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名義觀后感簡短
近日,“人民的名義”這部電視劇引發追劇潮,我也跟著成了這趟大潮里的一葉扁舟。一面墻一張床一個冰箱,滿滿的都是受賄的人民幣,著實把我震驚了,北京國家部委的項目處長總共受賄億三千九百九十九萬五千四百元,小官巨貪阿!這種濫用職權收受金額之大前所未聞。從中學開始,會耳聞官員貪污的各種消息,是大部分官員都沆瀣一氣,還是只是一小部分干部失去原則性失去黨性呢,說不清楚。那時起到大學畢業,接觸的干部不多,有些在給你辦事務的時候耐心熱情,有的呢視人民為“敵人”,所以呢此刻對干部的看法猶如硬幣,兩面性,不深入了解不能以偏概全。一個很搞笑的事,大學快畢業的時候,校園的黨委書記被查撤職了,新任校長在我畢業證書簽名,留下一個清澈的印記,當時有種莫名的痛快。
所謂腐敗,即運用公共權力謀取私人利益的行為。當然懶政也是一種腐敗,也是運用公共權利謀取自己休閑的時間。“人民的名義”主要講漢東省開展反腐行動,一心為百姓服務的干部跟貪贓枉法的干部鮮明比較的狀況,看到漢東的省委書記沙瑞金,李達康書記,侯亮平局長,陳老檢察長等優秀干部,一言一行都讓我油然而生一種愛國愛黨的敬畏之心。中國到底有多大比例的貪官呢,從更小方面說漢東省到底有多大比例的貪官呢?無從計起。隨著案情的明朗,我估計漢東省有百分之十的干部有違法違紀行為,因為那譚污水太濁了,那艘破船里露面的人越來越多了。這一個方面是腐敗干部的數量之多。另一方面是腐敗干部的種類,有違法維權,收取賄賂,貪圖美色,還有像孫連城那樣的懶政。其實在普通小老百姓心里,懶政確實給他們帶來切身的影響。辦事難,時間久,不送禮就辦不了事這些深深刻烙在百姓心里。到底是干部服務人民,還是人民服務干部,這已經顛覆了我們的觀念。在企業方面,收受賄賂可能就比較常見。像丁義珍這個副市長透過變賣工業用地給山水集團,修改用地性質,從中豪取利潤更是無底線的觸犯法律。祁同偉呢,利用漢東省公安廳廳長的職位為親朋好友謀取職位,為自己的各種違法違紀行為不知手段,想想都不寒而栗。
人民的名義觀后感簡短篇2
《人民的名義》引發全民追劇,原因很多。首先,離不開制作者的精益求精,包含著編劇、導演、演員等各個環節的努力。好的劇本是成功的一半,好的劇本來源于生活又超越于生活。這其中不得不提的是編劇,周梅森在這部片子中,真正體現了自我的觀察和思考。其次,則是周梅森自我講的,《人民的名義》大熱其實是來自現實反腐打下的人心基礎。現實中的反腐有了突破,反腐劇方能觸動人心,這是探討《人民的名義》大熱,一個不可或缺的視角。
生活永遠是最好的素材來源。有人說,現實反腐中有太多精彩的故事,編劇根本不用怎樣“編”,將精彩起伏的反腐現實搬到劇本中就行了。誠如是。但在事實上,《人民的名義》講的是反腐,遠遠不止是反腐。這部電視劇,不僅僅有著對人性的描摹,并且有著對制度的追問;不僅僅有著對腐敗的揭露,并且有著對權力的思考。在電視劇中,“孫連城”常被拿來與“李達康”比較,其中反映的為官不為問題,同樣切中了權力痛點。這也說明,不一樣的人從不一樣的角度出發,會得到不一樣的啟示。
正是從這個意義上說,黨員干部真應當看看《人民的名義》。有些地方有些單位組織集中觀看,不能理解為是一種趕時髦,更不能理解為是一種搞運動,而應當從中看到對反腐倡廉的重視,看到對加強黨員干部本事作風建設的重視。這種重視,與刷新吏治的努力一脈相承,顯然是人們愿意看到的。想想現實中,很多地方組織黨員干部到廉政教育館去參觀學習,也就理解了良苦用心。
要想到達好的效果,觀后感必不可少。據說此刻網上已經出現了范文,一些電商平臺上還出現了代寫觀后感、讀后感。這自然是不行的。黨員干部看劇寫觀后,重在自我提升,重在防微杜漸,而不是應付交差事。觀后感有很多寫法,最重要的帶著思考寫。現實比電視劇還要復雜,現實中的廉政建設也比電視劇還要復雜。僅有把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僅有提高思想認識做到“永不沾”,這才能避免被資本圍獵,避免成為“人民的敵人”。所以,黨員干部不僅僅要看《人民的名義》,要寫讀后感,并且在寫的過程中要把自我擺進去,真正寫出自我的思考,寫出自我的心得。
