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的中國觀后感匯總
輝煌的中國觀后感1
《輝煌中國》第四集綠色家園中強調了綠色發展理念。十八大以來,我國按照“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樹立了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經濟綠色化程度得到了顯著提升,高能耗、高污染、高排放“三高”行業保持較低增速。
觀影之后,我感觸頗深,作為一個大學生黨員,我們應該多關心身邊的環境,從小事做起節能減排,杜絕一切污染環境、破壞生態、浪費資源的行為,為美麗中國貢獻一份力量。
總書記說一個民族的強盛與否,不是看人口的多少和幅員的多寡,而在于自己擁有的科技力量。過去5年,在國家“雙創”戰略的指引下,自強不息的中國人不斷挑戰世界科技創新的前沿,取得的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過去5年,移動支付快速普及,互聯網技術高速發展,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成為了網上的一份子,互聯網創新正在不斷改變我們的生活方式。過去5年,大國重器不斷鑄造,大飛機,國產航母,第四代戰斗機,深海探測裝備相繼成功攻關并投產,中國正在從世界科技的追趕者變為世界創新的引領者。創新是支撐民族騰飛的重要力量,我們不能用別人的昨天來裝扮自己的明天,創新驅動,科技引領,中國人正在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用“科技創新”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輝煌的中國觀后感2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指出,“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絕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
我對這段話的感觸很深。長期以來,經濟發展是我們優先考慮的目標。無論是政府、民間企業還是個人,為發展經濟不顧生態的工作方式并不鮮見。歷史告訴我們,西方發達國家那種“先污染,再治理”的模式是不可取的。我們必須要在發展經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兼顧生態環保,甚至要把環保放在更優先的位置上。
在第四集的結尾,片子這樣總結道:“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這早已成為全民的共識。在未來,我們要在這樣理念的指導下,繼續努力,共同建設屬于我們所有人民的綠色家園!
輝煌的中國觀后感3
為時兩個多小時的影片中,讓我們對中國的發展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同時我們也收獲到了很多知識。
如今的我們,有了“高顏值,高速度”的高鐵;有了世界貿易的主角上海洋山港,有了遍布海角的鐵路網,還有智能先進的中國車.....最廣的鐵路、最長的橋梁、最高的樓層、最快的動車......這數不清的“之最”也在告訴我們每一個中國同胞,祖國的發展日新月異,我們的生活也越來越舒適和便捷,人們幸福的生活已不是未來式,而是正在進行時。
中國輝煌是實打實干出來的,今后我們也要同心同德、同向同行,擼起袖子加油干,為輝煌中國續寫新的篇章!
正如港珠澳大橋島隧工程總工程師林鳴在影片一開頭時所說:“只要你想怎么干,我們國家現在都有能力,能夠干成。”國家在日益的變強大,究其原因是因為中國的每個人都在進步,少年強,則國強,我想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員,我們不僅要學好專業知識,更要利用好自己的一技之長去為社會、為人民盡自己的綿薄之力;什么階段干什么事,所以現階段我們要好好學習各方面的專業技能,儲備好能量,在祖國需要我們的時候能隨時奉獻。
輝煌的中國觀后感4
我們固然有實現中國夢的美好藍圖,有“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的緊迫感,但也必須要在解決人民的需求中步步前行,腳踏實地。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幾代中國人為之奮斗的夢想。看到日益強大的祖國,也讓我們更加的有底氣。圓夢工程,舉世稱道。圓夢有我,奔向目標!
如今我為自己是金陵科技學院的一名普通大學生而自豪,我為身為一名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而自豪,《輝煌中國》給我力量,給我勇氣!作為我們的民族、國家,歷數千年而屹立、經無數風雨而不改初心,國家興盛、匹夫有責,我為我們輝煌的中國而自豪!
初心,大到國家,小到個人。不同的主觀客體都會對它有不同的詮釋。它就像是一根紐帶,連接著一個個體的過去,現在,將來。又像是一座橋梁,架起一個國家的歷史,現狀與未來。
而我感興趣的是:為什么初心這個詞會在當下成為一個熱詞?以及這個詞對于我們個人與國家有怎樣的意義?
作為社會與國家的一份子,我們不必太從宏觀上糾結意義,本質。我認為,我們更應該做的是自身,全方面的提高自己的綜合素養,成為一個有道德,有知識,有信仰的中國人。
泱泱大國,幸而生于此,未來的道路光明而又神圣,但過程也必然艱難而又漫長,可是牢記初心二字,始終不忘自己的夢想,不忘自己的希望,堅定的探索前行,鑄就屬于自己的小家夢想,我相信,百川匯海,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定能夠鑄就我們的中國夢!
輝煌的中國觀后感5
五年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是怎么向全黨全國人民承諾的,五年后的今天,這屆中央領導集體交出了一份什么樣的答卷。
片中用了習近平總書記“7.26”重要講話的一段總結作為答卷。實際上,整個紀錄片就是對這份答卷的一個梳理,是一個全景式的、形象化的展示。第一集講述的是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成就,后面五集分別介紹了我國在科技創新、協調發展、生態文明建設、民生保障和對外開放這些方面的成就,實際就是圍繞習近平總書記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來展開的。
在第六集,把它上升為全片的結尾,用了習近平總書記 “兩個前所未有”的重要論斷——“今日中國,前所未有地走近世界舞臺的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昭示了我們黨和國家站在新的歷史起點、踏上新的征程、迎接光明未來。
百年前的《建國方略》,孫中山先生構想了這樣的宏偉藍圖,要修建約16萬公里的鐵路、160萬公里的公路,開鑿并整修全國水道和運河,建設3個世界級大港,發展內河交通和水利,發展電力事業……在他看來,只有這樣才能“振興中華”。
本集透過港珠澳大橋、胡麻嶺隧道、鄭萬鐵路、復興號、上海洋山港自動化碼頭、中國移動互聯網等一個個超級工程,領略五年來,一張張中國基礎建設的大網,如何編織起人民走向幸福、美好的希望版圖,托舉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