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心得體會讀后感
紅樓夢心得體會讀后感篇1
紅樓夢是女人的世界,但通過女人的世界反映了一個家族的興衰史,展現了那個朝代的發展的悲劇。
中國詩詞史上有兩句詩有難以描摹的霸氣,一句是李太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另一句是杜子美的“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巧合的是,同是以“安”字開頭“顏”字結尾,它們卻各自代表了中國士人的兩種精神境界,出世則曠達不羈、入世則心懷天下。
李唐幾百年以后,在清初,有位偉大的作家用他細膩獨特的筆觸為我們展現了他眼中的這兩種士人,同時渲染出那個君主專制達到鼎盛時期的大悲劇。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紅樓夢》敘說著那些癡人癡事,感嘆書中他們不老不死,不傷不滅,卻一遍一遍的上演著悲劇。讀盡紅樓,只得一世傷紅顏傷逝的背后,便是中國古代士人們悲劇的寫照。
《紅樓夢》總是用幾大段文字描寫著主角們的風姿神韻,如王熙鳳,賈寶玉,從容貌的美到繁飾的衣裝。而對于林黛玉卻只是描寫了她三分病態如西子的模樣。是否注定了她內心的自卑和低人一等的心理,低調自卑到衣物可以樸素到忽略不計,生怕寫出來與鳳姐,寶玉對比起,讓別人笑話了。留筆三分給了人無盡的深思,或許結局在這里悄悄種下了根。
不知林黛玉是何時喜歡上那不愛武槍愛顏色的少年。或是剎那的初見:賈寶玉因為如天仙一樣的林妹妹沒有攜玉而要把他落草時含的寶玉扔碎,又或是賈寶玉總是寬容她的無理和冷笑。佛曰:“剎那者為一念,二十念為一瞬,二十瞬為一彈指,二十彈指為一羅預,二十羅預為一須臾,一日一夜為三十須臾。”雖不知她是否在一念之間戀上了如玉少年郎,卻知道在無數的須臾中他們將這份美好無盡的展現。
記得書中林黛玉經常以淚洗面,說話總是有那么幾分刻薄。對于別人的話,總是多心留意,比起小心翼翼的露怯,她則總是喜歡冷笑回答,好像當代有些人仇恨社會,認為世界上沒有好人。而寶玉是她的知己,明白她那身刺猬裝下脆弱的心,所以他總是勸著她,讓著她,保護著她。愛之深,責之切。林妹妹卻像是不知道似的,也許是潛意識知道了他的包容,才總是常常將自己的醋意暴露:“你怎么不去辭辭你寶姐姐呢?”“再你為什么又和云兒使眼色?這安的是什么心?”
每每讀到賈寶玉,林黛玉的言行時,我總是感嘆幸好他們命運算不錯,至少最初在賈氏家族中是少爺,小姐,不然讓他們這種性格生于現代,必是兩個嬌命之人。
黛玉在大觀園中格格不入,可沒有人否定她超凡脫俗的才華談吐和細膩優雅的生活態度;寶釵在大觀園中受到老少妯娌的喜愛贊美,她有男子都少有的治家能力,她溫婉賢淑,她謙遜憐下,是那個時代女子的典范。如果說黛玉是小家碧玉柔娟風流,寶釵則是大家閨秀的冷艷風骨,一個細聲“嫁與東風春不管”,一個韻出“好風憑借力,送我上青云”。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里埋。無論是出世的黛玉還是入世的寶釵,在這么一個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時代中,她們都無路可走,無處可逃。