《人民的名義》受追捧并非偶然,也不是人為炒作的結果,觀看《人民的名義》不是趕時髦,而是參加有意義的學習活動,所以寫《人民的名義》觀后感也并非形式主義,也不只是為了“交差”。當然,該劇集數太多,有的情節進展過于緩慢,黨員干部工作之余時間有限,要把該劇全部看完可能有難度,如果做出一個精華版,更能滿足不一樣層次的觀看需求。即便如此,選擇性看幾集,不看電視看小說,也是能夠的。重要的是,要看而有思,思而有得,得而有進,如果只是為了看而看,為寫觀后感而寫,觀看該劇的意義就打折扣了。
人民的名義觀后感簡短篇3
日前,由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牽頭創作的《人民的名義》電視劇,正式在湖南衛視黃金檔開播。該劇真實震撼地演繹了熒屏“打虎”,開播以來引起強烈反響,不但收視告捷,在社交媒體上也引發熱議。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義是最強的力量。反腐電視劇的熱播,生動展現了反腐敗斗爭的真實實踐。
權力離老百姓很近也很遠,就像人們在關注反腐劇、反腐斗爭一樣。但是,官員廉不廉、政黨純不純,老百姓都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人常說。得民心者得天下,我們黨能夠從弱變強、從建黨到建國,成功經驗就在于得民心。反腐倡廉的理念根植于我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深厚的民意基礎。廣大人民群眾痛恨腐敗,必然會力挺反腐,而反腐作品道出了民眾心聲。《人民的名義》首集就取得了全國網收視率位居同時段第一的好成績,說明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順黨心、合民意,有著廣泛和堅實的政治基礎和群眾基礎。
“腐敗最嚴重的不是貪了多少錢,而是人的墮落,是世道人心的失落”《人民的名義》是藝術化了的現實,而我們更需要直面現實、直面問題。這也如同行進中的中國,不管速度有多快、成績有多好,都不能忘了發展是在較量著什么,那就是“以人民為中心”,而這也恰好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人民的名義”。
人民的名義觀后感簡短篇4
“2017反腐第一大劇”《人民的名義》正在湖南衛視熱播。該劇是一部當代檢察反腐題材的電視劇,以檢察官侯亮平的調查行動為敘事主線,講述了當代檢察官維護公平正義和法制統一、查辦貪腐案件的故事。自播出以來,該劇得到了廣大觀眾的歡迎和好評。
《 人民的名義》劇情格局宏大、抽絲剝繭、懸念迭起,又結合了當下的社會熱點,有許多創新和突破。不僅寫出了當下反腐斗爭的復雜性、艱巨性、多面性,還是黨和政府最新反腐力度和成果的真實寫照。
我國的反腐敗工作隨之悄然發生了一系列重大的變化,產生了不少新氣象,贏得了廣大群眾的信任和支持,顯著地推進了我國反腐敗工作的進程。在腐敗問題上,有了人民群眾對反腐斗爭的高度關注和大力支持,黨和政府就有了自信,敢于自揭傷疤。電視劇《人民的名義》,真實表達出了人民對于黨和國家的美好前景及社會公平正義的渴盼,彰顯了黨和政府的反腐決心和自信。
反腐永遠沒有“劇終人散”,我們期待我們的影視藝術隊伍創作出更多無愧于時代的作品,我們相信,以人民的名義,黨和政府必將與腐敗分子斗爭到底。
人民的名義觀后感簡短篇5
每一位觀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人民的名義》都會受到一次深刻的思想教育,下面談談我的深刻體會:
電視劇《人民的名義》講述了因工廠拆遷、企業經濟糾紛而暴露的一樁特大案件,檢察官侯亮平的調查行動為主線,以錯綜復雜的官場關系和貫穿始終的“一一六”事件為輔線,抽絲剝繭、層層遞進,最終一網打盡一連串的利益集團。
透過一件件、一樁樁觸目驚心、震撼人心、發人深醒的典型腐敗案例,深刻地揭示了建黨以來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的嚴峻形勢和重要性。透過觀看這些腐敗分子的典型事例,使每一位黨員干部及職工都理解了一次思想洗禮,深刻領悟到:要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僅靠黨紀國法的約束是不夠的,務必靠自覺、靠嚴格自律,持續嚴謹的生活態度和生活作風,要“慎微”,要“慎獨”。同時,讓人們從靈魂上受到震撼,從心靈深處得到凈化,牢筑道德、紀律和法律防線,正確對待權力,正確把握人生。
