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節傳統節日心得怎么寫
清明節的文化傳承與身心調適是清明禮俗文化的重要功能,下面給大家分享一些關于2024清明節傳統節日心得怎么寫(最佳15篇),希望能夠給大家帶來力所能及的有效幫助。
清明節傳統節日心得怎么寫(篇1)
又是一年清明時,起風了。思緒隨著風兒愈飄愈遠,或許談不上傷感,或許談不上離愁。只是在這懷念的季節里,想起了已故的人和已逝的往事。于是,淡淡的哀愁隨著清波蕩開,蕩開……
清明時節雨紛紛。瞧,飄飄灑灑,凄凄冷冷,絲絲細雨,濕潤了心頭,也喚醒了我。滴滴答答,似乎很雜亂,又似乎很有律動力——正像我的心情,不悲不喜。我輕輕地走在這林間小路上,享受著這難得的安靜。低頭沉思,想起了那個他——在很久以前,他也像我一樣,沉醉于這清明小雨之中。清明,雖然是柳綠花紅、春光明媚的時節,但細雨紛紛,讓人感受到了那種“做冷欺花,將煙困柳”的凄迷而又美麗的境界。于是,他寫下了雨中行路者的心情——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他就是杜牧。
清明節里,我理所當然地想起了已故的親人。他們走了,卻永遠留在我們心中。但卻免不了多愁善感幾回。身在雨絲風片之中,紛紛灑灑,冒雨趲行,那心境更是加倍的凄迷紛亂了。杜牧或許與我同樣的心情??茨谴河隄裆?,行人孤身趕路,觸景傷懷,心頭的滋味復雜。偏偏又趕上細雨紛紛,又平添了一層愁緒。于是,他寫下了這句千古名句——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雨不知不覺小了,我的愁緒仿佛收斂回來了。人生自古誰無死,何必傷感離愁,抽刀斷水水更流,人生亦如此。杜牧或許明白人世間分分離離,故寫下了“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边@一絕句。行人也不愿繼續哀愁下去,或許想散散心頭愁緒,于是借問酒家何處,而遙指杏花村卻令所有人豁然開朗。
或許人生總有那么一些死結,需要別人幫我們解開,而杜牧這句,寫得實在深得人心,一語驚醒我這個夢中人。
喜歡,很是喜歡。喜歡寫這首詩的高明的詩人,寫得自如之極,興味隱躍,余韻邈然,耐人尋味。
喜歡清明,那種感覺,很是輕松很是愜意。楊柳拂過心頭,悄悄地蕩開了那顆憂愁的心……
清明節傳統節日心得怎么寫(篇2)
清明節是個踏青的節日,春天已經完全的來到身邊了,清明節也是個緬懷先輩的節日,先輩已逝,年華正流。人生能有幾回夢?在光與影的交織中,我已無力去憧憬。在鱗次櫛比中遨游,我已無心迷戀。又是一年清明時,燃燭,仰拜,在香燭的淡淡香氣中,我感覺我已悟到了什么。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里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跡,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據我所知,4月5日是我國傳統的清明節,大約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歷史,清明最開始是一個很重要的節氣,清明一到,氣溫升高,正是春耕春種的大好時節,故有“清明前后,種瓜種豆”,“植樹造林,莫過清明”的農諺。可清明節還有一個習俗,清明之日不動煙火,只吃涼的食品。
清明節,又被稱為掃墳節,鬼節,冥節,與七月十五中元節及十月十五下元節合稱三冥節,都與祭祀鬼神有關。
如果按照舊的清明習俗,在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墳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的新枝插在枝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
“聽風聽雨”當然是指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杜牧這首詩寫出了清明節的特殊氣氛。
清明節,讓人緬懷先輩,令人留戀,令人悲嘆,令人振奮,這里面蘊含了許多的先輩們的事跡,當他們入土為安之時,自己的故事就告終了,剩下的,就只有讓人懷念了!
