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三國演義》的讀后感
認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收獲,需要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吧,下面小編帶來關于《三國演義》的讀后感7篇,希望大家喜歡。
關于《三國演義》的讀后感篇1
《三國演義》是我國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它描寫了魏、蜀、吳三個國家之間的政治及軍事斗爭。
東漢末年朝廷腐敗,以巨鹿人張角啟發起的農民工起義正式打響。雖說最后以失敗告終,但也徹底坐實了東漢朝廷名存實亡的真相。
自打黃巾起義之后,北方也迅速崛起了兩大勢力——袁紹和曹操倆人都有獨霸一方的野心,便在官渡展開了戰爭。這也就是書中第一次以少勝多的戰爭——官渡之戰。曹操因洗劫袁軍糧草從而取得了勝利,幾乎稱霸北方。
與此同時,劉備、關羽、張飛桃園三結義,并不斷招賢納士,東吳勢力也不斷壯大。
曹操野心越來越大,準備攻打孫權。劉備聽從諸葛亮的話,與孫權聯軍,在幫助孫權的同時,也不斷擴充勢力。孫、劉聯軍在赤壁用火攻大敗曹軍。
赤壁之戰過后,劉備也順利地得到了荊州,可這荊州終究是借的,劉備到期不還,東吳便帶兵來攻打。關羽太過驕傲,從而促成了典故——關羽大意失荊州。隨后他敗走麥城,喪命于東吳手下。
自從關羽死后,張飛對手下就一直沒有好臉色看。終于張達、范強兩人忍受不了了,帶著張飛的頭顱投奔孫權。劉備摁那不住怒火,將火投向了孫權,卻不料慘敗,病死白帝城。
諸葛亮接手蜀國,盡心治理,卻難逃滅亡。最后,由司馬氏掌管的晉國(魏國)統一全國,三家歸晉。
關于《三國演義》的讀后感篇2
最近,老師向我們推薦了幾本古典名著,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讀完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內心深受震撼。曹操的詭詐,劉備的謙遜,孔明的謹慎,周瑜的心胸狹窄,每一個人物都具有不同的性格特征,作者刻畫的淋漓盡致,細細品味,我仿佛進入了那個風起云涌的三國境界。
諸葛亮又名臥龍先生,與龐統合并“鳳雛臥龍”,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幫助劉備打過無數次勝仗,當看到諸葛亮幫助周瑜借來東南風成功火燒赤壁后,又預知周瑜因妒嫉會加害于他,便預先叫趙云前來接應,才得以順利逃脫之時,我真打心眼里佩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之才能。
再說說讓我佩服的關羽吧。人稱他關公,你看他美髯飄飄,相貌堂堂,武藝高強,忠肝義膽;你看他身著綠錦戰袍,手提青龍偃月刀,坐騎馬中赤兔;你看他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水淹七軍、刮骨療毒,英勇無畏。這才是真正的英雄呀!他忠心輔佐劉備成就大事,即使被曹操俘虜,也是身在曹營心在漢,時刻不忘回到劉備的身邊,以致后來關羽在華容道放走曹操,我覺得這些點點滴滴都能看出關羽是一個重情重義之人。
三國英雄數不勝數,雖然那個戰爭紛起的時代已經遠去,但戰馬的嘶鳴、英雄的形象依然清晰地浮現在我的眼前,從他們身上我明白了為人作事要小心謹慎,智勇雙全,要做一個正直忠誠的人。
《三國演義》是一本好書,它如同無聲的老師,教給我浩瀚的歷史知識,告訴我做人的道理。
關于《三國演義》的讀后感篇3
《三國演義》是元末明初的著名作家羅貫中撰寫的長篇小說,記載了從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司馬炎建立晉朝的許多蕩氣回腸的故事,表現了群雄逐鹿、三足鼎立的壯觀景象。
這本書中的許多人物都令我難以忘懷:神機妙算的諸葛亮,大義凜然的關羽,陰險狡詐的曹操,忠厚守信的魯肅,才智過人的姜維,文武雙全的鄧艾,身在曹營心在漢的徐庶。作者為我們刻畫了一個個呼之欲出的英雄形象。書中的故事更精彩絕倫:三英戰呂布、草船借箭、赤壁之戰、七擒孟獲、長坂坡救主。那一幕幕感動地往昔故事,一曲曲哀而不傷的英雄贊歌,讓讀者們浮想聯翩
