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大地震電影心得體會
據統計,地球上每年約發生500多萬次地震,即每天要發生上萬次的地震。其中絕大多數太小或太遠,以至于人們感覺不到;真正能對人類造成嚴重危害的地震大約有十幾二十次;能造成特別嚴重災害的地震大約有一兩次。下面是由小編精心挑選的精彩范文,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希望對你們有幫助。
唐山大地震電影心得體會1
昨晚,我和媽媽一起去看了由馮小剛導演的電影《唐山大地震》。走出電影院時,已是深夜了,習習涼風伴著我沉重的心情默默的走回了家。影片講的并不是什么驚天動地的故事,只是以一個普通工人的一家四口。震后只剩下了他們的母親沒被壓在石板下,當幾個自發救援的人把她的老公出來之后,這位母親幾乎崩潰了,但她又想起:我還有孩子。
當這位母親千辛萬苦找到孩子時,卻又要面臨著兩個只能救一個的艱苦抉擇。之后母親說:“救兒子。”這句話被壓在石板另一頭的女兒聽見了。女兒卻在死難的人堆中幸運的活了下來,被一對抗震救災的解放軍夫婦收養了。雖然兩個孩子都活著,但他們的心靈創傷比那“余震”更難以驅散。接下來就是兩個孩子在兩個不同的家庭的生活。
伴隨著歲月的.流失,一晃十年過去了,二十年過去了,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孩子們也越來越有出息,而母親卻一年比一年蒼老,卻仍然守著這個簡陋的家。事業有成,開著寶馬的兒子也拿她沒辦法。轉眼,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又使這兩姐弟重逢在這抗震救災的現場。我想:對于知道唐山大地震的人來說,三十二年后,再次觀看唐山大地震的場面,心里肯定不平靜。從十多歲的孩子到如今的成年人,不知經歷了多少風風雨雨和酸甜苦辣。如果把它同那寶貴而又脆弱的生命相比較,哪個輕?哪個重?哪個值得?哪個該珍惜?只要用心去看,用心去感受過的人,心中自然就會明白。
三十二年過去了,唐山,又一座美麗的城市在北方崛起了,她它就像一只美麗的鳳凰浴火重生。給唐山的人民帶來了希望,而那些在災難中長眠在地下的24萬同胞,人們永遠沒有忘記他們。長長的紀念墻,把他們的名字記載進了歷史。看完這部電影,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靜。從這部電影中我懂得了:愛護地球,愛護自然資源,也是愛護我們人類的生命,這件刻不容緩的責任,應該從我們每一個公民做起!
唐山大地震電影心得體會2
聽說《唐山大地震》的票房過億,而今日又是唐山大地震__周年忌日,所以,便約了朋友一齊前去觀看。都說看這電影要準備好紙巾,還真是,一場電影下來,一齊去的好友早已泣不成聲了。好半天都沒說話呢!
那一場八級地震就發生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一瞬間,天變紫了,房屋垮塌,當時人們都在睡夢中,對來臨的地震渾然不知,所以,死傷無數。那一刻,大地在顫動,人們的心也在隨之顫動。可是,那一場不應當發生的地震還是發生了,雖然僅有短短的幾分鐘,可是,死去的人有24萬人多,受傷的人更是不計其數。
電影中描述的那個家庭,父親在地震來臨時冒死救回了母親,母親在震后選擇救弟弟而放棄姐姐的那一種對自我親生骨肉的割舍,女兒對母親的怨恨以及母親堅決不再嫁的那種對她丈夫的真誠。那,都是那一場大地震之后所有家庭的真實寫照。
此刻,那些所謂的都市人整天在外奔波,那友情,親情已經隨之減少。此刻,朋友都已經被在各種場合中利用,“友情”這兩個字已經遠去。并且,親人也能夠隨時被出賣。所以,“親情”這兩個字也漸漸模糊,也漸漸迷茫。
期望,那些都市人也能夠來看看這部《唐山大地震》,它,能夠讓你的心靈之湖中的船只漸漸靠岸。讓你重新找回你以往丟失的親情,友情。
正如漢密爾頓所說:“世界上最偉大的是人,人身上最偉大的是心靈。”讓我們偉大的心靈隨之顫動吧!
