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淑敏散文集心得
畢淑敏散文集心得篇1
畢淑敏是我最敬佩的作家之一,讀她的文章是一種超級的享受,在享受中你會對生活、對生命、對自然的感性認知和理性、有神閑氣定的思考。
讀畢淑敏寫的《孩子,我為什么打你》,讀完以后心里被她的文字淋漓盡致的'感染和震撼。畢淑敏用冷靜有哲理和飽含愛的語言,以對孩子談話的立場,真實地剖析了自己在“打孩子”時的痛苦心理,敘說著一個母親對孩子深摯而又明理的厚愛。文中寫道:“而對你熟睡中像合歡一樣靜謐的額頭,我向上蒼發誓:我要盡一個母親所有的力量保護你,直到我從這顆星球上立開的那一天……”“每次打過你之后,我都要深深地自責”,“我愿在打你的同時,我的手指親自承受力的反彈,遭受與你相等的苦痛?!薄懊看蚰阋淮?,我感到的痛楚都要比你更為久遠悠長。因為,重要的不是身累,而是心累……”?!昂⒆?,打與不打都是愛,你可懂得?”這些語言文字深情而飽滿,在冷靜的思考后,娓娓道來,就像母親打了孩子后,又撫著孩子的痛處悲聲啜泣一樣,使我讀后心里為之震顫。
讀畢淑敏寫的《回去問媽媽》,文中寫道:“給母親一個機會,讓她重溫創造的喜悅;給自己一個機會,讓我深刻洞察塵封的記憶;給眾人一個機會,讓他全面搜集關于一個人一個時代的故事……”文中講述了她無意間聽到母親說的一次經歷,猛然發覺要珍惜現在,塊與母親多交流你不知道的點滴感動?!澳赣H”,那是多么美好的稱呼,它是愛的凝聚,更是鼓勵我前進的力量。
讀畢淑敏寫的《狂野與城市》,文中寫道:“……人們把城市像巨釘一樣楔入狂野,并以此為據點,頑強地繁衍著后代,創造出溢光流彩的文明。狂野在最初,漠然置之,甚至是溫文爾雅地接受著。但狂野一旦反撲,人就一籌莫展了……”畢淑敏寫出了舒緩寧靜的狂野與激烈喧囂不己的城市的差別,其實鄉村不過是城市發育的低級階段,再簡陋的鄉村,也是城市的一脈兄長。這篇文章畢淑敏是文章真情與真知于一體,細膩與大氣與一體,集平凡與深刻于一體,集耀彩與華章于一體。
讀畢淑敏寫的《提醒幸福》,文中寫道:“……享受幸福是需要學習的,當幸福即將來臨的時刻需要提醒。人可以自然而然地學會感官的享樂,人卻無法天生地掌握幸福的韻律。靈魂的快意同感官的舒適像一對孿生兄弟,時而相傍相依,時而南轅北轍。幸福是一種心靈的震顫。它會像傾聽音樂的耳朵一樣,需要不斷地訓練。簡言之,幸福就是沒有痛苦的時刻。它出現的頻率并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少。人們常常只是在幸福的金馬車過去很遠,撿起地上的金鬃毛說,原來我見過它……”畢淑敏在《婚姻鞋》寫道:“……腳比鞋重要,這是一條真理,許多多的人卻常常忘記……”?!爱斝_實傷了腳,我們不妨赤腳趕路……”
讀畢淑敏的文章,讀到的感覺是她的文字神閑氣定,字里行間流露的是冷靜和善意。她的文章頗多,她的散文涵蓋了對文化的的思考,對藝術的感覺,對人生體悟等多種類型;她的文章多數反映出她對生活、對生命、對自然的感性認知和理性的思考;她的多數文章反映出她在散文創作上有著天生的親和力,她的敏感、細膩、唯美的特質,帶給散文自然、優美、直達人心的魅力。因此,王蒙說:“畢淑敏有一種把對于人的關懷和熱情悲憫,化為冷靜的集道德、文學、科學為一體的思維寫作方式和行為方式。”
我愛讀畢淑敏的文章,畢淑敏的文章很多,但篇篇都是精品,任何一個人進入她的創作園地,感覺到的是自然,是真善美!
