮躁、功利,回歸教育本真。人的一生,需要選定一把椅子,意大利歌唱家帕瓦羅蒂年輕時讀過師范,畢業時他問父親自己該干什么?父親告訴他,如當教師,就好好當,不要做歌唱家的夢;若是想當歌唱家,那么你就去做歌唱家的夢,不要在兩把椅子中間彷徨!他的歌聲,至美,至純,他的一生,至簡,至定。生活中的確有許多把誘人的“椅子”,但不是每一把“椅子”都適合每一個人,我們只有根據自己的條件與特點,摒棄浮躁,抵御誘惑,堅守定律,堅持只坐那一把適合自己的椅子,才會有希望獲得成功,它或許不是最美的,卻是承載你最多喜怒哀樂的物品。人的一生要處理好三種關系,即人與物的關系,人與人的關系以及人與自己內心的關系。人的內心簡單了就會快樂,專一了就會強大。內心的強大,才是真正的強大。著名作家王蒙曾說過:“人的一生要做許多事情,但最重要的不是知道自己應該做什么,而是清醒地知道自己不應該做什么?!币虼耍逃ぷ鞑荒芴珡碗s、太繁瑣、太神秘,應當多一點“留白”,讓學生輕松一點,多一點自主選擇,讓學生有興趣一點,多一點寬容悅納,讓學生自信一點。
我越來越堅信,真正的教育應該是純手工的,那是一種依靠積累、源于傳承的工匠精神,這種精神無法瞬間獲得、想要就有。杏壇之上,弦歌不輟,教師們耳提面命,一張嘴,一塊黑板,三尺講臺,一支粉筆寫春秋,一個好的教師應該要有“匠心”的執著——專注而簡單。
工匠精神的個人心得篇3
通過培訓老師的講解和對五大核心標準的理解,我學習到了不管身處哪個崗位,都應該把自己定位為一名工匠。那么,什么是“極致工匠”,個人理解是指能夠將一件事情做到無可挑剔,做到精益求精,甚至達到偏執的一種做事理念。
圍繞這種精神,我首先用“工匠”這個名詞衡量自身的定位,查找不足,提升自我。20__年企業建立之初,我和我當時并不健全的團隊,在當地幾乎沒有機械加工廠,周邊城市因原企業負面影響不予合作的背景下,開始了我們的供應資源搭建工作。在開封周邊每到一個城市,都恨不得將整個工業園區的企業全部走遍。每每看到企業的設備及綜合能力能夠支撐我們產品生產的時候,心里就像雨后的彩虹,雖然總有一些在洽談后“撞了南墻”,但我們并沒有因為一次次的“撞墻”而回頭。我們每個人都緊盯著生產計劃這個綱領目標,不管夜里幾點,一切休息和吃飯的時間都取決于當日的目標是否落地。而當時大部分新供方不了解我們的業務流程,我和我的員工不分晝夜,現場跟盯生產,時常用自己的小車連夜拉回部件,并指導供應商業務人員檢驗、入庫。通過三年的努力,我們的生產經營已經步入規范,小麥機已經躋身國內第二,并且美譽度已經達到第一,拖拉機也得到了用戶的高度認可。這樣的工作習慣已深深的扎根于河南事業部的每一位員工,但這并非是“極致工匠”。
經過學習,我體會到我們現在已經具備了“有”,但在精細化、規范化、近乎偏執化方面還缺失很多。我們要學習“盤子為什么要刷七遍”。學習做事情應不厭其煩,做到對得起自己的崗位、對得起自己的企業,更對得起自己的良心,用人品做產品;學習海底撈的服務意識,對待供應商的管理也是如此,我將帶領團隊不斷完善內部管理流程,建設訂單及供方信息數據化管理通道,倡導主動引導供應商按制度、流程辦理業務,建立服務型、陽光采購理念;要學習將工作做到“滴水不漏”,這個詞說起來容易,但每件事都將其落到實處可不是件簡單的事。想想個人,在與合作單位洽談中只要說錯一句話或一個數據,可能會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甚至是對企業的損失?;叵朦c滴,自身應該多多總結,查找語言或業務處理漏洞,鞭策自己務必從小事做起;學習“李傳泉”的不怕撞南墻精神,接到任務迎難而上,且按照公司既定的方向,永不言敗。最后對“近乎偏執”,我的理解是,干一行、愛一行,使之成為我生存的全部,為中聯重科農機事業奉獻全部力量。
