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讀書心得800字
《紅樓夢》讀書心得800字篇1
讀《紅樓夢》,讀到我最后滿心情節都退潮而去,只剩下干枯的殘念,只覺人情淡漠不可自勝。看一脈而承的人勾心斗角,畫眉描眼,不由便仿佛已是七旬老嫗,炎涼世態打在略有鈍重的心上,也只剩下遲鈍的痛覺。原來多少嬉笑駑罵,多少月明風清,多少依順體己,通通都是戲臺上虛晃的一槍,猶剩看客嘆息不覺反倒顯得矯情了。
看那王夫人提攜探春,待庶出的她那般好,也不過是愿在周姨娘面前再贏一句:兒子比不了兒子,女兒攀不上女兒,饒剩一個探春也是“親外”,這樣的勝負快感不知給了她幾多滿足。更何況灘春的能力對她一直都“有用”:管理家政有用,針鋒對決有用,嫁個外番王爺更有用。過程和結果,細節與概況一樣折騰人,誰也無心照看一個“別人”。
人存于世上,或多或少都在偏袒自己,現世的我們并沒有比多少萬年茹毛飲血的先人更善良與更文明。還有那厲害了一輩子依舊兩手空空的璉嫂子,持家幾年,連貓狗都厭棄,丈夫不愛婆婆不疼,哈著臉欺下媚上掉價兒帶傷的還不是自己。一個女人的心并不大,誰放著軟香溫玉不要去做勞什子鐵血娘子,誰有犯得上撒潑放野做戲給別人看。
虧空、尤二姐、抄家、丈夫遠謫,幾場情景劇鬧下來,多厲害的角兒也只是在病榻上捧個藥罐子,身邊的丑角倒是脫了面具上演大反轉。誰尚且不會自甘變作冰,又豈得是誰做的女子呢?浮生真的那么丑陋而可鄙么?看著金釧兒投井,我們自我安慰如今還得一夫一妻制;賈珍和尤氏貌合神離亦可辯駁愛情的墳墓并不多。當下,對于此種殘忍,我們默認了。
尋求解釋和出路,創造反駁以求開脫,從來都只發生在我們“設該命題成立”之際。或者真如史鐵生所言,人不僅是被拋到這個世界上來的,而且是被分開來一個一個拋的;或者只是生物學上定義的人類之間天然的競爭關系;或者我們內心從未輟耕預設的自留地;或者曹公已經明示生死悲涼。
讀《紅樓夢》,讀得指尖眼梢都是心傷。在那樣的明朗之后突覺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巨大的絕望。所謂困獸,所謂虛妄,所謂清空,統統都不是詞,它們已經越過我們自身,抵達不能言說的真相。而我們依然在別人的故事和自己的悲愴之中,兀自掉下淚來。
《紅樓夢》讀書心得800字篇2
蔣勛說《紅樓夢》是一部關于青少年生活的小說,于是,在他這本《蔣勛說紅樓夢》的8冊書的第1冊里,以原著為底板,解讀了青少年的生活和思想,在理解和欣賞的視角下,讓讀者一窺那被他稱為“隱秘而不定” "情深而善變“的青春期風貌的同時,其辯證思維、獨特視角,引導讀者思考如何與這個時期的孩子相處和溝通,并引出關于“說教”之于成長的作用。
尤其是賈寶玉在學堂里與秦鐘、賈蓉等的同性的喜歡與糾葛,這些在我們看來是有悖于習慣認知的內容,更是凸顯了青少年處于兒童與成人之間,模糊而不為人知的隱秘內心。讀來,更覺得,理解人在不同時期的內心和情感,是何等重要!
