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觀后感悟
認真觀看完一部影視作品以后,相信大家增長不少見聞吧,是時候寫一篇觀后感好好記錄一下了。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攀登者》觀后感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攀登者》觀后感悟1
很多角色的命運是出乎我的意料的,但置于真正的現實條件之下,又在情理之中,殘忍卻又真實。
觀影途中一度讓我濕了眼眶。這部電影置于在愛國情懷和中國精神之下,也讓我思考了很多。吳京在影片中說的一句話讓我印象很深刻,珠穆朗瑪峰對我來說是天堂,對其他人來說是地獄。
還有很多很多其他登山者,肩負的是祖國賦予的使命,但當面對的是命途多舛,卻依舊選擇不顧一切的向前,甚至可以為了登頂甘愿放棄生命的時候,使命,已然和自己的夢想融為一體。當吳京飾演的角色因為登頂不被承認而遭人質疑嘲弄砸窗戶的那一刻,我有聯想到很多。我想到了所有為了國家貢獻了很多的那些人,他們可以是運動員,可以是科學家,但當你奉獻一輩子,付出了多少只有自己知道,別人在乎的只有一個結果。只要結果不是大眾期望的,迎來的便是旁人隱藏自己身份后對他們肆無忌憚的譏諷。
我不知道這部影片在制作的時候是否有這個映射,但我真真實實地想到了社會中所存在的這個現實問題。我觸動非常大的是井柏然的角色主動請纓當隊長帶領登山隊登頂的場景。我們不能永遠在庇護之下。
那一刻,我好像看到了作為我們年輕人的力量與責任。多像啊,不管是登山還是現在我們所處的一切,我們老在前人樹下乘涼,理所當然地接受著前人的給予,庇護下的我們理應承擔起很多責任,也應該去學著自己開辟道路,而不是總是踩著前人的腳印。
從這部影片中,我看到的除了對那個年代的登山隊的中國精神的致敬和學習,還有對當今這個時代,這個社會的一種反思。
《攀登者》觀后感悟2
今天下午我觀看了一部電影——《攀登者》。這部影片深深地震撼了我,現在就讓我來給你們詳細地介紹一下吧!
影片開頭主要講述了1960年方五洲、曲松林等幾位國家攀登隊隊員一起從北坡登上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完成了這個史無前例的壯舉,并留下了一個手電筒,在里面裝著五星紅旗??墒菫榱司然锇椋麄兊臄z像機被暴風雪吹掉,從而使他們幾十個小時的努力白費。雖然他們攀登到了峰頂,但是因為沒有留下360度照片而不被別人認可。
十三年一轉眼過去了,國家又重召回了他們登山隊,并給了他們一支后勤部隊讓他們訓練,為下一次登山做好充分的準備。為了保證安全,國家政府還派出了一隊氣象觀察組去幫助他們,以便及時知道“窗口期”,也就是登山的最好時期和前面的天氣。氣象組的主任,竟是方五洲的女友——徐纓。
第一次登山開始了,當突擊隊歷經千辛萬苦到達大風口時,卻被暴風雪擋住了。他們被暴風雪擊的節節敗退,只好狼狽而返;第二次與第一次差不多,只是任命攝影師陽光代替了方五洲的位置——突擊隊隊長,而楊光卻因為缺乏經驗,為了保全戰友犧牲了自己的性命,隊伍最終徒勞而返;讓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方五洲帶領突擊隊第三次沖擊珠穆朗瑪峰。在突擊隊和后勤隊放棄登頂,準備含淚返回時,一個突如其來的好消息讓他們喜極而泣,因為還有一個“窗口期”,可以繼續進行最后一次登頂。于是他們準備好以后就一往無前,無所畏懼的向前攀登,就像一把利刃一樣銳不可擋。最后他們度過重重困難,迎難而上,終于登上了峰頂,而徐纓也因為長期在寒冷的地方持續工作而口吐鮮血犧牲了。中國登山隊終于成功征服了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
促使他們登上頂峰的是什么力量?是外界嗎?不!是他們堅持不懈的
《攀登者》觀后感悟3
在開始寫之前,我又去做了一點功課,為什么要登山?
