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菲的世界心得感悟
心得可以記錄學習的過程,包括學習的內容、方法、思路、問題、收獲等,有助于更好地回顧和總結自己的學習經歷。這里提供優秀的讀蘇菲的世界心得感悟,方便大家寫讀蘇菲的世界心得感悟參考。
讀蘇菲的世界心得感悟篇1
有一本書,它改變了我的世界,改變了我的一生,它就叫做《蘇菲的世界》。它是由挪威作家賈德寫的一本哲學啟蒙讀物。
本書主人公是一個叫做蘇菲的14歲女孩,在她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一封神秘的信,信中只寫了兩句話:“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一開始她只認為這是一個惡作劇,可她的思維卻不知不覺的思考這個問題,此后,蘇菲不斷收到這個叫艾伯特的神秘導師的來信,從信中,蘇菲開始了她的哲學課,開始探索人生,探索世界了。作者正是通過艾伯特給蘇菲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的發展。從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爾,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并加以解釋。然而隨著蘇菲哲學課越來越深入,她和艾伯特漸漸發現他們只不過是一位挪威少校為他的女兒席德寫的一本書中的人物。最后,蘇菲和艾伯特終于脫離了少校的控制,并隨著小說的結束而結束了他們的世界。
簡單的構思就是作者賈德跟我們是同一層面同一世界的人,而少校和她的女兒是作者創造的人,而蘇菲和她的哲學導師又是少校為他女兒創造的人,作者用“少校與蘇菲”的關系,在跟我們探究著人存在的形式究竟是什么,因為主宰著蘇菲的世界的少校也只不過是作者筆下的人物,而這也恰恰是作者的反諷,或許我們活著的世界也只是造物主寫的一本小說罷了,連我們是否真正存在都需要證明。我不禁聯想到到了笛卡爾說過的一句話:“我思故我在。”也許我們只是在這個特定的時間,特定的空間存在過而已。
我們正處于世界觀,價值觀,人生開始慢慢形成的`階段,而這本書對自身素質境界提升有很大的好處,其實能不能做社會的強者是一回事,能做一個真人才是最重要的。
簡簡單單的兩個問題,卻有一股無法看透的魔力。人們都習慣了事物的存在,卻不知道他們從何而來。這些問題,我認為就是哲學。在《蘇菲的世界》這本書中,作者提出了許許多多的哲學問題,引發了我們思考,想了解其中的奧秘。在探索這些奧秘的過程中,我們也會弄懂或者想通很多以前不明白的事情或事物。
讀蘇菲的世界心得感悟篇2
如果遺產是物質的話,那么總有一天會被消耗殆盡。但如果遺產是精神的話,那么它不但不會同時光一齊流失,而且能被發揚光大。
哲學,作為人類精神的象征,從古至今都披著神圣的面紗。人們只能滿懷敬仰之心,卻無緣見哲學之廬山真面目。因為它博大精深,融人類千年之史,匯世界百家之言。祖先賜予的精神遺產隨著歲月的積淀愈發深不可測。無數哲人前赴后繼著書立傳,試圖為世界展現一幅壯麗雄渾的哲學全景圖。但是百家爭鳴,豐富了哲學的內涵,卻為勾勒全景圖又增添了新的難題。于是,千百年來,哲學似雪球般前進、壯大,而人類只得管中窺豹似地欣賞奇峰一角。
