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飛的教室讀后感
閱讀后感通常是指讀完一本書、一篇文章、一段文字、幾句名言或一段音樂之后,將所感受到的感覺和得到的啟示寫成的文章。以下是小編為大家分享的《會飛的教室》的閱讀心得,希望對你們有所幫助。
會飛的教室讀后感(篇1)
《會飛的教室》講述的是孩子們在圣誕節晚會上自編自演的一場戲。全書有排演展開,通過一系列生動、感人的情節,塑造了一群聰穎、活潑、天真、可愛的少年形象。其中有多愁善感的姚妮,才華橫溢的戴馬亭,冷靜持重的塞巴修,膽小怕事的鄔理,魁梧好斗的馬提斯以及值得信任的老師,充滿童趣的“禁煙老師”······都以獨特的形象在這本書中表現的淋漓盡致,再現了當時的校園風景。書中描寫的那種濃濃的同學之情、師生之情、朋友之誼、喚起大家對友情的追憶和珍惜。
本書共提到了四位老師:正義的老師——培克、禁煙老師——羅勃、自然老師——格林、德文老師——葛祿依。孩子們最喜歡的是禁煙老師和正義老師,最不喜歡的是自然老師格林。他們不喜歡格林老師的原因是這個老師一成不變一個笑話竟然講了一輩子,學生不滿足他的教學方式和思維模式。他們喜歡正義老師對他們的真誠和理解,還有正義老師的那份正直。正義老師甘愿和他們一起受罰,耐心聽他們講解他們的故事,對孩子有發自心底的關愛和幫助。他們喜歡禁煙老師的善良、寬容和聰明才智,禁煙老師為他們出謀劃策,同他們親密交流,而且充滿神奇色彩。從這兩個人物中我似乎看到學生需要的好老師是什么樣子的,這正是這本書的獨特之處,也是眾多教育名著、教育講座所沒有回答的。但是要做學生喜歡的老師不能僅限于單純的模仿,還需要我們不斷的實踐與探索。
孩子畢竟還是孩子,他們有自己的思維方式,有自己解決問題的方式,也有自己的廣闊天地。這些都是我們成人老師所不了解、所不易感受的。本書中呈現的所有故事和情節幾乎處處都能讓我們感受到濃濃的孩子氣息、孩子思維。老師總在挖空心思,想如何指導、引導、疏導學生,可似乎又充滿誤導。有時候不妨簡單一點學會去感受學生的感受,用孩子的思維去想問題可能很多教育難題也會迎刃而解。
會飛的教室讀后感(篇2)
這本書的主要人物有:中學生鄔理、馬提斯、戴馬亭、姚尼和培克和禁煙老師。
鄔理貴族出身,膽小怕事,所以為了證明自己不是膽小鬼,撐著雨傘,從鐵竿上跳了下來。
馬提斯身強力壯,勇猛善戰,老說鄔理膽小鬼,但自從鄔理摔傷后,他再也不叫鄔理膽小鬼了,還有點為鄔理擔心。
戴馬亭品學兼優,善解人意,雖然家庭貧困,他靠獎學金生活,但很樂觀。
姚尼從小被遺棄,多愁善感,他和戴馬亭是好朋友,遇到事情不悲觀,都會鎮定想辦法。
培克老師學生們叫他“正義老師”,因為他從不會罵孩子,而是孩子遇到事情他會幫孩子。他的家庭很不幸,孩子和家人都因病去世,他的好朋友是一位醫生,卻因為沒能幫上忙,感到愧疚,參加完喪禮,就不辭而別了,一別就是二十年,這位朋友是誰呢?
禁煙老師真名叫羅勃,他是一位醫生,最后成為了一名校醫,因為他的車廂上掛著“禁止吸煙”的牌子,所以才叫禁煙老師。他就是培克老師的好朋友。沒想到因為姚尼和戴馬亭他們竟意外重逢了。
我最喜歡其中的三個故事,第一個故事是“排演戲劇”,《會飛的教室》這個戲劇還是姚尼的杰作呢,戴馬亭布置背景,他們幾個都在里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他們的想象力太豐富了,把教室想成一架飛架,可以到世界各地進行實地考察,這樣既能增加學習效果,也能提高學習興趣。我想象坐在高鐵或輪船上,帶上學習用具,觀賞者實景來學習,也能達到學習的效果哦。
第二個故事是“鄔理冒險”,別人都嘲笑鄔理是膽小鬼,鄔理要做一件轟轟烈烈的事來證明自己,他撐著雨傘,上到半空中的鐵竿上,沒料到傘像開了花似的散開了,他重重地摔在了雪地上,臉色蒼白,想死了一樣。幸好沒有什么大事,腿骨骨折了,胸部受了點輕傷,沒有腦震蕩,真是不幸中的大幸了。其實鄔理不是膽小鬼,他只是害羞,不善于表達,像我一樣。所以不要嘲笑、欺負別人,不然會給別人帶來心理障礙,造成傷害的哦。
第三個故事是“老友重逢”,講的就是培克和禁煙老師之間的感人故事,就在他們見面的那一瞬間,兩雙手緊緊相握,似乎永遠也不愿分開。他們小時候就是校友,雖然離別了二十年,感情依然深厚。我們現在是同學,以后就是朋友,一定要好好珍惜這份友誼哦!
