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三國演義的心得體會怎么寫
劉備逝世前究竟是心有不甘,還是認為一生是滿足的?盡管劉備的遺詔中說:“今朕年六十有余,死復何恨?”但是,更多的,或許是對自己打下的大片江山的不舍。在第一章桃園三結義,劉備就顯露出想成為皇帝的雄心:“我為天子,當乘此車蓋。”皇帝,是他的夢想,雖然未能一統天下,未能身著龍袍指點江山,但在逝世前那種渴望,仍未消散,以至于他在對三個兒子的話和遺屬中反復提出:“朕已托孤于丞相,令嗣子以父事之。卿等俱不可怠慢,以負朕望?!?/p>
劉備的希望在臨終前寄托在了宰相諸葛亮身上了。那么劉備又把蜀國托給了誰?書中有一句話不得不提:“若是嗣子可輔,則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為成都之主。”
這句話雖然只是簡單的一句話。卻上千斤的擔子壓在了諸葛亮身上。諸葛亮是如此的忠心耿耿。或許劉備正是因為了解他才說出了這樣有分量的話語。所以,我認為劉備不僅將希望寄托給了諸葛亮,實際也把蜀國交付給了諸葛亮。
白帝城托的,是劉備一生的事業。也是劉備畢生的夢想。劉備用他的“計謀”,深得人心,這無疑是他的“必殺技”,在他死后,蜀國依然得以長久的運行。
當然,劉備逝世后,魏吳兩國自然不會放過這個機會。他們認為應當派人馬五路圍攻蜀國。雖然計劃得很詳細,但是劉備雖然死去,但永遠活在了他的忠臣的心中。諸葛亮,趙子龍等馬上想好了對策,并前去守關,我認為,正是劉備的聰明和有遠見的作用,使蜀國逢兇化吉。
讀白帝城托孤,仿佛在讀劉備辛苦一生后,留下的最重要的成果。因為,歷史上不知有多少國家,在君主滅亡后群龍無首,奸臣篡位,蜀國卻沒有,原因不僅僅是諸葛亮等人才的存在,更有決定性的是,劉備的怒摔阿斗,愛才惜才,用眼淚無數次的打動著臣子的心,所以,蜀國一次次重新站起。在《三國演義》中的劉備被塑造成德仁寬厚的形象,我卻讀出了劉備的心計和聰明。
知事論人,讀白帝城托孤,論劉備,也許比起文人學者的談論要顯得狹隘。但是,讀三國思三國,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心中不一樣的三國人物。
寫三國演義的心得體會怎么寫篇2
中國四大名著之一,為羅貫中所選編的歷史小說,這本小說的內容多為北宋以至明朝坊的坊間書藝人所編,經羅貫中的整理和編輯后,就成了一本中外聞名的巨著,原名《三國志通俗演義》。
書中的情節是以沒落王族劉備為主導,故事是講述他在偶然機會下,遇到了關羽、張飛兩位豪杰,因為志同道合,所以三人于桃園結義,故事就這樣開始,而以其后約九十年的晉渡江滅吳為終,其中一些情節,“如借東風”、“捉放曹”,都是家傳戶曉的故事,可見此書是如何的精彩,真的令人生再三閱讀的念頭。
我認為書中的人物是這部小說的靈魂,主角劉、關、張三人在其漂蕩中原到建立蜀國的過程中充分表現了仁、忠、勇三種典范的英雄氣概,最為人稱道的,莫過于“劉玄德攜民渡江”、“美髯公千里走單騎”、“張翼德大鬧長板橋”等情節,而書中的諸葛亮成了智的代表,天下變量盡在掌握之中,不得不提的是,姜維也被描繪成忠孝智義兼具的棟梁之才,而一代軍事家曹操由忠于大漢變到大奸大惡的險惡丞相的心理變化也被描寫得淋漓盡致,可見這部書對人物特征刻劃之精細堪稱古代長篇小說之首,真千古奇書也。
而三國演義一書,由宋朝開始有書藝人用之作題材,只不過都總是沒有連貫性,不過何以我會言及書藝人?其實書中也有很多宋朝的影子。
三國演義中,最為所熟悉的都算是關羽了,關羽是書中最忠之人,而當代因為朝廷重用文人,因此不論任何讀書人,都會追求忠君愛國的境界,“忠臣是英雄”這個道理令關羽與有鬼神之智諸葛亮并列,可見書中人物因“忠”的地位提升是如何明顯,相對地,奸相曹操只因“挾天子,令諸侯”而成了千古罪人,這個情況大抵只會出現在尊儒的宋朝。
三國演義的文學價值是無容置疑的,但亦不是完全沒有歷史價值,只不過歷史價值不在三國時期,而是由宋朝到明朝,因為三國演義是坊間的書籍,我們可以透過這本書了解當時的政治狀況,像張飛這樣的英雄出現,大抵是因為漢人在元朝時飽受欺壓,百姓渴望有一位敢作敢為的英雄為之出頭,張飛才會由溫文儒雅寬大畫家、書法家被改成敢作敢為的大老粗,而“張翼德怒鞭督郵”一事就可完全表達百姓對元朝官員的強權欺壓有多大厭惡。
