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
當你讀完一本書籍感想萬千卻無處宣泄情感的時候你可以去寫一篇讀后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后感而煩惱,下面是小編整理的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800字,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篇1)
花開有聲,因為傾聽;草長有聲,用心良苦;水滴有聲,傾聽有徑。為了傾聽她的心跳,我付出了一滴眼淚。
——題記
我是西湖里的一朵白蓮。
每天都有無數人慕名而來,為一位女子,那個如我一般的女子——林徽因。
他們說,她很美,閑淡如蓮。
他們說,她是一個高貴靈秀的女子,一生能得三個優秀男子的傾心呵護。
他們說,她是一個不甘平凡的女子,走南闖北留下多少風韻詩篇。
她,到底是一個怎樣的女子?
“大娰嗣徽因,則百斯男。”這是她的名字,詩一樣的名字,詩一樣的人,在康橋畫上最為柔情的一筆。正處花季的她遇上年僅24歲的徐志摩,這個多情才子對她的誘惑是難以言喻的。盡管徐志摩已有家室,但他們還是愛得義無反顧。都知道,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可還是信誓旦旦地承諾永遠。也許,他們正是那種不在乎天長地久,只在乎曾經擁有的'人。盡管后來的她不辭而別,盡管徐志摩簽了離婚協議書,也未能換回他們之間亦深亦淺的愛意。我依然相信康橋時光定是他們一生中最為懷念的一段時光。因為愛,他們相逢;又因為愛,他們分別。林徽因從不會因為世俗而改變自己的步伐。離開,就昂首闊步地向前,絕不回頭。
她是一個敢愛,決絕的女子。
“答案很長,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準備好聽我了嗎?”這是她對梁思成的回復,更是一份承諾。這個選擇注定了她平淡簡單卻永遠不會孤絕和貧瘠的一生。也許這一生并不是完美無缺的,卻一定是最清寧安穩的。許多人說,她活得太清白了,清白得就像那輪懸掛在中天的明月,讓人不敢亦不忍親近,生怕她的潔凈會照見自己的污濁。那么多的女子為了愛情將自己傷得千瘡百孔,支離破碎,唯獨林徽因沒有那些悲絕的回憶。
她是一個清絕,真實的女子。
“我說你是人間四月天,笑響點亮了四面風。”這首《你是人間的四月天》是徐志摩死后林徽因為他而寫的一首詩,但這其中,是否能看見那個守了她一生、愛了她一生的金岳霖的影子呢?
呵,有人說,金岳霖的住處始終是挨著林徽因的。一代學界泰斗終身不娶,也只為守著一人,那美麗如蝶的女子。我始終覺得,盡管林徽因以她絕代姿容,曠世才情,冰潔風雅讓三個最優秀的男子深愛了一輩子,卻唯獨只有金岳霖一人,將這份愛貫徹到底。徐志摩傾慕干凈清澈如精靈一般的林徽因,卻也愛上了嫵媚妖嬈如玫瑰的陸小曼;梁思成雖傾心照顧了她一輩子,卻也在她死后,娶了他的學生林洙;只有金岳霖敬她愛她,直至生命結束。如果我不知道林徽因是個怎樣的人,那么通過金岳霖默默守候的一生,我也會明白,她有多么值得憐惜。
她是一個溫情,堅強的女子。
我好像懂了,又似永遠懂不了,那個謎一樣的女子——林徽因。
這樣的女子真的太過聰穎,她懂得如何讓自己洋溢著迷人的魅力,不經意間,無意地看著花開花落,卻成了他人眼中永不凋零的花。她永遠不會讓自己陷入苦惱,任何時候,她都可以讓自己優雅地行走,著一襲素色白裙,走在人間四月天,等待一樹又一樹的花開。春天早已遠去,她卻還在,如池中白蓮,烈日下,依舊美得自然。
一陣微風拂過,我的身姿越顯靈勁,咦,那幽而不膩,膩而不俗的香氣……我是多久沒開花了呢?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篇2)
你會因為愛一個人,等她一輩子嗎?
你為了自己的夢想曾經付出過多少?
如今陪伴在你身邊的人,是你愛的人嗎?