當被學生問到,登山能解決吃飯問題嗎?吳京飾演的方五洲說:“幾億人就只想著吃飯問題,那我們民族又能有什么出息?”
我也有自己的一點理解。是為了探索自己的可能,可能到達的高度。
印象深刻的'還有他說的一句話,他說:為什么登峰對他來說是天堂,對別人來說就像是地獄。
我想到了改變,思考,也許還有其它的可以代替的詞語。
這部電影是和老大一起去看的,擔心她會看不懂,也許這需要過程,反正也不需要她來總結寫觀后感。她也問我為什么要登山,我覺得我的這些理解,她可能還不會懂。
我只是給她提了一下,之前給她講過的科比的故事,對她說:我也說不清楚,但這讓我想起來科比,他為什么要那樣要求自己去練球呢?
再升華一點或許也可以這樣去想,人既然知道自己的生命是有限的,為什么還要攀登,創造,熱愛,探索更好的自己?
挑戰自己的極限,到達更高的高度,做自己卓越的領導者,到達你自己也不知道但卻是你應該到的地方。
除了這些,還讓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是:張譯飾演的曲松林在隔十多年后,第一次相聚向方五洲敬酒,先說感謝他,當初他們三個人登山在第二臺階他滑落下去,隊長方五洲在緊急時刻沒有伸手去抓曲松林遞過來的相機,而是抓住了他的手,救了他一命,這也導致了后來因為沒有影像資料,不能證明他們三個人登頂。
第二杯酒他又說恨他,為什么不去接相機。隊長方五洲說,再重來一次,他還是會救他,因為生命更重要。這也是我比較喜歡這部影片的地方。
十多年后,國家重新組織的登山隊新隊長李國梁也是在登山途中,自己滑落的時候,選擇把相機遞出去,自己隔斷繩子滑下山崖,此時當作為副總指揮的曲松林把李國梁的尸體拉回來的時候,抱著方五洲大哭。我覺得那一刻,他可能才真正明白隊長為什么救他。
我覺得自己能理解的也很淺,但我喜歡電影里這一個地方的態度:生命更重要。
精神!是他們心里對自己的鼓勵!風雨后將會迎來美麗的彩虹!
《攀登者》觀后感悟4
珠穆朗瑪峰,是世界第一高峰,在藏語中珠穆朗瑪就是“大地之母”的意思,光輝、神圣。
珠穆朗瑪峰終年被皚皚白雪所覆蓋,最低溫度會達到-50℃左右,而最高風力將達到8級以上!無數年過去了,多少人要想要去征服它,為了登頂,又犧牲了多少年輕的生命。
整個觀影過程給我留下印象最深刻的不是珠峰那恢弘的氣勢及絢麗的電影特效,而是一代代登山人那執著的信念和舍生忘死的使命感。
第一次登頂,八名登山隊員遭遇雪崩,僅有三名隊員幸存。其中一名隊員的左腳因為被凍而導致肌肉壞死,不得不切除了半只腳掌……但遺憾的是,雖然這次他們登頂成功,卻并沒有被國家認可,因為他們在雪崩中丟失了攝像機,沒有留下有效的證據。看到這里,我真的為這些隊員感到難過和不值,委屈地掉下了眼淚。
任務失敗不意味著徹底放棄,登山隊大本營決定:等待下一個窗口期,進行第二次珠峰登頂計劃。
但是,在執行第二次珠峰登頂計劃時并不順利:傍晚,十位登山隊員在北坳遭遇了罕見的8級風暴,導致一名醫生的右腿被水燙傷,一名隊員的雙腿無法正常行走,甚至連他們的帳篷都被吸走了!