清明節傳統節日心得怎么寫(篇3)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到清明節,人們便會想起這首詩,清明節是一個緬懷先烈,紀念家人的日子,所以這一天的氣氛都格外悲傷,憂愁。
早上我聽見奶奶說今天要去給曾祖父掃墓,我有點傷心,回憶起曾祖父生前時對我的好。記得每次到曾祖父家,曾祖父一有什么就,留給我吃什么沙琪瑪,蘋果……等等一些。想著想著我不禁淚潸潸了,起初是因為想念曾祖父,接著又聯想到自己的虛度時光,不節約時間,一味的浪費時間。有的時候我會發呆,時光便從凝然的雙眼中非過去;有時候,在休息時,時光便從那疲憊的身體上跨過去;有時候,玩耍時,時光便從身邊淋淋瀝瀝的走過去;我覺得時光去的匆匆了,可現在才明白,是自己沒把握好,規劃好時間。
轉眼間,我們便到了曾祖父的墓前,爸爸和姑姑放起了鞭炮,奶奶開始祈禱。我哭了,淚水把眼前變得模糊,我仿佛看見了萌萌細小的雨,變成了一個憂愁的.眼神,在看去小花也好像搖著頭哭了,就連天上的白云都形成了一個哭臉,奶奶祈禱完了,沒有一個人說話,我覺得有些凄涼,就在這時,雨停了,風也停了,這肯定是曾祖父的靈魂顯靈了,來看望我們了。可我卻戀戀不舍,心里一直想著曾祖父生前的場面?;氐郊?,奶奶把已經煮的清明粑給我們吃,我認為這清明粑寄托著每個人對家人的哀思吧!
把握好每一天,愛惜身邊每一個人,這就是清明節給我最大的感觸吧,從牙牙學陰,到健步如飛,是一個很漫長的過程,可是這一天對我來說又是多么重要,感悟深重,情思也深重。
清明節傳統節日心得怎么寫(篇4)
當今,主流社會倡導的是“厚養薄葬”,主張在生前給足尊嚴,善待處之,使之生活幸福;提倡在死后喪事從簡,生態入葬,留下環保風范。這是對家庭、對社會、對國家、對人類賴以生存地球的高度負責,沒有哪一個人可以逃離生生死死的規律,更沒有哪一個人能夠改變“赤條條地來,空蕩蕩地去”的現實。生態,才是維系人類生存的重要密碼,對待逝者,需要用生態的觀念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
在公眾吐槽大氣污染時,很多人習慣性地把矛頭指向各大涉染企業的煙囪、馬路上汽車尾氣的排放,甚者來自西北區域的沙塵暴,這些都是公認的公共生態環保責任,唯獨沒有想到與己相關的應擔責任。在一些地方,親人離世還保留著土葬的做法,占用大量農地耕地;運靈車一路拋撒冥幣,既不雅觀又給環衛工人添累;高高的墳頭前,燒化的是祭奠用品更是新的污染源……特別是清明節期間,各種汽車開進山野,你追我趕,喇叭聲此起彼伏,打破山村的安祥與靜謐,活脫脫地演繹成一場車展秀。這與生態祭掃先人的要求相差甚遠,離傳統的清明祭掃愈行愈遠,繁華落盡是空虛,心靈的哀思何以寄托?
清明節,是中國人們的傳統節日,也是中央文明辦力推的“我們的節日”。國家文明需要社會文明來詮釋,社會文明需要公民文明來體現。作為新時代的國人,身上理當充裕著時代文明的風范,能否讓清明節成為展示文明的一扇窗口,從這個窗口望去,滿眼的生態文明應當成為一景。如果說,一堆紙錢化作升騰的青煙,能夠寄托后人的哀思,那么,一束鮮花清新高潔敬獻先人,不也能代表晚輩的追思嗎?在祭奠先人的問題上,與占地土葬及烏煙瘴氣地亂燒一通相比,海葬、河葬、樹葬等充滿環保理念的生態殯葬,則更加順應潮流,倍受推崇。
生態殯葬靠公民的自覺,更要靠法律法規等硬約束增強執行力。教育只能起到宣傳引導的作用,但不是根治意識形態領域問題的萬能藥,必須依靠強有力的法規作后盾。在推進生態殯葬管理方面,僅僅依靠沒有約束力的說教和制度是遠遠不夠的,應當讓公民知道破壞生態殯葬的嚴重后果和需要承擔的法律責任。生態文明不是軟綿綿的說教,而是需要國家、社會、公民各個層面實實在在地落實各自的責任,把擔當的精神寫在盡職盡責中。
生態祭掃,是緬懷先人的最好方式,也是改善子孫后代生存環境的最佳選擇。故人離去,留下的是精神財富,激勵后人以科學的精神繼續創造劃時代的輝煌。作為后人,理應接住優秀傳統文化的接力棒,把先人的創新創業、勤儉節約等精神發揚光大。由此,方能告慰先人,昭彰后人,不負做人。
清明節傳統節日心得怎么寫(篇5)
轉眼又是一年清明,中國這個傳統節日,也隨時代進步從意義和形式上都有著巨大升級變化。
