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看八佰電影觀后感的作文
觀看八佰電影觀后感的作文篇1
我的爸爸媽媽都是很傳統保守的人,從來都不追“星”追“劇”。但今天讓我有點意外。看完了電影《八百》,他們倆都流淚了。尤其是我的老爸,他可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的代言人吶!可想而知電影的故事有多震撼他感動他。
故事說的是1937年淞滬會戰最后一役。硝煙彌漫,家國失守,上海淪陷在即。國民革命軍88師524團一營以420余人,為迷惑敵人,對外宣稱有800人,史稱八百壯士。在團長謝晉元的率領下,四天四夜抵擋日軍三十多萬人的瘋狂進攻。最后那些平凡如草芥的士兵們,無懼生死,慷慨為國而殤。
媽媽說:“中華民族五千多年以來,曾歷經千種災厄,萬重苦難。但我們從來都沒有懼怕過,屈服過,我們總是能戰勝一切敵人,一切恐懼,穿越苦難,絕境求生。五千多年以來,中華民族才生生不息。這就是我們偉大的民族精神。而我們每一個平凡普通的人也可以是這個偉大民族的火種”。
媽媽的話讓年幼的我震撼又感動!這個國家的武器再弱,也是保護我的。外國的武器再強,也是來侵略我們的。我也是這個國家的一份子,我應該做什么呢?我應該怎么做好它呢?爸爸媽媽,請讓時間給你們看我的回答。
觀看八佰電影觀后感的作文篇2
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淞滬會戰尾聲,奉命負責掩護主力部隊撤退的中國守軍第88師下屬524團中校團副謝晉元,率領第1營士兵在上海的四行倉庫奮勇抗敵。
當時只有四百多名士兵在此誓死防守,但謝晉元為壯大聲勢,對外號稱有八百人,史稱“八百壯士”,創下了戰爭史上的奇跡。
條蘇州河,隔著兩個世界:一邊浴血奮戰,一邊歌舞升平,四行倉庫保衛戰,成為世界戰爭史上的一次奇觀。
影片采用的四個”第一次“。
第一次,劇組為一部抗日戰爭題材電影,一磚一瓦搭建占地200畝的實景。不僅人工開鑿出了一條“蘇州河”,還對當時兩岸建筑進行了1:1的實景搭建。為了苛求真實,導演和劇組成員甚至化身“監工”,在太陽下汗流浹背,只為原景再現。
第一次,每個演員,不分大小,在鏡頭前都要變成“兵”。無論是不是主角,所有在片中扮演士兵的出鏡演員,在拍戲前都進行了全軍事化訓練。
第一次,導演在發布會上不是講電影,而是講歷史,親自分析四行倉庫戰局圖。此外,導演還拿到了當年參加四行倉庫保衛戰“八百壯士”一手的絕版影像資料。
第一次,在華語電影中使用全球頂級攝影器材:最頂尖的ALEXA 65毫米數字攝影機。這個頂級器材,全世界只有四臺,只租不賣,對戰爭中煙霧的穿透能力極強。
管虎喜歡讀魯迅,他希望用這部電影喚起更多人對抗日英雄群體更深入的了解,更清晰地被國人銘記于心,以及,他想為更多的無名英雄“留名”。
《八佰》,是要為這些抗日戰爭中的無名英雄,樹碑立傳。 “一個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沒有英雄,一個有前途的國家不能沒有先鋒。”
觀看八佰電影觀后感的作文篇3
這部電影結束時,全場鴉雀無聲,都在默默的離開,這樣的場景絕無僅有。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忍不住的默默流淚。值得肯定的這是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以歷史為框架進行改編,刻畫出在抗日時期軍人民眾的真實寫照。我覺得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就是在大家觀影結束后忍不住思考,并且去了解背后的歷史。
讓我心生慚愧對這段歷史知識的空白,這部影片是我重拾歷史認知的契機。的確這樣歷史應該被人記住,更多的抗日英雄更應被人銘記。而“他們”的出現就是群像而非個人,“他們”沒有決策的權利,或許姓名都沒能載入歷史,拼死戰場,為抗日戰爭做最后的犧牲。
《八佰》全篇的戰場群像是以一群小人物的心理刻畫展現,在家國情懷、民族危難之際,小人物隨之成長,以細膩的心理寫實手法層層遞進情感。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長過程中,也反映著當時各種類型各種群體各種不同的內心活動。更是以一條河作為天堂和地獄的諷刺,在戰爭年代大多數民眾由麻木轉變為全民抗日的內心轉變。
這部影片中你記住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他們向死而生的精神,全場有多個事件不斷地有層次的烘托宣揚愛國情懷。整部影片的故事流暢性很細膩同時也很悲壯。電影的觀感帶入性很強,仿佛就在經歷著這場殊死搏斗。“隔岸相顧,盼愿再無喧囂。”“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震撼人心,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中華民抵御外侮民族氣節未曾改變,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珍惜和平年代!
