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最美孝心少年的觀后感
晚上少兒頻道播放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公益晚會,我看了,很感動,眼睛里不時的含著淚水。這群孩子的在苦難扼住命運的同時,沒有選擇屈服,他用堅毅與堅守,用自己的最善良的心,去愛著愛他們的人。他們用自己的雙手,用自己的肩膀,用自己的脊梁撐起了一個小家,同時也為我們撐起了一個大家。呂中老師說的好,孝心就是真,孝心就是善,孝心就是美。
從這些孩子身上想到自己的父母,想到自己的孩子,想到自己,想到下周考完試要在班會課上把這個放給學生們看。正好本周學校有一個貧困生資助活動,正好現在晚課家長不辭勞苦的來看晚自習,正好可以讓孩子們看看,讓他們也感受下我們怎樣做,才能算是學會愛,才能算是懂得愛。
我相信他們看了一定會和我一樣感動,這就夠了。當然如果你只是想著,他們看完這個后,會馬上立地成佛,循規蹈矩,那你就甭給他看,教育很多時候是神秀,不是慧能。教育是播撒種子,不是揠苗助長。我只是希望可能某一個瞬間,這粒種子會開花結果,潛移默化中潤澤你的生命。當有一天,你猛地一抬頭,才發現你已經是一棵參天大樹,頂天立地的站在那里。如果沒開花沒結果,也沒什么,至少我們曾經看過,曾經感動過。不虧。
有關最美孝心少年的觀后感篇2
今天我們在大屏幕上演映了《最美孝心少年》。
《最美孝心少年》里主要講了五個人物,第一個人物叫做高雨欣,她的家庭非常貧窮,她媽媽的右手落下了殘疾,所以她家全家的負擔全部由她扛著,每天下學她除了寫功課以外還要幫媽媽賣燒烤,輔導妹妹寫作業,一個11歲的女孩就要承擔這樣大的負擔簡直是太不可思議了。第二個任務叫做路玉婷,她利用午休的時間去送快遞,送完快遞以后還要趕回學校上課,中考即將臨近,路玉婷不得不在等發貨的時候多復習一會。晚上她等媽媽睡了才肯去休息。第三個人叫做龍花,她媽媽患有嚴重的病,家里所有的負擔都得由她抗,還的給弟弟輔導作業。第四個人叫做邵帥,他十分的愛畫畫,可是不久之后他的媽媽患上了嚴重的白血病,可是患暈血癥和暈針癥的他不顧一切為媽媽捐獻出了骨髓。第五個人叫做王芹秀,她為了照顧患有神經病的爸爸和年邁的奶奶,輟學在家照顧他們。
用上面的事情和我來作比較。我發現我自己簡直太遜色了,我自己在家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小王子。俗話說”孝心是用實際行動來表現的”。他們所作的一切都照映了上面那句話。而我做的一切卻恰恰相反。
孝心是無價的,我們以后一定要多多孝敬長輩。
有關最美孝心少年的觀后感篇3
我給大家推薦《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典禮》這部中央電視。
最令我感動的就是一個叫王胤鵬小男孩,他的爸爸得了白血病,然后他就好像一夜之間長大了,因為做了手術,所以他爸爸一直胃口不好,他就主動幫爸爸做飯,因為怕爸爸不吃就板著臉,很嚴厲地對爸爸說:“如果你不吃飯,那怎么對得起我呢?”