【畢淑敏散文集讀書感悟心得讀畢淑敏散文集有感】相關文章:
畢淑敏散文集心得篇2
最近看了一本叫《畢淑敏散文集》。里面的每一個小故事都與事實相連接,對我有很大的啟迪。雖然每一篇故事的字數不多,也不是很長,但都對我們進行了很好的教育,讓人意味深長,回味無窮。
有的故事教育我們怎樣懂得感恩,有的端正我們認識錯誤的態度,有的就告訴我們怎樣做人……其中有幾篇我記得很清楚,印象特別深:《青蟲之愛》講的是有一個媽媽,她從小就特別怕蟲子,對蟲子高度敏感,但有一次她抱著自己的孩子在公園里玩,小孩從媽媽的頭發上拿下一個毛毛蟲,放在手上玩。她第一反應就是像以前一樣要昏倒,但因手里抱著孩子,為了不讓孩子摔倒和受驚嚇,她硬撐著沒有倒下,這是她第一次這么近觀賞蟲子,也是第一次把蟲子捏在手上。這是愛的力量在支撐著她,愛的力量是無窮的,也是偉大的。
還有一個故事《提醒幸?!?,讓我明白幸福不一定就是得到一大筆錢或是得到什么貴重的禮物,貧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塊糕餅,患難中心心相印的一個眼神,父親一次粗糙的撫摸……這都是千金難買的。幸福啊,像一粒粒綴在舊綢子上的紅寶石,在凄涼中愈發熠熠奪目。幸福有時會同我們開一個玩笑,喬裝打扮而來。機遇、友情、成功、團圓……它們都酷似幸福,但它們并不等于幸福。幸福會借著它們的衣服,裊裊婷婷而來,走得近了,揭去帷幔,才發覺它有鋼鐵般的內核。幸福有時會很短暫,不像苦難似的籠罩天空。如果把人生的苦難和幸福分置天平兩端,苦難很大,幸??赡苤皇且粔K小小的礦石,但指針一定會像幸福這邊傾斜,因為它是有生命的黃金。
一篇篇小故事串成一張知識的網,蘊含著深刻的哲理,給人以啟迪。人生在世就要活得愉快、幸福。不要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斤斤計較而鬧得家庭不和睦或工作不愉快。常常提醒自己注意幸福,就像在寒冷的日子里經常看看太陽,心里就不知不覺暖洋洋、亮堂堂。
媽媽話語:昨天開學了,今天正式上課,吃吃玩玩睡睡的日子再一次告一段落。,寒假里老師布置寫兩篇讀后感,這兩天不算很忙就抽空傳上博客。垚垚對寫博的興趣不是很大,因此打字傳博的任務就落實到垚媽的身上。
剛看到這篇讀后感時就發現水平不同凡響,比起上一篇就好像出自兩個手筆,不用想就能知道一二,肯定是摘抄了文章中的一小部分,果不其然。其實抄襲并不可恥,如果能夠銘記在心為我所用,那就是讀書的正真所求,希望垚垚同學能夠多多看書充實自己,達到下筆如有神的境界哦!