上流和下流
人性中都有動物性的部分和升華的部分,從成人的角度看,老師或父母希望孩子動物性的部分都沒有了,一下都變成了圣賢。
如果說“下流”不再是個預設的“壞”的判斷,語言學上的“上流”跟“下流”,只是兩個不同的狀況,就是:一個可以提升,一個沉淪在動物性中,兩者是互動的。
只有對人性里往下墜落的部分有更多的了解,提升才有可能實現。
溝通
當我們之間開始雙向溝通的時候,我才發現這么多年我跟他們講的生活秩序、道德規范都是廢話,因為他們根本聽不進去。
所以,當你不先預設立場的時候,你的窗和門就是打開的,有很多東西會進來,讓你了解。
如果,你把門窗都關了,你就什么也不知道了,這個時候你的那些嘮嘮叨叨永遠不會產生作用。
我正是因此同情賈政。他講的所有知都沒有發揮任何作用,因為他根本不知道這些青少年在學校里的任何事情。作者在這里用了”魚龍混雜“和”下流人物“,是在講人性的多面性。
一個孩子在溫室里你保護得再好,他最后也不可能在溫室里長大,你還是得把他送出去,這是他成長的一部分。外面的世界你再不喜歡,他也必須要在那個世界里成長。
臺灣有一個寫作和讀書都非常好的知識分子,他很不喜歡外面的教育環境,就把女兒放在家里,單獨教她。我聽到以后覺得有點驚詫,我覺得即使是再深的愛,也不能把孩子放在玻璃房里面。因為怕孩子被帶壞,而把所有自己認為壞的部分切割掉,這是最危險的,因為好與壞是相對的,就像防疫針一樣,注入病菌會使人產生抗體。
《紅樓夢》讀書心得800字篇3
《紅樓夢》里有許多鮮明的人物形象,一本書讀完之后,亦好似在夢境里走了一遭,我嘗試著把他們化作身邊的人,去設身處地的&39;感受她們的心靈世界。由此,我發現其實賈母也會寂寞。
賈母這個富貴了一輩子的老年婦人。是這個大觀園里的“掌權人”,她早已兒孫滿堂,因而這園子里總是熱熱鬧鬧的。院子里有精通琴棋書畫的人,有擅長吟詩詠文的人,且丫頭間的嬉笑也更是少不了……可誰又知道賈母也會寂寞呢?
此前,我一直覺得賈母就是一個人生贏家。整個大觀園上上下下全聽賈母的。賈母說一,則絕無他人敢回二。賈母不僅有錢,還有權,何談寂寞呢?
在賈府的老一輩里,賈母無疑是最長壽的,身邊同輩人都離開了,這確實難免也會寂寞。園子里沒人能陪賈母談談心,陪他聊天的人雖不少,但不過,都是隨著賈母的話附和罷了,又有誰能真正理解賈母,說到他心坎里去呢?知音難覓,也是一種寂寞啊。
劉姥姥進大觀園的時候,尊貴的賈母會對一個“粗野人”劉姥姥,如此熱情,不正是因為劉姥姥是她那難覓尋的知音嗎?二人可以算得上是同齡人,且劉姥姥同別的府的客人不同,別人都是十分恭敬拘束的,生怕丟了顏面,可劉姥姥不是什么大家閨秀,從村子里出來,不忌憚丟了誰的顏面,便可恣意扮丑,這也給賈母,帶來了“姐妹”的親切感,親自引著劉姥姥逛了大半個園子。
賈母的寂寞,或許還源于對過去的懷念吧。她的心頭還眷戀著逝去的時光,但伴侶已過世多年,身邊的親友也早已走的走散的散,再無人陪她去追憶過往。亭臺樓閣里的點滴回憶也只得她自己收在腦海里,看著園子里的丫頭姑娘們追捕蝴蝶、吟詩作樂,便無奈地感慨一句:“我像他們這么大的時節……”
令人唏噓的是,曾經那么奢靡風光的賈府,最后連一個老太太一個體面的葬禮都辦不起來。看到這里,我心里就不覺地升起一陣“樹倒猢猻散”的悲戚來。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紅樓夢里的小社會,反映出了一個表面是如此光鮮亮麗的人,內心深處也會有寂寞。有的時候,正因為園子太大,才讓空虛有了“容身之地“,繁華落盡,無處話凄涼。