權力是一柄雙刃劍,自己手中的權力既可成為為人民服務、為企業服務的工具,也可成為毀傷自己的利刃。對于無權無勢的人,在各種非分的誘惑面前即使有那個心,也往往沒有那個膽;即使有那個膽,也往往缺少付諸行動的條件。而對黨員領導干部來說,由于權力在握,在一般人眼里困難重重的事情卻可能易如反掌。這樣,當他們把人民賦予的權力為個人或小集團撈取好處的時候,權力對他們的腐蝕也就開始了。但是,“法網恢恢,疏而不漏”,“手莫伸,伸手必被捉”。
在歷史上和現實中,多少人自以為手段高明,自以為手中的權力和強大的后臺能夠充當“保護神”,最終卻都難逃被押上審判臺的下場,被永久地釘在恥辱柱上。
在社會道德目標不斷發生變化的這天,在腐化墮落、違法犯罪的道路上,一些人不斷地步那些翻身落馬者的后塵,重蹈覆轍,一個重要原因是缺乏自我警惕,思想上解除了武裝。觀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展后,我再次深深認識到時刻自警,增強自律的重要性。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要時刻不忘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在權利與誘惑面前,要用知識武裝自己的頭腦,在思想上、行動上、作風上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自覺擺正同人民群眾的關系。鄧小平同志早就指出:“我們忙于事務,不注意學習,容易陷入庸俗的事務主義中去。不注意學習,忙于事務,思想就容易庸俗化。如果說要變質,那末思想的庸俗化就是一個危險的起點。”前人教誨語重心長,實實在在地是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兢兢業業,如霆如雷。”這是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中的句子。“兢兢”,是謹慎留意的樣貌;“業業”,是誠惶誠恐的樣貌。兢兢業業,就是一種極端負責、生怕有什么閃失的生活態度和工作態度。高度自覺的“自警”精神,是全黨同志和全體人民思想道德的修養上都不可缺少的品質,“自警”精神是抵御誘惑的武器,“自警”精神是持續廉潔清正的最后屏障,“自警”精神是平衡權利與職責的天秤。天下事無不成于節儉而敗于奢糜。我們要在工作中兢兢業業,時刻自警,增強自律,進一步開展好工作。
觀看了“人民的名義”電視劇后,作為一名普通的共產黨員,我深受教育,也有幾多感慨。是阿,黨員干部也是人,是人也就會有私欲,那么在私欲面前,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要要時刻持續清醒的頭腦,時刻認識到一個共產黨員的職責,善始善終完成黨交給的使命。
這部劇給我們每一個黨員敲響了警鐘,黨員、官職不是護身符,手中的權不代表自己的利益,處在黨員干部職位上,那就意味著你要比普通人付出更多,因為在你的身上寄寓的是百姓的期盼,國家的期望。
作為一名黨員領導干部,在實際工作生活中,就應懷著敬畏和感恩心理,圍繞“權、利、廉、責、德”五個方面,時刻自我警醒,時刻自我約束,始終堅持“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凈凈做事”,做一個領導干部。
作為國家干部,如果不潔身自律的話,那么最終會得一應有原下場。曾多次將國家和人民的財產裝進自己的口袋的袁學林所說“后悔了,我的心在流血”,這就是一個典型的反而教材,此時此刻,毀掉的是他自己的前途,而痛心的是我們的黨和人民,我們每一個黨員干部千萬不要讓利欲熏昏了頭腦。
人民的名義觀后感簡短篇6
一位國家部委的項目處長被人舉報受賄千萬,當最高人民檢察院反貪總局偵查處處長侯亮平前來搜查時,看到的卻是一位長相憨厚、衣著樸素的“老農民”在簡陋破敗的舊房里吃炸醬面。
當這位腐敗分子的面具被最終撕開的同時,與該案件牽連甚緊的漢東省京州市(虛擬地名)副市長丁義珍,卻在一位神秘人物的暗中相助下,以反偵察手段逃脫法網,流亡海外。案件線索終定位于由京州光明湖項目引發的一家漢東省國企大風服裝廠的股權爭奪,牽連其中的各派政治勢力卻盤根錯節,撲朔迷離。
漢東省檢察院反貪局長陳海在調查行動中遭遇離奇的車禍。為了完成當年同窗的未竟事業,精明干練的侯亮平臨危受命,接任陳海未竟的事業。