可是大本營堅決不放棄登頂計劃,無論隊長怎么勸說都沒有用…我再一次地哭了,不斷的問自己,為什么,到底是為什么?
他們又進行了第三次嘗試,由登山隊的攝影師帶領九名隊員進行這次登頂行動,依舊不順利;當這支登山隊登上珠穆朗瑪峰的第二臺階時,身為隊長的攝影師被一個從天而降的氧氣罐砸中了頭部而滑下了山坡,其他同伴為了救他竭盡全力的拉住了他身上的繩子,可是攝影師身為隊長不想連累伙伴們,因此他割斷了繩子,墜崖身亡。
當大本營會長聽到這件事情的時候,他簡直后悔極了:這都是自己的錯,如果不是他這么倔強,就不會讓這么多的隊員犧牲了。
雖然他傷心欲絕,但是登上珠峰的任務是必須完成的,任務的背后是民族的期盼、是代表我們億萬中華兒女寸土必爭的信念與決心。于是他再次任命登山經驗最為豐富的方五洲為隊長,帶領余下的七名隊員繼續艱難前行,誓要完成這一次登山計劃。
懷著祖國的期待,這支隊伍克服了重重困難,最終登上珠穆朗瑪峰!他們在登頂珠峰驕傲的喊道:“中國登山隊,登上珠穆朗瑪峰了!”
隨著這一聲聲歡呼,太陽從東方緩緩升起,照耀的是八顆驕傲的中國心,照耀的是不屈的中國魂……
《攀登者》觀后感悟5
沉悶的9月電影市場終于即將結束,國慶檔的多部大片開始了密集的宣傳活動。從題材來看《我和我的祖國》作為獻禮片肯定是重中之重,不過在網絡預購和觀眾觀看意愿上,吳京領銜的《攀登者》才是第一名。盡管《攀登者》的演出陣容同樣是眾星云集,但吳京很明顯是最受關注的那個。
僅僅靠著兩部電影,吳京就飛速躥升成為了國內最好的男演員之一,可能在演技方面他算不上完美,不過他在電影題材創新和市場風格的引領上作出了卓越的貢獻。《戰狼2》讓大IP加小鮮肉的圈錢模式徹底破產,觀眾不必看著垃圾電影還被制作公司嘲笑素質不行,從此內容和口碑才是電影成功的第一要素。
年初的《流浪地球》讓吳京的眼光再次被市場驚嘆,小眾題材的科幻電影都能大賣,靠的不是花錢造假,實打實地用心才是被觀眾們肯定的原因。作為國內第一個票房過百億的男演員,吳京并沒有驕傲,還是一如既往的接地氣。拍戲時各種苦都親自嘗試,閑暇時他也會和媒體調侃一些圈內的不良現象,同樣會對自己的粉絲們循循善誘,讓他們不要盲目追星,先做好自己的事。
在《攀登者》的宣傳活動中,有人采訪吳京,問他擔不擔心這次的登山題材票房很難沖高。吳京的回答是,當他選擇這個從沒有出現過的題材時,他就已經有收獲了。演員就應該不斷嘗試,不斷挑戰,如果只在乎票房就會被圈起來,越來越小心翼翼。用心去拍電影大膽創新,最終觀眾會給你投票,好電影不會被埋沒,夸夸其談才是真的墮落。吳京的話展示了他的格局,這樣的人才稱得上是好演員。
《攀登者》觀后感悟6
有那么一代人,他們為了向全世界宣告中國對世界最高的山脈珠穆朗瑪峰擁有主權,而不惜犧牲自己也要勇攀珠峰,他們面臨千難萬險,他們遭受了無數的質疑和屈辱,但是最后他們成功登頂珠峰,讓全世界在珠穆朗瑪峰上看到了中國人。他們,就是中國勇敢的攀登者們!