我在尋覓,尋覓一種載體、一種形式能令人毫無倦怠之感地穿梭于哲學的長廊之中。我想一部書恐怕難以擔此重任,因為記錄哲學、見證歷史的文獻題材作品對于尋常百姓而言,無疑是味同嚼蠟的。但是,有困難才有奇跡,人的智慧與力量在勞作與發展中,常常釋放出超常的能量。一位從教多年的作家完全采用偵探小說的構思,卻將整部哲學史清晰地、絲絲入扣地展此刻讀者面前。它不是來自歐洲哲學的源頭希臘,也不是東方龍的傳人,更不是好萊塢的天才劇作家。他的家鄉在遙遠而恬靜的北歐——挪威。令人難以置信,在幾乎沒有任何哲學底蘊的冰天雪地,卻誕生了一位偉大的哲學作家。當然還有他那部震顫了哲學界的里程碑式的文學作品。
如果你是一位書迷,那么至此你肯定猜到了。是喬斯坦賈德帶著我們走進《蘇菲的世界》探究高深的哲學。作家為我們營造了一個寬松的環境,年少的蘇菲跟隨著一封封神秘的來信,不知不覺地開始了她的哲學課。我們也仿佛如蘇菲一樣沿著歷史的足跡瀏覽歷代哲人的精辟論述。而正當我們略顯疲憊之時,本書的副線卻又使人精神為之一振。我們沿著蘇菲的足跡尋找神秘的老師和從未謀面的席德。主線與副線自然交織,渾然天成,足見作家藝術修養之高。但更令我們嘆為觀止的則是:作家靈活而嫻熟的運用淺顯生動的語言講述哲學家的故事、分析哲人的觀點、探究哲學的真諦。《蘇菲的世界》是將藝術與學術完美結合,透過我們熟悉的載體傳達我們陌生的信息。
讀者仿佛又回到了古希臘,聆聽蘇格拉底的教誨;猶如置身于中世紀的古堡,見證黎明前的黑暗。我們盡情沐浴文藝復興的和煦陽光,沉醉于巴洛克強烈反差的藝術氛圍之中。忘卻了塵世的喧囂,只覺真理的偉大和藝術的魅力。隨后,穿梭于資產階級革命的硝煙中,體味現代哲學的曙光。應對笛卡兒、史賓諾沙、洛克、休姆、柏克萊等一連串現代哲學的開山鼻祖,我們還來不及抒發心中的崇敬之情,啟蒙運動的先驅便闖進了歷史的大舞臺。飛速發展的工業推動著歷史的車輪駛入了嶄新的軌道;時代的更替造就了更多的哲學巨人。黑格爾、康德秉承了日耳曼人的理性,也把法蘭西人的浪漫發揮到了及至。而后馬克思的《資本論》、達爾文的《進化論》、佛洛伊德的《夢的解析》——三位偉人、三部巨著掀起了三個領域的革命巨浪,開創了一個全新的世界。
先人把一個又一個不解的哲學命題留給了后人,把一部又一部經典的傳世佳品賜予我們。哲人用藝術的口吻教導生靈,文人用理性的筆觸感染靈魂。我們的祖先在遺留寶貴精神財富的同時,更把彌足珍貴的鑒賞之道傳授于世。賈德是繼承者,而不是始作者,但《蘇菲的世界》的的確確是嶄新的世界。那是智慧的世界、夢幻想的世界、敬仰的世界、感嘆的世界。賈德使我們有幸一睹哲學之貌,愿他的后人能見哲學的精髓!
讀蘇菲的世界心得感悟篇3
蘇菲,她追求哲學,有著強烈的好奇心。她在艾伯特的指點下,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甚至馬克思的哲學思想有了初步了解。
這何嘗不是在給我上哲學課啊!可是,也正是因為我對哲學的無知,使我感到書中那些句子是那么艱澀難懂,我真想“逃學”,但我又不禁被那種神秘感所吸引。一篇篇摸索著看下來,我竟越看越入迷。就這樣,《蘇菲的世界》成了我的枕邊書。讀著想著,我進入了夢鄉,也進入了蘇菲的世界……
“咦?這不是艾伯特的小木屋嗎?”我坐著小船,來到小木屋門前。“吱——”門開了,喬斯坦.賈德先生竟從門里走了出來,“進來坐坐吧。”他對我的到來似乎絲毫不感到驚訝。“尊敬的喬斯坦.賈德先生,您好,《蘇菲的世界》寫得真是太精彩了。請問,您的靈感來自哪里呢?”
