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周列國志觀后感800字
在寫觀后感的過程中,你需要回顧和總結自己所觀看的內容,并表達自己的觀點和感受。怎樣寫東周列國志觀后感800字?這里提供東周列國志觀后感800字分享,供大家參考。
東周列國志觀后感800字篇1
這幾天,我讀完了《東周列國志》這本書,書中最令我百看不厭的是《晏子巧辯挫敵焰》這一篇文章。
楚靈王在位時,楚國勢力很強大。小國向楚國朝拜,大國同楚國進行外交往來,時間一長,楚國就驕傲起來。
一次,齊國派大夫宴嬰去楚國,楚靈王得知后,便和大臣們商量怎樣羞辱宴嬰,因宴嬰身高不足五尺,一位大臣出了個主意,楚靈王一聽,便在城門邊挖個小門。第二天,宴嬰等人來了,見城門禁閉,開口叫開門,士兵說:“大夫也不高,就從這里走吧。”宴嬰就說:“楚國是狗國,因出使國家走城門,出使狗國才走狗門。士兵不知怎么回答,便回了楚靈王,楚靈王覺得宴嬰不好對付,便讓人打開了城門。
在通往王宮的路上走著,忽然,兩輛馬車行使而過,車上是一些精壯大漢,身穿盔甲,手握長戟大刀,威風凜凜,想借此顯示楚國人高馬大,晏嬰身材短小。晏嬰明白他們的用意,微笑著說:“我今天來是交好,不是來攻戰的,用得著這么多武士嗎?”那些人聽了,只得灰溜溜的跟在后面不敢出聲。
來到大殿里,楚靈王坐在大殿上往下看了看,故作驚訝地說:“怎么,齊國沒人了嗎?”晏嬰先行了個禮,自豪地說:“齊國有很多人。街上總是擠滿了人,走路肩膀挨著肩膀,甚至會相互踩到鞋子,每人哈口氣就能變成云彩,每人揮把漢就會下雨,怎能說齊國沒人呢?”楚靈王用嘲笑地語氣說:“既然這樣,那為什么泒你這么矮小的人出使我國呢?”“大王有所不知,我們齊國的人成千上萬,但有這樣的規定:賢明的國家泒賢明的使節,差些的國家就泒差些的使節,我晏嬰是齊國最沒用的人,就只好泒到這里來了,”楚靈王聽了哭笑不得,看占不到便宜,對晏嬰尊敬起來。
從以上的這些事可以看出晏嬰機智過人,非常聰明,反應靈敏,善于辯論,對晏嬰這種人不 能以貌取人。我們應該學習晏嬰,做一個像晏嬰一樣有才華的人。
東周列國志觀后感800字篇2
我用半年時間通讀完畢,并將部分典故、詩詞摘錄存記。雖不能全記書中諸細節,但春秋大事略知一二。
該書講述了西周末年周宣王至嬴政“兼六國混一輿圖,號始皇建立郡縣”(公元前221年)五百多年的的歷史,內容相當豐富復雜,春秋戰國,征戰無休,朝立夕滅,弱肉強食,紛亂難記,英雄輩出,群星燦爛,思想光芒自射、智慧包融天地,強主強臣紛涌而現,弱國亦有爭食之分,宋魯亦有盟伯之機;列國之中,強臣多而英主少,將相并出,國尚可繼;列國后期,主暗臣強,文臣多為游說之士,經天緯地之相鮮有其出,而用兵設謀之將輩出,諸子百家產生。中華成語寶庫中將近半數的成語也出自這個時代。
《東周列國志》雖為演義小說,但史實以《戰國策》、《左傳》、《國語》、《史記》等為史料,以小說手法,將分散的歷史故事和人物傳記按照時間順序穿插編排,冶為一爐,把“仁、義、忠、智、信”作為主旨反復弘揚,為古人立碑,為后人樹范,可謂“九分史實,一分虛構”,誠可作正史品讀。而名家點評、后人憑吊等均增加了閱讀趣味。前人作史時隱晦的點評,以“春秋筆法”深藏于文字中,作者恰將那些“暗礁”托出水面,引領讀者,種種是非善惡,忠好智愚,皆以“義”而演述,培植讀者浩然正氣。
“東周”時期是周王朝統治日漸衰落、各諸侯國勢力日益強大、我國奴隸社會進入末期的動蕩時代,諸侯爭霸的“春秋”時期自此而始。這是我國由奴隸制向封建制轉變的時期,也是社會經濟和文化大發展的時期。諸侯國的政治、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形成了諸侯國大國爭霸的局面,出現了齊桓公、晉文公、楚莊公、吳王闔閭和越王勾踐的“春秋五霸”。在這個時期,還出現了像祭足、管仲、百里奚、曹劌、孫武這樣著名的歷史人物,發生了“城濮之戰”這樣以弱勝強著名的古代戰例,也出現了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發奮圖強的諸侯國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