黛玉隱寓著超凡脫俗的士人們,她代表的是奔波辛勞的徐霞客,是醫者仁心的李時珍,他們有不同于世俗之人的理想抱負,又或只為自己而活,不理睬世人的目光,甚至不能被世人所容,但活出了自己的味道,他們的成就也被后世人肯定,可是他們所生之年,必定不會被大眾理解,必定有人笑他們癡傻,出世者,不被世所容,怎一個孤寂了得。
寶釵隱寓著兢兢業業的士人們,她代表的是鞠躬盡瘁的張居正,是心憂天下的王安石,他們把社稷乾坤當成自己的歸處,他們為了這個時代,為了這個天下而活,文死忠諫,武征沙場,贏得身前身后名,可是,樹大招風,那些嫉妒怨恨他們的人又怎么會少呢,他們用一生之力守護的東西,最終也會破碎、消融在歷史中。
紅樓夢以一種毀滅的絢麗在中國文學史上寫下了濃濃的一筆,悲劇不可怕,可怕的是,徹頭徹尾而無法避免的悲劇。
林黛玉是天上的飛鳥,命運卻把她牢牢鎖在海底,要她眼睜睜地被海底的暗波洶涌吞沒,生不逢時不自由,是千萬孤高者的寫照,他們明明比時代站得更高,卻不得不接受這時代的潮流;薛寶釵是海底的游魚,命運卻在她有生之年,一點一點的把她生命中的水抽走,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是千萬權謀者的悲哀,他們真摯的熱愛自己的時代,他們為之努力過,卻無力改變,只得消融。
有人說林黛玉尖酸刻薄,有人說薛寶釵圓滑世故,卻忘了他們無法決定自己命運,卻忘了只要是人都會有弱點,人們只記得孤高者不與時同,是怪人,只記得權謀者殫精竭慮,是奇人,卻忘了他們也有弱點。
我們既不是怪人也不是奇人,我們只是常人,曹公用草蛇灰線溫雅絢爛的文字卻逼得我們一跳,紅樓夢十年而作字字是血,似乎在提醒我們做一個早就該做的選擇,人這一輩子,無論是出世還是入世,都該做一個非常人,做一個鳳顏龍骨的人,哪怕泯滅,也不該渾渾噩噩過一輩子。
紅樓夢心得體會讀后感篇2
靠在床邊,揚起圓圓的臉蛋,讓明媚的陽光照射在臉上,我瞇著眼,享受著春日帶給我的愜意。剛剛讀過的《紅樓夢》中,那一個個情節像放電影般一個接著一個閃現在我眼前。
晨光落在院內,一位多愁善感的女子一邊葬花,一邊暗自憂傷。她嫻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如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大觀園中的姐妹眾多,好不熱鬧。而她無依無靠,只能獨自嘆息。
在許多讀者眼中,書中的林黛玉是一個“愛哭鬼”,覺得她成天哭哭啼啼的,像什么樣子!而同樣作為讀者的我則覺得:黛玉是個聰明伶俐又十分重感情的女子。她還沒進賈府時,父母疼她,為她找了私人先生教書,于是她開始博覽群書,工于詩詞,來傾訴她的憂愁。當她聽到寶玉與寶釵大婚,當天就淚盡而逝。?
午后的暖陽灑在怡紅院中,一位憐香惜玉的公子一邊抽泣,一邊吟誦著賜給晴雯的葬詩。他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曉之花,脖子上系著一塊美玉。
大觀園中的姐妹眾多,他便整天混在女生堆里,人們說他是“混世魔王”,而我卻有自己的想法:認為寶玉只是遵從內心的情感,自由自在地生活,這有什么錯?他時而任性:不愛坐下來靜靜地讀書,不顧奶媽的勸阻執意喝酒;時而又顯得規矩:父親在家時,為了不挨打只得讀書、背書。
可關于成家的事,可由不得他任性,由于家族勢力的反對和壓制,他最終沒能和心愛的林妹妹在一起,使得黛玉含淚而逝,寶玉棄家出走。讀到這里,我不禁深深地嘆了一口氣:“為什么封建社會不能自由戀愛呢?如果賈母可以成全寶黛的婚事,就可以兩全其美了。為什么曹先生不能給我們一個完美的結局呀?”
