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美食節發言稿
發言稿的內容要根據具體情境和場合來確定,在我們的學習和工作生活中,能夠用到發言稿的場合越來越多,好的發言稿能更好的展現自我。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校園美食節發言稿,僅供參考,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校園美食節發言稿(精選篇1)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同志們,可愛的同學們:
你們好!感謝你們多年來對我校各項工作給予的無私關懷和大力支持。我還要向辛勤耕耘、默默奉獻的教職員工們表示最親切的問候和最誠摯的感謝!
今天,花兒格外芳香,笑聲格外甜美,整個校園灑滿了歡歌笑語,因為你們是幸福而又幸運的一代。你們生活的社會是一個無比幸福的社會,今天同學們坐在寬敞明亮的教室里讀書學習,你們不覺得開心快樂嗎?不覺得幸福高興嗎?這是州黨委、州政府對我們少兒教育事業無私關懷的結果。為了我們學校事業,特別是我們少數民族教育事業的發展、進步,閆汾新書記、帕爾哈迪州長親自到校檢查指導工作,給予無微不至的關心關懷;遼寧援疆工作隊的叔叔們也給予學校的發展以親切的關懷和鼎力支持,是遼寧的叔叔阿姨用他們的愛心為我們投資建設了這么漂亮美好的大樓。期間,徐大慶副書記也幾次親臨建設現場,協調解決工作,為我們新大樓早日竣工出謀劃策;州教育局的領導、叔叔阿姨從新大樓的設計、施工把關、資金拔付、協調理順關系等方面也都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幫助。同學們,你們生活的社會真的是一個無比幸福的社會。同時,你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充滿陽光的時代。你們在父母的懷抱里一天天長大,享受著親人們無微不至的關懷;你們在老師慈祥的目光里一天天成長,感受著老師們親切的諄諄教誨。你們是有理想的一代,也是肩負振興中華重任的一代。今天你們是天真爛漫的紅領巾,明天將成為建設祖國的棟梁,祖國現代化的實現要靠你們去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要靠你們去奮斗!要肩負起這樣的神圣使命,就必須把自己鍛煉成為適應現代化建設需要的優秀人才,就需要你們在家庭做一個好孩子,在學校做一個好學生,在社會做一個好公民。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少年時代是美好人生的開端,遠大的理想在這里孕育,高尚的情操在這里萌生,良好的習慣在這里養成,生命的輝煌在這里奠基,我希望同學們能夠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從一點一滴、一言一行做起,逐步養成文明禮貌、團結互助,誠實首信、遵紀守法,勤儉節約,熱愛勞動的好品行,努力成為一個品德高尚得人,一個有益于社會、有益于人民的人。同時我也希望老師們一如既往地愛學校、愛事業、愛孩子,為學生的終生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最后祝各位領導、來賓、廣大教職員工身體健康、工作順利,平安幸福!再次祝同學們節日快樂!
校園美食節發言稿(精選篇2)
美食節 12月1日到12月8日是我們新安江的美食節。中國人歷來對飲食文化是非常講究的。我們新安江人更是對吃充滿了熱情。因此,誰都不會錯過這個美食節。 昨天傍晚,我拉著爸爸,媽媽的手隨著人流擁進了美食廣場。只見整個廣場人頭攢動,被擠得水泄不通,空氣中散發著濃濃的香味和一陣陣熱氣。一排排小吃攤前,客人們里里外外擠了三四層,真是熱鬧極了.
