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感受心得總結
家訪感受心得總結篇1
家訪是學校與家庭共同教育好孩子的一道不可或缺的橋梁。通過家訪能及時了解學生在家學習和生活的情況以及思想動態,讓每一個學生不在學校卻繼續享受學校給予的關愛,耐心傾聽家長對我們工作的反饋和建議,不僅取得了家長對學校和教師的理解和支持,同時還加深了教師與家長的感情。
家訪是溝通教師、家長、學生心靈的橋梁。三者共處,促膝談心,拉近了彼此的距離,有利于意見的交換,有助于達成共識,更容易商量出解決問題的辦法。通過家訪,教師可了解到學生的在家表現,日常行為,家庭教育,學習環境,學習習慣等等;教師能更好地提醒家長;家長也能了解到學生在校的學習情況,了解學校的教育方針,學校的常規,這樣家長能更有效地配合學校做好工作。通過老師和家長的溝通,幾乎所有家長都能接受老師的建議,并表示愿和老師一起搞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家訪讓我更了解學生。通過家訪我覺得有些學生在學校和家里的表現簡直有點判若兩人,有些平時在校我覺得好的學生在家里卻是另一種表現。比如我班有位男同學,平時我覺得他各方面表現很不錯。可是這次我去他家,家長跟我反映的又是另一面,作業不主動做,學習習慣不好,不說實話。當時聽了家長的話,我真的很震驚,我沒想到他在家里是這樣的,我覺得自己班主任工作還沒做好。我想以后我應該多花些時間與家長聊聊,了解學生的另一面。同時通過這次家訪,不僅拉近了與家長之間的距離,也拉近了和學生的距離。平時不敢,不想跟我講的,在這次家訪中學生都講了出來,使我知道學生的一些想法,也使我更全面地了解了學生的學習和思想情況,知道自己在哪些方面需要改進,也為今后的教育提供了更多的資料。所以家訪給我的最大體會是拉近了與學生家長的距離,加強了溝通,增加了相互間的了解。同時我也覺得家訪要做到真誠,要真正地是為了學生,要和家長共同把孩子教育好,而不是純粹地向家長數說孩子的不是或是把學生的一些問題拋給家長。應該是與家長共同想辦法,一起教育好孩子。這樣,不僅能贏得學生對你的好感尊敬,而且也有利于我們今后對學生的教育和管理。我想以后要盡可能多的家訪來加強學校與家長的聯系和溝通,更好的來教育好我們的學生。在這次家訪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學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們的教育會獲得更大的成功。
總之,在家訪中,教師既能與家長及時交流溝通,取得家長對學校教育的深刻了解和對教師工作的理解與配合,同時,教師通過家訪能及時掌握家長對學校教育工作中的要求與建議,全面聽取社會各方面的意見,積極彌補教學過程中的不足之處,自覺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水平。因此,有計劃、有目的地搞好家訪工作,是因材施教全面搞好教學工作和班級管理的重要手段。
家訪感受心得總結篇2
在這次家訪過程中,我深刻體會到,作為教師我們要積極的指導家長,同時多進行交流,家長和教師相互學習,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結成一個家庭學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們的教育會取得更大的成功。下面就談談本人的幾點心得體會。
4月__日利用休息時間,我深入幾個學生家中,進行家訪,感受頗深。家訪真能讓我們和學生家長打成一片,感情親切融洽,這樣家長們就不再會有什么誤會和責怨,我們的工作就能得心應手。同時大部分家長的熱情好客讓我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自豪。
學生__的家長對我的到來,感到十分意外和興奮,真有點"受寵若驚"的感覺。我給他們簡要介紹了當前教學的思路,匯報了我們學校在孩子教學方面上的指導,以及我們班級是如何開展教學工作的。面對面促膝暢談,家長對我們教育人給予了高度評價與鼓勵,我班容量雖不很大,有的活動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請家長諒解,對于我們學校的教學、班級建設有什么建議的可以盡管提出來。”__的家長說:“萬萬沒有想到老師對學生是如此牽掛和關心,我們的孩子放在你們學校班級,就是放心,你們這是在辦人民滿意的學校。我們家長一定大力支持學校的工作。”