讀了《三國演義》,我明白了為人處世的遂理。做一個人,不能像呂布那樣目光短淺,反復無常,也不能像曹操那樣:“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也不能像周瑜那樣妒賢嫉能,不顧不顧大局。應該要像諸葛亮那樣為國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像趙云那樣赤膽忠心,不畏艱險。我也從這本書中了解了中國歷史上一個下尋常的年代。在這個年代里,英雄豪杰,各領風騷,諸侯割據,城頭變幻大王旗。文韜武略,斗智斗勇,演繹出一段多姿多彩的歷史。我曾經向彺能生活在那個年代,但轉念一想,那時候的老百姓該多么苦啊。曹操的詩里有“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這樣慘痛的描述,令人望而生畏。還是生活在和平年代比較好。
《三國演義》真是中國文學史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真是我童年的好伙伴。
關于《三國演義》的讀后感篇4
《三國演義》是一本經得起時間磨礪得好書。
在三國演義中,多數以漢人劉玄德的角度出發,說曹操和孫權,特別是曹操,說他奸詐無比,其實如果花一個角度去看,就不會是這樣了。
在三國演義中,各國都有各國的謀士——蜀國有孔明,魏國有司馬懿,吳國有魯肅和其他謀士。其中,我最敬佩孔明,因為他深知人心,而且在深知人心上,他還做了進一步的嘗試,空城計就是一個例子,孔明智退司馬懿,雖然孔明知道司馬懿會起疑心,應該不會進來,但凡事就怕萬一,孔明卻敞開了城門。孔明平常足智多謀,見今日這幅景象,更不敢前進半步,最后撤退。由于孔明生前威震天下,人人都知道他,乃至死后再出戰,蜀國士兵一推用木頭刻的假孔明,其他國家的士兵就被嚇得四散奔逃,還以為是真的,直到公布了這個事實為止。
《三國演義》也教會了我們許多知識,比如說,關云長大意失荊州這個故事,這就像學習一樣,我們不能粗心大意,更不能自大,以為自己了不起,一定會贏,可結果呢?所以不要把這些話說出口,自己把它們憋在心里,把它們化為一種動力,結果會更好。還有《陸遜燒營七百里》這個故事,別看陸遜平常平平庸庸,只是一介斯文書生,卻不想他像孔明一樣,才高八斗,讓人刮目相看。正所謂“人不可貌相,海不可斗量。”所以,我們在生活中,應該多結交一些心地善良量的好朋友,盡管他長得不好看,而不要覺得漂亮的就是好的。
如果有時間,請多讀一讀《三國演義》!
關于《三國演義》的讀后感篇5
自從讀了《三國演義》后,使我受益匪淺,知道了《三國演義》里的各種計謀,草船借箭、空城計、火燒赤壁等等。
《三國演義》主要講東漢末年,朝廷腐敗無能,各路英雄好漢一起除了官宦,有劉備、關羽、張飛、曹操、孫權等,消滅宦官后,為了分出勝負,形成了三國鼎力的局面,有蜀國、魏國、吳國。他們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跑,之后又招兵買馬,東山再起,最后,魏國打了勝仗,建立了晉國。
讀了《三國演義》,我才知道為什么劉備沒有贏,原來是張飛在和劉備會和的途中,被手下人殺死;關羽沒有防備,被孫權暗算,抓了殺死;劉備為了給關羽報仇,戰敗不到半年的時間里病死了。這真可惜,想想之前那一些貪官被抓,我真開心。想到后來劉備、關羽、張飛還有諸葛亮死了的時候,又是多么的懷念。
想想二十一世紀的我們,沒有戰爭的彌漫,只有和平的光輝,在幸福中成長。我們應該感到驕傲,我們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們真的很幸福。當我讀到”老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之中“和”老百姓血流成河“時,我感到這實在是很悲慘。戰爭竟然連老百姓也不放過。
就是因為讀了這本書,讓我知道了歷史;就是因為讀了這本書,讓我懂得了戰爭的可怕;同時我也學到了各種謀略,特別是《三國演義》中的人物各具其態,有長有短。總的來說,讀過這本書之后我大開眼界,他們很值得我學習。對我的人生有很大的啟發。
關于《三國演義》的讀后感篇6
今日,懷著激動的心情,我又一次翻開了我國的古典文學名著——《三國演義》。從《三國演義》里,我們可以看到那一幕幕精彩好戲:劉關張結義、劉備三顧茅廬、諸葛亮三氣周瑜、火燒赤壁、空城計……這些好戲讓我留連忘返,直呼過癮!每一出戲都有精彩的主角,每一個主角都有獨特的性格。比如:諸葛亮的足智多謀,劉備的愛民如子,曹操的敢作敢為,司馬懿的陰險狡詐,趙云的英勇善戰,張飛的粗中有細,關羽的忠勇,魯肅的敦厚等等。每一個人物的性格都被羅貫中刻畫得淋漓盡致,如同一幅幅
