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心得感悟1000字
終于把四大名著又認真的看了一遍,現在我終于懂得人們為什么把紅樓評為公認的四大名著之首了。在藝術成就上,紅樓可以說當之無愧。它給我的第一印象就是細膩,不論是人物性格的刻畫,還是故事情節,抑或是語言,一些大場面的描寫。等等。
再者,它是一部關于女子的書。其男一號賈寶玉也是帶走十足的女子特質:看男人為泥,污濁不堪。女子為水,干凈,清新。不愛功名利祿,不愛齊家治國,不愛戎馬天涯,不愛定國安邦。惟愿長居紅樓,相伴知己紅顏。這就是他的烏托邦式的理想,他想的是與自己的一幫發小一直相伴,地久天長,此生不渝。直到迎春、探春相繼出閣,晴雯、黛玉相繼仙去,他終看破紅塵,了卻凡心,皈依三寶。黛玉和寶釵算是封建婚姻制度的犧牲品吧。
先說黛玉,才高不讓須眉,但知葬花玩味,木石前盟雖天定,不想金玉相配,可恨天公不作美。一朝香魂散,耿耿癡心有誰憐。本是寄人籬下,幸得知己如玉。她是個有個性的人,因為自己的個性得與寶玉“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最終也是為自己的個性所累,賈母認為她性格乖覺,不如寶釵知書達禮,更適合做未來大觀園的女主人。最后含恨而終,淚盡而亡。寶釵其實是可憐的,上知孝悌,下曉禮儀。
理家不輸眾兒男,終是良母賢妻。誰想金錯配玉,無奈空披嫁衣。孤影幢幢,長夜寂寂,誰可倚?她自己對寶玉并沒有那種海枯石爛,天荒地老之情,無奈被作為為寶玉沖喜的人,寶玉出家后,只得空房獨守,紅燭獨依,以淚洗面。還好有寶玉的遺腹子,她最終仍是古代良母賢妻的典范。
一曲紅樓,其實是大觀園的衰落史。百足之蟲死而不僵,這么大一個大觀園,從外面來打倒是不大可能的,所以敗壞總是從里面開始的,從子孫們的吃喝玩樂,賭錢吃酒開始的。從上到下,真正務正業的沒有幾個,而且還極度奢侈,元春省親的時候索性直接建了一座省親別院,幾次重大的葬禮都是極盡華貴,從老太太而始大家整天做的最多的恐怕就是宴飲游園。結果導致日益虧空入不敷出,最后抄家時問題就開始浮現了。
還有大關于表面平靜,其實內部矛盾重重,嫡出和庶出的矛盾,丫鬟和主子的矛盾,丫鬟和老婆子的矛盾等等。這些矛盾都為大觀園的衰落起到了負面的效果。這告訴我們一個道理:能打敗你自己的只有你自己,只要自己不亂,別人很難打敗你的。紅樓還是一部很百科全書式的書籍。它對當時的喪葬制度、皇家省親禮儀、藥方、算命等風俗都有十分詳盡的描寫,可以從多方面反應當時的社會。
紅樓給我的感觸遠遠難以用幾百言來完全表達,待風清月高時,臨風而坐,愿得與幾知己細細玩味。
紅樓夢心得感悟1000字篇2
曹雪芹的《紅樓夢》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文章行文流暢,用詞精準,有使人身臨其境之感,全文講述了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慘愛情故事。通過描寫兩人的之間的愛情故事及家族之間的事,文章揭示了封建社會的落后和腐朽,作者也借此表達了自身對當時社會的強烈不滿和憤懣。《紅樓夢》一書涉及了許多人物,每個人物的性格特點及經歷都不同,在如此多人中,給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賈寶玉和林黛玉了。