很多家長對老師的到來,接待的非常熱情,他們覺得溫暖,倍感興奮,學生本人感到:原來自己并不是一個被"遺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師的心中不是可有可無的.,教師總是在注視和關心著自己。學生__說:“老師,您這次家訪,給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還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個好學生,在家里更要做個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現。”
這次家訪,使家長和學生感到十分親切,從內心深處非常感激教師。學生__見到我的到來,開始非常緊張,站在門口不知所措,害怕我是來向家長"告狀"的,沒想到我只字不提她表現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勵她要揚長避短,爭取更大的進步。在輕松和諧的閑聊中,孩子越說越高興,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統統都講給老師聽,家長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內心更深刻的東西,對孩子的表現越來越滿意。最后,他們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們送出大門口,并希望老師經常到家。
在家訪中,我還了解到有相當一部分家長整個忙于生計,極少照看、督促孩子。這使得我們肩上的責任更重了。我們沒辦法選擇家長,我們只能選擇不同的教育方式來對待這些更需要我們關心的孩子。很多家長都反映:老師說的,孩子會聽進去的。作為學生的老師也特感動于這句話,老師的魅力無極限。當然高興之余,需要我們付出更多了。讓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學生個體和認知表達水平。文化程度較高的家長知道如何對孩子進行學習、生活上的指導,這些家長的孩子往往已經養成良好的習慣,有較強的自覺性。文化程度不高,但為人處事有原則的一類家長,他們對孩子學習上的指導有欠缺,但會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家長說的多,做的少。有相當多的家長對子女出現的一些不良傾向只會念叨,卻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這類孩子需要在學習習慣、方法上多指導。還有少數家長本身文化程度低,對自己的子女從小又過于溺愛;現在孩子年齡增長,膽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現了不會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針對有問題的學生,我和家長促膝談心,用一分為二地觀點分析學生,同時把握實際,靈活調節,在輕松融洽的氣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問題,共同商量、探討教育措施,使學生心服口服,家長也欣然配合。
總之,家訪讓我受益匪淺,既使家長了解學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現和學校對學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學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況及學生在家庭中的表現。我們只有通過家訪才能了解一些隱性的問題,找出學生不良行為形成的根本原因,這樣我們可以從根源著手,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加強家校的密切聯系,同時注重學生的個別教育,真正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愿我班級學生在學習上越來越好。
家訪感受心得總結篇3