唐山大地震電影心得體會3
對于唐山大地震可以說看讓讓整個人的身心都受到深深的震撼當中,在心里久久的回蕩摸之不去,對于一部電影能做到這樣,可以說已經到了化境了,整個故事圍繞的是一個人類歷史上可怕的一次災難性自然災害,一個母親在帶著自己的孩子如何經歷這次災難,如何在最困難最無奈的時候面臨著人生最痛苦的抉擇,在只能選擇放棄一個自己的骨肉的時候那種無奈,那種悲劇,太讓人感動了,有時候想一想,人類的確是很渺小的,對于災難我們只能選擇接受,只能忍受,只能看著自己的親人離去而什么都做不了,在災難面前我們只能選擇我們能做到得的,只能把災難減少到最小,只能含淚的抉擇,很無奈。
唐山大地震這部電影一開始就來一次所謂的天翻地覆的大地動,飛沙走石天翻地覆,撕心裂肺的哭喊加上母親孩子的呼喚,一下就將人性最弱點給激發到了極點,什么事人性最極點呢?母愛,在世界上最偉大的母愛面前我們的最弱點會暴露的一覽無余,只有在母親的面前我們才覺得是絕對最安全的,可是在大地震的時候母親也救不了我們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呢?,一個母親在自己的兩個孩子面前的時候只能痛苦的最后選擇救出一個,而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另外一個孩子被大地震給吞沒他幼小的生命,人性最薄弱的一單被激發到了最高點,太悲劇了,
唐山大地震觀后感覺最成功的主題思想就是告訴我們人生的真正意義是什么,人活著應該如何抉擇,在遇到無法改變我們的困難的時候,我們應該選擇有信心的戰勝這種困難,只有自己有信心了困難才能向我們低頭,只有自己偉大了,困難才會渺小,不要放棄任何一次希望,哪怕在世界最大的災難來領的時候我們依然是有希望的,只有有一絲陽光,明天的種子就會發芽,世界就會更美好。
唐山大地震看的是一部電影,可是思考的是一個人生,困難都是一時的,而面對困難大態度卻可以是永遠的。
唐山大地震電影心得體會4
時間飛逝,34年前的那場殘酷的大地震曾牽動了無數人的心。唐山大地震,這五個可怕的字眼,僅僅是在短暫的幾秒鐘里,一個繁榮而平靜的城市就灰飛煙滅,成了一片渺無聲息的.廢墟。雖然我并沒有親生經歷,但仍然令我極為震撼。
觀看了感動人心的“唐山大地震”,我感慨萬分。主人公——那個可憐的有著一雙水靈靈的大眼睛和一張可愛的小嘴的小女孩,在與弟弟同時壓在巨大的石板下時,母親無耐只得含淚忍痛放棄一個,選擇了弟弟。她在黑暗里清晰地聽到了母親所說的每一個字——“要弟弟!”這短短的幾個字是她感到了絕望。可憐的小女孩王登在堅硬的石板的壓迫下,還要承受被親生母親拋棄的傷痛,對于不到10歲的她來說,無疑是最大的痛苦,看到這,我的腦海中浮現出了幾千個孩子無家可歸的悲慘景象。在可怕的天災面前,不知會有多少人不得不應對生死的抉擇,甚至親人的分別。而這些都遠遠大于他們在身體上所受的傷痛,但只要堅強,不放棄那僅有的一線期望,團結起來,必須能戰勝眼前的困難。
之后,這位可愛的小女孩登在幸運之神的眷顧下活了下來,并被一對好心的解放軍夫婦領養了,健康地長成了一個漂亮懂事的好女孩,然而童年時留下的痛苦的回憶也一向環繞著她,直到這次我國的汶川地震,登第一時間進取地參加了救援工助,無意之中遇到了她的弟弟——達,并回到了離開34年卻無時不在想念的家,見到了白發蒼蒼的親生母親,團圓了這個破碎的家。
又是一個完美的結局,登在經歷了無數災難與離別后,又回到了母親的懷抱,并得到了幸福,這幸福來之不易,細細品味才明白,這完美結局的建造者,應當是那對普普通通的解放軍夫婦——登的養父養母。他們用真愛喚醒了登的期望,對登就像親生女兒一樣,是他們使登在經歷了人生最低谷后又重新感受到了家的溫暖,有了活下去的信心,而在登長大后,他們卻沒能享福,養母因為病痛永遠地合上了眼睛,養父年邁退休。他們用自我的一生呵護著這個受傷的孩子,無時無刻不在細心地關心著她,使她走出了心靈的黑暗。雖然他們也明白,孩子終究要回到親生母親的懷抱,但他們卻依然無怨無悔,甚至還為她存了一筆大數目的錢,讓她去尋找親生母親,這是一種多么偉大的高尚的情懷呀!
當然,“唐山大地震”帶給我的震撼也遠不止這些,甚至那些在影片中,一次正臉也沒有露的滿身淤泥的解放軍叔叔們,也是同樣值得我們尊敬的,他們在抗震救災的過程中,有的傷了,有的還奉獻出了自我年輕的生命,卻沒有一個人發出怨聲,都是無比堅強的沖上前去,與大自然勇敢地搏斗!自然災害是可怕的,也是很難預料的,但只要所有人一條心,就必須能戰勝困難,贏得勝利!
這使我想到了一句宣傳語:災難只會讓我們更加團結,團結必定使我們戰勝災難!
唐山大地震電影心得體會5
馮小剛導演的《唐山大地震》,據說票房5天就過了2億。我也趕在第一時間一睹為快,感觸良多。
起初以為《唐山大地震》是災難片,但一看發現不是這么回事,地震災難場面僅有片頭的4分鐘,大部分鏡頭對準了一個平凡家庭在震后心靈重建的故事。相比觸目驚心的地震場面,反而是溫暖的親情賺取了更多的眼淚。32年人生歷程的求證之路,人們發現真理如此貼近:“親人終究是親人”,在母親元妮滿懷著復雜的愧疚之心對重歸的女兒跪下的那一瞬,我的第二包餐巾紙也正式登場。馮小剛不愧為大導演,徐帆更是將母親這個主角演繹的淋漓盡致,悲傷的層次感逐步遞進,幾乎所有的哭戲都在精準把握人物命運的脈搏以及觀眾的淚腺后,自然而然宣泄而出,讓人感同身受。
近幾年里,自然災害不斷發生,汶川和玉樹的地震讓我們對自然災害的殘酷性和破壞性有了深刻的認識。震后的家園幾年間就建好了,并且越來越好,但經歷了地震的人們心靈的重建卻需要幾十年甚至一生。影片更深層的含義是人文價值的體現,讓我們重新回歸關注家庭,珍惜平時容易忽略的幸福。
電影結束了,觀眾們寂靜的離開。用紅腫的眼睛看看藍天,日子還是一樣要過,飯要吃,班要上。想起影片最終寫有24萬逝者名字的紀念碑,感嘆一聲:活著,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