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菲的世界心得感受
寫心得的過程中,需要對學習或工作的內容進行回顧和總結,這有助于理解并記住所學或所做的工作。蘇菲的世界心得感受怎么寫才規范?下面給大家分享蘇菲的世界心得感受,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蘇菲的世界心得感受篇1
在高中時,我們要學習政治里的哲學生活,那是四本政治書中最難學的一本。我的確也很討厭哲學,太難理解了。但《蘇菲的世界》以一種不同的方式,從哲學的角度向我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
我一直認為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并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書中的一段話令我記憶深刻:世界就像魔術師變出的白兔,人類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處,把所有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哲學家們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們不斷攀登白兔的毛發,目的是為了看清魔術師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義。《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
讀完全書后,我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用一句話說: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蘇菲的世界心得感受篇2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筑、數學等許多方面。至于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禮貌。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著禮貌的精華。看過之后,我已經不僅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可讀完全書的我卻很茫然,我存在嗎但是是在這個時段、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后,一切都歸于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以前存在過真不敢相信“恐懼”竟是我讀完書后的第一感覺。我不明白他人讀此書的過程中是否會有這荒謬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自覺荒謬的心靈體驗。訖今為止,《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覺最奇特的書,真的,在以往沒有任何一本書會這樣讓我沉迷其間而深感“恐懼”,讀后對這“恐懼”深感荒謬。要解決這種恐懼這中荒謬就只有透過自己的思考,透過思考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終目的吧
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后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330011.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能夠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么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于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這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入門書,它和其他大部頭的令人傷腦筋的哲學書不同,讀它更像是讀一本偵探小說,讓人不自覺地跟隨著蘇菲去思考,去探討一個個哲學問題,去拜訪一位位哲學家,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世界。這本書的資料廣,但并不紊亂,書中資料分成許多章節,每節題目都點出了該章節資料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資料都會闡述幾個問題。這樣的分節使人讀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千百年來,不管是什么時代的人,什么民族的人都在追尋著相同的問題,就像是“人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正是因為人們的好奇心,才有了哲學。遺憾的是,此刻人們的好奇心卻因為習慣而遞減。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漸漸理解了這個世界,并把這一切都當成了理所當然,我們的好奇心也就被壓抑住了,從這個角度說,我們對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對發現問題的敏銳甚至比不上小孩。但是哲學家之所以與眾不同,就是他們從不會習慣這個世界。對于他們來說,這個世界一向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復雜難解、神秘莫測,他們就像是孩子一樣打量著這個世界,所以他們才能提出那些深奧的問題,所以他們才能被人稱為智者。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已經失去了好奇心,是不是要用一種新的眼光去打量這個世界,就算不能做到像孩童那樣,起碼也要做到遇事多要想幾個為什么。
心里面想的還有很多,但不明白怎樣來更加明白的表達,也許只有我們自己親身讀了此書后才能和我一樣感受到《蘇菲的世界》帶給我們的震撼!
