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調查工作心得體會
在方式方法上“靶向發力”,堅持問題導向和群眾路線,避免“閉門造車”式誤區。“我們的工作還存在一些不足,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調查研究正是解決問題的來源,解決問題正是調查研究的目的,從發現問題到推動問題解決,正是調查研究的使命之所在。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必須要堅持問題導向,增強問題意識,敢于正視問題、善于發現問題。要重點聚焦實踐過程中的新問題、改革發展中的深層次問題、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問題、國際變局中的重大問題、黨的建設面臨的突出問題等等,在調查研究過程中真正把情況摸清、把問題找準、把對策提實,不斷提出新思路、好辦法。群眾路線是調查研究的另一項總體要求,“開展調查研究就是走群眾路線”。黨員干部要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既要“撲下身子”深扎基層,也要“邁開步子”尋計問策,既拜人民為師,又與群眾交友,真正讓調查研究查到人民的心坎上,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始終站穩人民立場。
在過程內容上“靶向發力”,確保求真務實和紀律嚴明,避免“走馬觀花”式誤區。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調查研究的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具體落實,在于內容是否全面、過程是否務實。“求真務實”應當是調查研究的主基調,貫穿整個調查研究過程的始末,很多時候改革推進不下去、工作開展不起來,就是因為不敢觸及問題本身最真實的那一面,不敢針對最根本的情況進行查擺整改。黨員干部應當嚴格參照《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提出的具體要求,堅持實事求是、親力親為、親自查看、親身體驗,既要深入機關,也要深入基層;既要調研干部,也要調研群眾;既要解剖麻雀,也要把握全局,察實情、講實話、出實招,不讓調查研究成為“掩人耳目”的“空中樓閣”。另外,還要杜絕走過場、把現場當“秀場”的形式主義調研,杜絕“出發一車子、開會一屋子、發言念稿子”的“流水線式”調研,摒棄報喜不報憂的錯誤思想和只迎合領導心思、不關注群眾意愿的官僚主義做派,更不能打著“友好交流”的旗號搞“拿來主義”式的弄虛作假,讓調查研究失去了原本的面貌。
在結果效用上“靶向發力”,做好總結提煉和成果運用,避免“紙上談兵”式誤區。正確的決策離不開調查研究,正確的貫徹落實同樣也離不開調查研究,總結提煉和成果運用是調查研究見實效的關鍵環節。一方面要做好總結提煉,調查研究不能光調查不研究,調查得來的問題、數據、案例等不能一放了之,而是要下足“真功夫”“正確的功夫”,系統全面科學地梳理調查成果,把零散的認識系統化,把粗淺的認識深刻化,準確把握事物的發展規律,正確厘清解決問題的思路,系統提煉出應對問題的經驗。要注重成果運用,對通過調研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特別是關系到重點領域、重點問題的,要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實際,拿出“時間表”“施工圖”,及時加以推廣和應用;對尚未研究透徹的調研成果,要更深入地加以研究論證,或是再度調研,或是逐步完善,錨定打基礎、利長遠的目標,直至形成具體措施,上升為決策部署,最終付諸實施;對于那些已形成舉措、落實落地的政策,要加強跟蹤了解、綜合評估,動態優化完善調整,不斷提高決策的科學性、工作的實效性,真正推動調查研究轉化為“真知灼見”“良方妙策”。
個人調查工作心得體會篇2
調查研究是我們黨的傳家寶。“以這次主題教育為契機,將調查研究發揚光大”。廣大的基層黨員干部,在“身入”基層的同時更應當“心入”基層,懷揣著調查研究這本“工具書”求實探真、體察民生,以“沉浸式”實踐把調查研究“工具書”從“薄”用到“厚”,從“厚”用到“薄”,直至用“透”,真正實現讓工作有的放矢、讓政策落地生根。
深入基層發現問題,把調查研究“工具書”從“薄”用到“厚”。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深入基層,就是要放下卷宗文檔,拿起調查研究“工具書”,走出辦公室,走向具體的人與事,在基層真真切切走幾遭,地地道道品幾回,聊得來家常瑣事,聽得進嘮叨怨言,記得住急難愁盼。黨員干部應使用合適的溝通方式與研究方法去獲取最直接的信息:什么是群眾最關心的,什么是群眾最惦記的,什么是與群眾生活最緊密相連的……在一張張問卷、一次次訪談、一個個案例中反復追問,一一求實,步步求索。黨員干部應扎根基層,親身去看去聽去了解基層實際,去直面存在的問題與矛盾,去看見報告中一個個實例中群眾的喜樂與愁盼,去解讀臺賬中一個個數字后的難題與痛點。把“工具書”從“薄”用到“厚”,把工作中的材料、報告向基層延伸,與實際緊密相連,以調查研究獲取的第一手資料彌補其中不詳實、不完善的內容。扎扎實實,追本溯源,多多發掘基層一線最真實、最迫切的問題,真正把調查研究“工具書”用實用細。