五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提倡破舊立新,很多工程浩大的陵墓都拆下石頭修山塘水壩,人們心里只有這個節日,沒有人去憑吊逝去的親人。七十年代祖墳前僅見幾張黃白紙飄動。八十年代以來,墳前就開始出現祭奠用的鮮花、酒菜、果品,彩紙、燈籠、繡球繞滿墳墓。這幾天時間只看到燒紙升起的濃煙,只聽到鞭炮震蕩山谷的聲音。一些官場顯貴的人,不但腰包里硬,還利用職權,給祖墳山上專門拉上電線,開著音響、彩燈七天七夜通宵閃爍。
改革開放以來,全民生活水平提高了,這個節日,大到官場,小到民間,攀比成了風氣,演變成時尚。不少人為了顯貴,特意為祖墳修了水泥路,墳前停一長排小車,鞭炮燃放萬元甚至十幾萬元錢。這個節日,再也不是從前緬懷先人那種沉痛的氣氛了,成了炫富顯達的排場。很多人就是認為先人在世的時候自己沒有盡孝,等親人到了極樂再好好報效,希望先人在天有靈,保佑子孫后代永遠大富大貴。有錢,誰都任性。
清明節傳統節日心得怎么寫(篇6)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每年的這個節氣,我們都會在心里默默地吟誦這首唐代詩人杜牧的詩句,來表達我們對先人的思念之情。放置一束鮮花,燒上一些紙錢,借以表達我們對親人的思念和祝福,并在心里默默地為他們祈禱,祝福他們在天堂的那一邊能夠和我們一樣,幸福和歡樂地生活著。此時,我們不禁會回憶起他們以往和我們共同度過的那些歲月,那些畫面仿佛還歷歷在目,想到這些,我不禁凄然淚下。
時間永是流逝,信念未曾更改。多少年來,革命先烈的豐功偉績一向被人們傳誦。不管時代如何變遷,先烈們舍生忘死,前赴后繼、為他人謀幸福的高尚品德不應當被遺忘,他們的無謂和奉獻精神萬古長青。讓我們永遠記得去珍惜生命,珍惜親情,真愛生活中一切完美的東西,為他人帶來歡樂,這才是青年人學習英雄緬懷先烈的真諦!
每逢清明節這個時候,上墳祭祀的人成群結隊,像潮水般涌上去,人們習慣用燒紙錢,放鞭炮的傳統方式寄托親人的思念,清明節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也寄托著整個民族的憧憬,承載著人們的完美期望和祝福,清明祭祀是個人情感的追求,也是中華民族高尚的品德。我們手握白花步入墓區,懷著崇敬的心境去緬懷死難的烈士們。一位位烈士的圖像出此刻我們的面前,仿佛在訴說著他們的斗爭過程。為了人民他們拋頭臚灑熱血通往直前。為了解放中國,他們舍棄小家,聚在一齊,才換來了今日大家的安寧,我們把手中的鮮花獻給了烈士表達我們對烈士們那份崇高的敬意和緬懷之情,墳前的小草綠綠的,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氣息,好像烈士對我們說著一句句鼓勵的話語。使我們對未來充滿了信心,有仗不完的勁,最終我們繞了一個圈子,離開陵園,門口的柱子上幾個“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在陽光的照耀下更光彩奪目。這道光激發了我們心中的愛國信念。
敬愛的革命烈士們,您用青春和生命為民族解放而英勇抗爭的光輝業績令我們敬仰;您留給后人崇高的民族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它將永遠鼓舞我們進取、向上;您播下的思想種子,已經在我們心中生根、發芽,成為帶領我們走向完美明天的旗幟。敬愛的革命烈士們,經過你們不懈努力和艱苦卓越的奮斗,當年被帝國主義列強辱罵為“東亞病夫”的中國人已經站起來了,今日,我們接過從您手中傳過來的接力棒,決心要更新觀念,擴大視野,掌握一技之長,全面完善自我,為中華民族的興旺出一份小小的力量。敬愛的革命烈士們,此時此刻,我們只想用一朵小花寄托我們的哀思,我們只想用一個花環證明我們的心意,我們只想用一座石碑表達我們的敬仰……可是,我們更明白,最好的方式僅有一個,那就是:繼承您的意志,弘揚您的精神,讓我們的明天更加輝煌,讓我們的祖國更加富強。
我們要珍惜這金色的童年,這來之不易的完美生活。我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讓九泉之下的烈士安息,如果他們看見了,會欣慰的說:“我的努力沒有白費!