畢淑敏散文集心得篇3
畢淑敏——人這樣評價她:在熱鬧浮躁的文壇上,畢淑敏似乎是獨立的,不可能屬于任何派別;她不善于學習,也不以前衛的語言標榜;她不是江南美山,也不是草原黑馬。她似乎來自五千年的文化傳統,但并不都是傳統文化的回歸。她以日常生活中的普通事物為審美對象,寫出大家都經歷過的有趣的事情。這種樸實無華的文筆有點平淡,山高水深。
畢淑敏《愛怕什么》以散文和詩詞的形式告訴我們,“愛”是世界上最讓人難忘的金屬。她是如此的耀眼多彩。“愛”是世界上最感性、最有魅力的東西,是任何東西都無法替代的。畢淑敏對“愛”的深刻理解打動了我。
“如果你熱愛一項事業,你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如果你愛一個人,你絕對會去追求。如果你愛一個民族,你會放棄你的生命。如果你熱愛一種信仰,你會死而無憾?!睆漠吺缑魧Α皭邸钡慕庾x中,不難看出她是獨立于“愛”的。看了這篇短文,感覺畢淑敏對“愛”的解讀有一種特殊的生活氣息,特別以人為本,讓“愛”更人性化。在她的作品中,“愛”是害怕說謊,害怕沉默,害怕彷徨,害怕曖昧,害怕沙筑塔,害怕被動水,害怕偽造,害怕刻意求工。畢淑敏在他的散文中,從多種角度詮釋了愛情的寬廣、堅定、堅強和壯麗。文中對“愛”的強調,足以保證世間一份真正的“愛”,一份真正的“情”,可以讓孕育萬物生命的草原,成長為有能力、有勇氣、有智慧、有才華、有友情、有關懷的草原。保護真正的“愛”是一盞溫暖的燈,照亮漫長而明亮的生活。
畢淑敏散文集心得篇4
有讀過一些畢淑敏的著作,也一直滿喜歡她的。而這次她的新書《星光下的靈魂(長江文藝出版社20__年11月),讓我感受到了她關懷的精力已觸及到了人的靈魂深處,把人世間的各種世俗煩樂,世間的奇聞異事也看的很通透。
很喜歡書的封面,好像是西藏的阿里天空的顏色,看似寧靜卻復雜多變,而書的風格也神秘而柔和。上網查了一下,原來這本《星光下的靈魂》,集合了畢淑敏近些年來未出版的所有散文。書中,畢淑敏以11次的靈魂拷問、44篇的心靈美文、30個問答的形式,探討了她內心深處對自由、苦難、幸福、堅守的領悟。讓人感觸深刻的是序言記錄的那一段西藏阿里的舊事。她仰望360度的天空,并心生感嘆,也正好點題。而在她的敘事中,不經意間,你就會發現,那躲閃不及的靈魂撞擊,從而找到靈魂的歸宿。
這些耐人尋味的故事往往都是周邊人的映射,也照射出我們人類內心的真實案例。畢淑敏指出,現在人的在激烈的競爭中,往往找不到靈魂的歸屬,雖然就像大房子,但靈魂的居所卻住著疲憊的心靈。
她認為中國人現在最大的心里危機是分裂?!爸袊侨澜缱钚枰睦磲t生的地方?!?/p>
她直言說,中國人說的,想的,做的,都不一樣,在人的面前和背地里也不一樣,到處彌漫著喧囂的氛圍。長期后就形成了分裂。而分裂是非常耗人心靈能量的一個過程,醫學稱為“精神分裂癥”。我也覺得她說的真的很對,所以,挽救中國人的心理危機勢在必行也必須馬上執行。
畢淑敏那細膩、優美的文筆讓人深有感觸,而且書中有些很經典的句子,字體還加了粗,便于品味。她是在用心寫這本書。也許,在我們讀她的書時,也在撫慰我們那顆躁動的心吧!
畢淑敏散文集心得篇5
雖然我在她的文章中并沒有找到太多華麗的詞句,也沒有令人一讀就感到新鮮的選材,但她卻把最普通的平民生活,便成了如孔雀開屏一樣的燦爛的生活美景。她總能抓住人在生活中發現不到的鏡頭,他總能洞穿人的心理,寫出人人心中有,筆下無的畫面,令人充滿遐想與佩服。
這也是我最佩服她的地方。她總能觀察到別人觀察不到的細節。她的素材全部取于平常人的生活,或許這沒有太大的意義,但對我們來說,她教會了我們一個很好的道理,文章都是取決于生活。生活中的點點滴滴都能成為你筆下的素材,只要你觀察入微,同樣能寫出好文章。
而《畢淑敏散文集》就是解讀這最好的老師。它是畢淑敏多年精品散文的集選,閱讀她的每一段文字都會有新奇感。讓你讀來佩服于她豐富奇特的想象力。她語言的鏈接是那樣的清新自然,沒有一點酸澀與沉重。