要說《紅樓夢》,還有一個重要人物就是薛寶釵了。眾所周知,她是王夫人姐妹——薛姨媽的女兒,肌膚瑩潤,臉若銀盤,眼如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點而翠,說的就是她。寶釵品格端莊,接受過正統的淑女式教育。
記得小時候,我聽過紅樓夢的故事后,總覺得寶釵是個奪走了寶玉、黛玉二人幸福的“壞人”,不那么喜歡她;看了《紅樓夢》后我才抵制了這個想法,覺得她像大姐姐一樣,處處照顧著大觀園中的姐妹。寶釵的結局也不是很美滿,雖與寶玉結成了金玉良緣,但最后她獨守空房,寂寞終生。
《紅樓夢》在曹雪芹先生的筆下情真意切,書中人物特點鮮明。其中的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四姐妹,正取“原因嘆息”之妙,可能這就全書內容的概括吧!
榮國府,我見證了你的興衰,里面的人物讓我久久無法忘懷……
紅樓夢心得體會讀后感篇3
讀《紅樓夢》是在很多年以前,從簡裝到線裝,每讀一次都會有不同的感受。嘆,經典就是經典。后來,又完整的看了八七版的電視劇,認為那是一部無可超越的絕版《紅樓夢》。當許多國人為一部“紅樓”爭論不休,做更深研究時,我不想說什么。讀書,是一件很自我的事情,有些東西懂得欣賞便好。
遇見《夢斷紅樓月半殘——曹雪芹的一生》完全是偶然,那時櫻花正飄落。圖書館,當指尖在一排排書架上劃過,它突然闖入眼簾,突然觸動心尖。讀完,思緒萬千,幾度想落下文字,幾度又擱淺。以至于有了第一次逾期不能按時歸還的“不良”記錄。
《夢斷紅樓月半殘——曹雪芹的一生》是一部長篇歷史小說。寫曹雪芹的一生,必需將主題置于為康、雍、乾三朝的政治、文化、社會中的大背景之下,方顯這一人物的價值意義。作者徐淦生遵循了“大事不虛,小事不拘”的歷史題材創作規律,在尊重歷史真實的前提下,充分發揮了其想象力。小說相當真實地描繪了曹雪芹的一生,以及他所處的環境,他所交往的人群。
徐先生是多年來鐘情曹雪芹這一人物主題的資深作家。他曾創作過曲劇《曹雪芹》,其后,他又改編為同名的京劇電視片。他將多年致力的主題執筆變體為小說,具備深厚的底蘊。該書全套五冊,長達60萬言,通過眾多人物與情節的精心創造,反映了偉大作家曹雪芹的跌宕起伏的一生。它為廣大讀者介紹了有一個血有肉有靈魂的中華不朽的文星——曹雪芹。
《夢斷紅樓月半殘——曹雪芹的一生》內容簡介:清朝康熙年間,三代四人連任江寧織造的曹家誕生了一個男孩,8歲入學,13歲家庭遭變,從江南遷到京都,最后定居皇城西郊香山腳下,在貧困中走完了一生,他就是寫出傳世名著《紅樓夢》的曠世奇才——曹雪芹。
從開篇的“重喪”到尾聲的“魂歸離恨天”,如此大的歷史背景,如此多的歷史事件,如此糾葛的人物情感,如此悲慘的結局宿命。我自知一位普通的讀者不可駕馭寫下什么書評,只以此書開篇前的詩文為標題落下文字,書寫自己的一點的感悟。
紅樓夢心得體會讀后感篇4
高爾基曾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莎士比亞曾道:“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惠普爾曾道:“書籍是屹立在時間的汪洋大海中的燈塔”。書籍,無時無刻不在我們身邊。
校園里,我們呼吸著新鮮的空氣,沐浴著和煦的春風,感受閱讀給我們帶來的快樂。瞧!很多同學捧著自己的書,愛不釋手,孜孜不倦地閱讀起來。在這書香濃厚的環境下,我也早早地接觸到四大名著:《西游記》中的師徒四人西天取經、《三國演義》中東漢末年到西晉初年之間的歷史風云、《水滸傳》中的一百單八將……而我對《紅樓夢》十分難忘,每每讀起《紅樓夢》,萬千思緒涌到心頭。