清明節傳統節日心得怎么寫(篇7)
清明節到了,大家都出去游玩,有的在爬山,有的在放風箏,還有的在燒烤,當然我也沒閑著,我去了萬馬渡游玩。
星期六,我和舅舅一家人很早起了床,吃過早飯我們就乘車出發了。一路上我們說說笑笑,轉眼間就到了萬馬渡,那里四周樹木環繞,是一個美麗的地方。
我們爬上了山坡,那里有許多的山泉,泉水丁咚丁咚地唱著歌。走著走著,身邊的山泉不見了,變成了一塊塊田野,田野里金黃色的油菜花綻開了美麗的笑臉。
到了目的地,我發現那里有許多千奇百怪的巨石,媽媽說那是很久很久以前泥石流形成的,巨石有的像蒼老的烏龜,有的像一匹奔跑的俊馬,還有的像威武的老虎,我們在巨大的石頭上蹦來跳去,玩得很開心。
之后,我們就高高興興的回家了,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
清明節傳統節日心得怎么寫(篇8)
四月三日,我們學校所有同學一起去了雨花臺烈士墓紀念碑。我們一起做了小白花,獻到墓前。
我們先參觀了中國烈士紀念館,里面記載著很多英勇犧牲的烈士們,讓我數都數不清。里面還有關于他們的圖片和故事的介紹。在有些圖片前,還有人獻上了花圈,表示紀念他們。
圖片全是黑白的,是真實歷史的記錄。館內其他地方還有視頻和一些遺物,手稿等。先烈們為了我們的祖國,流血犧牲,英勇抗敵,讓人肅然起敬。
后來,我們又去了雨花臺烈士墓紀念碑。碑很大,大概有三十幾米高,碑前有座栩栩如生的雕像。雕像比碑矮一點,是古銅色的,這時有一群和平鴿飛了過來,他們在天空中盤旋。我們聽了我們學校一些同學的朗誦之后,主持人說:“唱隊歌“我們抬起頭,開始高聲唱了起來。唱完國歌,默哀完后,我們在碑周圍的草地上獻上了小白花,然后默默地繞著碑走了一圈。
掃墓結束以后,我們就原路返回到了班級。
清明節傳統節日心得怎么寫(篇9)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有著五千多年的歷史,還有許多美麗的傳說和傳統節日。如: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下面著重談談剛剛過完的清明節吧。
清明節有二千五百年的歷史,據傳說始于古代帝王將相“墓祭”之禮后來民間亦相仿效于,于此日祭祖、掃墓、禁火、蕩秋千、踢蹴鞠、打馬球、插秧、植樹。掃墓歷代沿襲而成為中華民族一種固定的風俗。清明節還有一些禁忌:民間忌使針、忌使衣。本來,寒食節與清明節是兩個不同的節日,到了唐朝,將相祭拜掃墓的日子定為寒食節。寒食節的正確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而清明節的'確定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六天,因兩者日子非常相近,所以便將清明與寒食合并為一日。到了唐玄宗時,下詔定寒食掃墓為當時“五禮”之一,因此每逢清明節來到,掃墓遂成為社會重要風俗。
雖然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但我在網絡上看到有人在網上說給錢可以幫別人祭祖加錢還可以哭喪,而且還有好多人訂呢。但我覺得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如果你沒時間做清明,可以不在清明節是去祭祖,到有時間再去也可以啊,如果你請別人幫你祭祖,那對祖先也太沒誠意了吧!我們應該親力親為。