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因為我個子不高,所以只能聞到香味,卻看不到食品.一道道人墻擋在我的前面,急得我兩腳直跳.抬頭望去,各個攤位前都掛著小吃的名稱:有狗不理包子,糖葫蘆,天津大麻花,叫花雞------饞嘴的我一邊咽著口水,一邊拼“小命”往前擠,總算買到一串羊肉串.我輕輕一咬,羊肉串就發出清脆的“咔嚓”聲,不一會兒就在牙齒消失了,味道美得無法形容.在細細品嘗著余味的許多名點的攤位都擠不進去,擠的我頭上直冒汗,只買到冰糖葫蘆和四川麻辣牛肉,總算是過了吧嘴癮。 這次美食節,真是讓我大飽口福呀! 廣場上熱鬧的場面描寫得很細微。把自己的那種“饞相”描寫得淋漓盡致。
校園美食節發言稿(精選篇3)
10月12日,路橋風味美食節在臺州電子數碼城北邊拉開帷幕。來自全國各地的名小吃齊聚一堂,盡顯地方特色的風味小吃及水果,讓路橋市民著實一飽口福。在美食節現場,小到懷中幼兒,大到花甲老人,都抵擋不住美食帶來的誘惑,商家更是拿出了看家本領,一邊載歌載舞吆喝,一邊制作著精美食品,忙得不亦樂乎。今天是星期六,我和媽媽出現在美食節的現場,各種美食看起來精美絕倫,我盼望已久的美食節終于到來了,有:椰子汁.叫花雞.昆蟲宴.韓式冰激凌.新疆羊肉串.蛋清羊尾和葡式蛋撻。美食節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昆蟲宴,商家把好多稀奇古怪的昆蟲制成各種美食,一邊叫:“昆蟲宴吃了無毒,并且美容養顏。”一邊不停地忙碌著。你看,新疆烤羊肉串的小伙子一邊歡快的跳著少數民族的舞,一邊烤著羊肉串,顧客排著長長的隊伍,好像一條長龍,真是忙的不可開交。洪七公叫花雞相當有名,有一大堆顧客在等著,有個老板把自己打扮成洪七公的模樣,仿佛自己是《射雕英雄傳》里的丐幫幫主。還有韓式冰激凌,他那一攤擺在最中間,是最引人注意的了,冰激凌起的名字最好聽:可可樹.許愿樹.智慧樹.開心樹等等。媽媽說,沒吃過的就買點嘗嘗吧,可是,我還是怕花錢,一直說不要不要,最終媽媽給我買了叫花雞.冰激凌.葡式蛋撻.椰子汁和羊肉串我高興的三兩口就把羊肉串吃完了,我覺得羊肉串十分美味,平常只能在新疆吃到,現在在路橋也能吃到,我希望媽媽星期天還帶我來。
名師點評:作者筆下的美食節很有畫面感,寫得很生動活潑,作者把美食節描寫得活靈活現,每一個人物在作者筆下都顯得十分有生命力,我們似乎來到了美食節的現場,眼前的景象就像小作者筆下描繪的那樣,熱鬧非凡,充滿熱情,似乎還散發出香味呢。作者的行文思路很清晰,一目了然,可見小作者沒有被琳瑯滿目的食品沖昏了頭腦啊。作文總體寫得很流暢,語言也很生動活潑,結構也很清晰,很不錯,繼續努力!
校園美食節發言稿(精選篇4)
“叮鈴鈴!”隨著一聲清脆的上課鈴,美食節拉開了序幕。同學們紛紛把自己親手做的美食擺上桌。當主持人宣布“八十五中隊美食節主題班會正式開始!”教師里瞬間變成了一派熱鬧的景象。有的同學拿起一個壽司直往嘴里塞;有的同學左手一個炸雞腿右手一杯飲料,津津有味地吃著;有的同學嘴旁滿是油渣;還有的同學臉上洋溢著歡樂的笑容……
看,一個個美味的面包映入我的眼簾。我走近了一聞,啊,真是香氣撲鼻。急忙吃了一口,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吃著。不一會兒,我又被不遠處“飄”來的聲音吸引了過去。“給我一杯酸奶吧!”“這是怎么做的呀?”“嗯,不錯”“何只是不錯呀,明明是人間美味!”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議論著。我不顧頭發的雜亂,就拿起一杯酸奶喝了一口,啊!這種感覺太妙了,當冰涼的酸奶滑過我的舌尖時,我感覺到了一股酸酸甜甜的味道,這種味道甚至讓人忘記了煩惱,忘記了憂愁。正當我陶醉其中的時候,突然,一陣陣的吆喝聲打破了我的夢境。我走過去一瞧,原來是一個漂亮的蛋糕。上面有一個可愛的巧克力做的圣誕老人,還有一棵“餅干樹”,我拿了一塊,嘗了一口,入口即化。
