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讀后感800字
在日常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讀后感了吧.當仔細品讀一部作品后,你心中有什么感想呢?不能光會讀哦,寫一篇讀后感吧。那么你真的會寫讀后感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三國演義讀后感800字,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國演義讀后感800字(篇1)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婉轉著悠揚的旋律,視線又移到了戰火紛飛的當年,三足鼎立,刀光劍影。烽火連天。在這明爭暗斗,分分合合之中,總有一段意味深長的故事,值得我們深思、留戀。其實,這難以忘懷的歷史,融會貫通進生活,你會發現它格外發人深省,格外耀眼。
《三國演義》講述的是漢朝末年,曹操以權謀私,“挾天子以令諸侯”,野心勃勃、手握重兵的袁紹“獨占鰲頭”,于是天下雄才輩出,百花爭艷,成群雄割據的形勢。后天下英豪平定四分五裂的中原,三國先主脫穎而出,三分天下,勢均力敵。分久必合,魏國一統江山,一枝獨秀,三國歸晉。
再回首“煮酒論英雄”,江山代有才人出,不可否認,三國英豪不論是逐鹿中原、大氣磅礴;還是神機妙算、料事如神;或是空有一身武藝與才干,沒有遇到意氣相投的“伯樂”而悔恨終生,他們都值得我們懷念與尊敬。融入生活,最令我念念不忘、晝思夜想的還是粗中有細、大智若愚的張飛。記得一次行軍,大哥劉備決定讓張飛帶兵出征。出發前,大哥、二哥再三囑咐張飛切記不能飲酒。他也就信誓旦旦地做了保證。在與敵人劍拔弩張之時,張飛整天憂心忡忡。怎樣才能既殲滅敵人又減少自己的損失呢?坐立不安之時,他想起自己保證過不再飲酒。頓時靈光一閃,便要手下準備一壺水,裝在酒罐里,將計就計,假戲真做。營內的密探立即將張飛“醉里挑燈看劍”的假消息匯報給敵人。敵軍統領仰天大笑,對張飛掉以輕心,做好了活捉張飛的準備。誰知他們已被張飛“請君入甕”,張飛從而大獲全勝。
其實生活中每一件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有時,當你走入了死胡同,想想張飛,不去與一觸即發的危險硬碰硬,處變不驚,學會從容不迫地變通,試著走另一條路,或許那里就通往勝利,通往榮耀。
生活就像這名垂青史的三國,點點滴滴都值得我們去品味。讓我們用心琢磨,去學、去看、去感受,讀懂生活中的三國。
三國演義讀后感800字(篇2)
公元184年至280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時期,即三國時期。在此期間,諸侯并起,天下紛爭,在臥龍溝的草廬中,一位中年男子頭戴綸巾,手握羽扇,雖然身在世外桃源,卻時刻牽掛著天下的興亡盛衰。于是,便有了三顧茅廬的機緣,三國的歷史也因此變得波瀾起伏……
他,就是諸葛亮。作為劉備的第一謀士,他身肩重任,正如出師表中描述的:“受任于敗軍之際,奉命于危難之間。”他出山之時,劉備正寄人籬下,雖然已經擁有了一塊不大的領地以及少許兵權,但是和袁紹、曹操、孫權比還是相距甚遠。諸葛亮憑著自己杰出的軍事才能和外交才能,通過赤壁之戰的勝利,給了曹操當頭一棒,隨后的三氣周瑜、智取漢中、水淹七軍……終于輔佐劉備建立了一個可以和魏、吳相鼎立的國家――蜀,實現了隆中對三分天下的目標。可惜的是,隆中對中所言的“興復漢室”,卻因諸葛亮的英年早逝而變成了一個永遠無法實現的夢想。
