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后感
漫長歲月中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候,最關鍵的讀后感怎么能落下!為了讓您不再為寫讀后感頭疼,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后感,供大家參考借鑒,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后感精選篇1
最近我讀了《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知道了魯迅先生是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這篇文章通過回憶,記敘了伯父魯迅先生給作者留下深刻印象的幾件事,表現(xiàn)了魯迅先生對待學習的認真態(tài)度、痛恨舊社會和熱愛勞動人民的思想感情。表達了作者對伯父的敬愛和懷戀之情。
文中很多地方都表現(xiàn)了魯迅先生是個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人,例如:“爸爸跑到伯父家里,不一會兒,就跟伯父拿了藥和紗布出來。他們把那個拉車的扶上車子,一個蹲著,一個半跪著爸爸拿鑷子夾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給他洗干凈。他們又給他敷上藥,扎好繃帶。”
從魯迅先生愛憎分明,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質(zhì)中,我想到了我自己:自私、小氣,永遠以自己為中心;總認為自己的事該別人管,別人的事與自己沒關系;自己需要幫助時,別人必須來幫忙,別人需要幫忙時,自己卻冷眼旁觀……想起來真是太不應該了。
今后,我一定要改掉自己自私、小氣的毛病。要學習魯迅先生為自己想得少、為別人想得多的高尚品質(zhì),做一個樂于助人的文明人!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后感精選篇2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課文主要講了三件事,第一件事是我和伯父談《水滸傳》,第二件事是我和伯父談碰壁,第三件事是和爸爸、伯父一起救助一位車夫。這幾件事給我的印象很深,讓我體會到了魯迅先生的品質(zhì)。
第一件事主要講了作者周曄讀書不認真,只注意緊張動人的情節(jié),伯父問作者,作者就張冠李戴亂說一氣,伯父說:“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這句表面上伯父是在夸自己的記性好,實際是在罵作者讀書不認真。我以前買書只看封面好不好看,再看插圖好不好就買下了,回到家一看,結果一點也不好看,讀了這個故事,我心里感到愧疚。
第二件事是主要講了“我”和伯父談起了鼻子,“我”對伯父說“伯父,您跟爸爸哪都像,就是有一點不像。”伯父問:“哪一點不像呢?”作者說“爸爸的鼻子又高又直,您呢,又扁又平。”伯父說小的時候碰了幾次壁,把鼻子碰扁了。這句話表面上是伯父碰壁把鼻子碰扁了,實際上是伯父與反動勢力做斗爭時受到的殘酷迫害。
第三個故事告訴了我們要助人為樂。魯迅救了一個車夫,還給了他一些錢,魯迅的品質(zhì)太高尚了,我們要學習他這種品質(zhì)。
我要學習魯迅先生這種高尚的品質(zhì),做到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助人為樂。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后感精選篇3
父母、老師常常教育我們: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通過讀中國作家周鏵寫的《我的伯父魯迅先生》,我才更徹底懂得這句話的真正含義。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這篇文章把作者對舊社會的憎恨,對勞動人民的同情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我們的面前,使我深受感動,從中受益匪淺。
文中有一句話,使我心潮澎湃,激動不已,那就是:“天黑了,路燈發(fā)出微弱的光。我站在伯父家門口看著他們,突然感到深深的含義,摸摸自己的鼻尖,冷得像水,腳和手也有些麻木了。我想,這么冷的天,哪個拉車的怎么能光這拉著車在路上跑呢?比如,有一次,我拿著那晶瑩的錢去買東西吃,路過的時候,看見了兩個可憐的乞丐,我很同情他們,就把我唯一的錢給了他們!