以前傳統節日不被人們和國家重視,后來慢慢的人們和國家重視起來了。國家在傳統節日是還放假,并舉行有關活動。
讓我們一起來維護和傳承我們的傳統節日。讓中國的傳統文化能源遠流長,發揚光大。
清明節傳統節日心得怎么寫(篇10)
“清明時節下雨?!笔堑?,昨天下著小雨,我們無話可說,只好踩著泥濘的山地一步步艱難地攀登。
終于,我們來到了爺爺、奶奶和小爺爺的墓前。我們所有人都敬畏地站在他們的墳墓前。爸爸遞給我一根燒著的香。香火不時冒出。香味太濃了,當我聞到這樣的香味時,我立刻表現出一種壓抑和悲傷的感覺。看起來像。我們大家手捧香,在“九泉”下向爺爺奶奶、爺爺奶奶鞠躬九十度,以示對他們的崇高敬意。
我轉身拿起準備好的花籃,恭恭敬敬地放在了爺爺奶奶爺爺的`墓前。花籃里的花都是白色的,花籃上的花和花籃上還系著幾條白絲帶。在幾片綠葉的映襯下,顯得更加的肅穆肅穆。
拜完拜后,我們開始在“九泉”下為爺爺、奶奶、爺爺燒黑道中的鈔票。爸爸知道他們打麻將很厲害,就給他們多燒了一些,一億對,還有兩億一百萬大鈔,他們說:“大家都有,別搶?!蔽衣犝f很好玩。他們有這么多錢,一年都花不完,所以還是要搶。什么?
爺爺、奶奶、小爺爺,你們這么早“走”了,我沒有好好孝敬你們老人家,就離開了我的身邊。在那里,只有孤獨和寂寞會陪伴你,不……不……不……那里有“無情”的春夏秋冬和茂密的森林。如果你還在,我會向你致敬。
臨走時,我們再次向他們鞠躬,才勉強離開。
清明節傳統節日心得怎么寫(篇11)
終于等到出發的時間了,我們背好吃的,排成整齊的隊伍浩浩蕩蕩地向我們的目的地?缽池山公園進發。一路上大家有說有笑,路上的行人不時向我們微笑,溫暖的陽光灑在我們的身上,漸漸地我們的鼻尖上冒出了細細的汗珠,個個小臉都變得紅撲撲的,像是一個個紅蘋果。走了好遠一段路后,大家都感到有點累了,但是這次的春游活動就是來磨練我們堅強的意志的,所以大家都毫不氣餒,堅持著向目的.地前進。
經過長途跋涉,我們終于來到了盼望已久的缽池山公園“yeah!”全班同學大聲歡呼起來,大家仿佛忘記了身上的疲倦,一起沖進了公園。
一進公園,我就被美麗的景色吸引住了。瞧,路邊那一棵棵筆直高大的楊樹披著一身綠色的軍裝,多像一個個守衛邊疆的戰士啊!楊樹下,那一叢叢金燦燦的小花,多像一個個披著金色衣服的小姑娘,張著小嘴傾吐芳香,讓人心醉。那邊碧綠的草地,碧綠的高塔……看到這么美的景色,我們情不自禁地把美景深深地記在了自己的心里。
最好玩的莫過于金沙灘了。那是一個人造沙灘,與正常的沙灘沒什么兩樣,就是從一個模子里出來的嘛!脫下鞋子,走在暖暖的沙灘上,仿佛在柔軟的海綿上,舒服極了!都說“春江水暖鴨先知”我看還是我們先知道啊!而且,我還與同學們共同做了一個好看的沙雕呢!可惜這兒沒有那些可愛的小生靈,像小螃蟹、小蝦,不然會更有趣的!
我們在這次春游踏青中,也發現了美中不足:在大湖里有一堆令人作嘔的垃圾,在垃圾旁有兩條可憐的死魚,無可奈何地翻著兩只大眼睛,漂在水面上,任憑蒼蠅叮咬。在這里,我向大家呼吁:“趕快保護環境吧!不然,最后受到懲罰的,是人類自己!”