我覺得,賈寶玉是一個善良,溫柔,聰明,尊重女性,鄙視功名利祿,不追名逐利,厭惡官場,叛逆,思想先進但是有點懦弱的人。大多數時間,賈寶玉都是和賈府的女子在一起的,她們的關系簡單,沒有多大的利益沖突,也不涉及功名利祿,更沒有爾虞我詐,所以跟她們在一起時賈寶玉是輕松快樂的。也正是因為那些女子是如此單純,賈寶玉才會喜歡和他們一起玩耍嬉戲。至于林黛玉,對賈寶玉來說,是他志同道合的人,是他心靈的寄托,是他的紅顏知己,更是他的愛情。他愛林黛玉,非常非常愛。但在對于他自己的愛情是,我覺得,他是懦弱的。對于自己的愛情,他沒有盡自己的能力去爭取,對于反對他們在一起的人,他也沒有發起多大的反抗。所以,在我看來,寶玉是有些懦弱的人。另外,賈寶玉在當時是個思想先進的人。他反對封建,并用自己的行動進行著反抗,但無論怎樣,他的反抗在當時都是都是有限的。
總的來說,我還是喜歡寶玉這個人的,而從寶玉的身上,我也懂得了一些東西。首先,我們要追求一些精神上的東西,不能讓自己一味地沉迷在金錢權利這些世俗的東西上,要適可而止。縱觀現在的社會,許許多多的人都在追求功名利祿,越陷越深,不能自拔,直至最后才發現功名利祿不是人生的主題。所以,我們要適當的追求功名利祿,盡可能多的去追求精神上東西。另外,寶玉也讓我懂得了:無論是對自己的愛情,還是其他的東西,我們都要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爭取。
在我看來,林黛玉是一個純潔,善良,敏感,聰慧,多才多藝,與世無爭,又是多愁善感的姑娘。在與賈寶玉戀愛的過程中,黛玉是溫柔體貼,善解人意的,她盡她最大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難與賈寶玉相戀。但就算如此,最后,林黛玉的結局還是悲慘的,她沒了愛情,沒了性命。正是因為看到林黛玉的優秀和好,我才對林黛玉的遭遇和結局感到深切的同情和惋惜。她是如此高尚,但在封建的壓迫下,她的結局確實如此的悲戚。
紅樓夢心得感悟1000字篇3
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題記
紅樓夢一夢古往今來,賺得了多少嘆息,多少惆悵,可是又有誰讀懂了曹雪芹背后的凄涼,午夜夢回他是否會想起自己的年少,想起那大觀園的喜怒哀樂,然后輕輕一聲嘆息,面上平靜如初,實則內心百般波瀾。
有友人問我,在這本書中你認為曹雪芹更偏愛林黛玉還是薛寶釵?我輕笑不語,其實無論是黛玉還是寶釵都不過是那顆頑石命中的一片浮云,片刻間便煙消云散,干凈的不留下一絲痕跡,無論當初發生了什么,都是對的,可如果一旦結束便真的是結束了。
都說紅樓夢最著名的便是那一首“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是呀!全書寫的都是荒唐的言辭,卻浸透了作者辛酸的眼淚!都說作者迷戀兒女癡情,可又有誰能真正理解書中的意味?“荒唐”不僅指作者在書中引出了“煉石補天”“青埂峰”等荒唐故事,而是指出全書描寫的當時社會的腐朽,殘酷,互相傾軋以至于走向滅亡的道路。這書不僅是曹雪芹對而是生活的迫憶,更是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諷刺,“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記去作奇傳。”作者借頑石說自己不能匡時濟世,被棄置世間,半生潦倒,一事無成,所謂無才,貌似自慚,實則自負,是作者憤激之言,是一種“縛將奇士做詩人”的慷慨;以頑石為喻,表現自己不肯隨世俗同流合污的傲骨,作者把那塊石頭稱為“頑石”也大有深意。頑石的特點便是棱角分明,執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備這種品格就必然同當時那個黑暗卑劣的社會不相融,那這個社會就一定會排斥他。