《紅樓夢》是我國古典小說之一,它是曹雪芹老先生傾盡畢生心血完成的。故事講述了四個家族由繁榮走向衰敗的過程。故事其中的主人公是賈寶玉和林黛玉,以他們愛情為主線,寫出了當時賈、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興衰,也反映出當時社會封建制度的腐朽。其中,曹雪芹老先生塑造了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王熙鳳等一系列人物的鮮明個性。林黛玉傾國傾城,用賈寶玉的話就是:“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一位嬌弱絕美的林黛玉躍然紙上,但這只是她的“外表美”。林黛玉生性猜忌、多愁善感,她似一塊未經雕琢的玉,少了薛寶釵的圓滑世故。她身子弱不禁風,在知道賈寶玉與薛寶釵成親后,抑郁而終。而賈寶玉也蒙在鼓里,當知道林黛玉的死訊后,賈寶玉悲痛欲絕,決定從此青燈為伴,了卻紅塵。再然,家族仗著有一女當妃子而橫行霸道,生活奢侈,不節約節儉。這應該是最后家族衰落的原因了吧。
讀完《紅樓夢》,我感觸極深,它諷刺了當時封建社會惡勢獨霸一方的丑態和最終走向滅亡的必然命運。也告訴我們生活要勤儉節約,不可奢侈浪費,生活中也應該做到這一點。特別是現在這個社會,我們作為中國人必須繼承發揚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必須自覺培養高尚道德情操,努力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廉潔自律,接受監督,永葆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
紅樓夢心得體會讀后感篇5
我覺得在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中《紅樓夢》是可以讀多次,而每次感受都不一樣。
第一次看《紅樓夢》是在讀高中時,當時看書更多注意故事情節,為了更快知道最后的結局,書中的詩歌大多跳過了。看完后為書中的人物流下了同情的眼淚,不太喜歡薛寶釵,更喜歡林黛玉。
前年,女兒要看《紅樓夢》,幫她借了一本成人看的,她看了幾天,可能看不懂,就不再翻了,我就一字不漏的再看了一遍。我才知道高中時沒有讀的詩歌寫得是多么的好。作者曹雪芹如果不是家道中落,看透了人情冷暖、世態炎涼,他寫不出《紅樓夢》,作者把他對人生的看法和感悟,都融于小說里,他用心寫了一部不朽的名著,我認為《好了歌》是作品的中心思想,人生只有一世,到生命的盡頭,名、利皆是空,不要為他人做嫁衣裳,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紅樓夢心得體會讀后感篇6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這部越劇《紅樓夢》廣為流傳,也是我第一次與它接觸,這還是受到了外婆的影響。后來在媽媽的解說下,我的好奇心越來越重了,終于按捺不住去書店買了這部作為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的《紅樓夢》。
《紅樓夢》主要講述了一個家世顯赫的大家族——榮國府由興旺變為衰敗的故事。里面有許多著名的人物,如:賈寶玉、王熙鳳、金陵十二釵、賈母、劉姥姥等等。每個人物都描述得非常生動、形象,入木三分啊,我的心情也隨里面的故事情節的起伏不定而大悲大喜,其中以賈寶玉和林黛玉之間的凄美愛情故事為主。
讀了《紅樓夢》這本書,我心里沉甸甸的。為黛玉的死感到傷心,為賈母和老祖宗的行為感到羞恥,為寶玉的出家感到惋惜。同時,也為劉姥姥游大觀園時的情景感到好笑。
這本書,我看完了一遍又一遍,真是百看不厭,里面的內容也是包羅萬象,時時吸引著我們。媽媽說,每個年齡段的人讀完《紅樓夢》后,他們的理解與看法都是不一樣,所以看書都要有自己的觀點和主見,不管對與錯,只要把自己的想法真實地表達出來才是你看書的真諦。
紅樓夢心得體會讀后感篇7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一個枉自嗟呀,一個空勞牽掛。一個是水中月,一個是鏡中花。想眼中能有多少淚珠兒,怎禁得秋流到冬盡,春流到夏!”這是《枉凝眉》——“金陵十二釵”中的第三首,預示了寶玉、黛玉的命運。
《紅樓夢》,一部書中人物的悲劇,一部家族的悲劇,一部愛情的悲劇!讀完這本書,不禁感嘆“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真真假假,讓我捉摸不透。但在這些真假之中,也有一段純潔情誼,那就是黛玉與寶玉之間的那份情!
