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四世同堂讀后感
眾所周知,《四世同堂》是老舍最著名的長篇小說。反映了那個年代中國的黑暗,老百姓的苦難,以及中國人頑強不屈的民族精神。下面給大家帶來一些關于2023年四世同堂讀后感,歡迎閱讀與借鑒,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2023年四世同堂讀后感篇1
雖然將近80萬字,厚厚的一大本,可內容精彩、情節緊湊,是那種想要一口氣讀完的好書。全書分惶惑、偷生、饑荒三部曲。小說描述了日本人占領北平,侵略中國期間,四世同堂的祁家人和居住在小羊圈兒的普通市民的生活和命運。這部書里的人物眾多,有英勇抗日的熱血青年,有文雅的詩人、有普通老百姓、有與世無爭的貴族、有無良漢奸、更有無恥的賣國賊。在老舍的文字中,他們充滿個性,是活生生的人物。但這些人物并非是通過直接描述才體現,而是從小說中屬于他們的一行行文字中表露出來。每個人的性格、精神、言語都那么的不同,比如耿直的常二爺、膽小怕事祁老人、看似狡猾卻有良心的白巡長,莽撞的小催,還有無恥的藍東陽。老舍把他們寫活了。我仿佛來到了當年的北平,走進毫不起眼的小羊圈兒胡同,看到他們每個人,聽到他們的說話,這真是奇妙,老舍的文筆太好了,他把人物寫進我的心中,讓我傾聽他們的故事,關心他們的命運。
我最喜歡的人物是祁家老大——瑞宣,充滿文人氣質。他雖不像瑞全或是錢老人那樣勇猛地和日本人對抗,但是,在那樣的年代和環境,他是個老師,更知道亡國奴的恥辱。他雖有愛國精神,可是他還要養家,還要保護家人,所以他不可能像瑞宣那樣毫無顧忌地沖鋒陷陣。但是,就是這樣的愛國精神也是寶貴的。
我最同情的是那位學時淵博的錢老人,他的命運真悲慘。先是被冠曉荷出賣,進了牢,受勁折磨拷打,出來后只剩下半口氣。大兒子為國捐軀,二兒子氣病身亡,太太碰死在墓碑上。這么一個只會舞文弄墨的老人,被日本人折騰得家破人亡。我看到了日本人的狠毒,同時更佩服這位錢老人的骨氣,一個中國人的骨氣。他沒有被嚇倒,沒有屈服,反而去抗爭、去拼命!他敢做地下黨,寫傳單,發情報,還往日本人堆里扔。雖然最后他還是被日本人抓進去了,可是做為一個老人能有這樣的勇氣,令人欽佩。
我最痛恨討厭的是冠家人,特別是那個大赤包,“大!赤!包!”瞧這幾個字就夠讓人惡心的,像個大腫瘤。人呢,更丑,水桶身材,滿臉紅斑,胖的沒脖子,不論她涂多么厚的粉,燙什么樣的頭,看上去還是像個“丑八怪”。她是最不要臉的人,想盡辦法巴結日本人,或是有點兒權勢的軍人,甚至連英國使館的富善先生她也抓住機會,前去“拜訪”。富善先生滿臉驚愕地說:“這也是中國人?”看看,她哪里配做一個中國人,她不過就是一條狗,仗著日本人的走狗!
在這部小說中,我第一次知道了“共和面”,這是日本人給中國人的糧食。里面混雜著泥沙,用水根本和不成面團,更蒸不成饅頭。可憐的妞妞就是吃了“共和面”死的。這是日本人的罪惡!他們根本不把中國人當人看,這“共和面”是連豬都不吃的食物。這是中國人的恥辱!