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絕不是為了給世人消愁,解悶兒來寫這部書的,而是把自己一生“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經歷,加以藝術的概括和提煉。塑造了眾多類型的人物,來表明他對人性和社會的認識,寄托他難以言語的感慨,既是贊歌,又是悲歌挽歌。
作者是以淚和墨寫下這本書。作者擔心他這部嘔心瀝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預料到有人會嘲笑他愚癡。百年后世人對紅樓夢可謂是褒貶不一,魯迅先生說《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可是無論怎樣,認識任何一個事物都必須要有辯證統一的眼光,堅持一分為二,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但《紅樓夢》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
紅樓夢心得感悟1000字篇4
林黛玉是我國四大名著之一《紅樓夢》中的一名主角,自父親林如海過世后就住進了賈家,隨之與賈寶玉發生了一段凄美的愛情故事。
相信很多人知道,在《紅樓夢》中,林黛玉的長相。身材等都不及城府極深的的薛寶釵美麗端莊。冰肌玉骨,林黛玉只喜歡一個人暗自垂淚、仰天長嘆,但是我個人卻覺得林黛玉的這種清新脫俗的獨特氣質更有魅力,更能吸引我。
首先,林黛玉能吸引賈寶玉,就說明能讓整天跟姑娘們在一起的賈寶玉喜歡上自己的林黛玉有著與平常姑娘不同的獨特氣質與魅力。其次,林黛玉在文學方面有著極深的造詣。在史湘云舉辦的一次螃蟹宴上,“瀟湘妃子”林黛玉提出的三首詠菊。問菊。菊夢分別獲得前三名,回味極深,令人難以忘懷。因此,林黛玉也是個少有人能比的文學才女。
林黛玉不怎么喜歡與人交談,大概是寄人籬下勾起了她內心最深處的自卑,她將自己的多愁善感抒發在詩詞里。她性情憂郁,暮春時節,惋惜落花,將落花收集,埋于土中,稱其為“花冢”,并寫下了《葬花詞》。
美麗并不重要,或許,我喜歡林黛玉,是喜歡。也許,林黛玉沒有王熙鳳的精明,薛寶釵的美麗,襲人的善解人意,但她的才華橫溢、天性率真卻更加突顯她的獨特氣質與魅力,這也是我喜歡林黛玉的原因。
這幾天讀了《紅樓夢》的前三十回,里面的人物可真多呀!許多人物都個性鮮明,栩栩如生。比如潑辣張狂的王熙鳳、美麗心細的薛寶釵……但給我印象最深的,就算是林黛玉了。
林黛玉最大的一個特點和我有點像,就是愛掉眼淚。總是遇到一點小事就生氣、掉眼淚;有時只是一句話,她就哭了;有時沒人招惹她,自己想起一些事,也會暗自神傷,流淚不止。比如,園子里花開花落,多美的景色,誰看了都會心情愉快,可黛玉竟把花瓣拾在一起,流著淚在那兒葬花了呢。和她相比,我的愛掉眼淚真不能算是愛掉眼淚了。
林黛玉還有一個特點真讓我佩服,那就是很有才華,特別會作詩。賈元春省親時,讓眾姐妹各賦五言律詩一首,黛玉就得到了元春的賞識。還有在二十四回――瀟湘子奪魁菊花詩。大伙在大觀園以菊花為題作詩,十二個題目,林黛玉寫了三個:詠菊、問菊和菊夢。韻律整齊,立意也新,被大家公認作得最好。不知她怎么會寫出那么多詩的,我就是腦袋想大也作不出那么多的好詩來,真得好好學習了。
林黛玉美若天仙,又很有才氣,只是纏繞了一身的病,又愛流淚傷心,最后年紀輕輕的就去世了,真讓人痛心。我以后再也不敢像林黛玉那樣愛掉眼淚了,真傷身體呀。但我要學習她的寫作,多積累知識,提高寫作水平。
