輝煌中國紀錄片觀后感集錦
我沒有長焦鏡頭,沒有偉大情懷,無力去完整記錄到我身邊發生的改變的一切,直到我觀看了《輝煌中國》,接下來小編在這里給大家帶來輝煌中國紀錄片觀后感2020,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輝煌中國紀錄片觀后感1
看完紀錄片后,我感到非常的激動和驕傲,驕傲自己是一名中國人,驕傲祖國的強大。同時我也非常感恩,感恩自己成長在一個和平繁榮的盛世,感恩祖國為我們人民提供的優越的物質生活環境。這也鞭策了我,為了更好的未來,為了更強大的祖國,我們更應該在和平年代中保持冷靜,不斷成長、積累,居安思危,持續前行,為實現中國夢而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領導下,全國人民迎難而上、砥礪奮進。中國在政治、經濟、外交和其他領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在世界舞臺上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從不斷拉近時間和空間距離的高速列車,到移動互聯網等“超級工程”的建成,中國人以自己的努力和讓世界了解到“中國速度”、“中國高度” ,彰顯著中國人的智慧和力量。中國為全球治理轉型貢獻了很多智慧、為世界經濟貢獻了許多增量。
對今天的我們而言,理解自身有助于在整個“文明叢林”中構建自己的話語模式。作為將來的新聞工作者,我們要堅定文化自信,向世界傳播我們的聲音,講好中國故事。
輝煌中國紀錄片觀后感2
中國路、中國橋、中國港口、中國網……昨晚,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首集《圓夢工程》在央視播出,通過港珠澳大橋、胡麻嶺隧道、鄭萬鐵路、復興號、上海洋山港自動化碼頭、中國移動互聯網等一個個超級工程,講述了五年來中國基礎設施建設的一張張大網。看著電視紀錄片中一個個令世界矚目的“圓夢工程”鋪展宏圖,中國人民無不為之驕傲自豪。首集《圓夢工程》既展示了中國裝備制造開拓創新的精神,又體現了我國日益完善的基礎設施配套。五年過去了,13多億中國人民收到了一份滿意的答卷,在這優異的成績單中,人們找到更多的獲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輝煌中國》中大氣磅礴、縱橫交錯的交通網絡,讓中國奔跑起來。蘭渝鐵路的建設構想早在一百多年前,就出現在孫中山先生的《建國方略》中,由于沒有足夠的技術實力,這條鐵路只能是定格于想象之中。蘭渝鐵路就像一碗“豆腐腦”,因為“天路”攻克的技術難題是凍土,蘭渝鐵路全線存在著“第三系富水粉細砂”地層,土質偏軟,因此“怕軟不怕硬”的隧道施工就像在“豆腐腦”里打洞,不僅難度大,而且極其容易涌水涌沙。中國智慧攻克道道難題,中國力量打破種種瓶頸,中國的鐵路建設者最終摸索出了一套成熟的施工方案,用226座隧道、396座橋梁實現了被稱為中國鐵路建設之最的850公里穿越,通過多項創新工藝,用傳統工法解決了世界難題,鐵路建設技術也因此在世界上大放光彩。一座座新城因高鐵拔地而起,一家家企業因高鐵實現彎道超車,一條條旅游線路因高鐵由冷轉熱,海南環島高鐵、蘭新高鐵、哈大高鐵、京廣高鐵等,2.2萬公里的中國高鐵總里程超過第2至第10位國家的總和,其中近六成都是這五年建成的。
這輝煌的五年,中國高鐵實現了由追逐到領跑,從制造到創造,從引進來到走出去的完美蛻變,這些舉世矚目的成就不僅展示了一個泱泱大國的實力擔當,“復興號”綻放出的速度與激情,更為中華民族復興注入力量源泉。
時光如水,歲月如梭,《輝煌中國》真實記錄中華民族實現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史性飛躍。這五年,中國橋、中國路、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每一天都有驚喜,每一天都有奇跡,這樣的發展速度讓我們每一個中國人民都滿懷期待,期待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早日實現。
輝煌中國紀錄片觀后感3
如果說輝煌中國紀錄片第一集是波瀾壯闊之感,那第二集就是親切溫暖之情。我很慶幸自己生在了一個美好的年代,在這個科技不斷創新的時代,我們的生活都變得十分多彩,十分方便。因為互聯網的發展,我們出門幾乎都不用帶現金,移動支付已經將我們的生活包圍了,而作為新生代的我們都難以想象沒有網絡的中國是什么樣的。是啊,互聯網帶給我們的東西實在是太多了,無論你想干什么,只要你有需求,互聯網幾乎都能滿足你,可以毫不夸張的說,創新能力不僅決定了一個人的前途,也決定了一個國家的未來。作為一個渴望發展,渴望取得更大進步的我國來說,創新尤為重要。因此中國的戰略抉擇是,把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把科技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對于我們來說積極響應國家的號召就是對自己,對國家的最大支持。因此我也準備報名參加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的比賽,也想通過自己的努力,實踐出最好的未來。