看這本書,我不僅僅增長了許多哲學知識,了解了許多哲學家的生平和思想,還從中找到了一些啟發,也許,我要對生活改變一下態度……
蘇菲的世界心得感受篇3
看到這書名的時候,我以為是一個精彩的故事,也好奇作者是怎么寫一個人的世界。看了前兩頁,也確實勾起我看下去的欲望。但萬萬沒有想到它講的是哲學。
在我以為自己看不下去的時候,我發現原來哲學可以這樣去學習的。我就像書里面的蘇菲一樣,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
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會談到哲學,也很少有人會去研究哲學。馬兒為什么叫馬,何為馬,在沒讀著本書前,我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也許很多人也不會去想這個問題。可能是某一時間,我們偶然間從電視上見到這種東西,旁人對我們說,那是馬兒,我們從此就認識那是馬了吧。每天總會見到許多人,許多事,我卻從未提出一句:為什么?不只是我,每個人都把這個世界想得太過理所當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與我們無關。
在高中時,我們要學習政治里的哲學生活,那是四本政治書中最難學的一本。我的確也很討厭哲學,太難理解了。但《蘇菲的世界》以一種不同的方式,從哲學的角度向我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我一直認為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并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書中的一段話令我記憶深刻:世界就像魔術師變出的白兔,人類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處,把所有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哲學家們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們不斷攀登白兔的毛發,目的是為了看清魔術師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義。《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
讀完全書后,我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用一句話說: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蘇菲的世界心得感受篇4
工作后,時常覺得失去了讀書時代好行空幻想、好溯源刨根的秉性,變得安于現狀,顯得枯老呆板,順應了機關循規蹈矩的工作,對人生的思索越來越狹隘,對自身的追求越來越單一。
此時,《蘇菲的世界》走入我的精神世界,《蘇菲的世界》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感覺像是專為我們80后剛進入社會的一代而寫,這一代已經對生活越來越麻木,要不就開始野心膨脹,物質欲排山倒海,但內心最深處依然有不小的位置藏著對生活的本真。而蘇菲,小說的主人公喚醒了我學生時代的真實。
看人類的哲學史其實就象有一個小孩子對世界態度的變化,雖然我們絕對不會那么去鉆牛角尖分門別類建造體系,但書里很多出現的問題肯定是伴隨過我們相當長一段時間的。我小時候就很喜歡想,甚至很入神的觀察我自己的意識。時而迷惘,覺得我只不過是掌控這個軀體,我并不是我!可是這不就是我的意識在觀察嗎?那我怎么觀察意識?我不是我那我又是誰?時而自大,覺得我是世界的中心,世界為我而造,大家繞著我轉,所有人事都存在我意識之間,認為自己以后是大人物流芳百世人間傳奇。雖然在中學政治課上系統學習了馬克思唯物主義,知道我只是浩瀚宇宙中一個像沙礫一般的小小星球上的一個偶然的生命,只是一個普通人。但當時的我依然固執,不甘心自己如此地無足輕重,不愿我來到這世間的使命只是“載著基因的船,流向下一代”。相信這也是學生時代,敦促我奮進向前,不甘人后的精神動力。