紅樓夢心得感悟1000字篇5
“花謝花飛飛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水樣的女子有著水樣的情愫,黛玉,你把所有的哀怨凝聚于眉宇間,淚光點點。三月,所有的花朵都在爭艷,你卻用鋤,將一片片桃花,輕輕放入錦囊中,將一瓣瓣青春的的碎片,連同自己的淚珠兒,一起埋入土中。你輕輕吟唱,你的詩句總是美麗的背后藏著絲絲縷縷的哀愁,淡淡的,卻悲傷到了骨子里,化不開,剪不斷。
前世情
紅樓一夢,是你今世的傷。
前世的你是一株絳珠仙草,徘徊在死亡的交界線,因神瑛侍者的澆灌得以久延歲月,當他準備去人世間走一遭時,你也毅然幻化女身跟隨。世人笑你傻,笑你癡,但誰又知道那澆灌于你的露水早已沁入你的心,成為你沉重的諾言,意味著一輩子的償還,一生一世的守候……
今世緣
遇見他是世界上最美的巧合。那一相見枉若與他相識了千年。
你離開了平靜的生活,翩然走進那極盡奢華的大園。錦衣玉食,珍器重寶,都無法撫平你那多愁善感的心。黛玉,你追求悠遠寧靜,如同瀟湘館的竹影,在這個充滿了世俗氣息的深府里,你顯得那樣格格不入。但也就是在這個園子里,你遇見了這一世的他,這一瞥仿若隔著千年的思戀,心中纏繞的是不知名的情緒。或許情根就是那一瞬間在這一世種下。深情一眼存萬年,幾度輪回繞心弦。
夢往憶
往事的花瓣紛紛飄落,隨流飄走的是你的心,而滿藏的是你對他的愛。
他走進了你的生活,讓你孤寂的心海上多了一艘令你牽掛的船,波蕩起你的心海。他欣賞你的清香孤傲,他理解你的情愁多淚,他成了你在幽暗徘徊中指路的那一縷陽光,而你成了他不可或缺的那一根肋骨。從此,在這個豪華的大園子里,有一顆心能與你緊緊相依,你們一起吟詩,一起作畫,一起嬉戲,一起在花樹下品讀西廂。
你的愛如清泉一般,無一絲的污染,但面對世俗,面對封建勢力,你卻只能焚稿斷癡情,流盡你的淚。屋外的笑語喚來的是你內心的冰涼,紅色布滿這無情之地,也撕裂了你內心僅存的溫暖,你的傻,你的癡換來的是什么?你恐你懼你怕,到最后的心欲死。紅塵中那一頭的線已斷,你還在猶豫什么?焚舊稿,燒不滅你與他的記憶。斷癡情,斷不了你手上緊握的情絲。到最后呢?只剩下……求速死,流盡你的淚卻洗不盡內心的情。當你逝去時,呢喃著“寶玉,寶玉,你好……”
黛玉,你的生命演繹著最凄美的傷感。落葉一般隨風而上,飄忽盤旋,然后不見。你在用一生一世的淚水償還了前世的甘露恩情后,選擇了帶走回憶而留下牽掛。春花飄落有人葬,枯葉落盡無人收。
情牽紅樓一場夢,用淚還盡前世情,往事一夢若千年,玉碎淚盡驚夢醒,人散魂破情已裂。
紅樓夢心得感悟1000字篇6
嘆人間美中不足今方信,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世事一場大夢,人生幾度秋涼。
——題記
紅樓夢一夢古往今來,賺得了多少嘆息,多少惆悵,可是又有誰讀懂了曹雪芹背后的凄涼 ,午夜夢回他是否會想起自己的年少,想起那大觀園的喜怒哀樂,然后輕輕一聲嘆息,面上平靜如初,實則內心百般波瀾。
有友人問我,在這本書中 你認為曹雪芹更偏愛林黛玉還是薛寶釵?我輕笑不語,其實無論是黛玉還是寶釵都不過是那顆頑石命中的一片浮云,片刻間便煙消云散,干凈的不留下一絲痕跡,無論當初發生了什么,都是對的,可如果一旦結束便真的是結束了。