觀看八佰電影觀后感的作文篇4
昨天我們在段老師的帶領下觀看了八佰這部電影之后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戰士們奮勇抗敵英勇戰爭的形象在我腦海中久久不能離去。
影片中租界是一片祥和的地方,他那里沒有戰爭,而只有一河之隔的對面,是戰火紛飛的戰場。租界里燈火通明人來人往燈紅酒綠的花花世界。然而河對面戰場上橫尸遍野。戰火紛飛。雖然敵人的攻勢猛烈,但戰士們卻一波一波地扛了下來。敵人們的武器先進。但戰士們英勇無畏,絲毫沒有畏懼之心。敵人攻勢越來越猛了。軍隊里的戰士絲毫沒有畏懼,但也有貪生怕死之輩,可是最終他們堅持了下來,與將士們一起對抗敵人。從馬棚里放出來的白馬在戰場中奔跑,這匹白馬代表著和平與美好生活的向往。敵人攻勢越來越猛烈了,他們決定撤退了。
一些勇敢的士兵們身上綁滿了手榴彈,一邊喊著娘一邊縱身躍下,看著河對面的年輕人為了一根電話線倒在了血泊中,還有那面旗幟在戰士的拼搏中一次次的飄揚在半空中。我為戰士們驕傲,也為戰士們留下了眼淚。他們準備撤退時。敵人卻早有預謀。用一顆閃光彈發現了士兵們的準確位置。士兵們沒有畏懼一步一步的沖上去可傷亡慘重,再沒有退縮,沒有畏懼,部分士兵撤離了。可有些人卻永遠留在了這片戰場上。
影片最后一匹白馬從廢墟中走出來這代表著人們對美好生活就像看了影片之后你明白了今天的新中國。今天的美好生活,是由戰士們的鮮血渲染出來的。美好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懂得珍惜,天下興亡,匹夫有責。所以我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將來做一個能為社會為國家有貢獻的人。
觀看八佰電影觀后感的作文篇5
今天是8月22日,老師組織我們看了一場電影,電影的名字是《八佰》,這是一部抗日戰爭題材的電影,7:10分開演,我們早早的去集合,看完后,我們大家都熱血沸騰。
電影《八佰》講述了1937年淞滬會戰期間,史稱“八百壯士”的中國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88師524團的一個加強營,固守蘇州河畔的四行倉庫、阻擊日軍的故事。看這部電影的心情十分復雜,全程神經緊繃,一秒都不想錯過。蘇州河隔開的是“兩個世界”,一邊是天堂,一邊是地獄,但中國人抗日的熱情是一樣的,中國人的心不會被分開,只會更加緊緊相連。這場電影讓人震撼人心的戰爭場面很多,當敵人發起進攻時,為保衛倉庫,戰士們腰纏炸藥跳到樓下的日軍中,一個接一個,讓人看的熱淚盈眶;還有升旗時,為保護戰旗能夠矗立不倒,幾個軍人也獻出了寶貴生命,還有民族英雄謝晉元,給我們留下很深的印象,撤軍時內心的掙扎感,讓我們大家看著很揪心,能感受到軍人的血性,但又能在他對下屬的關懷中看到身上熱血浪漫的一面。
歷史上10月27日至30日的四行倉庫保衛戰硝煙彌漫,六層樓鋼筋水泥筑,墻厚樓高,易守難攻,有糧食、牛皮和絲繭,準備持久作戰。敵人放的毒氣,要過橋,水戰,空襲,遞送電話線,步步逼近,以小化大刻畫了一張張生動的臉。在年輕戰士身捆炸藥跳下樓的片段我們大家都熱淚盈眶。
看完后,我感覺抗日英雄不畏強敵,視死如歸,我們大家要向他們學習,這一場電影讓我們看的振奮人心,一會興奮,一會緊張,一會悲痛。抗日戰爭進行了很多年,最后在全國人民的共同努力之下,我們最終打敗了日本人。我明白了,只有國家強大了,人民才會活得有尊嚴。
觀看八佰電影觀后感的作文篇6
還記得半年前你看的什么影片嘛?記得大銀幕開啟的音樂聲嗎?記得光影中的那些笑和淚嗎?180天后久別重逢,最難的時刻總會過去,大幕開啟,疫情后的第一電影約嘛?