讓我們微笑中迎來新的一年,鏟除舊社會的罪惡,翻開嶄新的一頁……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后感精選篇4
近日前學習了葉老師《我的伯父魯迅先生》的精彩課堂教學,為葉老師的授課藝術拍案,她在努力營造強烈的文化氛圍同時,追求震撼人心的效果,整堂課給我們一種心靈的震撼,具有深沉的內(nèi)涵。葉老師對教材有著深入和獨到的解讀,以“淚”這條明線貫穿全課,輔以“愛”這條暗線統(tǒng)領全文,引導學生感受和體會魯迅先生博大的“愛”的胸懷,走近“愛”的大使――魯迅先生。在整體觀照的前提下,在重點處精雕細刻,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結構的精致,帶給我們的是主題的升華,內(nèi)涵開掘的深刻,把文本的主旨提升到魯迅的“愛”,博大的“愛”。“愛”和“淚”相互呼應,課顯得出奇精致。在課的展開過程中葉老師對課堂“節(jié)奏”的`把握比較嫻熟,“救助車夫”濃墨重彩,在“半跪”、“清清楚楚”兩個點重錘敲擊,鋪陳舒展,一氣呵成。葉老師對“半跪”的咀嚼:讓學生說魯迅先生的哪個動作深深的印在了你腦海中,學生集中到“半跪”,老師先讓學生半跪一下,讓孩子說說有什么感覺?然后教師用畫外音描述,請學生閉上眼睛,馳騁想象讓畫面動起來。再到課文中去找哪些地方可以看出魯迅就這樣跪了許久?學生創(chuàng)造性地說:跪出了心疼、跪出了憐愛、跪出了同情、跪出了親切……這“半跪”跪出了對弱勢群體的關注,對老百姓的愛……還覺得這一跪,不僅僅跪出老百姓的關愛、同情,還跪出魯迅先生的平凡、樸實、厚重,更跪出了魯迅的偉大的人格魅力,將“俯首甘為孺子牛”的精神得到了最高境界的展示。
更為可貴的是她“讓語言訓練走向內(nèi)化并外顯”在本節(jié)課中詮釋得很到位,葉老師在教學流程的處理上較為完善的展示了這一點,她不僅抓住經(jīng)典的“半跪”“嚴肅”等詞語的理解,還從聯(lián)系上下文,從多個角度將語言文字內(nèi)化,為了體現(xiàn)魯迅“為自己想的少,為別人想的多”這一中心,特別是在救護車夫這一環(huán)節(jié)的處理上,從環(huán)境渲染、時間變化、黃包車夫傷口的輕重,作者的感受,讓學生反復朗讀,揣摩、品味感悟文本,引導學生將文本讀厚讀深再讀薄,使魯迅這一人物形象豐滿、躍然紙上,寫人為了寫事,寫事通過寫人來呈現(xiàn),葉老師沒有空洞的說教,而是讓學生悄無聲息中感悟寫作技巧,將文本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和諧統(tǒng)一,學生在今后的寫作中一定會學以致用,葉老師這一節(jié)課是一節(jié)還“小語”姓“語”的返璞歸真的示范課,我非常欣賞葉老師這種無痕教學,這是我最真切的感受。
《我的伯父魯迅先生》讀后感精選篇5
“研究性學習”理念的“研究性閱讀”教學方式,重在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發(fā)展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文,無論是從課文的主題、人物的形象看,都是實施“研究性閱讀”教學方式的極好載體。正由于本教材具有這一特色,教師在教學設計及教學中,學生的主動研究在閱讀活動之中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一、讀通課文,把握研究主題。
在學生初讀課文、整體感知全部到位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最有研究價值的問題。經(jīng)研究后學生認定“為什么伯父會得到各色各樣的人的愛戴?”這一問題是“研究”的關鍵所在。教師在教學中以此突破重點,集中了“研究”的主題,并以此輻射全文。
二、精讀課文,領悟研究策略。
教師引入:“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第一件事(板書:談《水滸傳》)。你覺得哪些句子值得研究?”然后讓學生自主學習,不管是小組學習,還是自己獨立思考,或者在感情朗讀中體會。最后得出兩個句子值得研究:“哈哈!還是我的記性好。”“聽了伯父這句話,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罵還難受。”接著教師巧妙地引導學生研究閱讀這兩個句子,通過反復感情朗讀和研究性地討論,讓學生在讀中體會,在讀中感悟。使學生品味出魯迅先生在夸自己“記性好”時,實際上是在批評“我”讀書“囫圇吞棗”。雖然伯父沒有直接批評“我”,但“我”知道,伯父是在教育“我”要認真讀書,在這同時,伯父不愿傷“我”的自尊心,這是伯父對“我”的關心和愛護。因此使我感受到“聽了伯父這句話,我又羞愧,又悔恨,比挨打挨罵還難受。”
當學生在研究中遇到困難時,教師又為學生提供了魯迅先生關愛青少年的有關資料,還有目的地設計了這樣一個填空:“因為伯父關心愛護青少年,所以得到 的愛戴。”使學生真切地感悟到了魯迅先生為什么得到青少年的愛戴。
三、回讀課文,類化研究體驗。
在學習第二件事(談“碰壁”)時,著重研究了“你想,四周圍黑洞洞的,還不容易碰壁嗎?”這句話。學生以前一件事的學習方式,來研究閱讀這一件事。學生研讀,教師巡視,讀后組織交流對這句話的理解。因這句話比較難理解,教師就作了巧妙地引導和點撥。使學生真正懂得了魯迅先生說這句話的含義,并且對魯迅先生有了更深的了解,知道魯迅先生敢于與黑暗勢力作斗爭,因此得到了許許多多愛國人士的愛戴。
教師在教學設計中,抓住“研究”主題:“為什么伯父會得到各色各樣的人的愛戴?”突出重點, 輻射全文,收以一當十之效,擺脫了“多余的情節(jié)分析、繁瑣的提問設計、僵化的章法講解”的傳統(tǒng)模式,培養(yǎng)了學生的研究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精神。在實施研究的過程中,又充分體現(xiàn)了“反復誦讀、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語文學科個性,從根本上有別于其他學科的研究方式,充滿了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