其實我還不知自己讀了這本書多少遍,但是每次重看也有不同的趣味,更有不同的感受,我認為身為中國人,必須讀中國四大名著至少一次,而四大名著中,紅樓夢中有太多陰謀詭計,水滸中有太多過份豪氣的情節,相比之下西游記及三國演義比較適合青少年看,不過除了文學價值外,三國演義更有助我們了解宋、元、明三代的文化,所以我極力推薦三國演義這一本好書。
寫三國演義的心得體會怎么寫篇3
放寒假了,我又把媽媽給我買的《三國演義》看了一遍,書中有許多英雄人物是我喜歡的。
諸葛亮,字孔明,干過許多驚天動地的大事:舌戰群儒,巧借東風,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真是足智多謀,他用過好多計策,比如:空城計,疑兵計,火攻之計,激將法……
關羽,字云長,武功絕頂,義氣深重,也深有謀略。有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單刀赴會等輝煌事跡。
劉備,字玄德,他用人有方,使天下許多英雄都投到他的旗下。他三顧茅廬,使諸葛亮出山,定三分天下之計。
這真是一本好書啊!
寫三國演義的心得體會怎么寫篇4
寒假里我看了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羅貫中著的《三國演義》,它是集政治、軍事、民生與一體,文字色彩特別濃郁的一部長篇小說。《三國演義》刻畫了近200個人物形象,其中最為成功的當屬諸葛亮、曹操、關羽、劉備等人。《三國演義》以三國時期魏、蜀、吳三個統治集團相互斗爭為主要描寫內容。它講述了從東漢末年時期到晉朝統一之間發生的一系列故事。
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狹隘都成為了后世經典,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讓讀者仿佛進入了一種境界。曹操一生都屬于十分大膽型的人物,當然也是十分奸詐的。與曹操截然相反的一個人物就是劉備了,他以仁義當先,他熱愛百姓。劉備一生的所為都與曹操相反,曹操奸詐,劉備仁義。劉備在落難時,還帶著百姓逃命,他管理一個新野,或是徐州,都是布施仁政,得到百姓的愛戴。但不論是曹操還是劉備,他們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非常注重人才。國家的統治需要忠臣,需要一個能夠鞠躬盡瘁、死而后已的忠臣,這就是諸葛亮。我非常欣賞諸葛亮,他熟知天文地理,能文能武,足智多謀,而且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火燒新野,借東風,草船借箭,三氣周瑜,智料華容道,巧擺八陣圖,罵死王朗,七擒七放孟獲,空城計,七星燈,以木偶退司馬懿,錦囊殺魏延,這些是常人所想象不到的,他以自己過人的智慧創造了這部文學作品的精華。
《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偟膩碚f,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而以上幾人也給了我很深的感受,他們很值得我學習。
寫三國演義的心得體會怎么寫篇5
世界著名文學家莎士比亞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的確,看書能帶給我們許多好處。它能讓我們開拓視野,讓我們豐富感情,讓我們增長知識等等。在我看過的書中,《三國演義》印象最深,它里面的故事《火燒連營》更是讓我深有感觸,得到人生的啟示。
《火燒連營》主要講了在三國時期,蜀國的皇帝劉備因為東吳殺死了自己的結拜兄弟關羽和張飛,心生悲憤,于是就一賭氣率領七十五萬大軍進攻東吳。但由于扎營不當和氣候問題,被東吳的軍師陸遜用火攻,導致蜀國的軍隊火燒連營,幾乎全軍覆沒。
讀了《火燒連營》,我深有感觸,不禁為劉備感到惋惜。七十五萬大軍,為了一口沒爭到的氣而命喪黃泉,多悲慘啊!本來,蜀國糧食充足、兵多將廣、實力強大,文有臥龍鳳雛,武有五虎猛將,完全有能力統一天下。但由于劉皇叔的沖動,讓怒氣沖昏了頭,不聽手下的勸告,氣沖沖地去攻打東吳,結果把更多兄弟的性命都賠了上去。征戰沙場多年的劉皇叔居然被一介書生打敗,而且輸得那么慘,這對劉皇叔來說是多大的恥辱啊!自從那一仗后,蜀國便因小失大,不但沒能報到仇,而且開始走向下坡路,成了三國中實力最弱的一國,多可惜啊!劉皇叔的沖動導致了他的蜀國敗北!