動人的畫卷,令人讀后贊嘆不已!而今日,我要著重說一下曹操和劉備。曹操和劉備,一個是將相之首,一個是漢室之后,但結局卻大不相同。曹操心胸狹窄,甚至于說過“寧可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這樣的話,從這句話中不難看出他的多疑。而正是他多疑又心胸狹窄,從而導致一個個名士之死:楊修是他肚里的蛔蟲,偶爾跟他開點小玩笑,結果卻被他殺死了;華佗好心為他剖顱治病,卻被他起疑心殺死了……
這一個個充滿鮮血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怕,不能不說是導致魏國衰敗的一個原因。反觀劉備,論才智,他沒有曹操聰明;論謀略,他沒有曹操出色;論武功,他也沒有曹操高強。但他心胸寬廣!三請諸葛亮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還有,他在長沙誠懇接收降將黃忠,從刀下救下魏延的命等等,這一個個充滿仁義的故事讓將士們又驚又喜,不能不說是蜀國從弱小一步步走向強盛的一個原因。如果,曹操擁有劉備的胸懷,那么三國的故事是不是會不一樣呢?《三國演義》真不愧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每讀一遍都會有不同的感想。從曹操和劉備的身上,我們又能想到哪些呢?在生活中,不要為了得到一點小便宜而沾沾自喜,目光短淺;在學習中,不要為了取得一點成績而驕傲自滿,裹足不前;在與人相處方面,不要為了一點點小事就斤斤計較,得理不饒人;在班級內部,不要為了沒選上干部而心懷不滿,從此孤立自己。法國偉大的作家雨果說過:“世界上最廣闊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廣闊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廣闊的是人的心靈”,我國的俗話也說過“宰相肚里能撐船”。
讓我們一起努力,做一個心靈比海洋更遼闊、比天空更高遠的“船長”吧!
關于《三國演義》的讀后感篇7
我是一個外表文雅的小姑娘,但是,我的性格特別像男生,愛研究兵書戰策。每當我拿起這些書津津有味地看時,一些女生就會來逗我:“瞧瞧你,簡直是一個小男生!”而我總是一笑置之。
最近,媽媽給我買了本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那里面的人物才華出眾,武藝高強。對于我這個“內心小男生”來說,那可是令我愛不釋手的珍寶了。我下課捧著它、放學捧著它,甚至睡覺前還捧著它,似乎它對我的生活,已是必不可少的了。
我最喜歡趙云趙子龍,他是一名文武雙全的大將,因公孫瓚自盡,劉備又對其有知遇之恩,所以轉投劉備并拼命地保護劉備。每當我讀到趙子龍大戰長坂坡,他那英姿就浮現在我的面前。他為何大戰長坂坡呢?是為了保護主公劉備的獨子劉禪和妻子。在八百萬曹軍陣中殺進殺出,如入無人之境。有時候我真有些想為趙云鳴不平,他赤膽忠誠武藝高強,為什么不可以和美髯公關羽一樣成為武圣呢?
另外,已成為我們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的武侯諸葛亮更是令我十分敬佩。這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是被劉備三顧茅廬請出山來的。孔明一生善用火,神不知鬼不覺地不知放了幾把火呢!火燒新野、火燒樊城、火燒赤壁……我最愛看孔明六出祁山與司馬懿斗智的情景。有書上說,三國演義里最精彩的就是司馬諸葛斗智的故事。每當讀到孔明獲勝的環節,我就不禁拍手叫好,而讀到仲達(司馬懿)獲勝的環節,我就連聲嘆息。但是,天有不測風云,美好的東西總是不能永恒,誰知孔明病歿五丈原!讀下去,我真想號啕大哭。為何劉禪信黃浩,活活把孔明累死?為何孔明不注意自己的身體?為何魏延踢翻本命燈?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
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
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調寄《臨江仙》
《三國演義》一本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