陽光透過窗戶,折射在地面上,閃現出耀眼的光芒。
喬斯坦.賈德先生往上推了推眼鏡,微笑著說,“本來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這本書卻截然不同。我在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的語言來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極不尋常的信開始,蘇菲每天都會充滿好奇地等待著艾伯特寫來的信。‘信里會說些什么?’不僅是蘇菲,連讀者的心也被牢牢抓住了!”
“叮鈴鈴~”鬧鐘響了。我回想著剛才的畫面,輕輕撫摸著這本書,不知不覺,又睡著了……
“我在信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我想只有這樣,對于一個十五歲的少女來說才更好理解哲學吧。”艾伯特先生眨了眨眼,顯得更加精神,“書中有一段精彩的比喻……”他手舞足蹈,滔滔不絕,我陶醉其中,許多事物的影子從我眼前閃過,我依稀辨認出,雅典的高城,巴特農神殿,酒神劇院……
漸漸地,我的眼里幻化出一只小白兔,我癡癡地想著,我到底是細毛頂端的生物,還是深入兔子皮毛的生物呢?
讀蘇菲的世界心得感悟篇4
《蘇菲的世界》是挪威作家喬斯坦·賈德創作的一本關于西方哲學史的長篇小說,它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史發展的歷程,其被譽為20世紀百部經典著作之一。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收到了神秘的一封信——“你是誰?世界從哪里來?”從這一天開始,蘇菲不斷接到一些極不尋常的來信,世界像謎團一般在她眼底展開。她運用少女天生的悟性與后天知識,企圖解開這些謎團,并在一位神秘導師艾伯特的指引下,蘇菲開始思索從古希臘到康德,從祁克果到弗洛伊德等各位大師所思考的根本問題。
在沒有閱讀這本書之前,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整本書后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么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于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讀蘇菲的世界心得感悟篇5
《蘇菲的世界》是一本哲學啟蒙書,她用深入淺出的文字想我們每個讀者展示了哲學從古到今的發展歷程。從蘇菲在信箱中取出的一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蘇菲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她對文藝復興時期的認識包括達芬奇的繪畫、莎士比亞的戲劇、古登堡的印刷機……涉及藝術、科學、建筑、數學等許多方面。至于近現代,艾伯特的“哲學函授課”包含了康德、黑格爾、弗洛伊德乃至于馬克思的哲學思想。看這樣一部作品,讓我看到了全人類的禮貌。在蘇菲的所到之處,到處都凝結著禮貌的精華。看過之后,我已經不僅僅僅是學到了一些東西,更重要的是心靈的震撼。
“我思故我在”可讀完全書的我卻很茫然,我存在嗎但是是在這個時段、在這個特定的空間的相對存在罷了。試問,多年以后,一切都歸于湮滅之中,我會存在渺小的我會存在過,或以前存在過真不敢相信“恐懼”竟是我讀完書后的第一感覺。我不明白他人讀此書的過程中是否會有這荒謬的感覺。這是我真實而自覺荒謬的心靈體驗。訖今為止,《蘇菲的世界》是讓我感覺最奇特的書,真的,在以往沒有任何一本書會這樣讓我沉迷其間而深感“恐懼”,讀后對這“恐懼”深感荒謬。要解決這種恐懼這中荒謬就只有透過自己的思考,透過思考來更加清楚的認識這個世界,這大概也是作者的最終目的吧
我原本以為哲學是一門不切實際的學問,但當我讀完全書后才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330011.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能夠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我認為哲學不是科學,因為它沒有什么精確的公式來計算、來衡量。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在我們的這個世界,僅有科學而無哲學,僅有事實而無洞察力和價值觀,是不能使我們免于浩劫和絕望的。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
這是一本很好的哲學入門書,它和其他大部頭的令人傷腦筋的哲學書不同,讀它更像是讀一本偵探小說,讓人不自覺地跟隨著蘇菲去思考,去探討一個個哲學問題,去拜訪一位位哲學家,了解他們,走進他們的世界。這本書的資料廣,但并不紊亂,書中資料分成許多章節,每節題目都點出了該章節資料的中心,或深藏或巧露;而每一節資料都會闡述幾個問題。這樣的分節使人讀后更容易消化,也更容易理解。