工作后,認為人生目標已經實現,前進的渴望已被暫時的滿足所取代,種種的不甘心已然不復。雖偶爾觸動心扉,也只是蜻蜓點水,失去了進步固執的追求。但感謝蘇菲,感謝她在喚醒我本真的同時,激勵我再次揚帆起航。其實我沒有什么把握能夠真正透徹地了解世界和生命最初的意義和起源,但是身為一個活著的人,就應該對自己的生命和自己生活、工作負責。如何負責呢?最起碼,我們要知道自己究竟該如何活著才是最好,知道我們不能如此無所謂地活著,像一具沒有靈魂的軀體。
土地督察是承載的我人生船只,不能再隨波逐流,需要用不懈的追求精神駕馭他。就如哲學家所說的,堅持懷疑、反對傳統、保持好奇才是看待世界的方法。我想,這也是我們在督察工作中需要擁有的品格。督察需要無情的精神,摒棄傳統人情社會的魔杖;督察需要懷疑的精神,善于發現事件背后的真相;督察需要有創新的精神,實時順應多變的社會情況,督察需要有樂觀的精神,耐住寂寞和孤獨,守住清貧和繁苦。
蘇菲的世界心得感受篇5
談之哲學,大家可能覺得這是一個極其深奧的問題,說實話,在看這本書前,我也有這樣的感受,這種心理迫使我不得不翻開這本書,去探究它其中的奧秘。看完之后,有一種無法形容的感受從我心中升騰而起——感到世界是那樣的大,我們就是身在其中的一只小螞蟻,也感到自己仿佛不是身在其世界,而是感到我們正在用心與世界面對面的交流。
這本書的作者是喬斯坦·賈德,以《蘇菲的世界》一書,奠定全球十大作家地位,他的書還有很多,我也很喜歡,《紙牌的秘密》和《瑪雅》就是其中的兩本。
這本書講的是一位叫蘇菲的十四歲少女正在過著與常人一樣平淡與普通的生活,一封奇怪的信徹底改變了她的生活以及一個十四歲少女的內心。“你是誰?”“世界從哪來?”一些看似普通的問題,卻讓蘇菲大傷腦筋,在一位神秘的導師的指引下,蘇菲開始學會思索,她運用少女先天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然而,事實真相比她所想的更怪異、更離奇……
剛買這個書的時候,我的興趣并非很大,隨手翻了幾頁,可是沒想到一下子就看上癮了。這本書不與其他的小說一樣,也只因單純的故事情節吸引著我們,更是對哲學以美的享受,一本哲學啟蒙書,使我受益匪淺。我們生活的這世界就像魔術師從他的帽子里拉出的一只白兔。只是這白兔的體積極其龐大,因此這場戲法要數十億年才變得出來。所有的生物都出生于這只兔子的細毛頂端,他們剛開始對于這場令人不可置信的戲法都感到驚奇。然而當他們年紀愈長,也就愈深入兔子的毛皮,并且待了下來。他們在那兒覺得非常安適,因此不愿再冒險爬回脆弱的兔毛頂端。
我在讀這本書時,在講的哲學知識的時候,我仿佛與蘇菲一起到了那個年代,如同身臨其境,有趣而又神秘的哲學知識。在世界的身旁我是如此之小,但是,我雖然小,可我對這個世界有濃厚的興趣,我會成為那個魔術師,站在世界的上方去看世界。去探索哲學,研究哲學吧,他會使你有非同凡響的感受。
蘇菲的世界心得感受篇6
哲學,融人類千年之史,匯世界百家之言。祖先賜予的精神遺產隨著歲月的積淀愈發深不可測。無數哲人前赴后繼著書立傳,試圖為世界展現一幅壯麗雄渾的哲學全景圖。可是百家爭鳴,豐富了哲學的內涵,卻為勾勒全景圖又增添了新的難題。于是,千百年來,哲學似雪球般前進、壯大,而人類只得管中窺豹似地欣賞奇峰一角。
當無數的初學者在哲學的門外徘徊,無從入手之時,一位來自北歐挪威的作家喬斯坦賈德,帶來了他那部震顫了哲學界的里程碑式的文學作品——《蘇菲的世界》。以14歲女孩的視角帶我們傲游于哲學的世界,跟隨著一封封神秘的來信,我們也仿佛如蘇菲一樣沿著歷史的足跡瀏覽歷代哲人的精辟論述,撫摸古老智慧的輪廓,膜拜那留傳千年依舊不朽的鴻篇巨制。讓我們一起走進蘇菲的世界!