工匠精神的個人心得篇4
一看到這本書,就立馬喜歡上了它。說 不清,道不明,就是喜歡它,它讓我有一種 非得一口氣讀完的沖動!事實上,我真的這 樣做了。 掩卷反思,心潮澎湃,仔細思索著付守 永先生的話,他就像一個導師在諄諄教誨著 我!讓人從心底里佩服!所思所想,見諸于 筆端,聊以自勉!希望自己以后能夠樹立正 確的工作觀,真正成長為一名“工匠” 。 在這個日益浮躁的社會,金錢至上論甚 囂塵
上!在我們的社會里講利益的人越來越 多,講責任的人越來越少;講權利的人越來 越多,講成長的人越來越少;講關系的人越 來越多,講原則的人越來越少!當人們去尋 找一份工作時,考慮更多的是這份工作能帶 給我多少薪水,能帶給我多少物質報酬!而 不是我能從這份工作中學到什么?我能得 到什么樣的成長經驗?我能學會什么樣的 做人道理?我是不是真的喜歡這份工作? 我對這份工作足夠上心嗎?我把我的感情 投入到工作中了嗎?每一個工作細節我是
不是都認真去做了?面對每一個顧客我是不是始終保持飽滿的熱情和友好的態度? 我是不是還有一些地方有待改進?我怎么 做才能提高我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業績?我 是不是很受顧客歡迎?我是一個稱職的員 工嗎?我是一個價值型員工嗎?我在公司 是無可取代還是無足輕重?我是不是應當 轉換一下心態?我是不是太急躁了、太急功 近利了? 在現實社會中,更多的是聽到員工的抱 怨!日復一日的抱怨只會打消工作的積極 性,只能使你處于焦躁、憂郁、惶恐之中, 永遠為看不清的明天奔忙,外表強悍,內心 空虛!殊不知“牢騷太多防腸斷,風物長宜 放眼量” !
說實話,初入職場,我也有抱怨,有迷 茫!看不清未來在何處!找工作也是看工資 高低,而不顧其他!實在是慚愧!但讀罷此 書,令人豁然開朗!問題的關鍵就是心態的 問題!我還沒有樹立一個正確的工作觀、金 錢觀。以前我一直認為工作就是賺錢的工 具!錢多了,自然就幸福了!可是當我讀罷
此書,我知道我錯了! 從今往后,我要改正錯誤!我不敢奢望 要成為像稻盛和夫、喬布斯那樣的一代巨 匠,但求能成為一個普通的,在自己崗位上 勤勞、 敬業、 投入和全身心奉獻的普通工匠! 這也是付先生寫此書所想要達到的目的。 作為一個銷售員,首先我應該對自己所 賣的東西有一個透徹的了解!如果自己都不 知道自己賣的什么東西,何談銷售?其次, 我要讓自己慢慢愛上這份工作。
正如付先生 所說,把工作當成一種修行!我更喜歡把工 作比喻成你的戀人,每天的工作就像是跟自 己的戀人談戀愛一般讓人心動!讓人傾心! 面對每一個顧客我要始終保持飽滿的熱情 和正確友好的態度,不能說看見一個有錢的 就非常熱心,看見個沒錢的就愛理不理!如 果這樣做會傷害到顧客的自尊心!再次,我 要了解顧客的需要,無論是物質需要還是精 神需要,顧客的顏色、品牌偏好,他需要什 么型號的物品,比如鞋碼大小、喜歡什么顏 色、哪個牌子、顧客的擔憂和顧慮是什么、 如何解除顧客的顧慮。精神需要方面,我要給予顧客足夠的尊重與諒解,不能傷害顧客 的自尊心,不能說些帶有諷刺、嘲笑意味的 言辭,不能做帶有鄙視意味的動作!總之, 我要使自己的言行舉止充滿了對顧客的尊 敬!我想這正是“工匠精神”所要求的。
工匠精神的個人心得篇5
古語云:“玉不琢,不成器”。由此看來工匠精神不僅體現在工匠師們對產品精心打造、精益求精的理念和追求,更要求工匠們在產品創造方面獨具匠心,創造出新產品。國務院總理__2016年3月5日作__時說,鼓勵企業開展個性化定制、柔性化生產,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