不客氣地說,《三國演義》把諸葛亮近乎神化了。在羅貫中筆下,諸葛亮有通天徹地之能,深謀遠慮,有扭轉乾坤之力,呼風喚雨。無論到哪里都能所向披靡,一生少有不得志之時。草船借箭,三氣周瑜,借東風,赤壁之戰、六出祁山,七擒孟獲,空城計,無一不是他一生的得意之作。正如“演義”的定義――根據歷史傳紀鋪敘引申,并經過作者的`藝術加工而成。正是這一“加工”,便把諸葛亮神話了,變得人不像人,妖不像妖。
《三國志》里的諸葛亮,褪去了草船借箭的光環,少了借東風的際遇,原因在于,前者是根據歷史事件移花接木而成,后者卻是根據民間傳言加工而成。“亮志大而不見機,多謀而少決,好兵而無權”、“諸葛亮明于治而為相”,這是同時代人對他的評價。確實,《三國志》中體描述的那個真實的諸葛亮實際上更善于治國,他治國的能力可以和漢代的蕭何、陳平相比,也能與春秋戰國時的管仲、樂毅齊平。但他的軍事才能卻無法達到姜子牙、張子房的水平。如果說到用人看人的本事,就更平庸了。街亭一戰,他錯任只會紙上談兵的馬謖為街亭守將,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街亭失守,就是因為這一戰,使興復漢室的愿望成為了泡影,致使諸葛亮終其一生也沒有越過這個門檻。雖然諸葛亮不善用兵,但卻通曉蕭何的治國之道、孫武的治軍之道。在街亭失守后,他揮淚斬馬謖,然后自貶三級。正是諸葛亮這種以身作則的精神,使蜀國的政治風貌走上了正軌,也為歷史留下了絢爛的一筆。
這是我從《三國志》中讀出的一點心得體會。常言道“一百個人的眼睛里就有一百個林黛玉”,諸葛亮這個人到底怎么樣,他有什么樣的性格,又有哪些功過,歷史的長河總有一天會向我們一一揭示!
三國演義讀后感800字(篇3)
《三國演義》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是一部歷史性的長篇小說。作者是羅貫中(約1330-約1400),名本,號湖海散人。他所寫的《三國演義》是我國的第一部長篇章回體小說。小說講述了從東漢末年到晉朝統一時期吳、蜀、魏三國之間的斗爭和興亡的一系列故事。這些故事十分精彩,其中有我最喜歡的幾個故事:過五關,斬六將、草船借箭、火燒赤壁、華容道、三顧茅廬、桃園結義……
書中刻畫了上百個人物,無數的軍事謀略。它描寫的主要人物有曹操、劉備、孫權、關羽、張飛、諸葛亮、周瑜、魯肅等,這些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曹操的“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周瑜的“胸懷狹窄、忌才好勝”,諸葛亮的“料敵如神、指揮若定”、劉備為“復興漢室,復興天下”而戰、關羽“威風凜凜,智勇雙全”、趙云“赤膽忠心,驍勇善戰”……但我最喜歡的兩個英雄是諸葛亮和趙云。
諸葛亮是一個忠臣,一生謹慎,鞠躬盡瘁,他熟知天文地理,足智多謀,非常善于用計:“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和“空城計”……趙云對劉備也十分忠心,驍勇善戰,在“單騎救阿斗”中,趙云自己一個人殺了魏國好幾個猛將,為自己和小阿斗開出了一條血路,最后他們都回到劉備身邊了。
讀完了這本書,我懂得了做人要心胸開闊,做事要顧全大局,只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還要刻苦學習,立志做一個學識淵博、智勇雙全的人,成為國家的棟梁!