在這本詩集中,我最喜歡的一篇文章是《像煙灰一樣散去》。
當我第一次看到這個題目是像是有一股定力被深深的吸引住了,因為“煙灰”在生活中是一件實在不能喚起人們任何記憶與幻想的事物,而現在竟有將它拿來做文章的,我驚嘆作者的標新立異。細細品味全文原文之后,才發現其言辭獨到透徹,深邃厚重。
“醫生+作家+心理學者”是畢淑敏的公式。有限的生命對于她卻活出了幾倍的人生。而在這背后一定有常人所不知的艱辛與心血。
讀完整本書后我覺得她的文章就像她的個性一般堅強韌性。在她的筆下展現了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畫面,優美的詞句在他的筆尖下翩翩起舞,平淡而又高雅,離奇而又生動。
我很喜歡這本書,希望更多的人能夠和我一起來分享這本書。
畢淑敏散文集心得篇6
幸福是什么顏色的?這是個連作者都不知道的問題,但她卻寫了這本書,她沒有告訴我們答案,或許是要我們自己去體會其中的奧妙吧,不同的人看完后也許會有不同的感受,自然也會有不同的答案。眾所周知,畢淑敏是個心理學家,而關于幸福的這些問題又與人類的心理有關,也許正因如此,她的觀點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吧。讀完這本書后,不少人一定會對生活有所改觀吧。
其實,幸福并不復雜,它就是那么簡單。對老師來說,學生的進步就是幸福;對農民來說,收獲莊稼就是幸福;對平民來說,衣食無憂、全家平安就是幸福;對作家來說,自己的作品受到認可就是幸?!诓煌娜搜壑?,幸福的定義各種各樣。作者對幸福的認識不一定是我們對幸福的認識,但從某些角度來看,又或許是相同的。讀完了這本書,也想要談談對幸福的認識。
在我的意識中,幸福就是這么簡單。人生其實很短暫,因為當你出生時并不知道自己的生命會在哪一刻終結,也許今天我們是這世上活生生的人,而明天就不知自己身處何方了,或許化作了一棵樹,一朵花,一片云甚至是一粒塵埃,誰都沒有預知未來的能力,不知道前方究竟是什么在等待著我們。7月23日,相信這個日子我們都不會陌生,正是在這一天,一輛北京駛向福州的列車與一輛杭州駛往福州的列車相撞了,車上的38人遇難,就是在那么一瞬間,多少人家破人亡,列車上的人又有誰知道會發生這樣的事呢,災難總是在我們不經意間降臨的,大家都還記得小依依吧,那個最后被救出來的小姑娘,在這一瞬間,她失去了愛她的父母,從此她將要面臨失去父母的痛苦,她還那么小,命運對她又是否太殘忍了呢?面對那些逝者的親人,我們又有誰不同情呢?與他們相比,我們是幸運的,更是幸福的,至少我們還有親人,無論在何時,我始終都認為,只要能和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平安快樂就是最幸福的事。
有些人的一生總是去追求很多,金錢、地位、權勢……但在這過程中,他們常常失去了做人最基本的東西,當你站在頂峰的時候,旁邊沒有人和你分享,這些人是孤獨的,是可悲的,他們不會感受到幸福,因為幸福早已在他們爭名奪利時悄悄地遠離他們。秦始皇嬴政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但最后卻落了個二世而亡,趙_,賜死了扶蘇,盡管他曾得到過天下,但是他失去了很多,試問他幸福嗎?
幸福并不需要有太多的追求,和自己所愛的人在一起便是一種幸福,他們快樂是我們的幸福。幸福就是這么簡單,當別人做錯事時,對他們的寬容也是種幸福,它讓我們快樂。幸福并不復雜,它就在我們身邊,只是在于我們有沒有去發現它。幸福者不會空虛、迷茫、無所事事,幸福者健康、安詳、樂觀、豁達,臉上時常帶著迷人的微笑,身邊常常籠罩著悅人的光芒。
幸福就是這么簡單,最后送給大家一句話:幸福,本就觸手可及,只要你愿意爭取!