千百年來,不管是什么時代的人,什么民族的人都在追尋著相同的問題,就像是“人是誰”“世界從何而來”,正是因為人們的好奇心,才有了哲學。遺憾的是,此刻人們的好奇心卻因為習慣而遞減。在成長的過程中,我們漸漸理解了這個世界,并把這一切都當成了理所當然,我們的好奇心也就被壓抑住了,從這個角度說,我們對世界的好奇心以及對發現問題的敏銳甚至比不上小孩。但是哲學家之所以與眾不同,就是他們從不會習慣這個世界。對于他們來說,這個世界一向都有一些不合理,甚至有些復雜難解、神秘莫測,他們就像是孩子一樣打量著這個世界,所以他們才能提出那些深奧的問題,所以他們才能被人稱為智者。我也在反省自己,是不是已經失去了好奇心,是不是要用一種新的眼光去打量這個世界,就算不能做到像孩童那樣,起碼也要做到遇事多要想幾個為什么。
心里面想的還有很多,但不明白怎樣來更加明白的表達,也許只有我們自己親身讀了此書后才能和我一樣感受到《蘇菲的世界》帶給我們的震撼!
看這本書,我不僅僅增長了許多哲學知識,了解了許多哲學家的生平和思想,還從中找到了一些啟發,也許,我要對生活改變一下態度……
讀蘇菲的世界心得感悟篇6
看過《蘇菲的世界》的朋友一定會這樣認為:它是一本簡單而又深奧的小說。它曾經一度地使我拿起,一度地使我放下,它一會使我興趣十足,一會又使我失去耐心,我便在這矛盾中斷斷續續地讀完了整本書。
14歲少女蘇菲收到的陌生來信帶她走進了一個她幾乎從未接觸過的世界,引導她的思維走進了人類更深、更本質的思考。這本書從哲學的角度向人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人們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本來我認為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并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書中的一段話令我記憶深刻:世界就像魔術師變出的白兔,人類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處,把所有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哲學家們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們不斷攀登白兔的毛發,目的是為了看清魔術師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義。
《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從前的哲學家為我們解開了不少世界之謎,使后人變得聰明起來;我們不也應該向他們學習,運用哲學的觀點揭開自然與人類社會的奧秘,也為我們后人做一點事嗎? 《蘇菲的世界》就是一部深入淺出的人類哲學史。它不僅能喚醒人們內心深處對生命的敬仰與贊嘆、對人生意義的關心與好奇,而且也為每一個人的成長——使生命從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進入覺悟之境,掛起了一盞盞明亮的桅燈……
讀蘇菲的世界心得感悟篇7
《蘇菲的世界》以小說的形式,通過一名哲學導師向一個叫蘇菲的女孩傳授哲學知識的經過,揭示了西方哲學發展的歷程。由前蘇格拉底時代到薩特,以及亞里士多德、笛卡兒、黑格爾等人的思想都通過作者生動的筆觸躍然紙上,并配以當時的歷史背景加以解釋,引人入勝。評論家認為,對于那些從未讀過哲學課程的人而言,此書是最為合適的入門書,而對于那些以往讀過一些哲學而已忘得一干二凈的人士,也可起到溫故知新的作用。
14歲的少女蘇菲某天放學回家,發現了一封神秘的信。她從這封寫著“你是誰?”的信開始,在艾伯特的指點下,從哲學的搖籃雅典出發,對蘇格拉底和柏拉圖的哲學有了初步了解,同時達·芬奇的繪畫和莎士比亞的戲劇也包括其中。
這本《蘇菲的世界》可謂是現代版的《愛麗絲夢游記》,它引領我在一個新奇而古老的世界里漫游……其實在大千世界里,我們每個人都是漫游者,而哲學正是我們探路的一支火炬。它不示意你走向某一特定的方向,而是讓你用心靈的眼睛去尋覓;它不限定你思考某一固有的現象,而是讓你用自己思想的腳步去探察……
生活中,不能說人人都是哲學家。但我覺得,至少人人都有點哲學頭腦——一種好奇的探求愿望,一種不棄的思考精神……
在生活中探索新聞,在學習中探索知識。就像蘇菲在神秘導師創造的神奇世界里探索世界謎團。或許這種對于好奇的探索精神是人類與生俱來的,而正是這種天性促使人們一往無前,正是這種精神使人們不斷發現和創造。人類善于思考的能力真的很重要。如果不會思考,那么蘇菲能在神秘世界里解開一個個謎團而受益匪淺嗎?如果不會思考,那么我能在生活中因解出一個個難題而興奮不已嗎?如果不會思考,那么人們能在各方面得到進步因而加快發展嗎?
