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花女讀書心得簡短
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在糾結中把這本書讀完了,一個屬于時代的愛情悲劇如同一把利劍般刺進了每一個讀者的心,除了對這愛情悲劇的難過,更多的是對那個只愛素雅的茶花的女主人公的敬佩…
瑪格麗特是個天使也是魔鬼,她生活在最骯臟的領域,卻保持著茶花般潔白清新的氣質,她富裕奢侈,但是卻讓許多的男人葬送在了她的奢侈之上。她本不虛榮,但是生活在那個圈子之中,她又不得不虛榮,在這個圈子中本不能獲得真愛,但是幸運如她卻找到了自己的真愛--阿爾芒,為了自己的愛,她努力的揮別過去,但是要從那個骯臟的泥潭中爬出來,不僅需要決心更需要力氣。可是瑪格麗特做到了,而且做的非常出色。可如此巨大的付出,換回的仍是世人的不理解和排擠,阿爾芒的父親,一個善良但是卻被世俗同化的人,他需要面子,他不允許自己的兒子娶一個交際花,他用自己對兒子的愛以及自己的家族的面子,用他自己的手段逼迫瑪格麗特離開了自己的兒子。
瑪格麗特又是多么的不幸,她找到了真愛,但是在世俗的壓力下,她又必須離開對方,這對一個除了金錢一無所有的的女人來說是多么殘忍。巨大的阻力最終還是使瑪格麗特和阿爾芒分開了,并且還是在誤會中被迫分開,面對阿爾芒的羞辱及報復,瑪格麗特實在是身心疲憊,最終,她選擇了死亡,是的,或許這個時候只有死亡是最能安慰她的了,她在心愛的人的誤會及世俗人的鄙視之中孤獨地死去了,可憐的瑪格麗特,最終真愛也抵不過世俗……
其實阿爾芒的父親沒有錯,他需要為自己的兒子及家族考慮,錯就錯在瑪格麗特所活的時代,這個時代交際花看似活在上層社會,但是實際上她們卻是這個社會的局外人,縱使有真愛又怎樣,縱使努力的回頭又怎么,她們再努力最終不過是枉然,她們的過去抹不掉,她們注定要成為愛情的犧牲品……
小仲馬的《茶花女》把整個社會的黑暗反應了出來,可憐的瑪格麗特,偉大的愛情在社會下最終也卑微了下來……
茶花女讀書心得簡短篇2
近來閑著無聊,又拿起書來打發時間,以前我是極愛看書的,自從工作了以后事情多了,心也分家了,就忽略了昔日最好的伴侶了,實在有些愧疚。
《茶花女》這本書我可以毫不猶豫地告訴別人我小學時就看過,但是這只是把它當一個人人稱贊的故事囫圇讀完的,寫了些什么,我卻一無所知。今天我又拿起它,真誠的把它翻悅一遍,算是以前對它褻瀆的歉意。因為我覺得一本被公認地好書被當成一個故事去看是罪惡的。
果不其然,從讀之后證明我的歉意是正確的,它是一本該得到尊重的書,它有靈魂。書中的女主人公瑪格麗,雖然只是一介風塵女子,卻有著一顆不染纖塵的心,可能是我解讀錯誤,但是她對阿爾芒的愛確實深深感動了我。
誰說婊子無情,戲子無義?她的心靈比那些自稱上等人的人來得干凈的多,至少她可以為了愛舍棄一切榮華。她是個例,我們也不得不承認妓女在出賣肉體的時候總是在不知不覺中迷失本性,不管因為什么原因走上那條路的。
對我來說書中最為可惡的不是那些在最后看到瑪格麗特病的毫無美感而消失的男人,而是那個我最初以為她最有良心的普呂當絲,她自私,目光狹隘,我不得不這樣發泄我的不滿。在瑪格麗特落難時她是幫忙出了不少主意,但是到了真正需要她幫助時,瑪格麗特沒有希望時她開溜了。
雪中松炭遠比錦上添花更讓人感恩。
最后還好的是她的葬禮還有早前的情人參與了、不然她該多么悲慘……