春游踏青真好玩,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各種大自然的美景,還讓我們感受到了春天的氣息。
清明節傳統節日心得怎么寫(篇12)
4月5日的清明節快要來了,我們與小姑媽一家就來到了奶奶那兒包清明馃,準備過清明節。
我們剛到奶奶家時,爺爺奶奶就已經將包馃的工具擺齊了,值得一提的是那些工具全是爺爺一手制造出來的。我這兒瞧瞧,那兒看看,發現了兩件新奇的玩意兒,一件活像一把木頭勺,長柄,只是那勺子里雕刻著一只小鳳凰;另一件四四方方的,是用兩塊大小一致的木板組合,兩塊木板間有一個軸,能夠讓木板自由移動,我百思不得其解:那些半圓形的餃子似的大清明馃怎么會用這兩件東西做的呢?真是奇怪!
過了一會兒,大家開始忙著制作香噴噴的清明馃了。小姑媽負責和面,經過長時間的工作,那本來硬梆梆的大面團變得柔軟而細長,爸爸再用刀將長長的面團切成小段,這就是馃的雛形。接著,爸爸再開始用那件四四方方的工具了。只見他先將一小段面團放置在一塊板靠近軸的地方,再用另一塊木板往下壓,再把面團,不,是把面餅掉個頭再壓……經過半分鐘的時間,一張又薄又大的面餅登場了,這東西就是給奶奶她們包清明馃用的。我見這東西好玩,便嚷嚷著要試試。爸爸一聽,連連答應(估計他累了,正想休息),便將這活兒交給了我。我照前面爸爸做的方法按部就班,果然做出了一張面餅,一股自豪感油然而生。接下來的許多面餅,全是我壓的!
忽然,奶奶從碗柜內拿出了一碗黑芝麻白糖餡,說是想做糖馃。于是,小姑媽又拿出一團青色的面團,這就是做糖馃的材料了。小姑媽將它揉成長條,切為一團一團的,便成了“青”團。青團要比面團粘手多了,為了制作方便,我們在做馃時要在青團表面撒上一些面粉。奶奶見材料準備完畢,便開始做馃。她先將團子捏成碗狀,再用勺子往里加滿糖,最后用手把旁邊一些青往中間擠,形成了一個丸子似的糖馃。這還沒有完,前面提到的勺狀的工具起作用了。爸爸先把球形的糖馃放在“勺子”的中心,再均勻的往下壓,直到馃占滿“勺子”時,再將馃敲出來,一個圓圓的、上面有一只鳳凰的糖馃便做好了。我也試了幾個,十分有趣,看著一個個自己加工的清明馃,我的心中感到滿心歡喜。我想:這些清明馃是出自自己之手,一定非常好吃。
這一次上奶奶家玩,真是愉快,好像進入了一個“農家樂體驗中心”,體驗了做馃的快樂。
清明節傳統節日心得怎么寫(篇13)
今天,我和父親爺爺奶奶去了一個叫“漢城湖公園”,這個公園里我們的家非常非常遠。
我們開著車,到了漢城湖公園以后,我們先是看到了一個特別高的建筑物,奶奶給我說:“淘淘,這個很高很高的建筑物是“中興閣”,那個中興閣還沒有建完。
我們順著“中興閣”的左邊的一條小路一直往前走,我們走了一段時間之后,看見了一堵特別大有特別的高的墻,那一堵墻上刻著一幅幅漢朝時期的圖畫,上面有幾個人,第一個是:劉邦,第二個是:韓信,第三個是:蕭何。我們又往前走,看到地上有一塊石頭,那塊石頭上刻著跟墻上的圖畫表示的意思一樣的漢字(是繁體字),我們又開始往前走,又看到了一幅圖畫,奶奶給我講上面的'意思:有一個皇帝,他和他的大將和大臣們都非常非常的冷,他們用一個爐子,給上面放滿了木炭,又點上了火,現在他們才覺得溫暖一些了。
奶奶說:“咱們再順著樓梯一直往下左拐,再右拐就行了。”我們順著樓梯往右拐之后,我看見了一個湖,我想劃船了??!
我們進到了一個洞里面,上了樓梯,看見了一個通道,我們順著通道往前走,奶奶發現:這地上刻著,有很多的龍,第一種龍是很短的龍,第二種龍是長一點的……(一直一直的延長龍的身體,直到現在咱們畫的龍這么長)
我們有一直的往前走,我們走啊,走啊,走啊,走啊,走啊(再走的過程中,我還和父親玩兒了一個游戲(動作游戲))走。我們走的時候看見湖里面有很多很多的魚,有野魚(是很小的魚)、金魚。奶奶說:“我們再往前走就是一個叫“水車廣場”我很想看一看真的水車是一個什么樣子的!