觸類旁通分析問題,把調查研究“工具書”從“厚”用到“薄”。當所獲取的資料與信息較為繁復冗雜時,難免會陷入信息過載的泥潭,或者沉浸于細枝末節中,忽視了對問題本源的思考。黨員干部在面對具體問題時,不妨透過現象看本質,將信息關聯、將問題打通,往往會有更多收獲。要善于去粗取精,追尋問題之下的成因和核心,抓住解決問題的關鍵和實效,通過對數據資料整合梳理分析,對群眾所需和工作重點進行“畫像”,從復雜事務中提煉要點,抽絲剝繭、厘清脈絡。把“工具書”從“厚”用到“薄”,從個別到一般,歸納共性,總結經驗,發現規律,增強對基層的理解,提升對工作的統籌部署力度,在張弛有度中強化為民服務本領;定牢主基調,堅持把握主要矛盾,點面結合地分析看待基層各類問題的全貌與本質。通過捋清條理和脈絡,剖析提煉基層一線問題所在,真正把調查研究“工具書”用好用活。
直擊本源解決問題,把調查研究“工具書”從“薄”用到“透”。調研調研,有調亦有研,調研的目的在于指導實踐、解決問題。當對基層工作中的全貌與特例有所研究有所思悟時,便要將重心轉到解決問題上,實現研為所用、以學促干。黨員干部需謹記工作需求及任務導向,將工作成效作為調查研究的項目成果,將群眾滿意作為調查研究的評價標準。緊扣走訪與調研中搜集到的急難愁盼問題,積極發掘本地潛質,大膽創新工作方法,對癥下藥,強化解決難題的能力。將調研所得與工作實際相結合、與區位特性相銜接,抓準問題癥結所在,用準方式方法,從而探索基層工作高質量發展之道。把“工具書”從“薄”用到“透”,堅持問題導向,以科學的方法與務實的作風,將調查研究所集之“浩瀚”內化為解決問題所用之“精華”,為基層工作解決疑難,使調研成果真正成為加強基層治理、推動實踐發展的“良方”。
基層是貫徹落實黨和國家政策要求與戰略部署的最后一環,黨員干部當用好調查研究“工具書”,從“薄”到“厚”調查基層實際,從“厚”到“薄”研究根本方法,從“薄”到“透”解決實際問題,以務實的工作作風、踏實的工作態度交出讓群眾滿意的答卷。
個人調查工作心得體會篇3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并將其作為在全黨開展的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調查研究一直以來就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干好調查研究也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扎實做好調查研究各項工作,夯實干事創業的基礎。
避免“一葉障目”,要強化責任意識,“全面覆蓋”摸情況。《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要緊緊圍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__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直奔問題去,實行問題大梳理、難題大排查,著力打通貫徹執行中的堵點淤點難點。”對于基層來說,扎實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可以直接檢驗各部門、鄉鎮(街道)工作能力如何,精神狀態如何,上級黨委政府的好政策是否在有效落地,人民群眾是否滿意等情況,便于施政施策。開展調研工作必須全面準確,切不能以管窺天、只看表面,更不能嫌麻煩就敷衍了事,用被調研的地撰寫的報告當作最終的結果去“交賬”。要加強責任意識,切實圍繞當地產業發展、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是否解決等方面,進行深入的解剖研究,才能確保調查研究不流于表面。
避免“一知半解”,要深入基層群眾,“細致入微”找問題。《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自覺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從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獲得正確認識,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調查研究考驗調研方對待工作的態度與能力,要帶著問題開展調研工作,不能只是與當地黨委政府的干部開展簡單談話,或者“走馬觀花”式的查閱資料就輕易下結論,必須牢牢站穩人民至上的立場,深入當地群眾之中,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地交流,認真了解他們的急難愁盼問題,以及對當地黨委政府的意見建議,把“細枝末節”“來龍去脈”問清楚,確保調查研究成果的準確有效。