沒看過林徽因的文字,只讀過她一首詩《你是人間四月天》,寫的很美。這世界上有才華出眾,美貌出眾,家世出眾,學歷出眾的人,林徽因算一個。雖然相傳民國那些才女們一個看不起一個,但是林徽因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想寫的,是金岳霖,這個等了林徽因一輩子的男人。他們是鄰居,是因為無論林徽因和梁思成到哪里,金岳霖都會跟著他們到哪里,就這樣默默守護了一輩子。林徽因也曾愛過他的,當年林徽因去香山養病,曾對梁思成說,我同時愛上了兩個人,而另一個人,就是金岳霖。梁思成跟林徽因說,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也會祝你們幸福的。可彼時的林徽因,有美滿的家庭,輝煌的事業,即使心里喜歡金岳霖,也不會放棄已有的一切,再去追求一場轟轟烈烈的愛情。所以金岳霖自動退出,還是像往常一樣,同他們兩人做朋友,默默陪在林徽因身邊。最讓我難過的是,林徽因死后,金岳霖是治喪委員會的'一員,他當時該忍著多大的悲痛,去送別這個他愛了一生,卻從未得到過的女子。在林徽因死后的某一天,金岳霖把一些朋友聚到了一起,飯吃到一半,金岳霖站起來說,今天是林徽因的生日,寫到這里已經淚目,作為丈夫的梁思成,在林徽因死后娶了自己的學生,而金岳霖,卻還在給她過生辰。而且直到晚年,金岳霖都跟林徽因的孩子們在一起,孩子們也都親切的稱呼他為金爸。這份深沉克制的愛,無論何時都讓人為之動容。
另一個和林徽因割舍不斷的男人,就是徐志摩,提起徐志摩,都知道是大才子,上學時就學他的“悄悄是離別的笙簫,沉默是今晚的康橋。”但對于感情來說,在我看來他就是一個渣男。嫌棄自己的原配妻子,甚至為了和林徽因在一起,不惜和原配妻子離婚,如果不嫁給徐志摩,以張幼儀的能力和家世,一定會嫁給一個愛她的人,一生平安富足。徐志摩是參加林徽因的演講會,飛機失事而離世,這份孽緣也因為他的離去而結束。雖然后來徐志摩和陸小曼結婚,但是在他的生命里,林徽因是他一生的白月光。徐志摩死后,林徽因委托梁思成在失事現場帶回了一小塊飛機殘骸,一直掛在她臥室的墻壁上,以此紀念。這一段感情,我覺得用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卻有恃無恐來形容最是貼切了。
而林徽因嫁給梁思成,無疑是最明智的選擇。結婚之前,梁思成曾經問過林徽因:有一句話,我只問一次,以后都不會再問,為什么會是我。林徽因沉默了一會兒說,答案很長,我準備用一生的時間來回答你。林、粱兩家是世交,門當戶對,兩個人的婚姻也是琴瑟和鳴,伉儷情深。梁思成和林徽因不僅是夫妻,也是工作上的伙伴。受林徽因的影響,梁思成也修了建筑學,兩個人一起走過了祖國的各個地方,研究各類建筑,相互陪伴相互扶持。林徽因用一輩子回答了梁思成的問題,而梁思成也用一輩子寵愛支持著林徽因,這或許就是最好的愛情吧。
從前種種都已成過往,那些愛恨,那些遺憾,也都已消失在歲月的長河中。永遠留存下來的,是那些優美的詩詞和建筑作品。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篇3)
原來,才女身上所流落的氣息韻致,就像那藏有百年故事的老房子里留下的檀木香衣柜,總是高大沉厚的樣式,何時打開來,都彌漫著淡淡香味,李清照是,林徽因亦是。
自古才子佳人多多情,徐志摩也好,梁思成也罷;抑或林徽因、陸小曼,哪個不才情橫溢,哪個不多情?徐志摩為了林徽因,丟下了結發妻子張幼儀;陸小曼為了徐志摩,離開了丈夫王庚;林徽因雖與梁思成喜結良緣,但心里還裝著徐志摩以及金岳霖。因為他們的多情,才有了“在康橋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一條水草”“我將于茫茫人海中訪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也才有了“記憶的梗上,誰不有兩三朵娉婷,披著情緒的花,無名的展開”“這跳動的心怎樣安插,田里一窄條路,八月里這憂愁?”“你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燕在梁間呢喃,你是愛,是暖,是希望,你是人間的四月天!”但他們的多情,于我這個情感不豐富的平凡人,顯得很遙遠,如隔云端。也為此而慶幸,在茫茫人海中找到了我唯一靈魂之伴侶——先生汪。