遙遠的神諭
“最聰明的是明白自己無知的人,真正的智慧來自內心,明辨是非者必能進退合宜。”
蘇格拉底,史上最神秘難解的人物。我們沒有他的任何文字,只能從他人的文字中捕捉他的睿智的思想,縝密的思維。他的一生曲折而短暫,卻對對歐洲思想界產生難以想象的巨大影響。蘇格拉底也常說他的談話藝術就像為人接生一樣。產婆本身并不是生孩子的人,她只是幫忙接生而已。同樣的,蘇格拉底認為他的工作就是幫助人們“生出”正確的思想,因為真正的知識來自內心,而不是得自別人的傳授。同時,唯有出自內心的知識,才能使人擁有真正的智慧。蘇格拉底曾說:“雅典就像一匹駑馬,而我就是一只不斷叮它,讓它具有活力的牛蠅。”最后他用他的死去成全他的良知取義成仁,完成他的使命。
他將哲學從天上召喚下來,使它在各地落腳生根,并進入各個家庭,還迫使它審視生命、倫理與善惡。這就是先哲的光輝."永恒不變的是形成各種事物模樣的精神模式或抽象模式。留存的是永遠的真善美不朽的靈魂"后來,柏拉圖來了。他既關心自然界中永恒不變的事物,也關心與人類道德及社會有關的永恒不變的事物。
對于柏拉圖而言,這兩個問題是一體的兩面。他試圖掌握有關個人永恒不變的“真理”我們已經見到柏拉圖如何認為實在世界可以分為兩個領域。
其中一個是感官世界。我們只能用我們五種并不精確的官能來約略認識這個世界。在這個世界中,“每一件事物都會流動”,而且沒有一個是永久不變的。這里面存在的都是一些生生滅滅的事物。
另外一個領域則是理型的世界。我們可以用理性來確實認識這個世界。我們無法用感官來察知這個理型的世界,但這些理型(或形式)是永恒不變的。
蘇菲的世界心得感受篇7
看過《蘇菲的世界》的朋友一定會這樣認為:它是一本簡單而又深奧的小說。它曾經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會使我興趣十足,一會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這矛盾中斷斷續續地讀完了整本書。
14歲少女蘇菲收到的陌生來信帶她走進了一個她幾乎從未接觸過的世界,引導她的思維走進了人類更深、更本質的思考。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本來我認為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并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書中的一段話令我記憶深刻:世界就像魔術師變出的白兔,人類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處,把所有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哲學家們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們不斷攀登白兔的毛發,目的是為了看清魔術師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義。
《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從前的哲學家為我們解開了不少世界之謎,使后人變得聰明起來;我們不也應該向他們學習,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秘,也為我們后人做一點事嗎? 《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贊嘆、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
蘇菲的世界心得感受篇8
是否曾經想過,我是誰?我為什么會在這兒?
我只知道,看這本書之前,我從沒思考過。可能不只是我,幾乎每個人都把這個世界想得太過理所當然——因為我們早已熟悉這個世界。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與我們無關。就如作者用的比喻,宇宙就好像魔術師從帽子中拉出的一只兔子,而我們人類則是兔子毛皮深處的寄生蟲。我們都在兔子的毛皮深處舒服的躺著,對魔術師的秘密毫無興趣。只有哲學家,不停的順著兔子的細毛向上攀爬,想探究魔術師的秘密。
這本《蘇菲的世界》,帶著主人公蘇菲爬回兔毛尖端的同時,引領讀者進入了哲學殿堂。讓我學會用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哲學是什么?我想,可能,哲學就是認識自己,不一樣的自己。
合上這本書,回憶起帶給我感觸最深的“我思故我在”。或許,我們活著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寫的一本小說罷了,連我們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證明。笛卡爾說過:“我思考,所以我存在。如果我不存在,那么我不思考。如果我思考,那么人生就意味著虛無縹緲。”他認為,我們應該要懷疑一切,但不能懷疑“懷疑”這件事本身。這種觀點,讓我覺得與“莊周夢蝶”相類似。到底是周公做夢變成了蝴蝶,還是蝴蝶做夢變成了周公?在處于“毛皮深處”的人看來,一個人在醒時的所見所感是真實的;夢境是幻覺,是不真實的。雖然,“醒”是一種境界,“夢”是另一種境界,二者是不相同的;莊周是莊周,蝴蝶是蝴蝶,二者也是不相同的。可是,這樣的一個思考,卻讓我犯迷糊,讓我感到了一種“人生如夢”的人生態度。
類似的種.種,這不禁讓我用最初的目光重新打量起這個世界。馬為什么叫“馬”?鳥兒為什么會擁有翅膀?難道只有人才會有思想嗎?……
《蘇菲的世界》——夢的世界,智慧的世界,亦是哲學的世界。就是這樣一個充滿未知、探索的世界讓讀者恍然發現自己原來已經在兔毛深處躺了那么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