會飛的教室讀后感(篇3)
今日,我讀了德國著名作家卡斯特納寫的《會飛的教室》一書,感受頗深。
這本書是由排練和演出話劇《會飛的教室》來貫穿整個故事情節的,全書以排演展開,經過一系列生動、感人的情節,塑造了一群聰穎、活潑、天真、可愛的少年形象:被父母遺棄、文采飛揚的姚尼,家境貧困、滿腹才華的戴馬亭,沉著穩重、善于邏輯的塞巴修,膽小怕事、善良真誠的鄔尼和體格健壯的馬提斯以及充滿愛心的“正義教師”佩克,備受學生愛戴的“禁煙教師”鮑勃……。書中描述的那種濃濃的同學之情、師生之情、朋友之誼,讓身為學生的我也感同身受,仿佛就在這些人物的身邊。
在這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人物就是班長戴馬亭。他家境很貧困,交不起學費,每年都只能靠優異的成績換來獎學金學習。他很隨和,也很有領導力,他遇事不慌張,先冷靜思考再做出決定。他以往對大家說過:“我們人窮志不窮,不會因為一時的窘迫而向現實妥協,過分沮喪。只要勇敢、堅強,就不會讓別人看輕。戴馬亭對同學對教師都有深厚的感情。有一次,由于家境貧困,他的父母沒有湊夠錢給他買車票,他不能和他們一齊過節了,戴馬亭怕他的好友姚尼看到他流淚的雙頰而為他擔心,所以就頭也不抬地跟姚尼談話,一點點小事也體現了朋友間濃厚的友情。還有一次,他們的佩克教師偶然提到對一個失散多年的老友的無限思念,戴馬亭就把這件事記在了心里,最終幫忙教師和闊別幾十載的好朋友得以重聚,在此給了他們尊敬的教師最美麗的圣誕禮物。說明了他們之間的師生之情。
戴馬亭,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學習。例如:他做起事來有條不紊;他不畏艱辛、不怕困難;他臨危不懼、遇事不驚善于思考。可是我呢有時候做事東一榔頭西一棒;一遇到困難就容易打退堂鼓;當遇到危險就十分緊張,頭腦就亂了,手忙腳亂的,做不好事情;有時比較沖動,沒有冷靜的思考就盲目地下結論,所以,我在同學們心中的威信也不是很高。這些方面都是我需要向他學習、改善的。
《會飛的教室》不僅僅讓我明白了很多做人的道理,體會到了各種真摯的感情,也讓自我找到了與主人公的差距有了學習的目標,我期望能和作者一樣,成為一個不畏艱辛勤奮頑強的人。
會飛的教室讀后感(篇4)
世界上真的有會飛的教室嗎?不,那只是德國一所男校中一些少年所編排的小品而已,膽小的鄔理,多愁善感的姚尼,品學兼優的戴馬亭,善于推理的塞馬修與力大無窮的馬圖斯都參加了這次圣誕演出。
《會飛的教室》這本書是德國的埃里克。卡斯特納所寫的,他出版于1933年,至今已經出版了86年,也就是說當你的爺爺的爸爸在像你這么大的時候已經可以讀到這本書了,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這本書的版本有很多,那是因為當時的人的想法與現在不同了,所以這本書有許多的改寫與編寫。
這本書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故事中主人公們之間的深厚友誼,以及在他們身邊發生了許多快樂的事,難過的事與無聊的事。膽小的鄔理,為了證明自己的勇氣,用一把小傘從高處跳了下來,最后小腿摔骨折了,我認為這種證明勇氣的方法實在有點太粗魯。班長戴馬亭因為家境不好,而經常默默的流眼淚,當他得知自己圣誕節回不了家的時候,一個人孤零零的待在欄桿上偷偷哭泣,培克老師將自己打算用來旅行的錢給了他,培克老師的這個舉動給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深刻印象,更加奠基了老師們在我心中的高大形象。
讀完這本書時,有一個問題一直困擾著我,會飛的教室,只是這本書中一個小小的片段,而且并沒有詳細的寫,為什么要用它做題目呢?經過我的思考之后,我得到了答案——因為《會飛的教室》這個題目不僅把整本書串聯起來,還給人帶來無限的想象。所以用會飛的教室來做題目,真是最好不過了!
要知道世界上每年都會出版上萬本書,但是有很多書出版不久就不見了,為什么這本書已經出版將近一個世紀了,卻仍然很受歡迎?因為這本書里的人物非常坦誠,他們的高興難過都很真實,書中的主人公難過,我也跟著難過,就好像自己深陷故事當中,讓人有種身臨其境感覺。
這本書中的主人公都在努力尋找成功,努力讓自己的生命沒有遺憾,而我們生活在這個和平、幸福的環境,就更應該有努力向上,突破自我,尋找成功的精神。
會飛的教室讀后感(篇5)
寒假里,我讀了一本書名字叫《會飛的教室》。這里面的主人公是戴瑪亭,鄔理,馬提斯,姚寧這幾個主人公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姚寧。因為他從小就被家人拋棄,一直是被別人照顧。
他很可憐所以我才喜歡她!我讀到的知識有只要你永遠也不放棄希望,總有一天你會實現自己的夢想。所以我們每個人都要勇敢地所有的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