在漢東省政壇,以漢東省省委副書記、政法委書記高育良為代表的“政法系”,以漢東省省委、京州市委書記李達康為代表的“秘書幫”相爭多年,不分軒輊。新任省委書記沙瑞金的到來,注定將打破這種政治的平衡局面,為漢東省的改革大業帶來新的氣息。
《人民的名義》絕不僅僅是一部反腐小說,而應該是廣義的政治小說,是對中國目前政治生態的寫照,很多都是生活中發生的。
通過《人民的名義》反腐倡廉電視劇,我們清楚地看到這些落馬官員無視黨紀國法,目無組織紀律,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手中權力去中飽私囊,滿足私欲,嚴重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破壞了黨和人民群眾的密切聯系,敗壞了黨風政風和社會風氣,干擾了改革開放和經濟建設,使國家財產和人民利益遭受了重大損失,最終受到了法律的懲處。警示教育片以案說紀、以案說法,觸及靈魂、震撼心靈,使大家受到了一次深刻的廉潔從政教育,大家觀后感慨良多,既為那些“臺上領導”一下子變為“臺下囚”感到遺憾,也為黨內清除了一批“蛀蟲”而慶幸,并一致認為,在領導、黨員干部中深入開展反腐倡廉警示教育非常必要,通過反腐倡廉教育的不斷深入,進一步增強黨員領導干部的拒腐防變能力,讓拒腐防變的意識入心入腦,從心靈深處受到觸動、得到啟迪和教育,對推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斗爭,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在收看《人民的名義》的同時,我一直在想,“清官”和“貪官”之間有何質的區別?
首先,他們的人生追求不同。“清官”有著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他們能“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他們的宗旨,國泰民安、國富民強是他們的追求。而“貪官”不同,他們追求的是富裕的物質生活。一心想著自己的小家。以不正當手段斂財作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他們追求的是虛名實利。
其次,他們思想、立場不同。“清官”清楚意識到,自己是人民的公仆。自己手中的權力是人民賦予的。應盡力為人民利益著想。他們一身正氣,大公無私,真正為人民辦實事、辦好事。正因為他們心中裝著人民,所以立場堅定、頭腦清醒,能抵制各種威逼利誘。而“貪官”則相反。他們誤認為手中的權力是自己奪來的。可以為所欲為,可以假公濟私,可以騎在人民頭上作威作福,更不用說各種誘惑了。
通過這次觀看反腐警示教育片,再次警示我們:
一、要牢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
通過反腐倡廉的正面激勵教育和反面剖析教育,時時刻刻用黨員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用政策法規約束自己,用道德規范衡量自己,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以“吾日三省吾身”的精神,查找差距與不足,提高覺悟。在思想上筑牢信念大廈的根基,筑牢拒腐防變的思想道德防線,才能抵御住各種腐朽思想的侵蝕,永遠立于不敗之地。
二、要慎重使用權力,嚴格遵章辦事
黨員領導干部必須明白,權力是誰給的,手中的權力應該為誰謀利。要不斷加強作風建設,做到警鐘常敲,時刻不忘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情為民所系,常修為政之德、 常思貪欲之害、常懷律己之心。只有這樣,才能經得起金錢的誘惑,永葆共產黨員、人民公仆的本色,真正做到廉政、勤政、優政。
三、要注重加強個人自律意識的培養
要防腐拒變,自律是關鍵。個人的廉潔主要來自自律,自覺遵守黨紀國法和社會公德。現實生活中,誘惑種.種,稍有不慎,就會思想錯位,行為出軌。輕者蒙人生污跡之羞,重者受身敗名裂之辱,害人害己,悔之莫及。要拒絕腐敗,抵御腐敗,唯有管住自己,這就是防范在前的自律,也是摒棄僥幸,實實在在的規范修身。堅持自重、自警、自省、自立,保持一身正氣,保持共產黨員本色。