讀了《火燒連營》,我又不禁想到了自己,自己不也有過因小失大的事情嗎?
記得小時候,我有一個好朋友,名叫李力。有一天,下課后,我和李力各自拿出了自己制作的小木船來玩。在玩的時候,李力不小心撞了我一下,我手中的小木船立刻飛了出去,裂開兩半。我頓時火冒三丈,不聽李力的解釋,一把奪過他的小木船摔在地上,變成兩半。李力看后,憤怒地對我說:“我以后沒你這個朋友!”說完便跑出了教室。我也怒氣沖沖地走了。打那以后,我們便沒有再說過話了。
現在回想起來,我十分后悔,后悔自己當初沖動用事,因小失大;后悔自己因為一個小木船而失去了一個好朋友;后悔自己因為一次吵鬧而失去了一段珍貴的友誼。
讀了《火燒連營》,我懂得了一個做人的道理:做人不要因小失大,沖動用事,要能屈能伸,否則,你將失去更多更多。
寫三國演義的心得體會怎么寫篇6
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覺得里面的內容非常精彩。
里面的的人物有智謀驚人的諸葛亮;英勇無比的張飛;智勇雙全的瑜;奸詐狡猾的曹操;義氣深重的關羽……精彩的故事有赤壁之戰,講述的是孫劉聯合軍,借東風火燒曹軍連環船,那場面是非常激烈呀!還有虎牢關三英戰呂布,在八路大軍的親眼目睹下,劉關張三人合戰呂布,一共戰了100回合,八路大軍都嚇呆了!證明這場大戰的確很精彩。魏蜀吳之間還展開了許多場精彩的戰征我就不一一講了。
我覺得這種書籍很適合我們看,希望大家多看看!
寫三國演義的心得體會怎么寫篇7
最近我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主要講了吳、蜀、魏在激烈的征戰中爭奪天下,許多的英雄人物都不幸戰死、病死,最后司馬炎、司馬昭統一了天下,創立了晉國。
在這本書中,我認識了很多身經百戰和足智多謀的英雄,如劉備、關羽、張飛……,但印象最深刻的是常山趙子龍和諸葛亮。趙子龍是英勇無比,身經百戰的大將軍,在孫權和曹操十萬大軍的夾擊下還是保護了劉阿斗,殺死了很多敵軍,逃回了蜀國。不幸的是他沒有和諸葛亮一起“六出祁山”,當時趙子龍病逝后,諸葛亮說了一句話,“子龍病逝就像斷了我的一臂”。我也認為子龍的病逝讓蜀國沒有機會統一天下。
諸葛孔明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他被請出了茅廬,協助劉備統一天下大事,他計謀多端,深謀遠慮,他的病逝讓人十分惋惜、悲嘆,他的病逝讓蜀國不能統一天下,但是人們銘記他的品德、智慧。杜甫的“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這句話表達出了對諸葛亮深深的追思。
最后,我覺得這本書非常好看,我還知道一首詞,那就是“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否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這首詞是這本書的最好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