王胤鵬的爸爸要,從他那里骨髓移植才能有救,他以前經常被爸爸媽媽寵,就連被蚊子叮一下都要被爸爸媽媽呵護好久,而他第一次上手術臺卻沒有哭,查到了正因也一聲不吭,還說:“爸爸給了我一條命,我也要給他一條命。”看到這里,我想了一下,如果是我的話,我估計早就承受不住了,有哇哇大哭好久。
看完《最美孝心少年頒獎儀式》我知道了,親情的力量是很強大的,而且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也許我們現在很討厭的生活,就是別人一直向往,但達不到的生活。
有關最美孝心少年的觀后感篇4
昨晚我看了電視上播出的“2016年度最美孝心少年”節目,深受感動。
在他們身上有許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十一個名字猶如十一朵花,綻放在我的心間。
當我們還乳臭未干,偶爾躺在媽媽懷抱里撒嬌的時候,他們卻早早地承受了厄運的考驗,成為家里的頂梁柱;當我們無憂無慮地背著書包,走向學校的時候,他們卻背著木柴艱難地行走在山路上;當我們在書聲瑯瑯的教室里,沐浴著知識的陽光時,他們卻做著許多與年齡不符的事情:
做飯、耕地、送票、賣燒烤,甚至在關鍵時刻把自己的骨髓獻出來救母親……
讓我最感動的是家住重慶的十四歲女孩吳林香。她小的時候父母離異,繼父留下一個5歲的弟弟出外打工,媽媽患了肺癌,外婆和外公身體又不好,照顧一家的重擔就落在了吳林香那小小的肩膀上。
她的媽媽經常因病痛苦萬分,她總是微笑著安慰媽媽,從來不讓媽媽看到她哭時的樣子。
但病魔還是奪走了她母親的生命。盡管命運如此坎坷,她還是堅強地面對生活。
她說:“我以后要當一名醫生,救許多像媽媽一樣的病人。”這就她努力實現的夢想。
看完這個節目,我已抑制不住自己的淚水。
我想:他們用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證明了什么是孝心。
相比之下,我自愧弗如。父母養育了我,給了我無微不至的關愛,我不僅要感恩,還要用實際行動去報答他們。
今后我一定會好好地學習,關心父母,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幫助他們,也成為一個最美孝心少年。
有關最美孝心少年的觀后感篇5
星期五晚上,我和媽媽一起觀看了中央電視臺播放的《眾里尋你——“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大型公益活動頒獎典禮》。
節目開始,白巖松叔叔說,“孝”上面是老,下面是子,一個字就給中國人定下了做人的規矩。我聽了后,一下子就明白了“孝”字的意思,并深深地把它記在了心中。接著又播放了十一位最美孝心少年的事跡。他們的事跡非常感人,他們都生活在貧困的家庭,家里都有得重病的長輩,為了一家人,他們吃苦耐勞,小小年紀就成了家庭的頂梁柱。我看得很投入,一次次為他們掉淚,一次次為他們鼓掌。讓我印象最深的是趙文龍哥哥的笑容。他從小父母離異,六歲的時候就得照顧媽媽患重病的媽媽,每天推著媽媽去很遠的醫院,給媽媽做飯,洗衣,拖地……從六歲一直到現在,堅持了七年。他那么小,那么累,為了讓媽媽開心,他的笑容那么燦爛。我真佩服他!
節目結束了,我的內心久久不能平靜。和他們相比,我的生活真是太幸福了。我也要向他們學習,做個有孝心的孩子。我愛我的爸爸媽媽,我要為他們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希望他們的身體健康,幸福快樂。我也要做個好孩子,讓他們少一份擔心,多一份放心。
我一定會是個有孝心的好孩子。
有關最美孝心少年的觀后感篇6
11歲本應該是無憂無慮的年齡,但就讀于東勝區蒙古族學校的尼博特爾卻早早地承擔起了家庭的重擔。面對因患腦瘤雙目失明的媽媽,他自覺承擔起了照顧的責任,以樂觀的人生態度去迎接學習、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一切不幸并沒有讓這位小蒙古漢子屈服。8月26日上午,中央電視臺《朝聞天下》欄目對他的事跡進行了報道,并號召全國未成年人向他學習。
面對突如其來的家庭變故,小小年紀的尼博特爾沒有怨天尤人、沒有被困難擊垮,而是堅強地去面對,用自己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的重擔。為了讓爸爸安心工作,從7歲開始,他便幾乎承擔起了所有的家務,洗衣、買菜、做飯,照顧媽媽起居,有空還會去撿瓶子賣錢貼補家用。除了承擔生活的重擔,他更像是媽媽的眼睛,給媽媽講故事、唱歌,為媽媽帶來歡樂和驚喜。用他自己的話說,“媽媽笑了,世界就亮了。”這是對媽媽發自肺腑的愛,也是一個孩子面對困難時的樂觀與堅強。