蘇菲在書中反復問自己:我是誰?我為何在這里?我認為,人類在探索和思考過程中所得到的快樂和收獲是最有價值和意義的。我想,蘇菲以自己在神奇世界里的經歷和感悟證明了:我探,我思,故我在。
讀蘇菲的世界心得感悟篇8
看到這書名的時候,我以為是一個精彩的故事,也好奇作者是怎么寫一個人的世界。看了前兩頁,也確實勾起我看下去的欲望。但萬萬沒有想到它講的是哲學。
在我以為自己看不下去的時候,我發現原來哲學可以這樣去學習的。我就像書里面的蘇菲一樣,對這個世界充滿了好奇。
在現實生活中,很少有人會談到哲學,也很少有人會去研究哲學。馬兒為什么叫馬,何為馬,在沒讀著本書前,我從來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也許很多人也不會去想這個問題。可能是某一時間,我們偶然間從電視上見到這種東西,旁人對我們說,那是馬兒,我們從此就認識那是馬了吧。每天總會見到許多人,許多事,我卻從未提出一句:為什么?不只是我,每個人都把這個世界想得太過理所當然,世界的多姿多彩,仿佛與我們無關。
在高中時,我們要學習政治里的哲學生活,那是四本政治書中最難學的一本。我的確也很討厭哲學,太難理解了。但《蘇菲的世界》以一種不同的方式,從哲學的角度向我們解釋了世界和大自然等的形成與發展,告訴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是一個怎樣的世界。我一直認為哲學是比較枯燥乏味的,但《蘇菲的世界》一書卻截然不同。它向讀者講述哲學的同時,運用了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了一個耐人尋味的故事,使讀者閱讀時產生一種像讀偵探小說般的心情。文中的蘇菲她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這致使她走上了通往解開世界謎團和哲學的大門。并且,蘇菲她還具有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這一點是十分值得我們學習的。只有有了持之以恒,鍥而不舍的精神,我們才有機會去做好自己想要做的事情。
書中的一段話令我記憶深刻:世界就像魔術師變出的白兔,人類生活在白兔皮毛的最深處,把所有一切都當作理所當然,而哲學家們都是充滿好奇心的孩子,他們不斷攀登白兔的毛發,目的是為了看清魔術師的真面目,也就是看清世界,看清人生的意義。《蘇菲的世界》一書使我覺得世界上還有很多事情等著我們去探索,大自然的秘密使永遠也揭不完的。
讀完全書后,我發現哲學其實是最貼近現實生活的,哲學是“關于天底下每個人都關心的一些問題的學科”。哲學所要解決的都是還沒有科學方法可以證明的問題——諸如善與惡、美與丑、生與死、秩序與自由等。哲學是對未知事物或不確切認識的事物的假設性解釋,是追求真理的開路先鋒。用一句話說:科學給予我們知識,然而只有哲學才給予我們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