避免“一調了之”,要堅持研而有果,“持之以恒”抓整改。《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對調研中反映和發現的問題,逐一梳理形成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逐一列出解決措施、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對短期能夠解決的,立行立改、馬上就辦。對一時難以解決、需要持續推進的,明確目標,緊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松勁、解決不徹底不放手。”開展調查研究工作,發現各種問題是一方面,關鍵還是要做好做實“改”這個環節,必須始終以問題得到整改為落腳點。要拿出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對調查發現的各種問題進行細致剖析,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整改指導意見,為被調研地區把準整改方向,更要持續對整改結果進行督查,真正把調查研究工作的成果鞏固好、運用好。對被調研方而言,要正視存在的問題,不能做表面功夫,必須因地制宜,制定切實可操作的措施,長期抓好整改落實,切不能有始無終。
個人調查工作心得體會篇4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并將其作為在全黨開展的主題教育的重要內容,推動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調查研究一直以來就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干好調查研究也是做好各項工作的前提和基礎。廣大黨員干部尤其是領導干部要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扎實做好調查研究各項工作,夯實干事創業的基礎。
避免“一葉障目”,要強化責任意識,“全面覆蓋”摸情況。《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要緊緊圍繞全面貫徹落實黨的__精神、推動高質量發展,直奔問題去,實行問題大梳理、難題大排查,著力打通貫徹執行中的堵點淤點難點。”對于基層來說,扎實開展調查研究工作,可以直接檢驗各部門、鄉鎮(街道)工作能力如何,精神狀態如何,上級黨委政府的好政策是否在有效落地,人民群眾是否滿意等情況,便于施政施策。開展調研工作必須全面準確,切不能以管窺天、只看表面,更不能嫌麻煩就敷衍了事,用被調研的地撰寫的報告當作最終的結果去“交賬”。要加強責任意識,切實圍繞當地產業發展、群眾急難愁盼問題是否解決等方面,進行深入的解剖研究,才能確保調查研究不流于表面。
避免“一知半解”,要深入基層群眾,“細致入微”找問題。《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必須堅持黨的群眾路線,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增進同人民群眾的感情,真誠傾聽群眾呼聲、真實反映群眾愿望、真情關心群眾疾苦,自覺向群眾學習、向實踐學習,從人民的創造性實踐中獲得正確認識,把黨的正確主張變為群眾的自覺行動。”調查研究考驗調研方對待工作的態度與能力,要帶著問題開展調研工作,不能只是與當地黨委政府的干部開展簡單談話,或者“走馬觀花”式的查閱資料就輕易下結論,必須牢牢站穩人民至上的立場,深入當地群眾之中,與群眾面對面、心貼心地交流,認真了解他們的急難愁盼問題,以及對當地黨委政府的意見建議,把“細枝末節”“來龍去脈”問清楚,確保調查研究成果的準確有效。
避免“一調了之”,要堅持研而有果,“持之以恒”抓整改。《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要求“對調研中反映和發現的問題,逐一梳理形成問題清單、責任清單、任務清單,逐一列出解決措施、責任單位、責任人和完成時限。對短期能夠解決的,立行立改、馬上就辦。對一時難以解決、需要持續推進的,明確目標,緊盯不放,一抓到底,做到問題不解決不松勁、解決不徹底不放手。”開展調查研究工作,發現各種問題是一方面,關鍵還是要做好做實“改”這個環節,必須始終以問題得到整改為落腳點。要拿出一竿子插到底的精神,對調查發現的各種問題進行細致剖析,提出具有針對性的整改指導意見,為被調研地區把準整改方向,更要持續對整改結果進行督查,真正把調查研究工作的成果鞏固好、運用好。對被調研方而言,要正視存在的問題,不能做表面功夫,必須因地制宜,制定切實可操作的措施,長期抓好整改落實,切不能有始無終。
個人調查工作心得體會篇5
調查研究是謀事之基、成事之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沒有調查就沒有決策權。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有其時代性和現實性、緊迫性和必然性,是轉變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提高履職本領、強化責任擔當的有效途徑。只有調查研究,才能解決各種難題,只調查,或者不研究,都無法發現真實的情況,悟出正確的方法,形成有效的舉措。領導干部要主動下基層“認認門、認認人”,不能光聽匯報不搞調研,光看材料不到現場,要大興求真務實之風,帶著目的、帶著責任去調研,把情況摸清、問題找準、對策提實,以實際行動解決基層困難事、群眾煩心事。