阿爾芒與瑪格麗特兩個人的感情在世俗人的眼里明擺著是不能長久的,但是他們無畏的精神,為愛犧牲的堅定心情讓我欽佩不已,雖然他們最后沒能善終,但是他們的愛情永遠不會磨滅。
茶花女讀書心得簡短篇3
讀《茶花女》這本書已經是很多年前的事了,記得那時候是抱著一種隨便的心態去看這本書,但卻被男女主角的感情給深深地感動,同時也痛恨那個時代社會的黑暗以及人們的冷漠與無知。
在讀這本小說之前,我一向認為是阿爾芒的父親扼殺了茶花女的感情,讀完全書我才發現,真正扼殺了茶花女的感情的其實是阿爾芒的虛榮和猜疑。阿爾芒在巴黎讀完大學取得了律師資格之后,并沒有立刻去找一份工作,而是過著悠閑地生活,在電影院邂逅了瑪格麗特并對她一見鐘情,對她展開了追求。正如書中所說的那樣,在風月場中追求女人通常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用錢,一種是用情。雖然阿爾芒在那個年代也算是有錢的小資,可是對于一個年花費十幾萬英鎊的而言這是微不足道的。可是感情還是打動了瑪格麗特,她終究還是成為了他的情人,還讓她相信她得到的是真正的感情。
但應對瑪格麗特的真情,阿爾芒卻不肯相信,去猜疑瑪格麗特。他向他的朋友炫耀,所以我有理由相信占有巴黎名妓的虛榮心大過對瑪格麗特的真情。就在瑪格麗特的真情與阿爾芒的猜疑中,他們度過了好多個年頭,直至阿爾芒父親的出現,他勸瑪格麗特離開阿爾芒,瑪格麗特為了自我心愛的人的前途,聽從了他父親的話,離開了他,過回以前的生活。但失去阿爾芒的瑪格麗特,卻不再是以前的那個瑪格麗特了,明白最終郁郁而終。
我們不能夠否認阿爾芒對瑪格麗特的感情,那都是我們能夠看見的,只是他一向都不相信瑪格麗特會真正的愛他,他總覺得瑪格麗特是在戲弄他、踐踏他,他的心胸下載,與瑪格麗特無私的愛比起來,真的那么的自私啊!世間上有多少情侶就是因為對方的猜疑而分開的呢?太多太多啦,所以如果你有心愛的人,請你相信他,哪怕結果會受傷害。
當然阿爾芒真的很愛瑪格麗特,因為愛,他才會害怕失去,才會在確認了瑪格麗特對他的那份真情后感到痛苦,感到后悔,寫出這篇感人肺腑的茶花女,只是這個懺悔有點遲了。所以期望所有有情人,要珍惜對方,千萬不要等到失去了才明白什么才是最好的。
茶花女讀書心得簡短篇4
小說就是有這樣的魅力,讓你迫不及待地讀完,看到結局卻又讓你欲罷不能。我好像老喜歡以喜劇結尾的故事。我會為小說設想美好的結局。可對茶花女呢?她需要什么樣的結局來結束自己的命運呢?那一篇篇日記,是心的表白,對愛人的表白,也有一絲臨終懺悔的意味。
她本人寧愿這不只是份信,更是懺悔詞,為何而懺悔呢?句句之中除了深情的愛,還有她超越普通女性的高貴,高貴?我不知道這樣合不合適去修飾一個風塵女子,不是想造成反差,是她本身貌似真的比普通女性更通情達理,那樣生活習慣了的女子她面對的是怎樣的誘惑,形成的是怎樣的思維,她的環境是怎樣的,作為染病之女,她需要什么我們都有所共鳴。可是她最初拋卻一切,當掉首飾,只為與阿爾芒相守的盡可能長久,然而后來她寧肯讓阿爾芒記恨他,悄然選擇離開,重歸風塵,最后被誤會了自己的愛人傷害得痛上加痛,卻仍然那么愛他,記掛他。用阿爾芒父親的話來講,“你是個善良的人,你的靈魂里有別的女人所沒有的氣度,她們也許看不起你,但她們卻比不上你。”