三國演義讀后感800字(篇4)
《三國演義》家喻戶曉,名揚天下,廣為人知。讀完一遍,令人蕩氣回腸。
《三國演義》寫的是漢末時期,魏、蜀、吳三國爭霸的故事。魏王曹操,蜀王劉備,吳王孫權,并有妙算軍事諸葛亮、龐統、周瑜,猛將軍關云長,趙云,張飛,許褚等等構成了三國鼎立的局面。軍事的神機妙算,猛將軍的智勇雙全,好漢的義氣,小人的奸詐,鑄就了三國曲折的故事,才有羅貫中筆下的千古名著——《三國演義》。
《三國演義》中,神機妙算的軍師無過于臥龍諸葛亮了。赤壁一把火,燒得曹兵丟盔棄甲:三氣周公瑾,氣得周瑜口吐鮮血而亡。孔明舌戰群雄,智激周瑜,奇謀草船借箭,更是膾炙人口。正如徐元直所說:“鳳雛伏龍若得一人,天下可安矣”。此并非夸大其詞。在諸葛亮面前,曹操千軍萬馬何足掛齒。孔明如劉備一臂,令人心服口服,聲聲稱奇。
三國中的猛將軍,那可是好漢如云。關云長身在曹營,心在兄,桃園三結義不忘兄弟,過五關斬六將不在話下,單刀赴會、水淹七軍、刮骨療毒、大義凜然;猛張飛大鬧長板橋,一聲吼,喝退曹兵百萬,令人聞風喪膽;智取隘口,有勇有謀,義釋嚴顏,剛中有柔。趙云趙子龍單騎救主,曹兵百萬,毫無懼意;沖陣救阿斗,如入無人之境。曹操也稱之為一員虎將“古來沖陣扶危主,只有長山趙子龍”。他們的智勇令人贊嘆,他們的壯志忠心與義氣,我佩服得五體投地。
手捧《三國演義》,在三國戰爭中暢游,時而與關云長、張飛征戰沙場;時而與諸葛亮出謀劃策。我仿佛看見了赤壁之戰中,熊熊大火燃燒著敵船。回想眼前,中華民族英勇的氣概、超人的智慧在羅貫中筆下眾位豪杰的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在他們的引領下,中國將會走向世界頂端。我被羅貫中筆下眾多人物的事跡感染著,我將會像他們一樣,縱橫沙場,報效祖國;出謀劃策,壯大祖國。即使不會像關羽,趙云,諸葛亮那樣文武雙全,也要為我們偉大的祖國盡心盡力。
合上《三國演義》,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我被書中許多人物的豪情壯志激勵著。我決心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三國演義讀后感800字(篇5)
這個暑假,我又重溫了我國四大名著之一——《三國演義》。《三國演義》這本書刻畫了許多栩栩如生的人物,比如:劉備、諸葛亮、孫權、周瑜、曹操。《三國演義》這些人物給我印象最深的便是諸葛亮。
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并且還精通兵法。可謂是世上不可多得的人才。正是因為有他,蜀國才能在戰爭中多次獲勝。而他的計謀也常常出現在我們的現代戰爭中,比如:空城計、火燒新野、草船借箭等等。而且,諸葛亮還十分的忠誠,他的智慧和忠誠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
而《三國演義》這本書中最讓我感動的人物是趙云。當時曹操幾十萬軍馬突然來襲,他為了就還沒來得及逃跑的劉備的兩位夫人和兒子,單槍匹馬,殺死曹操數十位大將和數千名士兵,冒死救出了劉備的兒子。趙云那樣的勇猛,那種可以為主子隨時奉獻自己的生命的忠誠深刻我心。我想,可能這正是劉備能在戰爭中獲勝的原因,何等賢德的軍師,何等勇猛的將士,何嘗不能取天下。我認為,如若劉備死的晚一點,劉備的兒子能有志氣一點,天下就一定是劉備的了。
然而《三國演義》本書中的關羽張飛二人雖然十分勇猛,但卻有勇無謀。以至于關羽張飛二人都死的很慘,關羽是由于在鎮守荊州時,孫權來襲,關羽太過輕敵。最后夜走麥城,而麥城中又無糧草,被孫權追上后自殺了。張飛聽說自己的哥哥被殺后,太過悲傷,于是命令手下的官兵趕制白衣,屬下無法交工,又懼怕受軍法,便趁張飛夜晚睡覺時,將其殺死,投降了孫權。由此可以看出,人不能因為自己一時的悲傷而去做事,因為這時你做出來的事有可能會給你帶來殺身之禍。
讀了《三國演義》這本書后,我受益匪淺,以至于夜晚睡覺時,《三國演義》書中的人物還一一展現在我的腦海。讀完后回過頭想想,人生不也是一樣嗎?如果我們一輩子都活在與別人的競爭中,那樣不是很累嗎?倘若我們能夠放開身心,去面對未知的未來,不去在意那些小事。相信最后一定能明白人生的真正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