如預期中的《八佰》中的不乏燃點淚點,某種程度上填補了我對四行倉庫保衛戰中壯懷激烈的想象,但是這種填補因為審慎而讓我剛看完時甚至微微有點不滿足,覺得導演在對這場戰役的正面褒揚也即“熱血”的敘事上稍顯吝嗇,讓人看到了更多熱血之外的多角度的審視。然而回頭細想時,又恰好是這些多角度審視讓戰役更加真實和耐人回味。
《八佰》是根據真實的歷史事件改編,這起歷史事件,便是抗日戰爭時期著名的淞滬會戰。1937年淞滬會戰末期,國民革命軍第88師524團留守上海四行倉庫,與租借一河之隔,孤軍奮戰4晝夜,造就了罕見的被圍觀的戰爭。這部電影講述的正是這一場被世界圍觀的死守,這些由團長謝晉元率領的四百將士,便是堅守在上海市區的最后一支中國部隊,后人稱其為“四行孤軍”——為壯聲勢,四百人對外號稱“八百人”。這支隊伍年輕,也缺乏作戰經驗,要面對瘋狂涌上的日軍,大家心里都明白:此去,就是赴死。“四行孤軍”的英勇感染了目睹這一切的所有人,令國際人士對中國軍隊改觀,即使中國軍隊傷亡慘重,要求參軍的中國年輕人卻越來越多。
影片最后,“八佰壯士”冒著敵人密集的火力、在槍林彈雨中沖橋撤入公共租界時,我已泣不成聲,結束出來的觀眾大多帶著久違的淚痕和激昂的情緒。影片最大的激發了悲壯的血性!一種舍我其誰的勇氣,一種大義凜然的犧牲,一種慷慨激昂的斗志!一種久違的家國情懷和抗爭意識,凝聚了中國軍民齊心抵抗外辱的共同情緒,慷慨激昂。無論世事如何變遷,歷史都不應被忘記,英雄更不應被遺忘。
觀看八佰電影觀后感的作文篇7
這部電影結束時,全場鴉雀無聲,都在默默的離開,這樣的場景絕無僅有。大家心情都很沉重,忍不住的默默流淚。值得肯定的這是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以歷史為框架進行改編,刻畫出在抗日時期軍人民眾的真實寫照。我覺得一部好的歷史題材電影,就是在大家觀影結束后忍不住思考,并且去了解背后的歷史。讓我心生慚愧對這段歷史知識的空白,這部影片是我重拾歷史認知的契機。的確這樣歷史應該被人記住,更多的抗日英雄更應被人銘記。而“他們”的出現就是群像而非個人,“他們”沒有決策的權利,或許姓名都沒能載入歷史,拼死戰場,為抗日戰爭做最后的犧牲。
《八佰》全篇的戰場群像是以一群小人物的心理刻畫展現,在家國情懷、民族危難之際,小人物隨之成長,以細膩的心理寫實手法層層遞進情感。在不同小人物的成長過程中,也反映著當時各種類型各種群體各種不同的內心活動。更是以一條河作為天堂和地獄的諷刺,在戰爭年代大多數民眾由麻木轉變為全民抗日的內心轉變。這部影片中你記住的不是一個人、兩個人,而是一個群體。他們向死而生的精神,全場有多個事件不斷地有層次的烘托宣揚愛國情懷。整部影片的故事流暢性很細膩同時也很悲壯。電影的觀感帶入性很強,仿佛就在經歷著這場殊死搏斗。“隔岸相顧,盼愿再無喧囂。”“國人皆如此,倭寇何敢!”震撼人心,牢記歷史,勿忘國恥!
中華民抵御外侮民族氣節未曾改變,用鮮血和生命換來了新中國的成立。珍惜和平年代!
觀看八佰電影觀后感的作文篇8
今天我和爸爸一起去看了一部電影:《八佰》,看后覺得非常震撼和傷感。
《八佰》這個電影是根據真實的案件改編的,故事發生在1937年,自從盧溝橋事變后,日軍一路向華北直撲西北,與中國軍隊在上海相遇,淞滬會戰展開。
中國軍隊在十月份撤出了戰場,讓八十八師奉命斷后,駐守四行倉庫。
第一天,戰斗徹底打響了。日軍開始進攻四行倉庫,企圖占領倉庫,但是卻并沒有成功,反而損失了許多兵力。八十八師僅剩下四百余人,但副團長謝晉元說:”這里有八百壯士。”
到了第二天和第三天,國民黨總統讓八十八師升起了他們的國旗。于是,在第三天四行倉庫發生了一場慘劇,在國旗下,有著幾十人的尸體,這些人都是為了守住旗而犧牲的。
不僅有這些慘劇,還有電影中八十八師過橋的場景,日軍在后面瘋狂進攻,到最后只活下了一百多人。電影《八佰》告訴了我們:我們要不想被人欺負就要變得強大起來,就像英國和美國的租界,日本人就不敢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