在這個充斥著抄襲、剽竊以及“__”的商業時代,多少人都在利益的驅使下昧著良心竊取他人的勞動成果,又有多少商家唯利是圖,在工程質量上偷工減料。這不僅是對創造者的不尊重,同時也是對自己作為一位工匠的侮辱。
如今總理將“工匠精神”放在__中提出來,由此可見質量強國已經成為當代工匠們的使命和責任。
弘揚工匠精神,勇攀質量高峰。那么何為工匠精神,有人說工匠精神就是對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產品理念。其實,在我看來工匠精神莫過于孔夫子因材施教,用心育人,最終培養出七十二賢人的教書匠精神;又如戰爭年代注重對客觀事物的觀察研究而發明云梯卻被墨子制止轉而制作實用生產工具的魯班精神;亦或是行事專注且富有激情的格力創始人董明珠的女強人精神。其實工匠精神也存在于我們的生活中,比如一個小吃店面積不大,裝修普通,卻每天門庭若市,甚至有人不遠千里排隊等候,而究其原因,莫過于廚師用心專注,傾其一生來做一件重復的事情的“工匠精神”。如此看來,中國從來不缺乏工匠精神,只是這樣富有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猶如鳳毛麟角,更多的人都被利益蒙蔽了雙眼所以弘揚工匠精神才是當務之急。那么如何弘揚工匠精神呢?首先我們要在思想認識上有所提高,要以工匠精神來武裝自己的頭腦。其次,要不斷學習工匠精神,將工匠落實到工作中去。最后,要將工匠精神傳承下去,培養出更多的大國工匠。
從我成為一名電建人那天起,就全身心的投入到這份工作中,我熱愛這份工作,就像我熱愛生活一樣,并且把這份工作當成我的事業去奮斗終身。
為了這份事業,我愿意以一顆大國工匠的心去做工作中的每一件小事,將工作中的每一個細節都變成一種藝術那樣最求完美,每一步都充滿激情與斗志,我時時刻刻牢記自己的使命。要做質量強企,必須從每一名電建人自身做起,嚴于律己,提高質量意識,為電建事業終其一生。
工匠精神的個人心得篇6
在追求短平快的今天,我們更要擁有(工匠精神),擁有它,相信未來,我們將會走得更平坦。
工匠精神,是對于完美的不懈追求。有多少人體驗過,因為一個鐵蹄,一個渺小的標點符號,一根小小的簽字筆,就不幸因此亡國,就仔細思考了一天,連至交好友的到來也絲毫不覺,就去調查,一個個的數據小心排列,計算每個禮拜最多可能用多少根。在許多人們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種吹毛求眥,但事實上,正是這種精神,造就了多少人的偉業,影響了多少人,如瑞典的手表,德國的制造業,日本的豐田汽車。也許有人會對此不懈一顧,念叨著所謂的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卻不知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是的,正是因為小節的一點點的,如沙般的聚集,才造就了平地而起的萬丈高樓。細節,是工匠精神的四肢。
如果說細節,是工匠精神的四肢,那么,創新,就是工匠精神的心臟。
工匠精神,是對于創新的不斷努力。多少人體驗過,為了一個知識,一個問題,一次小小的知識上的突破,就拼盡全力,只為明白,就注足思考,草稿遍桌,就欣喜若狂,哈哈大笑。在許多人的眼中,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種學者的怪癖。但事實上,正是這種精神,影響了多少人的世界,造就了多少人的偉業,如愛因斯坦,愛迪生。是的,創新,是工匠精神的靈魂。
工匠精神,它如同辰星,高懸無垠,影響的人,數不勝數。所以,我們更應該去繼承,去弘揚。