“我過去的生活沒有留給我夢想這樣前途的權利,我應該負責我的習慣與名譽所不能保證的責任。”這是茶花女的選擇,離開自己的愛人,她選擇讓自己精疲力竭,想著快點死去,痛苦的折磨著自己,等待死神,卻不能自殺“那只是一種無益的追悔,連累了你應有的幸福生活”:一個女人全部的思緒都圍繞著她愛的那個人,死神真的逼近時,她又那么渴望見到他,以至于出現幻覺……
本來很不喜歡類與電視劇中的俗套情節:相愛的人因誤會而錯過而悔憾終身,可對于茶花女我又沒有妄自地為給自己安慰而設想一個美好一點的結局。美好?也許以西方觀念來看,其實,她得救了,得到了寬恕,她在天堂將是幸福的,上帝會賜福給她,因她那無畏的犧牲,無私的愛,高貴的靈魂。
茶花女讀書心得簡短篇5
我想他們的愛情和中國古典文化中的愛情頗有相似之處,他們都是沒落文化和偏見的犧牲品,具有著相同的悲劇命運。寫到這里我想起了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悲劇就是將有價值的東西毀滅給人看”。我也不知道為什么會對這部作品有如此深刻的印象或者說是強烈的感情,可能是因為我羨慕他們轟轟烈烈的愛情,或許“轟轟烈烈”這個字眼用的不算準確,但我也要說那一定是感天動地了,風月場中的瑪格麗特在得到真正的愛情后卻又不得不放棄這可能是她人生中真正的或許應該說是最后的愛情,原因卻是十分的簡單,首先,是阿芒的父親為了自己家族的榮譽,甚至為了自己的姓氏。而讓瑪格麗特放棄這對她來說來之不易的愛情,其次,這位老人已幾乎近似哀求的口吻來勸她放棄,是因為自己的女兒(阿芒的親妹妹)的終身幸福,而這一切阿芒是在瑪格麗特死后才知道的,我想這個故事之所以讓我感動就是這點,在阿芒完全不知事實真相的情況下,瑪格麗特毅然同意了老人的要求,阿芒好像是受到了自己心愛的人的殘忍的欺騙,然而騙她的卻是自己的至親至愛的人。而瑪格麗特卻遭受著失去至真至純的愛情,和至親至愛的人永遠的分離,而且她的愛人還是那樣的恨她,不理解她,甚至侮辱她。
瑪格麗特的死對知道事實真相的阿芒來說可以說是撕心裂肺的傷痛,而對于我來說,看到那里也是想和阿芒一起痛哭失聲,我不知道用什么字眼,也不知道用多少文字能表達出我讀完《茶花女》之后的心情。我想我會用一生記住它的,或許還會把它藏在靈魂的最深處,永遠不會對任何人講起。就到這里吧,因為我已經不能再寫下去了,因為我的心情仍然在最傷感和悲痛中無法自拔。
茶花女讀書心得簡短篇6
不管怎樣,當故事開始時,我的喜怒哀樂全都隨著男女主人公的情感變化而變化,在他們身上似乎我看到了真正的愛情——這人類永遠歌頌的主題。在阿芒身上我知道人是可以為愛而癡狂的,在瑪格麗特的身上我明白任何人都會有愛情而且有權利去追求幸福。我和作者一樣都非常的同情這位姑娘,就像男主人公對她的愛那樣,或許這只是不同方式的契合。
可能是因為自己是一個重感情的人,所以才會在讀到一些作品時就會輕易的動情,可是每當讀完一部作品時我都收獲一種心情這種心情我也說不清楚,很復雜又很簡單,可這種心情對我的影響卻不小。時而會使我變得憂郁、多愁善感時而又好像給我一股無名的力量讓我有勇氣來面對眼前的一切困難,甚至可以讓我信心百倍的面對未來。
這種心情我時常有,可第一次好像是在我看完《泰坦尼克號》電影后才有的,然后是司湯達的《紅與黑》、歌德的《少年維特之煩惱》、《親和力》、夏洛蒂·勃朗特的《簡愛》、還有中國的古典文化中的瑰寶《紅樓夢》。我并不是想炫耀自己讀了多少書。再說這幾本也不值得一提,只是想說它們也給過我類似的感覺和復雜的心情。