都說紅樓夢最著名的便是那一首“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云作者癡,誰解其中味。”是呀!全書寫的都是荒.唐的言辭,卻浸透了作者辛酸的眼淚!都說作者迷戀兒女癡情,可又有誰能真正理解書中的意味?“荒.唐”不僅指作者在書中引出了“煉石補天”“青埂峰”等荒.唐故事,而是指出全書描寫的當時社會的腐朽,殘酷,互相傾軋以至于走向滅亡的道路。這書不僅是曹雪芹對而是生活的迫憶,更是對現實生活的不滿和諷刺,“無材可去補蒼天,枉入紅塵若許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誰記去作奇傳。”作者借頑石說自己不能匡時濟世,被棄置世間,半生潦倒,一事無成,所謂無才,貌似自慚,實則自負,是作者憤激之言,是一種“縛將奇士做詩人”的慷慨;以頑石為喻,表現自己不肯隨世俗 同流合污的傲骨,作者把那塊石頭稱為“頑石”也大有深意。頑石的特點便是棱角分明,執拗死硬,毫不通融。人如果具備這種品格就必然同當時那個黑暗卑劣的社會不相融,那這個社會就一定會排斥他。作者自己深深懂得他絕不是為了給世人消愁,解悶兒來寫這部書的,而是把自己一生“歷盡離合悲歡炎涼世態”的經歷,加以藝術的概括和提煉。塑造了眾多類型的人物,來表明他對人性和社會的認識,寄托他難以言語的感慨,既是贊歌,又是悲歌挽歌。
作者是以淚和墨寫下這本書。作者擔心他這部嘔心瀝血之作不被后人理解,預料到有人會嘲笑他愚癡。百年后世人對紅樓夢可謂是褒貶不一,魯迅先生說《紅樓夢》:“單是命意,就因讀者的眼光而有種.種:經學家看見《易》,道學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革命家看見排滿,流言家看見宮闈秘事。”可是無論怎樣,認識任何一個事物都必須要有辯證統一的眼光,堅持一分為二,兩點論與重點論的統一。但《紅樓夢》在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
說到辛酸處,荒.唐愈可悲,由來同一夢,休笑世人癡。
紅樓夢心得感悟1000字篇7
紅樓夢,夢紅樓,紅樓夢中夢紅樓,日薄西山,夢亦消散,夢中佳人,是否還笑得嫣然?
常言道?繁華似錦,可為什么單單它就繁華如夢。紅樓只是一場夢,夢越深,情越濃,越沉醉其中。可當夢醒后,迎來的卻是心碎,看著滿地的落紅,沒有淚,只有煙花燦爛后的余白。
初讀《紅樓夢》時,夢里還只是朦朧,似在霧中,隨著霧一點一點地消散,我看到了那些蕙質蘭心,清韻雅潔的少女,和賈寶玉這紅樓里的少年。我漸漸的著迷了,在這充滿了“花招秀帶,柳佛春風”的地方。它充滿了青春的癡怨,悲歡,和年少輕狂的無奈。
寶玉和他表妹林黛玉,表姐薛寶釵之間的愛情糾葛是紅樓里的一場噩夢。黛玉她兩彎似蹙非蹙籠煙眉,一雙似泣非泣含露目。閑靜時如嬌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難怪寶玉稱她為“神仙似的妹妹”。
黛玉她又是“世外仙株寂寞林”,性格中含有幾許叛逆。寶釵是“山中高士晶瑩雪”,尤其符合當時賢德媳婦的標準。愛與不愛,寶玉堅持了自己的選擇,但是娶誰做妻子,寶玉一點選擇的權利也沒有只能聽從父母長輩之命。黛玉“孤高自許,目下無人”,最后也只能落得“一縷香魂隨風散,三更不曾入夢來”含恨而亡的凄涼結局。可她與寶玉的愛情在一年年的花開花落中傳遞著。
圍繞三人的還有一群少女少婦們,她們都是“薄命司”冊上注定沒有好結局的人。她們同樣清純美麗,卻又有著同樣悲慘的命運。可惜,可嘆:繁逝,感情易斷,紅顏易薄,癡情不改,花開幾度,蕊冷香殘,輪回之中,道不完你我的愛恨糾纏。