《紅樓夢》讀書心得800字篇4
手捧一本書,在午后的陽光照耀下,獨自坐在陽臺上,聽著音樂,忽然一句“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麗無瑕”飛入了我的耳朵,思緒隨著這句話讓我想到了《紅樓夢》,在我的印象中《紅樓夢》是一本十分讓人為之掉淚的書籍。兒時總想讀完這本書,了解它的魅力。但我總是為自己找借口,也總是不讀完。至今,卻也只是看了一小部分,了解個大概。但,寶玉黛玉之間的感情卻又讓我感到太過悲哀。
這句詩是“黛玉葬花”時的句子。乍看時,心中就不免感覺有一絲悲哀。葬花時的傷感又有誰人知?黛玉竟由花想到了自己的命運。今日是她葬花,明日又是誰看她呢?我想在那個封建的社會,黛玉的哀愁恐怕只有與她相通的寶玉明白吧。你的哀愁恰似一朵蓮花,層層疊疊,相互交錯,最終凄美得卻又那樣動人。
花開易見落難尋,階前愁煞葬花人
黛玉的哀愁顯而易見,她的感傷是可以被任何東西所感染。我能領會她在那個時代的悲哀與無奈。有人說:是她的自卑讓她糾結一生。我想,這也正是上天賜予她的。正是她的多愁傷感才會有《紅樓夢》的感人。使人同情與憤慨。你的哀愁好比一江春水,流流停停,或急或慢,最終流過之處卻又感人肺腑。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其中,黛玉的死最讓我無法釋懷,不過到最后,又只是感到悲哀罷了。在本應是最開心的時候,卻是最悲哀的時候。在那個當天,黛玉因傷心過度而無法自拔,最后遺憾傷心而死了。寶玉卻又因此絕望了。你的哀愁正如曇花初現,悄悄綻放,不俗于世,最終讓人驚嘆凄美卻又過目難忘。
有人說: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麗無瑕。但,在我看來。黛玉,你的哀愁,一定會有人懂得。《紅樓夢》,你的魅力,也一定會有人欣賞來懂得你的哀愁。
愿儂此日生雙翼,隨花飛到天盡頭。黛玉,我讀懂了你的哀愁!
《紅樓夢》讀書心得800字篇5
《紅樓夢》,一部含笑的悲劇。《紅樓夢》不只描寫了一個封建貴族家庭由榮華走向衰敗的三代生活,而且還大膽地控訴了封建貴族階級的無恥和墮落,指出他們的種種虛偽、欺詐、貪婪、腐朽和罪惡。它不單指出這一家族的必然崩潰和死亡,同時也暗示了這一家族所屬的階級和社會的必然崩潰和死亡。
。每一個階段讀《紅樓夢》,都會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這一次重讀竟然有了那么多的悲傷和無奈。
重讀紅樓夢,放下了青春期的幻想,多了對人生的思考,那一個個女人的人生,無論走過歷史長河的幾百年,依然有我們的性格,我們的影子,我們可以學習和借鑒的人生經驗,喜歡曹雪芹的文筆,歷經滄桑,經歷繁華與貧窮的人生百味后的深刻,喜歡那其中的每一個女人,喜歡他們活的淋漓盡致的人生。
《紅樓夢》在封建歷史上第一次將女子作為主要人物,附上濃墨重彩的一筆,她們不僅擁有美貌、更擁有才華,在經歷玉堂金馬到陋室蓬窗的世事沉浮中,表現出了很多值得贊嘆的品質。“絳珠仙子”林黛玉敢于追求真愛,雖然超凡脫俗但是察言觀色間依然接得了地氣,以自尊掩飾小小的自自卑,小心眼中又不失真誠,確實是個我見猶憐的仙子。