日本人的罪惡是數不清的,他們在街上隨意殺人,胡亂掃射老百姓,到處修機場,刨墳盜古墓。不過隨著中國人的奮起反抗,小日本的日子也不好過了。別看他們表面上拿個刺刀,威風凜凜,半夜也會偷東西,連祈家的門栓他們都偷。
日本人沒有人性,是野獸!就連最巴結他們的走狗冠家也被他們收拾了。冠曉荷最后被活埋,大赤包下獄發了瘋。日本人用他們的時候,給他們錢和官職,利用他們去害有良心的中國人,一旦大勢已去,就連這些走狗他們也不放過。這也是冠家的罪有應得。
2023年四世同堂讀后感篇2
生在和平年代,沒有親身體驗過當年的抗日戰爭,但歷史總是有它獨特而忠實的記錄者,文學作品雖然或多或少有藝術加工的成分在,但也能讓我們這些不同時代的人感受一把當年的境況,老舍的《四世同堂》便是如此。
該小說以七七事變到日本投降八年抗戰為背景,講述了北平淪陷區小羊圈內各戶人家的命運,四世同堂指的便是當中的祁家。祁老爺子輩分最大,是個正直,保守的老人。其子祁天佑是個民族小資本家,謹慎本分。長孫祁瑞宣是個接受過新思想的知識分子,同時也是家里的頂梁柱,優柔寡斷但有愛國熱忱。老二卻是個只顧自己吃喝玩樂的紈绔子弟。老三祁瑞全是個思想激進的愛國青年。長孫還有一雙兒女,小順兒和妞子。此外,便是兒媳和長孫媳。祁家是人口大家,孫子輩三人三種個性,分別代表了抗日期間對日的三種不同態度。
小說分為三部分,景物鋪墊較少,重在描寫人物的沖突,事件,其中借人物之口敘述了不少意味深長的話。我最難以忘懷的一句是“戰爭最大的教訓,就是教那些從來沒有殺過人的人去殺人”。這是瑞宣的認識,是的,當一個人被逼的走投無路時,為了生存,他可以不惜一切代價搶占那僅有的一席之地,而戰爭就有這樣的“能力”。只要正常,沒有人會無緣無故地傷害他人,所有的不得已大都出自生存的本能。最難以忘記的一幕是祁老爺子抱著妞子的尸體已讓日本人“看看”。這個最小的孩子,只要再堅持幾分鐘,就能聽到抗日勝利的消息,然而她沒能堅持到那一刻,她不過是一個孩童,卻因為侵略者的掠奪而被活活餓死。幼兒何辜,竟要奉上她的生命?日本老婆子也對此感到自責,雖不是她親手殘害,卻是被她的國家迫害的。這場所謂的戰爭究竟有什么意義呢?她家的年青一輩,兩個日本青年男人死去了,留下他們的妻兒漂流在異國他鄉。連最基本的人民生活都無法改善,而只是一味地鼓吹付出,只為滿足政客家們的野心,這樣的國家又有何意義?對于百姓來說,戰爭沒有勝利者,只有失敗者。無論是侵略方還是被侵略方,他們的百姓都已付出了本不會付出的慘重代價。
有愛國的熱血青年,也會有卑躬屈膝的漢奸。在本書中,如藍東陽,大赤包一類的漢奸都是外表丑陋,內心更是齷齪不堪。他們貪慕虛榮,為了一己私利,不惜出賣他人,他們所謂的榮耀是用別人的血淚換來的。他們以為自己很體面,實際上他們只是戴上項圈的狗。最終的結局是咎由自取,不必可憐的。還有招娣,一個原本純真的小姑娘卻因為私欲逐步走上了墮落的道路。當她沒能拒絕大赤包讓她去引誘那個軍官的要求時,她就注定陷落了。一個出賣肉體的人無限逼近靈魂的出賣。
2023年四世同堂讀后感篇3
“范昱,快來幫忙!”爸爸在外邊喊道。“什么事呀?”我一說一邊走出屋去。“哇,是34英寸彩電呀!”我高興地一蹦三尺高。
我們家里現在可成了“四世同堂”了。說起我家的第一代電視機,那可是我們村的第一臺電視機。雖然說是黑白的,而且屏幕很小,但在那個時候是非常稀奇的。當我家買來的時候,屋里屋外圍了好多人。到了晚上呢,大家都準時到我家來看電視,直到電視說再見為止。每天都非常得熱鬧。
到了八幾年,也就是在我剛出生的這幾年,村上的人家大部分都有了黑白電視機,我家的人也就漸漸少了起來。這時,爸爸又帶來了一臺彩電,這就是我家的第二代電視機。它圖象清晰,色彩鮮艷。想要看其它的電視節目,沒有遙控板,得走到電視機前去換頻道,夏天還好說,但到了冬天,誰愿意呀!
爸爸又帶回來了一個新朋友--25英寸的彩電,這下我可高興了,因為它有遙控板,冬天再也不用從暖暖的被窩里起來去換頻道了。只要遙控板輕輕一按,想看哪個臺就看哪個臺。但美中不足的是,收到的頻道不多,有時還要去搖天線,這多麻煩呀!前年,我家造起了小洋房。但這幾臺電視機總有點落伍,全家人決定再去買一臺更大的彩電,這就出現了文章開頭的一幕。
這可是名牌彩電呀!我家同時也裝上了有線電視,頻道更多了,圖象更清晰,色彩更鮮,節目更加精彩。我想看的動畫片也越來越多。我們全家坐在沙發上便可知天下事。這就是我們的第四代電視機。看著這電視機,我想:將來等我長大后,那彩電一定是“立體式”和“袖珍型”的。
有了“立體式”電視機,我可以看得更清晰,身臨其境;有了袖珍電視,那我可在火車、汽車里,任何地方都可隨時隨地欣賞那精彩的電視節目了。到那時,我家可不是“四世同堂”了,而是“五世、六世同堂”了!