過了一會兒,我看到了一個小小的圓圈,我趕緊走近一看,原來是奶奶說的那個叫:“水車”什么什么來著?我問了一下奶奶,奶奶說是“水車廣場”,我看見有兩個大大的水車,第一個水車很大,第二個水車之比第一個水車小一點點。父親給我說:“淘淘,你看!水車上是不是有好多好多的小桶?!蔽艺f:“是?!蔽业脑捯魟偮洌赣H就說:“好,你看咱們的杯子,就像水車上的那個桶一樣,這個桶下去的時候是開始舀水的,等水車到上面的時候,水桶就倒過來了,就倒在水槽里了,然后一層一層的往下流…………
我給父親說我想坐船,父親同意了,父親買了三張票,父親說:“我去接你們,你們坐船。”(一開始我不同意,后來我才同意了。)
我們做上了船,穿上了救生衣,又等了半個小時,船才開動的,有一個阿姨在講解我們路過的景點,有很多很多橋的名字…………
最后父親來接我們了,爺爺還問我今天玩兒的愉快不愉快,我說:“愉快!”
今天是我最快樂的一天了,我以后要多多到這里來玩兒!
清明節傳統節日心得怎么寫(篇14)
現在我們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接受著學校良好的教育,幸??鞓返亩冗^每一天,但是你可曾是否想過,我們現在的生活是誰換來的呢?
沒錯,是先烈們。他們為了祖國拋頭顱,灑熱血。在他們眼里流血如何,失去雙腿又如何,即使明知自己會喪命,但為了祖國,為了人民,他們也會竭盡全力的奮斗。一個人倒下了,會有另一個人站起來;幾萬人倒下了,會有成千上萬的中國人站起來。
你們就像燈塔,照亮了我們前進的道路;你們就像燃燭,燃盡了自己換來了我們的光明;你們就像綠葉,襯托著我們這些紅花;你們就像路牌,指明了我們前進的方向。
時間的長河流淌不息,卻無法沖淡中國人民對革命先烈的緬懷。當年他們奮戰過的荒無人煙,寸草不生的土地,如今已鮮花朵朵,綠樹成蔭,你們的精神會被我們永遠銘記于心。
我為我是中國人而驕傲,我為我腳下是你的奮戰過的土地而驕傲,我為我是你們的子孫后代而驕傲。我們非常感謝你們,我們一定會珍惜現在的生活。你們與山河同在,與日月同輝,永遠刻在我們心里。
清明節傳統節日心得怎么寫(篇15)
今天,細雨飄飛,正好適合緬懷先烈。我懷著敬畏又激動的心情,跟隨茂名日報全媒體小記者隊伍走進了我們化州的革命老區——柑村。
柑村是我們茂名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新農村建設示范村。來到柑村,呈現眼前的是完全不同的景象。這里的路已完成硬底化,而且路面非常干凈,路的兩邊種植了許多綠色植物。幾位老師領著我們沿著平坦的道路默默走到烈士紀念碑前,給為新中國而犧牲的英烈們獻花鞠躬。在紀念館里,我觀看了柑村革命烈士生平的介紹,聆聽了革命先輩的英勇事跡。聽講解員說,在革命戰爭年代,柑村是我們這里參加革命人數最多的村莊,他們為了中國解放事業拋頭顱灑熱血,不惜犧牲自己。
最讓我深感震撼的是“江姐式”女英烈——葉致英的英勇事跡。生在和平年代又豐衣足食的我,真的無法想象她是如何承受那些惡劣兇殘的嚴刑拷打。作為20歲的女孩,這需要多么強大的愛國意志力和對敵人多么刻骨銘心的仇恨,才能挺過那一關又一關的酷刑折磨??!
戴著紅領巾走進紅色柑村,就是上了一堂非常生動的愛國思想教育課。我們作為祖國正在孕育著的花朵,要傳承革命精神,接受紅色教育,為建設更美好更強大的祖國而努力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