“大家閨秀”薛寶釵則擁有封建社會女子最標準的品德,行為豁達、隨分從時、罕言寡語、安分隨時,她包容身邊所有人的性格缺陷,以雍容大度的姿態面對所有的挫折和挑戰。
“英雄闊大寬宏量”的史湘云,她心直口快,開朗豪爽,“從未將兒女私情略縈心上”,她的曠達不是一種出世孤傲,而是一種入世的情趣,她既無視高低貴賤,又不拘于男女之別、與人相交、一片本色、無功利之心。史湘云是全書中我最喜歡的女子,沒有之一,她身為女子卻有男兒的疏朗與開闊胸懷,她不為女兒的皮囊所累,當她如春風般掠過我的視野時,我滿心都充滿了欽佩和仰慕。“警幻之妹”秦可卿,雖然她是書中轉瞬即逝的一個女子,但是從篇幅不多的文字中依然能夠感受她婀娜多姿的風采,雖然的命運讓人唏噓,但在臨終托夢給王熙鳳的言語中,能夠感受到她對家庭榮衰的深深掛念。
《紅樓夢》讀書心得800字篇6
紅樓是一本大書,包羅萬象。從哪里說起呢,今天是大年初一,就從賈元春說起吧。因為賈元春就出生在大年初一,新年第一天,所以叫元春。接著來順著這個順序就有了賈迎春,賈探春,賈惜春。她出生在一個特別好的日子,舉國歡慶的日子,她的未來是否和出生有什么關系呢。
元春十幾歲時便已入宮做女史,23—24歲時加封賢德妃。后來的薛寶釵也去參選妃子,沒有被選中,所以才有人撮合她與賈寶玉的婚事,如果選上了就沒有賈寶玉的什么事了。我就有一個疑問?為什么元春能選上,寶釵卻選不上呢?第一論出身都是四大家族,薛家也是僅次于賈家的。第二論長相,薛寶釵是金陵十二釵與黛玉并列第一,遠超元春。第三論才華,寶釵琴棋書畫無所不通。第四,論品性,上上下下都覺得寶釵性格隨和,待人極好。第五論管理能力更是在諸姐妹之上。綜合考慮確實應該選上皇妃才對,皇帝為何不選呢?了解一下清朝的選妃標準才知道,上面的五個優點都不是最重要的,原來皇帝不僅僅看個人優劣,還要考察其家人品性端正與否。必須根紅苗正。我們知道寶釵有個哥哥薛蟠因為搶奪英蓮打死馮冤,這是有案底的,官方都有記錄。所以寶釵受其連累,才沒選上。當然了也有人分析是政治原因的。我不懂政治,不談。
繼續說元春。
為了迎接元春省親,賈府建造了大觀園。元春24—25歲回娘家省親,熱鬧歡騰,同時又表現出她在深宮高處不勝寒的辛苦。元春的命運關乎賈府興衰,元春晉封貴妃則令賈府重現生機,她也是四大家族最大的支柱。
前八十回,戲份不多,后面四十回,有可能是扯淡。
高鶚續書的后四十回她與王子騰先后暴卒,賈府失去了靠山,很快就獲罪抄家。(根據第五回的判詞,“虎兕相逢大夢歸”,還有脂硯齋在元春點的一出《乞巧》中批:‘《長生殿》中伏元妃之死’可以判斷,賈元春應該是懷孕后犧牲于政治斗爭。注:《長生殿》中楊玉環與唐玄宗,楊玉環死于太子政變。)
有生就有死,死在大年三十。生于初一,死在大年三十。正好一年的頭尾。太極圖里面魚頭對魚尾,表示萬物周而復始。都是好日子,也可能就是作者刻意安排的,這樣才能增加悲傷之情。也可能是解脫以后的重生。只能問作者了。
《紅樓夢》讀書心得800字篇7
“一個是閬苑仙葩,一個是美玉無瑕,若說沒奇緣,今生偏又遇著他;若說有奇緣,如何心事終虛化?!”聲韻凄惋,銷魂醉魄的歌聲從電腦中飄出,我的心仿佛也隨著曲子飛到了那鏡花水月般的傷痛里。
在初讀《紅樓夢》時,我就對這首曲子情有獨鐘,有哪一種情,比這旋律更感人;有哪一首曲子比這更引得眾賓淚沾襟?
讀罷《紅樓夢》,不知道為什么?總是覺得心酸,或許是為了榮寧二府的興榮到衰敗而感傷,或許是為紅粉佳人的香消玉殞而遺憾!