增強調查研究對象的廣泛性。在開展調查研究前,各級黨委(黨組)要科學制定方案,明確調研內容、方式、目標,時間、地點以及人員,科學安排、精心謀劃、扎實推進。要確保調查研究的質量,必須提高調查研究對象的廣泛性、代表性,既要抓好重點調研、典型調研,又不能以點帶面、以偏概全,做到點面結合、上下結合、內外結合,要明確調研人員,包括困難群眾、基層干部、個體商戶、致富能手等。明確調研地點,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進的地方,又要到情況復雜地區和困難群眾較多的地方,到農村、機關、企業、學校、社區調研,根據調研內容有重點地、有側重地選擇調研對象,確保其代表性。
提高調查研究內容的針對性。《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確了12個方面的調研內容,為各級黨委(黨組)如何扎實開展調查研究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此次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是在特定的時間節點、特定的時代背景下進行的有重點、成系統的調研,各級黨委(黨組)要圍繞當前的中心工作和重點任務,立足職能職責、立足實際情況,堅持以問題為導向,確定調研內容,明確調研方向,確保忙在點子上、謀在關鍵處。對當下存在的棘手難辦問題和群眾反映最強烈最突出最直接的現實問題,要快速反應、及時調查,集中力量、攻克難題,把調研力量往最需要的地方集中,使調研內容符合實際需要。
保持調查研究方法的多樣性。調查研究方法好不好,關鍵要見成效。要根據不同的對象和當下的實際情況,采用科學有效的調查方式方法,使調查效果達到最佳。開展調查研究時,既要繼承過去調查研究的好方法,如聽取匯報、召開座談會、現場勘察、問卷調查、蹲點調查等,也要結合新的調研方式、新的調研工具等進行調研,堅持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采取網絡調查、抽樣調查、隨機電訪等方式,豐富調研載體、創新調研形式,推動調查研究工作扎實開展。此外,在具體實踐中,各級黨委(黨組)要根據調研任務和實際情況選擇調研方式,充分考慮調研人員的分布情況以及調研地點的人文環境,用對方法、事半功倍,切實提高調查研究的質量。
個人調查工作心得體會篇6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明確“要轉換角色、走進群眾,了解群眾的煩心事操心事揪心事,發現和查找工作中的差距不足。”調查研究是否能夠取得實效,是檢驗干部能力素質的“試煉場”、反映工作水平的“溫度計”、體現宗旨意識的“試金石”,年輕干部要以“披沙瀝金”的勇氣和“踏石留印”的韌性,勇敢邁出調查研究的第一步。
準備階段:“見微知著、跬步千里”“小切口”也能出“大文章”。確定選題是做好調研工作的基礎,曾用非常生動的比喻來說明調研選題的重要性:“調研選題就像搞科研,選題選好了就向成功走出了一半”。青年干部是扎根基層服務民生的“主力軍”,是鄉村振興“排頭兵”,調研選題不妨就著眼“眼前人”“身邊事”“手中活”,從“小切口”入手,“小中見大”為有的放矢解決問題打下基礎。“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青年干部要做足調查研究前的“準備功課”,通過深入學習領會關于調查研究的重要論述,學習關于調研選題領域的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做好頭腦的“理論武裝”。同時要繼承發揚老一輩革命家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的優良作風,真正讓調查研究工作貼近實際、貼近群眾、貼近決策,忙在點子上,謀在關鍵處。
調查階段:“身入心至、把脈問診”“沉下心”去發現“真問題”。在《之江新語》中,曾談及“要小處著手,學習庖丁解牛,善于從具體的現象中把握客觀規律,以有效抓手之‘無厚’,入關鍵環節之‘有間’,拿出具體的工作措施,抓好落實,取得實效”。調查階段就是要真正撲下身去與基層群眾打成一片,詳盡、系統地占有第一手調查資料。調研農村要到田壟人家,調研工廠要到車間班組,調研行業要到工作現場,實實在在了解群眾在想什么,吃什么,歡迎什么,反對什么,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真正做到問計于群眾、問計于實踐。要善于使用“傾聽”這門技巧,掌握把握“細節”的能力,要敏感于談話對象語氣聲調、情緒態度背后的“難言之隱”“弦外之音”。刨根問底、深挖根源,真正把問題分析透徹,找出主要矛盾。
研究階段:“胸有爐錘、文成錦繡”“細打磨”探索出“好辦法”。分析研究是對前期調查過程中收集的資料的提煉升華,是整個調研工作成敗的關鍵,研究不到位,前期調查工作就成了資料的堆砌,無法加工出有高度、有觀點的成品。《關于在全黨大興調查研究的工作方案》中強調:“把調查研究成果轉化為推進工作、戰勝困難的實際成效。”撰寫調研報告的階段說到底就是“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一個過程。要提高調研成果的“含金量”,關鍵就在能不能真正抓住問題的本質和要害,找準解決問題的措施。在分析研究過程中揭示出事物的本質或找出事物的內在規律,經過“反復打磨”總結出有價值的結論,最后以調研報告的形式呈現出來、把調研成果細化為一條條解決實際問題的政策舉措,確保最終的調研成果落地有聲,經得起實踐的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