工匠精神,其實就是由細節和創新糅合的產物,它活在我們的心中。有人倡導去國外,學習他們的管理方法,憑此來繼承工匠精神。但其實,這種行為是錯誤的。
工匠精神更像是一種對于職業本身的要求,是一種追求完美,追求創新的責任感,它活在每一個人的心里。要學習的不是國外的管理方法也不是什么神秘的知識,它就在人們的心中,我們要做的是叩問自己,是否可以時時刻刻的保持這種不斷追求完美,追求創新的精神,憑此去完成每一件事,并且熱愛它,是的,工匠精神不是管理方法,不是一種工具,不是一種神秘的知識。它是一種心態,一種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態度,它是工匠精神的靈魂。
細節是工匠精神的四肢,創新是工匠精神的心臟,而態度則是工匠精神的靈魂。是的,態度,將引領細節,創新。去做每一件事
師說由云:不積硅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讓我們從小事作起,從細小的每一件事情開始,一點點的積淀。
將來回首時,看到的將是彩虹。
工匠精神的個人心得篇7
老王,愛崗敬業,練就一手絕活,將技藝變技術,成為“大國工 匠” 。他憑借著專注、認真、堅持,把技藝發揮到極致,達到較高的 境界。不是在簡單地做重復勞動,而是將全部精力集中到一件事上, 忠于它,發現其中的規律,在將“活計”做向完美的境界中領略到無 窮的樂趣! 孔子自述生平: “其為人也,發憤忘食,樂以忘憂,不知老之將 至。 ”孔子,就是將“教書匠”做到極致,終成“萬世師表”的人。
我們總想在做事時胸有成竹, 其實胸有成竹是在畫竹前, 認真專注地觀察竹子,日積月累后,在心里有了深刻的印象,等到畫竹時, 自然一揮而就。要做到胸有成竹,就需要有專注、認真和堅持的工匠 精神。這種精神是自信的來源。不僅畫竹如此,對待生活、學習和工 作也該有工匠精神。 日本有一家 1965 年創立的壽司店,只賣壽司,門面不起眼,只 有 10 個座位。 但他的主人限定客人用餐時間 15 分鐘, 座位需要提前 一個月預定。盡管如此, ,食客們依然堅持去吃這個“值得一生等待 的壽司” 。因為這取決于這個店 89 歲的創始人小野二郎的工匠精神: 壽司店自創建以來, 直到他 70 歲以前, 一定是親自去市場挑選食材, 會在柜臺后重復著看似簡單的壽司制作, 幾十年如一日, 練就了魔術 般的嫻熟手法, 制作出一個個看似普通卻有著獨特匠心的壽司, 成就 一個小卻極有競爭力的品牌。而這嫻熟的技法需要多年的反復練習。 正如他所說: “一旦你決定好職業,你必須全心投入工作之中,你必 須愛自己的工作,你必須窮盡一生磨練技能,這就是成功的秘訣。 ” 小野不是單純地在做壽司,也是在享受其中的樂趣。 我們喜歡做工精巧的商品, 喜歡高品質的物品, 而這些物品的背 后,滲透著工匠的精神。
德國凌美鋼筆、雙立人菜刀、菲仕樂鍋價格 不菲卻備受歡迎,瑞士的軍刀、機械手表,日本的電子產品,甚至馬 桶蓋??我想,人們在追求品牌的背后, 追求的是制作產品的那一份 匠心,那一份工匠精神,只有在產品中注入了獨有的認真專注,把技 術變成藝術,其價值才不言而喻。
我們不禁要反思, 國人的工匠精神去哪兒了?一位地注重速度利潤, 不重質量,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讓人望而生畏: 粗制濫造的工程, 充滿添加劑的食品??我們吃得不放心,住得不安心,走得不舒心, 當這一切都和我們密切關聯時,我們應該找尋屬于“中國制造”的工 匠精神。 毅然銷毀質量有問題的冰箱, 除了誠信, 不就是一種關注品質的 工匠精神嗎?正因為這樣,才有代表“中國制造”的海爾集團走向世界。 工匠精神在哪兒?一念執著,一生堅守!