2023年四世同堂讀后感篇4
偶爾聽別人談起這本書,便去買來看了。
人的本性在經歷那樣一個年代,承受那樣的磨練后,變得如此真實。要說印象,讀完第一遍,幾乎只想得起錢先生了。他是完全正面的,沒有動搖過的,唯一的一個。不知道為什么人們忽略書中如此堅強的人,單單他的勇敢,就是一抹不容忽視的風景,在全書緩慢而陰郁的節奏中,錢默吟是一個緊湊神秘的形象,為書增加許多鏗鏘之力。
招弟算是個犧牲品吧,無論本性如何善良,生活在一個這樣的人家中,她注定是不幸的。她墮落了,她不再懂得愛惜自己。在媽媽的慘死和爸爸的落魄中,她早已不再是那個純潔的女子了。
中國人注定是要恨日本人的,看完《四世同堂》,你會更加確信自己的恨。然而那個年代,給人帶來的迷茫是無盡的,人像是迷了路,是不知所措的可悲。所以有的人光榮了,犧牲了,有的人背叛了,慘死了。戰爭結束了,然而老舍先生給大家一個不是結局的結局。其實所有的故事都不會結束的,“起風了”,我想就足以表達老舍先生的意思了。歷史的車輪輾轉向前,時代的洪流潮起潮落,起風了,或許驚雷,或許大雨,渺渺茫茫。中國始終推著大車前進,泥濘和傷痕總是有的,但回首過去悲壯的一頁,除了記憶和嘆息,我們應該看見預示著光明的未來。
2023年四世同堂讀后感篇5
“千里刀光影,仇恨燃九城,月圓之夜人不歸,花香之地無和平……”聽過駱玉笙激越的唱腔,看過電視劇《四世同堂》,我被劇情深深感染,覺得意猶未盡,于是,便想尋來老舍先生的原著《四世同堂》細細品讀。
小羊圈胡同,多么善良的一個街名,卻闖進一伙強盜,祁老人一輩子生活中這里,他一生無求,只想把這個四世同堂的日子過下去,然而,復巢之下,豈有完卵。兒子天佑不堪侮投湖而死,二孫子瑞豐投敵死于非命,二孫媳婦胖菊子投靠漢奸淪落院染病而亡,重孫女小妞子也餓死了。錢默吟這一典型的舊式文人,民國年間他還戴著紅呢子風帽,一家人深居簡出,可孫子被日本人搶走,而他也受盡嚴刑折磨,最終家破人亡。小崔,只想拉洋車養家糊口,也死于日寇屠刀下。棚匠劉師傅,除了會替人家裱糊房屋還有一點業余愛好—舞獅子,誰想日本人逼著他為攻陷中國的一個個大城市而去舞獅慶祝,他憤而離家遠走他鄉。
京華之地,皇城根下,餓民奪食,混合面吃得人東倒西歪,半死不活的都拉到郊外,郊外迎接他們的不是病床而是挖好的大坑,大坑里黑壓壓的人都想逃命,日本人邊撒石灰邊填土,成百上千的人就這樣失去了生命……
讀到這里我深切地明白了什么叫落后就要挨打,什么又叫茍且偷生。
品讀這部百萬字的恢宏巨著,猶如眼前展開了一幅歷史長卷。國破家亡,城春草深。面對強敵,有人奮起反抗,如老三瑞全偷跑出城,參加了抗日隊伍;小崔痛打日寇;小文、桐芳借唱戲之名行刺日寇,最終與敵人同歸于盡;年邁的李四爺與敵人以死相拼,死得悲壯。也有人如冠曉荷、大赤包、招弟、蘭東陽成了不齒于人類的漢奸,最后或活埋,或瘋死,或被掐死,或跑到日本遇上爆炸尸骨無存。
好在歷史是人民創造的,是由人民推動向前的,我們不能讓一片烏云擋住眼睛而看不清未來,未來是屬于愛好和平的人民的,只要人民愿意生活在一個和諧的世界里,軍國主義的螳臂是無論如何也阻擋不了滾滾向前的歷史車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