而之后的幾集則讓我深刻地體會到國家一直在尋求全面發展的苦心。雖然有些地區比較偏遠,本身資源也有點匱乏,但是國家并沒有忽略他們,而是竭盡全力地投入,努力實現共同富裕的目標。因此我國每年脫貧規模的速度之快是世界上絕無僅有的。還記得習近平總書記說過:“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經濟的一時發展。我們提出來就是,既要金山銀山,又要綠水青山。寧可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因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也可以看到國家的環境變得越來越好,雖然還有不足,但相信只要我們共同堅持,做一個高素質的人,不破壞自然,那生活的環境必然會更美好。
作為一名中國人,我為國家有這樣的輝煌成就感到無比自豪,作為一名積極分子,我更為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感到無比欽佩,最后,作為一名大學生,我應該做好自己的本分,認真學習,爭取能夠成為一個更優秀的人,把正能量帶給身邊的人。
輝煌中國紀錄片觀后感4
《輝煌中國》這部紀錄片,以紀實手法拍攝,用講故事的方式、用一系列數據來展示成就。它從上千個成就案例中,精選了65個故事、250個成就點位、采訪了108個人物,還呈現了200組國家成就數據,使這部片子非常接地氣、非常好看。
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科技創新是現代化的發動機,是一個國家進步和發展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2004年,蘇州工業園區以“一天創造1個億的GDP,一天上繳1260萬元人的財政收入,一天引進4000萬美元”的實力,贏得了“國內開發速度最快、競爭力最強的開發區之一”的評價。
2005年起,實施“產業升級”“科技跨越”“服務業倍增”三大行動計劃,是園區21世紀的大手筆。2009年又提出“生態優化行動計劃”。四大行動計劃成為領跑園區前行的“四輛馬車”。
2008年,“十四歲”的園區實現GDP1001.52億元,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5.08億元,分別比開發之初增長了近100倍和300余倍,人均GDP接近德國平均水平。
從以上例子可以看出“創新”和“科技”對中國的重要性和嚴重性。我們應該努力將自己的“創新”和“科技”獻給祖國,使中國更加繁榮昌盛,使人民更加幸福和諧。
輝煌中國紀錄片觀后感5
迎著全國各地學習貫徹十九大精神的熱潮,我觀看了由中共中央宣傳部、中央電視臺聯合制作的電視紀錄片《輝煌中國》,看完后真是振奮人心,久久不能平靜。
《輝煌中國》共六集,分別是《圓夢工程》《創新活力》《協調發展》《綠色家園》《共享小康》《開放中國》,該片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為脈絡,全面反映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巨大成就。全片從上千個成就案例中精選了65個故事、250個成就點位、采訪了108個人物,呈現了200組國家成就數據,這一組組數據,一個個超級工程,展現出全國人民砥礪奮進、真抓實干的壯麗畫面,讓全國人民見證了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濃墨重彩書寫了國家和民族在新時期激情拼搏的壯麗詩篇,印證了中國實現跨越式發展取得的偉大成就。
港珠澳大橋、胡麻嶺隧道、洋山港自動化碼頭、鄭萬鐵路。。。屏幕上展現出一幕幕熱血澎湃的場景,伴隨著慷慨激昂的背景音樂,讓我為之震撼,我想我臉上肯定是一副自豪的表情,這種自豪源自于國家的強大,更源于對自己價值的體現,正是和我們一樣的千千萬萬勞動人民凝聚智慧和辛勞,讓中國走向騰飛,讓世界刮目相看,每一個工程都是我國強盛的體現,更助推著億萬中國人追夢的步伐。
觀影結束,我意猶未盡,贊嘆國家之強大,建筑行業發展之迅速。我更要堅定信念,以夢為馬,勇往直前,確立目標,不懈努力,頑強拼搏。帶著身為中國建筑人的自豪,為祖國經濟發展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