“我們自己的山,登上去,讓全世界看到中國人。”——《攀登者》
而這個攀登珠峰的故事在之前卻鮮有人知。不過,值得高興的是,這個登頂珠峰的故事在編劇充滿神奇色彩的筆觸下改編成了一部激勵中國人民甚至世界各民族人民的電影《攀登者》。
電影《攀登者》給我們講述了1960年中國攀登者千難萬險成功地登頂珠穆朗瑪峰,很遺憾未能留下珍貴的影像資料,而此次登頂事實也因此不被國際承認,也就意味著我國攀登珠峰的進程重新歸零。
一方面為了向世界證明中國人的實力,為了讓中國人登頂珠峰的事實能夠有影像資料作為登頂珠峰的憑證被國際社會認可,另一方面為了給此次登山之行留下一些有技術含量的東西。1972年中國登山隊重整旗鼓,并于1975年5月27日成功登頂珠峰,還測得了珠峰的精確高度為8848。13米這一珍貴數據。
這一成就作為登山探險史上的里程碑而被載入了史冊,成功宣告了中國對珠穆朗瑪峰的主權,讓全世界在珠穆朗瑪峰上看到了中國人的影子,讓那些瞧不起中國的人們從此閉上了他們的嘴巴。
《攀登者》導演采用寫實的手法向我們重現了1960年首次攀登珠峰的艱難歷程,彌補了我國登山探險史上對1960年影響缺失的不足,展現了老一代的中國人為了國家榮譽,為了讓國際社會對中國的實力給予認可,付出了極大的努力和犧牲。
那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捍衛中國領土之戰,長達十五年的質疑和屈辱,隱忍和堅守,一戰成名,中國攀登者們用自己的實力證明了,而《攀登者》通過電影的形式向大家展示了中國攀登者們的英雄事跡,無疑會是一部增強中華民族文化自信的的優秀影片。
在當時的國際環境下,登珠峰的攀登者們不僅要面對來自大自然的嚴酷挑戰,更面臨著外交、國際話語權和領土紛爭等各種壓力,此次登山承載著深刻的政治涵義。登珠峰的成就不光是送給新中國的禮物,更給處于艱難處境的人民以鼓舞。通過電影回顧過往,仍然能對當時人們的心情感同身受。
而此次電影《攀登者》的演員陣容是空前的龐大,囊括了吳京、章子怡、成龍、王景春四人組成的“三帝一后”,退役軍人張譯、井柏然、胡歌等演技與顏值皆有的杰出演員的加盟,無疑是史上最強的一次演員陣容。
吳京在影片中飾演“一代攀登者”方五洲,張譯飾演曲松林,章子怡飾演“二代攀登者”徐纓、胡歌飾演楊光、井柏然飾演李國梁,由兩代攀登者們組成了中國最強的攀登者聯盟,傾國之力,向珠峰發起登頂挑戰。
主創團隊在電影前期籌備階段進行了大量的史料收集工作,根據歷史記載搭建了富有年代感的場景,使用的冰鎬、冰爪、氧氣瓶、登山服等登山設備也是還原了1960年和1975年中國登山隊所使用的設備。
在拍攝的過程中,每一名演員都必須背著氧氣瓶和行囊等大概17公斤重的裝備登山,因為是在高原上所以感覺重量會比平常時要翻上好幾倍。
每一位演員都在盡自己的全力去塑造人物角色,吳京在崗什卡雪峰進行了長達半個月的極寒訓練,盡管在進組前吳京就面臨著很嚴重的腿傷問題,但是他面對電影《攀登者》中的“攀爬”、“跑”“跳”等容易加重他腿傷動作卻并沒有退縮,腿傷夾著夾板也堅持親自完成每一個動作。吳京是在拿命拍電影,而之所以如此拼命,是因為他對這個職業的尊重。
可以說電影《攀登者》是國慶節非常值得觀看的一部電影。
我們從苦難中而來,翻越險峰,沖破風雪。最終讓全世界看到了我們中國人有實力、有魄力,可以登上屬于我們自己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
《攀登者》觀后感悟相關文章: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
★ 觀后感格式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