畢淑敏散文集心得篇7
打開《畢淑敏散文集》,習慣性的隨便翻了幾下,不免覺得歡喜,畢竟是散文,不長,正適合我。因為我看一些文學作品的時候,喜歡短小精悍,也許與本人性格有關:不把簡單的復雜化,更要把復雜的搞簡單。譬如一些所謂的名著大作,其內容多多,五花八門。最終尾處讓人一猜便透,其旨只一,何必長篇大論。說是別人舞文弄墨吧,又讓人覺得自己有嫉賢妒能之意圖,話又說來,名人們不都是這樣成為名人的嗎?此時,頓覺自己妒賢之嫌更為凸顯。說句題外話,我最佩服的名人有兩種:科學家、體育競技者。
《畢》的首篇《有愛的日子》我讀了兩遍,現在的孩子確實如此。很多少爺、小姐身在樂中不知樂,還說父母太狠了(當然是個別,卻在蔓延中),咎其原因,畢淑敏作了分析,無論是心理學、教育學、A學、B學、現有事例、自己親歷道出了愛在孩子心里的暗淡。又讀了幾篇,寫下了稍稍感觸:
一、愛如空氣,亦然無色無味,卻能讓人覺觸。
夏天,有風的餓時候,我們更覺一陣涼爽,那時由于空氣流動;冬日,有風的時候,我們便覺十分凜冽,那也是由于空氣的流動。大都不喜歡夏日無風,冬日風起,不怕,現在有了新產品——空調,夏天,依然涼風陣陣,冬日卻也暖意融融,不過又有了新產品——空調綜合癥。
說來道去,還是大自然的空氣好,順其自然,熱了我會扇扇;冷了我會加衣,平平常常。夏日有風不是一種更高更自然的享受嗎?冬日有風,長發披在五彩的冬服上飄悠,不是一種異樣、更獨特的美嗎?
愛如空氣,仍無色無味,何必去刻意改變它、何不感受那份自然呢?
二、愛如空氣,也許本有色、本有味,只是感觸不到。
我們說空氣無色無味,我說它有色有味,我叫它空氣色,空氣味。為何呢?既然無色,為何它能遮擋我的視線?味有酸、甜、苦、辣、咸,空氣呢,只是我們嗅不到而已,究其根源,為何嗅不到,原因很簡單,人打一出生接觸最多的就是空氣,可以說是無時不刻,有味也會變無味(正如在廁所里呆上半年),已全麻木。眾所周知,空氣中的氧氣與二氧化碳含量較多,對于人類來說是最重要的,若從兩個中間選一個更重要的要數氧氣了,愛就是這樣,為了獲得更多的氧氣,忽略了二氧化碳。眾人皆知,無二氧化碳何來之氧氣,也許同等重要,正如人生中的成功與失敗、苦與甜……
愛如空氣,本有色,本有味,為何不好好感觸呢?
畢淑敏散文集心得篇8
剛拿到這本書我就被它的封面給吸引了,乳白色的封皮上點綴著幾朵淡紫色的小花,那么清新又充滿詩意。揭開封皮,映入眼簾的淡淡的米黃和著一點深沉的橘色。幾個著重墨色的《幸福的七種顏色》整齊地排列著,整個人好似身臨其境地穿梭在春秋兩季之間,來去自由。
這本書盡管有很多好的文章,但是我最鐘愛的是《提醒幸福》。這篇文章主要談的是畢淑敏對生活的感悟。她說:”我們要學會調節幸福,幸福就像是一個頑皮的羊羔,不知道在哪逗留,當你不留神時它卻悄悄地來了,它也時常和你唱反調,你想要它來時它不來,不想要它來時它卻來了。人生就是這么充滿戲劇性,它有時又像是一盤不小心粘到了芥末的壽司,你總是不知道下一個會不會有芥末。
作家朵拉有一句至理名言:每一個孩子都是一滴有自己聲音的水。這句話啟發了我,我覺得幸福也正如那一滴水,是屬于自己的,獨一無二的。
因為我就是一個充滿幸福的人。在學校我是一個充滿幸福的學生,我有朋友,有同學,我和他們嬉戲、玩耍,雖然有時我會和他們吵架、拌嘴,但這讓我枯燥的學習生活增添了無限樂趣,讓我忘記了學習的煩惱,這是友誼的幸福。
在家我是一個充滿幸福的孩子,我有最愛我的爸爸、媽媽。有最疼我的爺爺、奶奶。有時我也會被媽媽罵,但是媽媽的罵聲中也是充滿著對我的愛,這是親情的幸福。
我是幸福的,因為我的心很大很大,大的可以裝下很多人,有老師,朋友,家人,同學,小動物,讓他們一起感受我的幸福。我仰望天空告訴自己:“我很幸福!讓我們一起發現幸福傳遞幸福,因為幸福就在你身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