她們的`情感是我不認同的,就如我永遠也成不了詩人、文人一樣(也許正是因為我缺少這樣的情感的原因),但我被她們的才情深深的折服,她們讓我敬佩。就如林徽因,20歲擔任印度詩人哲泰戈爾的翻譯;25歲設計出了東北大學的校徽圖案;35歲為云南大學設計女生宿舍;45歲與清華大學設計團隊設計國徽,并于46歲時通過由他們設計團隊設計的國徽圖案……詩歌、散文、小說等也伴著她一生。這樣的才情,世間能有幾個女子有之。
我更感慨于梁思成的大度,當林徽因對從外地考察回來的梁思成說,她苦惱極了,因為她同時愛上了兩個人,不知怎么辦才好。梁思成聽罷一夜不眠,次日他告知自己的愛妻:“你是自由的,如果你選擇了老金,我祝愿你們永遠幸福。”梁思成這是灑脫?是大度?是太過愛林徽因?還是不夠愛林徽因?抑或……
愛情,婚姻于我,不允許它有瑕疵、有雜質。也慶幸和自豪,我有著這樣的愛情和婚姻。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篇4)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白落梅帶著一本書跟我們講述了一個女人的故事,書中那唯美的語句句句滴在心里,書中那些故事件件打動心靈。
這本書真的挺不錯的,如果要我說最美女子的代表,我會毫不猶豫的說是林徽因,一位才貌并中的女子,她讓徐志摩懷想了一生,讓梁思成寵愛了一生,讓金岳霖記掛了一生,讓這三位才子如此迷戀的一位女子,最后選擇了建筑學家梁思成來陪她走完這一生。可能會有很多人覺得林徽因應該選擇的是徐志摩,因為這位浪漫的詩人好像更適合她,才子才女看似更般配,她最后的選擇卻讓很多人惋惜。
但如果我是林徽因,我也會選擇梁思成。詩情畫意的生活本該就是故事的'情節,稍縱即逝,實實在在的幸福才是每個女人最想要的,可惜,可悲,就是如此簡單的幸福卻成了一種奢望。真讓人嘆息。
每當晚上夜色朦朧的時候我都會不由自主地翻開這本書,看著會讓人感到平靜,很舒服的語言表達,也很浪漫,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一簾夢,靜靜的。
于千萬人中,我們遇到,我相信這是一種緣分,祝愿作者,祝愿身邊的每一個人都幸福安好——你若安好便是晴天,你若快樂便是幸福!
你若安好便是晴天讀后感(篇5)
一個人,一本書,一杯茶,一簾夢。有時候,寂寞是這樣叫人心動,也只有此刻,世事才會如此波瀾不驚。涼風吹起書頁,這煙雨讓塵封在書卷里的詞章和故事彌漫著潮濕的氣息。獨倚幽窗,看轉角處的青石小巷,一柄久違的油紙傘,遮住了低過屋檐的光陰。
——引子
我眼中的林徽因
林徽因,生在民國時期。她是那一代風華絕貌、才華橫溢的'女子。
她有理想,有目標,有追求。她與尋常女子不同,那個時代的女子的理想普遍是嫁得好,然后在家相夫教子,裹著腳平穩過一生。可徽因卻不同,她曾與梁思成說過,她要出國學建筑,她的夢想是做一個建筑學家。后來,她做到了。
她知書,聰惠。她的文字,充滿知性和靈性,兼具溫婉含蓄,和冷峻自信,煥發著剛柔并濟的光彩。她與梁思成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美術學院學習,獲得博士學位后,又入耶魯大學戲劇學院學習舞臺美術設計半年。
她達理,冷靜。她不論是在社交上,還是在與平常人相處中都很有一套。面對自己的愛情,她也十分理智。當面對徐志摩的求婚時,林徽因很清楚的知道,徐志摩與張幼儀已結婚,即使徐志摩有吸引她的浪漫情懷,她也不能跟他在一起,所以選擇了拒絕。她冷靜的回避,克制住自己的感情,選擇了與梁思成在一起,并坦然的忘掉一切,與徐志摩做朋友。
她出生在一個好的家庭,作為富家子女,與另一位富家子女陸小曼相比,卻是截然不同的。陸小曼的生活很奢侈,不論是在與徐志摩結婚前后,她的開銷都很大。縱使她有一定的學識,她那離經叛道的至情至性,也敵不過林徽因的一身素雅沉靜。
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林徽因,一個靈魂有香氣的女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