為密切學校與學生家庭的聯系,加強教師與學生家長的溝通,我校這學期再次開展了“百名教師訪千家”的活動。
本次我家訪的班級一(4)班,訪問部分學生。我對所要訪的對象進行一定了解,并與班主任進行一定溝通,詢問他(她)在學校、班級的表現情況,以及在各科學習情況。與受訪學生交流一下爸媽上下班的時間,之后就確定了家訪之路。我利用下班的時間,深入到幾個學生家中,進行家訪,感受頗深。學生以及家長對我的到來表示歡迎。我簡要地說明本次家訪的目的,介紹了當前教育的理念與發展,匯報了我們學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們班級是如何開展教育、教學工作的。
本次家訪下來普遍多數父母平時很忙,下班時間較晚,平時生活上由爺爺奶奶帶,這一點我告訴家長再忙,學習上還是父母檢查比較重要,也要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無論學習上,還是生活中,包括睡覺時間呀。還有家里普遍兩孩,正確處理兩個孩子之間的關系,也是非常重要,給予兩個孩子同樣的愛,家長要與學生多多溝通,而不是一味用暴力等手段來解決問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要給孩子一點時間,親近孩子,關心孩子,理曉于情動,共同托起明天的太陽;家中無小事,處處是教育。
每一個孩子都有他身上不一樣的特點,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一年級孩子首先就是要養成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比如寫字端正,做作業不拖拉,按時完成,學會自我檢查等等,還有就是一個興趣的培養,這些與家長們溝通,他們都是很認同這些。也許這就是此次家訪所達到的效果,我也深深地體會到作為一名教師的自豪。面對面促膝暢談,老師、家長彼此雙方交流各自的想法,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他們的健康成長。這算我第一次一個人獨自進行家訪,有點忐忑,但本著教書育人的職責,盡心完成此項任務。
我們只有通過家訪才能了解一些隱性的問題,找出學生不良行為形成的根本原因,這樣我們可以從根源著手,進一步加強對學生的教育。我覺得身上的擔子更重了,我們要加強家校的密切聯系,同時更要注重學生的個別教育,真正達到“教育一個孩子,帶動一個家庭,影響整個社會”的教育效果。
家訪感受心得總結篇4
每種色彩都應該盛開,每個孩子都應該有未來。——題記
迎著風,踏著輕快的步伐,和著孩子們歡快的歌聲,走在綠油油的稻田之中,別樣的激動,期待著和每個孩子的零距離交流,期待著和家長們一起探討孩子的未來。
轉眼之間,來河包支教的日子已過去了一大半,經過前一段時間的觀察,我們已經對每個孩子的行為習性,性格特點有了一定的了解,而且通過我們自身的努力,家長們也了解了我們的工作。所以我們開展了第二階段的工作——家訪。我們的家訪主要是針對家長,通過與家長的交流進一步了解孩子,了解西部孩子的成長和受教育環境,了解家長們眼里的西部教育。與其同時,針對每個孩子,向家長們提出家庭教育方面的建議,讓孩子們朝著一個好的方向發展,使孩子們的未來更加明朗。
在我的印象里,農村的家長都會特別重視孩子們的學習,歷代人的艱辛已經讓他們對山外的世界充滿向往,而且每位家長都會希望孩子們過上幸福的生活。但是,可能是地域性差異的緣故吧,家訪的過程中并沒有出現我所想象的情況。每到一家,家長們都以農村特有的方式熱情的迎接了我們。一陣寒暄之后,我們便步入正題,開始探討孩子的教育,這時的氣氛就明顯不如前面了。經過我的觀察,家長們大致有兩類,一類是家庭條件較好,可以負擔起孩子的讀書開銷,而且會為孩子們作出額外投資的;還有一類是家庭條件較差,心里想著孩子的未來卻是沒有辦法付出太多,而且會讓孩子做很多農活。對于前者,家長的付出挺多,但是關注度不夠,他們的心思并沒有完全放在孩子的教育問題,相反會比后者少。他們或許是認為給孩子提供一個好的條件就夠了,其實不然,孩子還小,重點應該放在養成教育方面,好的家庭教育對于孩子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對于后者,他們深深地明白生活的艱辛,所以很希望孩子可以擺脫艱辛,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他們很關心孩子的學習,卻只能是在一邊瞎操心,因為生活畢竟是生活。