紅樓一夢,恍如夢一場。女子們的淚水釀成了芳淳甘洌的紅樓夢。在《紅樓夢》中,女子們的執著讓人又敬又愛,但她們卻一個個地香消玉碎了。她們該怨誰呢?那些封建道德禮教嗎?那些封建婚姻制度嗎?還是那些恣意玩弄女性,奴役女性,在女性面前自命清高的可惡男人?風兒吹,落葉飛,她們的怨嗔也被風兒吹到了各個角落。窗外風聲凄美,看不見凄美背后的怨,聽不見風聲背后的哭泣。如今紅樓不在,我們只能用筆,刻下一幅幅愛恨的篇章,用自己的回憶去祭奠那逝去的女子。
弱水三千,望不穿你的流年,又一夜的斑斕惆悵,吹開了已朽的綿綿思緒,月光清瑩,滲透了每一夜的清冷。夢醒,奏一闋訣別樂,在月下綻放的謐夜下,聆聽胭脂憂柔泣斷腸;灑一杯訣別酒,在秋風瑟瑟的落葉下,祭奠沉睡千年的紅顏霓裳。
紅樓很美,繁華絢爛,春風拂人,一如殘花散盡的枝頭空留余香陣陣;紅樓很美,如夢似幻煢煢而孑然,更似一絕世的流水,流向它方,絕美天堂,絕美于萬古流芳。
紅樓夢心得感悟1000字篇8
《紅樓夢》,中國古代四大文學名著之一,被譽為《石頭記》、《情僧錄》、《風月寶鑒》等。它是迄今為止中國最有影響力的文學杰作。仔細看了,確實名副其實。
該書以賈、石、王、薛四大家族勾心斗角為背景,以賈寶玉、林黛玉兩大貴族青年男女的愛情為主線,展現了封建制度下人物豐富多彩的世俗情懷和悲劇命運。該書以嘉福為中心,描寫了從朝廷到市井的世態人情,用相當大的篇幅描寫了貴族少年的日常生活、游戲、讀書、社交。可以說是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
《金陵十二釵》也是當時社會的真實縮影。其實《嘉福》中有很多矛盾,看似是用錦緞和火來烹油綻放的:家族統治者和叛逆青年的矛盾、主仆矛盾、上層奴隸和下層奴隸的矛盾、統治者之間不同派系的矛盾、官員之間的矛盾……在整本書中,賈寶玉對大觀園的毆打和抄襲是整本書所有矛盾的集中爆發點。
《紅樓夢》中的人物形象生動。薛寶釵是傻子也是傻子,王熙鳳的辦公室最好。李紈就像一個“死檫樹”。迎春是“怒死人”,史湘云直言.每個角色都深入人心,令人回味無窮。其中,賈寶玉和林黛玉是我最喜歡的。
賈寶玉,生而有玉,聰明機智,對賈家寄予厚望。他的思想是叛逆和前衛的。在他心目中,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只能分為善、惡、美、丑,不能分高低貴賤。他鄙視假教義的老師,不相信男尊女卑。他珍惜女孩,認為女兒的家是水做的,清新可愛,是鐘靈郁秀的家。后來,賈府發生了一系列的變化,包括她家的財產被沒收,祖母和袁春去世,迎春被虐待,遠嫁灘純,苗玉被搶劫.特別是被人扒了嫁給寶釵,使黛玉的靈魂轉離恨天,賈寶玉受到了很大的精神打擊。你會去哪里,情況不一樣,世界很冷,世界又暖又冷,這讓他恍如身處水中月鏡中花,時而癲狂,時而癡呆,時而清醒異常。在頓悟了一切后,賈寶玉最終“赤條條來去無牽掛”,“懸崖撒手”而去。
林黛玉同樣是一個優美的女性。她楚楚可憐,多才多藝,多愁善感,充滿詩情畫意。她父母雙亡寄人籬下。她敏感小性,不懂人情世故。她活在自己的世界中做最真實的自我。她執著于愛情,卻又壓抑著自己。在封建社會傳統道德的打壓下,賈寶玉娶了端莊大方的薛寶釵,成就了“金玉良緣”。而她卻苦戀無果,最終淚盡而逝。
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撕碎給人看。隨著一紙抄家皇令的下達,赫赫揚揚的百年榮寧二府頃刻間大廈將傾。那些如水般清純的女性也慘遭厄運。黛玉淚盡而逝,寶釵獨守空房,惜春落發為尼……真是“千紅一哭”,“萬艷同悲”。
合上書頁,書香猶在手中。走進紅樓,感知一曲悲歌一段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