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我幾乎有好幾次都要落淚。但我終究沒有哭,可心里卻比哭還難受,仿佛自己就是阿芒已遭受了阿芒所遭受的一切。我可以好不夸張地說如果是在一年前或者我在一個安靜的地方一個人去讀,我想我肯定會也為之落淚,雖然不會是痛哭失聲,但也會熱淚盈眶的。(而瑪格麗特為了愛情拋棄了所謂的愛情)
茶花女讀書心得簡短篇7
瑪格麗特是珍珠的意思。那個手執茶花的美麗而又凄苦的女子,也只有這樣純潔的字眼配做她的名。
她身陷在那個人性幾乎泯滅的巴黎,賣笑為生;而我則擁有幸福的家庭,無憂無慮地成長著。我們之間并無任何相似,但她一直長久地震撼著我的心。
第一次讀了《茶花女》是在九歲,兒童版,是她,第一次讓年少無知的我懂得了“不幸”的含義。以后的日子里,我總是會回憶起她的故事,為她嘆息,為她憤恨。
而真正懂她卻是在十一歲。那一天,我恰巧沒帶書簽,又不忍心折壞書頁,便只好把全譯本的《茶花女》打開放在屜中,結果數學老師硬是說我在數學課上看書,把書拽出來,擲在地下。
心里很委屈。俯身拾起書,想要分辯幾句,卻又瞥見教師臉上的怒色,攥著紙巾的手輕撫著封面,我突然間想起了阿爾芒的父親央瑪格麗特與阿爾芒分手的那一段。
靜靜聽完了老人的一大堆嚴厲的指責與苦苦的哀求后,瑪格麗特一字一顫地說:“那就請您轉告您那美好、純潔、可愛的女兒,說從前有個女人,她一生只有一個心愿,但為了您的女兒,她把這愿望砸毀,用兩只手把心搗碎,死了。”
說這些的時候,瑪格麗特是絕望的,放棄摯愛,就無異于縱身跳入剛剛逃離的火坑。這不是她的義務,可為了另一個女孩子的婚姻幸福,她甘愿犧牲自己唯一的心愿!這種委屈,莫不如鉆心剜骨一般痛楚!相比之下,我所受的委屈,又算得了什么呢?我又有什么資格為自己鳴冤喊屈、忿忿不平?
剎那間懂了瑪格麗特,懂了她的善良,懂了也的艱辛,懂了她全部的堅韌與偉大。
我與她,雖然有著太多的不同,但這并不妨礙我,成為一個和她一樣、充滿人性光輝的人!
淚,在那一瞬奪眶而出,晶瑩如珍珠。
繁華深處茶花仙,
水中倩影已難辨。
珍珠作名心亦潔,
淡笑一抹絕塵煙。
茶花女讀書心得簡短篇8
《茶花女》這部作品是19世紀小說家戲劇家小仲馬的一部小說,這部小說也是作者小仲馬的成名作及其最有影響力的一部小說。
人們為書中女主人公瑪格麗的悲慘遭遇而潸然淚下。茶花女是當時巴黎的一位名-,但其外表和內心都像茶花那樣純潔,她總是隨身帶著一束茶花每月頭二十五天是白色的,隨后五天是紅色的。除了茶花,從來沒有其他花與她相伴,故有了這個綽號——茶花女。
在愛情面前,茶花女表現出了自己的堅貞和執著高尚的情操,但她這朵美麗的茶花卻因為肺病和各種社會的壓力在23歲凋零。她美麗、聰穎、善良,她滿懷熱情與希望的去追求,追求真正的、自己所期望的愛情,她與阿爾芒相愛,但是在阿爾芒父親出面阻止他們的愛時,她只能選擇退出。之后等到阿爾芒回來時,茶花已經凋謝,再也找不回來了。
她就像茶花一樣帶著芬芳、馨香來到世界,無聲地綻放,默默在風中綻放自己的純潔美麗。即使受到過風雨、經歷過打擊,即使委屈,她也默不作聲,只為了自己的愛,只將自己最美的瞬間綻放給愛看。直到生命到了盡頭,再悄聲凋謝,不發出聲音,仿佛不曾來過。
這一切都使這位為人們所不齒的煙花女子的形象閃爍著一種圣潔的光輝,以至于人們一提起“茶花女”這三個字的時候,首先想到的不是什么下賤的-女,而是一位美麗、可愛而又值得同情的高尚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