可誰知“叮鈴鈴”的鈴聲再一次演奏起來,同學們都還意猶未盡,依依不舍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他們說的說,笑的笑。就這樣,美食節在喧鬧聲中落下了帷幕。 “叮鈴鈴!”隨著一聲清脆的上課鈴,美食節拉開了序幕。同學們紛紛把自己親手做的美食擺上桌。當主持人宣布“八十五中隊美食節主題班會正式開始!”教師里瞬間變成了一派熱鬧的景象。有的同學拿起一個壽司直往嘴里塞;有的同學左手一個炸雞腿右手一杯飲料,津津有味地吃著;有的同學嘴旁滿是油渣;還有的同學臉上洋溢著歡樂的笑容……
校園美食節發言稿(精選篇5)
維吉尼亞?伍爾夫曾說過:“人如果吃不好,就不能好好思考,好好愛,好好休息。”今天,我們班響應了它的號召,早上便舉行了一次名副其實的美食節。 我早早地來到了學校,手里捧著我和媽媽的獨家秘菜―――糖醋雞翅。一到教室,我放眼望去,哇!他們的菜也別具特色嘛!紅燒排骨、三明治、壽司、水果拼盤、餃子,一應俱全。隨著一聲“美食節開始”,教室里便炸開了鍋:有的立刻蹭吃蹭喝,拿了一桌的再去另一桌;有的屁股仍跟椅子“親嘴”,在那吃著自己的;有的特意帶了一大堆,在人群中免費派送好吃的。而我呢?當然是先品嘗一下自己做的啦!一打開蓋子,香味撲鼻,可謂是香氣凌人啊!
吃一口,嗯,齒頰留香,肥而不膩,真是人間一大極品啊! “看起來很好吃啊!給我一塊吧!”不知什么時候,胡健拍了一下我的肩膀。“好啊!給。”我慷慨地給了他一塊大雞翅。等胡健走后,不知是他的告密,還是被雞翅的香味所吸引。不斷有人跑過來向我要吃的,我可忙得不亦樂乎,仿佛是在清倉大甩賣。終于,我的雞翅“堡壘”被攻克了―――沒有了。我看著洗劫一空的保鮮杯,眉毛一揚,便有了主意:討美食吃。我立刻瞄到了潘正的排骨,與他經歷了一番順利的談話后,成功得到戰利品。放在口中,肉質鮮美、口感豐厚、嚼勁十足啊!配上我那獨門的濃油赤醬,更是脆嫩可口、百吃不厭!可就在我大快朵顧、食指大動時,一聲聲下課鈴卻結束了美食節。
我不禁“唉”了一聲。 看到自己,你是不是正流口水,很想吃美食啦!
校園美食節發言稿(精選篇6)
佛跳墻是福州人都知道閩菜,而占據閩菜頭把交椅的佛跳墻就是我要向大家介紹的家鄉美食。
關于“佛跳墻”這個名字還有一個小故事:清朝某寺院旁有一個聚春園酒家,一天大廚用山珍海味秘制的一道菜,做完時香傳十里,禪僧聞得其香,竟不顧佛門戒律,放下木魚,越墻前來覓食。故得其美名。
剛開始,我還不相信這個故事,可親自品嘗后才有所體會。有一次爺爺生日,我們到位于東街口的聚春園吃飯,爸爸特地點了佛跳墻,不一會兒,一個大壇子端了上來,服務員剛打開蓋子,濃香四溢,久久沒有散去。我不禁產生疑問:“這是用什么時候東西做的?一問才知道,原來是用魚翅、海參、鮑魚、干貝、火腿、雞鴨、羊等十幾種食材做主料,加之花菰、冬筍、紹酒、桂皮、姜片、白蘿卜為輔料,經過蒸、炸、泡等幾種方法烹制,封貯于壇中,食前用谷糠皮文火煨熱,啟壇時香傳十里。我的天哪!這么多種食材,這么多道程序,我可要好好品嘗一下閩菜的頭把交椅——佛跳墻。
我連忙用勺子舀了一碗,魚翅__滑嫩,海參有嚼頭……吃完后口齒留香,回味無窮,難怪寺中和尚越墻覓食。也難怪佛跳墻揚名海內外,來福州的中外游客,無不以品嘗“佛跳墻”為樂。
今天的家鄉美食,都要歸功于家鄉的先人,如果沒有他們閩菜能成為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嗎?所以,愛家鄉的美食,也要愛家鄉,多了解家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