7月26日,我們去了幾個學習成績較好的同學家,他們都是小學里的佼佼者。一路聽著萬永蓮介紹著旁邊的植物,欣賞著周圍的美景,不一會就到了劉林家,阿姨熱情的招待了我們。她家是屬于后者,劉林的媽媽讀過中學,很重視孩子的學習,而且家庭也不算很困難,他爸爸在外打工。劉林的爺爺是位眼光高遠的老人,聽了他的一席話,我們真的很感動,也很欣慰,以為年過花甲的老人有這樣的見識著實讓人欽佩。針對劉林膽小害羞的性格,我們提了好多建議,也算是我們讀書這么多年來的一些經驗吧。在我看來,老師總是喜歡那些愛問問題,經常去老師辦公室泡的學生。我們把這條“經驗”介紹給劉林,并讓劉林的媽媽幫忙監督。帶著滿意的微笑向劉媛媛家走去,她家的條件不錯,她和哥哥生活在一起,可能是由于太過年輕吧,哥哥好像對妹妹并沒有怎么照顧和關心,在學習方面更是任由其發展。不過值得欣慰的是,孩子成績很好。針對此問題,我們向哥哥提了建議,愿哥哥對她的教育可以有所改觀。最后返回到萬永蓮家,阿姨已經給我們做了一桌豐盛的晚餐,于是我們便在飯桌前聊了起來。雖然阿姨沒有讀過書,卻是一位知書達理的農村婦女,言談舉止之間流露著一種偉大的母愛。有這樣的家長,萬永蓮真的是很幸福,這會是她一輩子的財富。
7月27日,帶著病怏怏的楊貞偉,踏上了從未有過的“徒步”旅行。風里過,雨里淌,從來沒有在這么難走的路上走過,到處是石頭,隨處是峭壁,不禁令人心驚膽顫。那一塊塊突兀的石頭,似乎會沒有任何征兆的落下來。從紅日當頭一直到天色漸暗,終于走完了五六公里山路,登上了那座高高的山崗。楊的爸媽都在外打工,家里只有爺爺和奶奶。看著奶奶那樸實的臉,一種親切涌上心頭。感覺楊貞偉是個好孩子,工作負責,上課也很積極,但是孩子的性格還是有缺陷的,經不住表揚,最近他漸漸的變了,變得很張揚。就此,我們提出了幾條建議,希望可以給爺爺奶奶的教育帶來方便。天色已晚,我們不敢久留,畢竟還有五六公里山路要走。我們行色匆匆的下山,向另一座大山走去…
7月28日,家訪的第三天…去了我一直都想去的羅贏家,因為我覺得羅贏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我想進一步了解一下她的生活,家庭條件等等。可能是性格的差異吧,她的父母顯得很平和,并沒有像其他家長見了我們以后的那種激動。簡單的攀談后,我覺得情況已經差不多掌握清楚了。相比來說羅贏家條件較好,是典型的第一類家庭,孩子自幼生活在一個較好的環境中,在同齡人中似乎有一些優勢。這樣的條件有利于孩子的成長,但也使孩子的性格潛移默化中改變,“一個農村的孩子有著城市孩子的性格”,這樣來講不知是否合適。家里為孩子的付出挺多,但似乎關心教育不多。家里要送孩子去遵義的中學讀書,而且阿姨可能會去租房子陪讀,這在其他孩子是想都不敢想的。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就家庭教育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性和叔叔阿姨展開了探討。在我覺得,羅贏的性格真的需要改,似乎是有點偏激,雖然說孩子還小,可能有時是不懂事,但是也不能任由其發展。批評教育還是必須的…
7月29日,頂著烈日,向田洪雙家進發…這倆雙胞胎兄弟真的好害羞,甚至比女生都害羞,連老師都不敢正視。我把這幾天的心得發現都講給他們聽,而且提了許多有利于他們自身發展的建議。不知他們是否聽進去了,又明白了多少。總之,希望這倆孩子可以順利實現他們共同的心愿…
7月30日,家訪的最后一天,又是一對害羞的雙胞胎兄妹——朱俊和朱紅霞,朱紅霞是我最喜歡的一個孩子之一。朱紅霞的成績很好,一進家門,映入眼簾的便是滿墻的獎狀,很是氣派。朱俊的成績也相對不錯,表現也很好。也許害羞是農村孩子的通病,這倆孩子很害羞,朱紅霞要比朱俊要好一些。家庭條件不是很好,孩子去哪里讀初中尚未確定。作為農村走出來的大學生,我知道農村家庭要培養一個大學生的不易。如果要送孩子去好學校讀書,勢必會給本來就拮據的家庭帶來更大的困難。雖然說學習是靠自己的,但是環境造就人自古就是一個真理。所以,從個人角度來講,我建議孩子還是去好一點的學校讀書。每個孩子都應該有個美好的未來,讀書是他們唯一的出路。愿孩子們天天都有收獲。
在家訪過程中,我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老師們最喜歡的就是大膽發問的學生,多去老師辦公室轉轉。”感覺我們的家訪還是很有效果的,這幾天,她們一來學校就來找老師問題,很是積極,我也真的是從未有過的欣慰…希望孩子們可以堅持這個好的習慣,好好學習。也希望家長可以更重視家庭教育方面的問題,孩子們現在還小,尚處于養成教育的階段,也是孩子性格成型的重要階段,家長們應該多注意這個問題。