工匠精神的個人心得篇8
每個人都會有一份屬于自我的工作,其不一樣之處僅在于,各自工作中所要完成的任務及方式相異。我們每個人在自我的工作崗位上,有的人終其一生可是原地踏步,而有的人卻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如魚得水得心應手、有聲有色。最根本的原因只是他們對自身工作的認知和對待工作的態度及處理方法不一樣。
每位員工需要自我反思的一個人生問題,并對這個問題進行了深刻細致的解答。它有助于解除困惑,調整心態,重燃工作活力,使人生從平庸走優秀。如果每個人都能從內心深處承認并理解“我在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為自我工作”這樣一個樸素的理念,職責、忠誠、敬業將不再是空洞的口號。在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的今日,我們每個人的工作機會都來之不易,如果不珍惜工作機會,不努力工作而只明白抱怨的人,總是會被放在被遺忘的角落,不管他們的學歷是否很高,本事是否很強,也只能是一個配角而已。我們每個人僅有熱愛自我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到最好。一個人在工作時,如果能以精進不息的精神,火焰般的熱忱,充分發揮自我的特長,那么,即使是做最平凡的工作,也能成為最精巧的工匠;如果以冷淡的態度去做哪怕是最高尚的工作,也可是是個平庸的員工。
讀完這本書,更加從內心點燃了我的工作熱情,要更加努力的發揮團隊的創新精神,讓自我和團隊成員理解“在為他人工作的同時,也在為自我工作”這一樸素的人生哲理,從工作中發掘樂趣,在日常的點滴工作中充分運用工匠精神,把自我與公司的發展有機鏈接在一齊,共同提高。
工匠精神的個人心得篇9
有幸品讀了羅永浩先生力薦湛廬文化的《工匠精神:締造偉大傳奇的重要力量》一書,讀后使我眼前一亮,對工匠精神本質有很深的感觸。本書沒有采用教科書的講法來定義工匠精神是什么,如何培養工匠精神,而是采用了講故事的方法,以美國在20世紀的崛起和21世紀發展的時間軸為主線,以工匠精神的代表人物為核心,從他們身上的故事和性格來探究工匠精神的本質,更適合工匠精神發展的土壤是什么。下面是我讀此書的一點心得,與大家共勉。
此書講解的工匠精神與我之前認為的工匠職責有很大的區別。之前認為工匠就是手藝人,用固定的工具使用固定的技能做出可預見的產品,屬于熟練工種,而本書定義的工匠是使用現成的技術工具利用創新精神解決各種問題的發現者和發明家。他們不是一成不變的生產線上的工人。本書中介紹的大多數工匠都有這樣一種精神:他們在自己的專業領域內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極大的熱情,永遠在尋找更好的解決辦法,辦求更精,利用現有的技術工具進行資源整合,所以作者說工匠精神是一種思維狀態,是一種信仰。這種精神不僅體現在像技術這種硬技能方面,也體現在各種軟技能上,比如在人際溝通、納稅服務等;不僅在實體行業內,在金融這些虛擬行業內也有體現。
工匠精神,是美國家族企業歷經百年倒的秘訣,是瑞士品牌屹立世界之巔的利器,更是生命的態度。其價值在于精益求精,對匠心、精品的堅持和追求,其利雖微,卻長久造福于世。美國當代最著名的發明家迪恩.卡門曾說:“工匠的本質— 收集改裝可利用的技術來解決問題或創造解決問題的方法從而創造財富,并不僅僅是這個國家的一部分,更是讓這個國家生生不息的源泉。”簡單地來說,任何人只要有好點子并且去努力實現,他就可以被稱為工匠。書中精彩的案例告訴我們什么表人是真正的工匠,并提示了美國的工匠們如何影響了整個國家的產業和社會環境,以及未來他們將扮演怎樣的角色。從歷史上看,美國的工匠們是一幫不拘一格,依靠純粹的意志和拼搏的勁頭,搞出了足以改變世界的發明創新的人。工匠精神中的典型代表人物中有單打獨斗的英雄,也有共同協作的團隊,甚至產生了資助發明家的專門企業,企業的核心就是尋找并創造一批發明家,吸引風投資金,以出售專利獲取專利費為盈利模式,可以想見這種企業 的利潤必定比不上自己使用專利生產出產品的企業利潤,有些利潤比例甚至達不到萬分之一,正是因為對利潤的追逐,規模性企業或者說大型企業并不是培養工匠精神的良好土壤。