四、注重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設和落實
注重教育內容的針對性,堅持教育方式的多樣性,保持教育工作的持久性四個方面入手,切實提高反腐倡廉教育的實效性。未雨綢繆,形成“不去為”的教育機制;建立嚴格的規章制度,形成“不能為”的防范機制;培養廉潔為榮、腐敗為恥的風氣和氛圍,形成“不愿為”的自律機制;嚴肅查處違紀違法行為,形成“不敢為”的懲戒機制。
我們在工作中,時常也會遇到各種誘惑,我們應該牢記前車之鑒,提高自身修養,拒絕貪腐。
人民的名義觀后感簡短篇7
最近熱播的反腐大戲《人民的名義》引發的討論和關注持續不斷。其被熱議的程度不亞于《瑯琊榜》、《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虛無縹緲的古裝戲引發的討論。作為政治題材的電視劇,首先其在面對腐敗時的尺度已經讓我們咋舌,要知道在我們的政治生態和政治語境中,很多事情是可以做但是不可以宣傳的,現實反腐大戲中的一些細節以這樣的尺度通過電視劇表現出來(比如一整面墻的人民幣等等),就連我們普通網友都表示很佩服,作為喉舌的《人民日報》自然是要做一番解讀,為電視劇的播出保駕護航;但隨著網絡的發達,這部電視劇也得到了微博微信等自媒體的關注,成為網友們討論的話題,就連中年大叔吳剛也不會想到自己居然會因為這部戲而走紅,“達康書記”的表情包流行于網絡中,深受網友們的喜愛。類似的討論和關注隨著劇情的發展還在深入。
平心而論,這的確算得上一部良心好劇。翻看一下筆者朋友圈中各路朋友們對這部戲的評價,盡管都是正面評價,但是角度也是各不相同。比如有很多在體制內的朋友們是從政治的角度評價該劇敢于直面現實政治生態中的問題,大膽地揭露瘡疤,對于黨和政府的一些干部中存在的貪腐行為不包庇、進行尺度的批判,值得點贊;有的人從純粹的觀眾的角度,為這部戲情節上的跌宕起伏、環環相扣而點贊;有的人則為張豐毅、張凱麗等老戲骨的表演點贊;更有在編導朋友更專業地從整部戲演員的片酬占的比重很小來對當下的小鮮肉的高片酬現象進行了批評。總之,無論是哪一個角度,都反映出大家對這部戲的喜愛和關注。作為一名電影專業畢業后在體制內呆過的普通黨員,筆者深深地知道,藝術來源于生活但終究高于生活這句至理名言,電視劇中揭露的很多問題并不是那么簡單地就可以查出,但是畢竟起到了大快人心的效果,也對當下進行了四五年的高壓反腐態勢營造了更濃厚的氛圍,同時也對一些領導干部是一種震懾和教育。這不,筆者所在的單位還及時地給黨員們購買了原著,不少同事都在閑暇時間拿著小說原著捧讀,足見大家的喜愛程度。
電視劇還在熱播,各路評價也在紛至沓來,尤其是對于細節的挖掘和關注讓人感嘆網友們的聰明才智。比如對于這部電視劇完全樹立的檢察官的正面形象,而對警察幾乎一邊倒的負面形象已經引起了網友的討論,而且主創人員還站出來辟謠了。這倒沒什么,而筆者今天看到的朋友轉發的一個段子,則不能不引起我們對現實政治生態的注意。段子里是這么說的:“你真的看懂《人民的名義》了嗎?銀行行長的老公是市委書記,公安廳廳長的老師是政法委書記,其實這些都不算什么,最重要的是兩個年輕人身份背景,想不升都難……反貪處長的媽是退休處長、姨夫是省政法委書記,反貪局長的爹老檢察長,反貪局長的領導以前被反貪局長的爹領導,反貪局長的爹從小看著省委書記長大!只有一個農民的兒子,開局不到兩小時就被K.O.了!所以這部劇不該叫《人民的名義》!應該叫《家族榮譽》!”。而筆者剛看了兩集,就看到了“陸亦可的小姨夫是高育良書記”這樣的細節,筆者已經心生感嘆,只是沒想到網友們的智慧更深入一層。
這個段子所說的問題,在現實的政治生態中可謂再普遍不過了。“老子英雄兒好漢”一點都不為過。反腐四五年來查出的官員們,除了權錢交易、權色交易等常見丑聞之外,這些官員們的親屬子女哪一個都是在不同的崗位上呼風喚雨,或者是在國有企業中賺著大錢。而他們真的是靠著自己的本事干出來的嗎?很多二代們,學歷也都是研究生,仔細深究一下都是鍍金出來的,他們深諳的只是社會學和酒桌文化。尤其是當下的國有企業進人更是相對容易一些,一些效益好的國有企業甚至成為領導干部安排配偶子女的后花園。網友們對于《人民的名義》的這種解讀似乎應該引起各級黨組織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