在家室顯赫的情況下,卻因一“混世魔王”的出現而變得不安寧——他,就是賈寶玉。本也算風平浪靜的家因為寶玉石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而從小體弱多病的林黛玉又在6歲時來到榮國府,與口銜通靈寶玉,前世是神瑛侍者的賈寶玉成了知己,又日久生情。可是在封建社會,又有誰可以掌控自己的命運呢?黛玉和寶玉也是這樣,鳳姐將寶釵、黛玉調包,卻不想讓林黛玉吐血身亡,又讓寶玉灰意心冷,看破了紅塵,使得一大家族由繁盛走向了衰敗。這場悲劇因封建的黑暗與不合理的制度而起。
另外,我認為紅樓夢最大的精髓與靈魂所在于一個字——那就是“情”。林黛玉與賈寶玉純真的知己情。林黛玉、賈寶玉共讀《西廂記》,黛玉葬花,無不體現出黛玉和寶玉的相互信賴,美好友誼。更生動地體現出了黛玉的詩情畫意和聰慧靈秀。她花前讀西廂,毫無避諱;不喜巧言令色,言隨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她宛如一朵幽幽綻放的荷花,始終執著著自己的清純可人。黛玉才氣逼人;她也常與姐妹們吟詩作對,總是居于首位。這更體現她娟雅脫俗的氣質。可惜她多愁善感,紅顏薄命,只有寶玉是她的知己。
我感嘆賈林兩人的悲劇,我同情那些因封建而失去一切的“犧牲者”。在面對封建禮數的種種迫害和冷漠,甚至生命的付出為代價!
“情”,簡簡單單的一個字,寓意深刻,若無“情”字,從何來的一場夢?!
紅樓夢心得體會讀后感篇8
《紅樓夢》以前的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女子多以軟弱無知或刁鉆放蕩的不光彩形像出現。在這些作品里,女性不是禍根便是陪襯。《紅樓夢》出現了,她對女性的評價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刻畫了一群栩栩如生、有血有肉、與眾各別、聰慧美麗的古代女子形像。作者運用了多種手法描寫女性,有形像描寫、心理描寫、動作描寫,但我覺得《紅樓夢》最成功的還是她的語言描寫。
看了《紅樓夢》后,很清晰地看到了很多性格不同的人物形像,而這不同性格的表現,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對各人不同語言特色的成功描寫。就拿這其中最富創造性、性格格外鮮明的王熙鳳來說,她的語言就極富特色。
提起王熙鳳,人們首先想起的會是書中給她的判詞:機關算盡太聰明。的確,王熙鳳真是費盡了心機去贏得她想要的一切,竭盡見風使舵、潑辣圓滑之能事,為人處事犀利虛偽,無怪乎人稱“鳳辣子”,而她的每句話作者都竭力透出她的個性。
就拿第三回里王熙鳳初見黛玉時說的一段話做例子。“天下竟有這樣標致的人物,我今兒才算見了!況且這通身的氣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孫女兒,竟是個嫡親的孫女,怨不得老祖宗口頭心頭一時不忘!”