工匠精神是一種職業態度和精神理念,是從業人員的一種職業價值取向和行為表現,與其人生觀和價值觀緊密相連。它更是一種信仰,一種力量,這種精神和力量會催人奮進助人成長,直到造就我們事業的成功,這就是每一個樂觀、健康、積極向上的人應該具備的一種精神。一個人的工作態度折射著人生的態度,而人生態度決定一個人一生的成就。如果你希望改變現狀,打造一個與眾不同的自己,成為被需要、被尊重、眾望所歸的成功者,就從當下的事情做起,成為一個充滿魅力的工匠,擁有工匠精神,擁有內外豐盛的人生。我的體會是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一是把領導當老師。工作是我們自己的事,不是領導的事,工作的目的不是向領導交差,而是提升自己能力,領導只是你學習和求助的對象。當今社會心浮氣躁,追求“短、平、快”帶來的即時利益,這種心態讓人失去了學習的熱情和力量,只有知道工作是為自己做的,我們才能在工作崗位上縷建奇功,成為專業領域的行家里手。二是把崗位當舞臺。把自己的全部能量用到本職工作中去,珍惜每一個當下,要做就要做到最好,一個人的工作只有做到別人無法替代的程度,才能算是工作成功。工作崗位就是你的人生舞臺,每個人都應該成為自己人生最優秀的演員。三是把任務當作品。在工作中,做到盡心、盡力、盡職、盡責,發揮自己最大能量。工匠精神強調要把工作品質看作生命,把每一次的任務都當做生命中的作品,要相信自己,隨著能力的提高,機會總會來到你身邊;隨著能力的積累,屬于你的回報總會降臨在你身邊。我們每個人無論身處任何環境,只有保持良好的心態,不懈追求,才能把事情做得最好,才會實現完美的人生。
工匠精神的個人心得篇10
弘揚工匠精神要推進“群英會”。這些目標是“兩個一百年”宏偉目標的具體化,而且每個目標都是響當當的。實現這一系列目標,不是需要幾個、幾十個、幾百個工匠,而是需要一批又一批、一代又一代的工匠,需要“群英會”,其關鍵就是在優先發展教育中,更好地發展職業教育和繼續教育。日前,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強調要深化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等改革,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促進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結構要素全方位融合,培養大批高素質創新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為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匯聚發展新動能提供有力支撐。在統籌職業教育與區域發展布局中,特別指出支持東北等老工業基地振興發展急需的職業教育等。2015年,教育部對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進行部署,職業集團數量迅速發展,著力推動企業與學校專業共建、課程共建、師資共建、基地共建,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升。截至2016年底,全國共有職業教育集團1406個,共有成員單位35945個。2016年,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對推進職業培訓包工作進行部署,加快構建終身職業培訓制度,組織開發培訓需求量大的100個左右基本職業培訓包,指導開發100個左右地方(行業)特色職業培訓包。這正是工匠成長的搖籃?,F代管理學之父德魯克在《下一個社會的管理》中預言“未來社會”的三個主要趨勢:一是年輕人口在社會中的比例下降,二是經濟比重從制造業向服務業轉型,三是勞動力向知識工作者轉型。我們有理由堅信,職業教育就是實現第三個預言的最好途徑,這里將是工匠精神的重要出發點。
弘揚工匠精神要破除“攔路虎”。“攔路虎”主要表現為,一是有人奉行“差不多主義”。有的只求“過得去”,不求“過得硬”;有的缺少主業意識,甚至視為“第二職業”;有的不安于本職工作,這山望著那山高;有的不下苦功夫、久功夫、“笨功夫”,把小聰明當智慧,等等。二是有人患有“近視眼”。認不清弘揚工匠精神是大勢所趨,是歷史必然,是時代課題,是敬業本分。要把弘揚工匠精神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大格局中,放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使命中,放在中國夢和人生出彩的一致性中,引出源源不斷的“活水”。三是有人缺少文化自信?;蚩畤@“技不如人”,或不瞄準前沿質量提高。近一個階段,有的國家質量神話被打破,在制造領域被“拉下神壇”,這深切地告訴我們,質量是永恒主題,工匠精神是永恒課題,不進則退。工匠精神不是天生的,是艱辛奮斗的結晶,是堅韌打磨的結果。四是人才培養上存在“兩張皮”現象。受體制機制等多種因素影響,人才培養供給側和產業需求側在結構、質量、水平上還不能完全適應,“兩張皮”問題仍然存在。需要深化產教融合,推進人力資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筑牢工匠精神的教育根基,讓工匠精神在復興路上、振興路上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