在《紅樓夢》中,最美好的也最令人感慨的就是黛玉和寶玉兩人的愛情。從小時的兩小無猜、青梅竹馬,到長大的心生愛念,這是多么自然、純潔、美好。然而,因為生不逢時,因為當時林黛玉的“孤傲自許,目下無塵”,同周圍的環境表現出明顯的不合拍,“所以賈府里除了寶玉這個知己是很少有人喜歡他的。”所以外開孤立無援,無權無勢的地位。又因為賈母與王夫人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處心積慮策劃了一場騙局,硬是把薛寶釵嫁給寶玉,使得這段愛情被無情地扼殺,最后他們的結局自然可想而知,落得個“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的悲慘局面。
而從書中,我們也可以看出曹先生的驚世才華,那凄涼柔媚的葬花詞,即使是百煉鋼也能變成繞指柔。“一年三百六十日,刀劍雙寒嚴相逼,”“質本潔來還潔去,不教污濁陷渠溝。”一首葬花詞,就寫盡了周遭環境的污穢,逼迫的激憤和對茫茫前途的無能為力的絕望與哀愁。
從中我們不難看出封建制度的黑暗和封建家庭的沒落,這使我對封建制度的痛恨加深了一步,盡管《紅樓夢》在中國古典文學里面,帶來了一個全新的東西——尊重女性,但它既是女性的頌歌,又是女性的悲劇。
我是個感性的人,為什么有情人不能終成眷屬呢,難道門當戶對真的有那么重要嗎?重要到犧牲性命也在所不惜?難道權利和利益真的有那么重要嗎?重要到連自己最疼愛的親人也要出賣?我不懂,但我只希望寶玉和黛玉能在天堂相遇。
《紅樓夢》讀書心得800字篇8
“一朝看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題記
今日種種,似水無痕;今夕何夕,君已陌路。向來緣淺,奈何情深!
世人皆道,《紅樓夢》吟盡愛情,可我眼前卻是昨日繁華,今朝落盡。人生況味,了便是好,心酸無奈,卻只能遵從是是非非。
賈寶玉初看林黛玉,就笑稱“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這世間蕓蕓眾生,他們因緣遇見,卻來不及唱一出才子佳人。薛寶釵的圓潤與妥協,林黛玉的言隨心至,也許是生不逢時,也許是命運作怪,黛玉終是含淚而死,寶玉也穿上了袈裟。紛繁的世界,不適合黛玉。她的驚艷,她的智慧,她的才氣逼人,她的靈秀慧黠,都應活在詩壇。那是個碧玉般盈澈的女子,而不是一個寥落憂傷的深閨小姐。
賈府的揮霍,便注定要走向衰亡,這個結局,并不難猜。王熙鳳的機關算盡,卻換來悲涼結局。而真正聰明的,是探春。她是有才干的,又是清醒的:“我們這樣的人家,人都看我們不知千金萬金,何等快樂,殊不知這里說不出的煩難。”她開源節流,卻阻礙不了賈府期數將近的必然。
舊人難留此涼城,涼城何苦留舊人。名列金陵十二釵,黛玉卻依舊只是一名異鄉人。若不能放下心結,那便驕傲的、不改初心的活著!那個世道,有太多不可說,不能做,也終是愛別離,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縱千般情愫,萬般相思,但封建禮教終是難以掙脫的枷鎖。昨日花前月下,寶玉送舊帕;今朝賈府敗落,黛玉含淚燒帕。這一世的淚,終是還盡了……
“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滿春柳春花滿畫樓。睡不穩紗窗風雨黃昏后,忘不了新愁與舊愁。”若不能自由,那便隨性點;若總是傷情,那便優雅點;若不能結緣,那便,那便……無論怎樣,我都相信,黛玉最后不會說出那句“寶玉,你好……”那樣玲瓏的女子,怎會不看透這城府的畸形?寶玉雖多情,但黛玉絕不會怨恨他!這一切,黛玉最清楚,是命,認命。
故人姑蘇林黛玉,深深賈府難回頭。曹雪芹的一聲啊,又怎會不坎坷?字字血淚,了,便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