表面上王熙鳳這番話似乎只是討黛玉,贊揚她美麗、有風度。可算盡機關的鳳辣子的這段話并不如此簡單,事實上,她四面討好八方賣乖,把在場的包括老祖宗、夫人們、迎探惜三姐妹都奉承到了。
熙鳳說道,看這通身氣派竟是個嫡親的孫女。且不說一口一個老祖宗叫賈母心里高興,我們看這言下之意:為什么黛玉如此標致這么有氣派呢?因為她象老祖宗的嫡親孫女般。換句話說,只有賈母的孫女才有這般標致這般風度,這不是說全靠賈母的大家風范、標致風度,孫女才得以繼承嗎?真是不露聲色地哄得老祖宗開心不已。
光夸黛玉,在場的夫人小姐可能會有些不樂意:“只有外孫女標致嗎?那么我們這些嫡親孫女呢?”熙鳳深知這一點,便巧妙地夸黛玉象嫡親孫女,這樣便說出黛玉固然美,固然有氣派,然而嫡親孫女才真是正宗的嫻淑端莊、美慧超凡,黛玉才只不過是象而已。于是,又討好了夫人小姐們的歡心。
王熙鳳深知賈母在這個大家庭里的地位。她明白要想在這個家里樹立威信就必須討老祖宗的喜歡。只要成為老祖宗的寵愛,就萬事好辦了。所以她特別注意體會賈母的心思。那一句“怨不得老祖宗口頭心頭一時不忘”,看似輕輕帶過,其實是遂了賈母的心。賈母日夜思念黛玉,很想讓黛玉知道自己對她的愛撫關心,可又不便直說直講。王熙鳳這樣講出來,既無虛情假意之嫌,又玉成老祖宗的心事,真是乖巧之極。賈母聽了定會想:“我怎么想的鳳丫頭全明白,這丫頭真把我的心思全看透了。”這樣的“貼心人”老祖宗能不寵嗎?
這段話不過幾十,卻是八面玲瓏,方方面面都照顧到了。虧得獨具匠心的曹雪芹,用這幾十讓虛偽圓滑、深謀遠慮的鳳辣子躍然紙上,這真稱得上精彩絕倫的語言描寫。
光憑這點,《紅樓夢》就夠得上稱為曠世奇書,流芳百世。
紅樓夢心得體會讀后感篇9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我每次讀到多愁善感的林黛玉,都會黯然。她,無論離別仇,無論四季更,都會潸然淚下。她,就是一棵絳珠草,來到人間“還淚”。她每每與姐妹們吟詩,又總是藝壓群芳,不論是海棠社的詩情,秋窗風雨夕的凄涼,還是葬花吟的悲戚,都體現出她那娟雅的詩人氣韻。她孤獨無依,大觀園里沒有一個親人讓她依靠,也沒有一個知己聽她傾訴,只有賈寶玉讓她芳心暗動,可他不屬于她。于是,她無奈著“無盡頭,何處有香丘”,悲哀著 “三月香巢已壘成,梁間燕子套無情”,傷感著“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終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半夜不曾入夢來”。
似因黛玉的死,帶走了府中的福氣。寧榮府從金銀滿箱至陋室空堂,真好似“呼拉拉大廈將傾,燈慘慘黃昏近”,寧府中人本來盡坐華堂,到頭卻他人皆謗。有人因嫌烏紗小,不料枷鎖扛身上;有人妄思不勞而獲,終被送進鐵窗下。紅樓廈傾,大觀園男女自然無法把控命運。寶釵凡事穩重,識大體,詩詞精通,原是金玉良緣,寶玉偏念木石前盟,可憐端莊女,到底誤終生。迎春才貌雙全,卻遇中山狼,嘆金閨花枊,一載去悠悠。惜春聰慧伶俐,卻也獨臥青燈古佛旁。王熙鳳一生機關算盡,反誤了卿卿性命。寶玉一生被無數風情好圍繞,但他獨對黛玉有淡淡情愫,雖娶了寶釵,但他的心是屬于黛玉的。他的入空門,也印證了當年他的諾言:“你死,我就做和尚去”。
美夢終究一場空,韶華散盡,容顏衰,獨坐獨燭前癡嘆。才覺清淚落滿容,膝下遺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
一曲紅樓呵,就是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
紅樓夢心得體會讀后感篇10
《紅樓夢》,以前胡亂地翻過幾次,今又重讀,竟發現自己愈來愈對林妹妹有了新的認識和了解。
剛開始時,對林妹妹的哭哭啼啼和抽咽感到不可理喻,多少也算個大家閨秀,何必為了一丁點的小事而傷心流淚呢?與寶釵相比更是沒了大家閨秀應有的風度和氣質。見到她,讓人覺得壓抑和沉悶。難道這就是她所謂的抑郁美嗎?