路是自己走出來的,再崎嶇,再泥濘都會有路…我們無法改變現狀,只能欣然接受。“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孩子們,加油吧,未來的舞臺還在等你們上演精彩的節目。
家訪感受心得總結篇5
班主任是扁擔,一頭挑著學校期望,一頭挑著學生心愿;班主任是大海,海納百川,心里盛著學生的苦與樂、管理的艱與難。班主任的工作除了顯性的在校忙碌,還有業余時間的家訪奔波。
20__年,由于學校工作需要進行人事調整,我跨學年接手完全陌生的高三四班,這對我來說是眾所周知的艱巨挑戰。過渡期是班級最容易出問題的一段日子,雖然牽扯了我不少精力,但我以為這恰恰可以讓學生在彼此試探的過程中流露真性情。粗暴的高壓往往會適得其反,因為“繼母”難做,我需要做的是耐心觀察和了解。
M同學安靜沉默,好學上進。一日課間,我因急事要回班處理,結果撞見M同學與一男生舉止甚為親密,由于他倆太專注而沒有發現我。進退之間略加猶豫,我選擇了原路返回。當時的念頭是如果直接戳破會不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畢竟我這個“繼母”還不了解學生的性情與底細。我決定家訪。
M同學自幼在姥姥家生活,與老人相依為命。而姥姥對我述說的內容只有一個:她的外孫女是多么好的孩子!我醞釀多日的談話內容幾度欲言又止……蘇霍姆林斯基說:“有時寬容引起的道德震動,比處罰更強烈。”家訪結束后,M同學堅持送我,她主動提及那個男生,并表示她會理性結束這件事情,努力學習。我說我相信她。
在傳統教育中,家訪是很多老師的“殺手锏”。調皮搗蛋的學生也在乎在老師心中的形象,他們害怕家長和老師聯手揭發他們的“老底兒”,自然對家訪心存畏懼。如今,一些獨生子女唯我獨尊的思想早早地讓父母深感家庭教育的無力。在校不斷違紀的學生不僅不怕老師,更不會害怕家長。一旦不遂心愿,他們動輒拿離家、絕食、跳樓等相威脅。這些都是擺在我這個新班主任面前棘手的難題。
G同學在班級成績穩穩倒數,上課吃零食、講話、亂扔垃圾、看課外書、遲到等是家常便飯,甚至高二還因為“老煙民”的身份受到學校警告處分。G同學太扎眼啦,接班第一天他獨坐,全天一直歪倒在桌子上,兩條長腿伸在過道,桌面幾乎空無一物。一度我以為他的身體有隱疾而不能正常坐立呢。我嘗試著和家長電話溝通,得知他的父母忙于開店,已經好幾年吃住在店鋪里,只留G同學自己在家。父母之愛從錢上找平衡,媽媽言語里滿含著對兒子的愧疚之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我這個新班主任又能指望家長做什么呢?我自己想辦法!佛不渡我,我自渡;不為彼岸,只為海。
家訪!我再次想到了家訪。每個學生代表著一個家庭,我想去了解這千差萬別的個體。G同學聽到家訪后很認真地告訴我他家里沒有別人,只有他自己。我說,我不想看到別人,就是想去看看他課后生活的地方。他想了想說:“老師,你十一之后再來我家吧,要不我爸媽忙,沒有時間收拾家。”我裝作恍然大悟的樣子:“啊!原來你在家不疊被子不洗腳吧!沒看出來呀。”G同學忙掩飾說不是那樣的。我說:“趕明兒,我得好好看看你座位衛生,座位要是又臟又亂,估計你家的樣子我也能想象出來了。”好吧,家訪成了師生之間說不清楚的小秘密了。
我不敢奢望一個缺少父母正常關愛的高三男生能把個人衛生打掃得多干凈,但讓我欣慰的是盡管此后G同學隨手扔垃圾的習慣并沒有立刻改掉,但當他看到我的目光停留在他的桌面或地面上時,他的反應速度越來越迅速,收拾衛生的動作越來越敏捷。事實說明他知道干凈的環境是一個人的臉面,此前他缺少督促和堅持,今后他愿意為此努力。有時候我也善意地提醒他早上是否忘記疊被子了,他一邊回答一邊檢查自己的座位是否又出現了問題,之后朝我開心地笑著。而我,一直走在去G同學家家訪的路上。
我逐漸清醒地意識到:沒有萬能的教育良方,唯有充滿智慧的愛才是有生命的教育。家訪早已不再是懸在學生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但家訪依舊可以解決很多問題。只有因勢利導的家訪,才能有更多因材施教的教育。我會將家訪進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