慢慢的,我被她出色的才華而吃驚。她滿腹的才華,吟詩作對無人能及;她的身世和她頑強的性子,更有她的天真、純潔
她的身世也令人同情,雖說也出生在官府之家,但自幼體弱多病,出不了門,小小的年紀竟在藥中泡大,本來就虛弱多病的身子更加虛弱,也許是獨生女,父母對這個掌上明珠愛之又愛。家庭的規矩、禮儀比那些大家閨秀們差了些,但這更顯示出她與眾不同的性格,顯示出她的無所顧忌和她的處處謹慎。
黛玉的文學,吟詩作文和聰慧是無人能及的,但是面對寶玉的玩世不恭、不知上進,她非但沒有責怪的意思,反而大加袒護。其實,她是不喜歡禮教束縛的家庭,對寶玉的玩世不恭大加贊賞,這應該是寶玉和黛玉愛情的進一步發展,寶玉他們彼此終于覓的一知音。在所有人都勸寶玉努力學習,考取功名時,黛玉卻顯示出對功名的唾棄。在她柔弱的外表里面,卻帶著對舊封建的科舉功名的鄙視和唾棄。我最佩服她這一點!
雖然黛玉對寶玉的不考功名欣賞,可她卻耐心的教香菱吟詩,教給香菱知識。她并不反對知識和文學,只是厭惡功名罷了。她細心、耐心、全心地教香菱吟詩,為的是讓姐妹們擺脫命運,誰能夠和她相比呢?沒有認的!
再說說她的純潔和不著一絲心機。林妹妹讀《西廂記》,這在當時算的上是一本禁看的書,特別是對于大家閨秀來說,更是不能讀。林妹妹根本沒想這么多,她讀《西廂記》是帶著對張生和崔鶯鶯執著愛情的崇拜來讀的,是欣賞其間的美。寶姐姐批評林妹妹怎么讀這樣的書呢?我告訴老太太去。寶釵在黛玉心中落下了好姐姐的形象。可寶姐姐呢?真的好嗎?她處處留下端莊賢惠的美名,可是在偷聽別人說話被別人發現時卻說林妹妹剛走過來.以此來誣陷林妹妹。這到可憐了林妹妹,找不到知己,沒人能傾聽她的話,也只有和寶玉能談得來,便經常在他面前耍小性子。
林妹妹好值的同情,只身來到賈府,在這里孤苦伶仃,寄人籬下,什么事都要處處小心,處處觀察別人,恐怕別人笑話她,說她不懂規矩。她對周圍的一切都很敏感,弱小的神經時刻在捍衛自己,這源于她自身的好強、反抗的性格,她的嘴巴說出來的話像刀子一樣,別人說她好一張厲害的嘴。她也只好如此做了。她是無足輕重的,既不掌握賈府的財政大權,又不管日常瑣事,因此,丫鬟和仆人們都不怎么看重她,又沒有人庇護她,面對落花又怎么不處境傷情;思念母親又怎不落淚葬花呢?
以淚來償還前世的思債,流了二十年,有多少淚也要流干了,有多少債也該還完了。曹雪芹一把辛酸淚與她的淚流終日有太多的相似。林妹妹在還未享受人間的`繁華時,就灑手離開人間,與寶玉的愛情就這樣成了泡沬。或許是該去了,債還完了,淚流盡了
純潔,天真,不諳世事復雜,內心頑強反抗封建主義的網,熱烈大膽在追求著自己的幸福。黛玉是水做的,純潔的水做的,但是能沖擊巖石的峭壁,不是一湖死水,而是一直向前流動的水。
嘆只嘆那舊社會的大網給了林妹妹太多的壓抑和沉悶,嘆只嘆上天捉弄人,有情人卻不能在一起,美麗的黛玉卻不能得到自己的幸福,但她追求了,盡力了。
在賈府這個大房子倒塌以前死去或許是上天對其薄如紙的命的一種補償,她用不著看房子倒下來的那一幕,她用不著經歷那種痛苦,她也不能再經受痛苦了!上天給她的最大恩賜是留住了她的美麗,盡管帶了些凄涼。王熙鳳工于心計卻被一張破席給卷走了。寶釵也只能獨守空房
她的的確確是一塊純潔的,無瑕的通靈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