古人云:“百善孝為先”。孝道歷來就是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中最基本的元素,尼博特爾的孝心感動著所有人。品學兼優的他不僅給廣大未成年人樹立了榜樣,也值得我們所有人學習。筆者認為,在當前提倡學習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背景下,這名蒙古族少年無疑給我們上了最生動的一課,他的舉動值得我們每一個人學習,這種正能量需要我們廣泛傳遞下去。
孝老愛親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最美孝心少年尼博特爾帶給我們的不僅僅是感動,他身上所散發的孝老敬親的道德光芒和自立自強的拼搏精神,更是我們奮進的力量。這個盡孝盡善的少年,需要我們更多的關心、幫助和支持,他的故事需要社會輿論更多的關注和傳遞。
有關最美孝心少年的觀后感篇7
俗話說,百善孝為先,孝敬長輩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周末,央視播出了“2021年度尋找最美孝心少年”這檔節目,十位少年的孝心一次次地打動了我。他們猶如十一朵花蕾,在我的心里慢慢地綻放。
當我看到了我們這個小地方的一對孿生姐弟,那一瞬間,我感到自慚形穢。團結小學里,有這樣兩個小孩,他們既是舞蹈搭檔也是孿生姐弟,他們六歲學拉丁舞,現在已是我們這個地方的小童星了,但是他們的家庭條件并不是很好,出生不久,父親便離家出走了,母親患有風濕和骨刺,他們便幫母親承擔起這個家。一名六年級的小學生,卻有著我們這些中學生沒有的勇氣與擔當。他們每天都會幫媽媽去擺地攤,姐姐李依桐放學回家做飯,弟弟李易軒放學就去幫媽媽賣東西。回到家,他們為了讓母親的病早日康復,每天都幫母親泡腳,一人一只,幾年來從未中斷過。他們只有十歲,卻有著讓我們全部人都感嘆的孝心,回過頭,看看我們,我們是否給父母盡過孝呢?
李依桐,李易軒這兩個響亮的名字回蕩在我的腦海中,是他們的事跡敲醒了我,讓“孝心”這個詞在我心中的烙印
更加深刻了,記得以前,我們的音樂老師教會了我們這樣一首歌“跪羊圖”,當初唱只覺得好聽,現在再一次唱起,我的理解不一樣了,我明白了,老師的用意不正是讓我們在生活中,孝敬父母,尊敬長輩,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百善孝為先,說的不就是這個道理嗎?
我們一天天再長大,父母在一天天老去,我們總是認為父母嘮叨,怎會想到終有一天他們會離開我們,少了些許嘮叨,少了些許關懷,少了他們的疼愛,到時的我們只有低頭嘆息,后悔自己以前為什么沒有孝敬他們了。現在不把握住時光,好好孝順他們,又要等到什么時候呢?真要等到失去了才懂珍惜,才知道自己以前擁有那么多的幸福嗎?
孝似流水,溫暖人心;孝似陽光,驅散了人生陰霾,孝應在行,而不止于心,暮然回首,對父母我們做的何其少。也許,只要一杯水,又或許,只是一句暖心的問候,甚至給他們一個燦爛的微笑,他們便已知足了。而我們,我又有多少次次疏忽了他們的愛,多少次將他們的關心拋在腦后。所以趁時光仍在,讓我們為父母,為長輩,敬獻我們的孝心吧!
有關最美孝心少年的觀后感篇8
今天我觀看了《尋找最美孝心少年》,它講的是幾個優秀的鄉村少年的故事。
看完這段視頻,我的感悟很大,最讓我感動的是在那些孝子們為長輩“服務”時的片段中,讓我差點哭出聲來。幾個少年,他們生活在鄉村,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但他們都很刻苦學習;對比我們,都生活在城市,我們的學習不如他們用功。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下,更可以反映出他們對學習多么的珍惜、多么的喜愛!他們比我們更懂得學習的目的和意義。
他們非常孝順。他們的長輩有的已經離世,有的'生患疾病,但是,他們并沒有失去自信心,并開始用學習成績來報答父母,也在慢慢地減少父母的負擔。我突然認識到,這才是真正的孝順父母的人。雖然我們平時都曾幫父母做一些家務事,但這還不算是真正的孝順,太微不足道了,怎么能和他們相比呢!
看了影片后,我覺得從現在起,我們也要像他們那樣用行動來報答父母對自己的養育之恩。首先,我們在學習方面要向孝心少年學習,像他們一樣,喜愛學習,快樂地學習,讓自己變得卓越無比。就像變形記中的少年一樣,因為接受了艱苦的鄉村生活鍛煉,懂得了生活的意義,各方面都變得很優秀起來,非常的愛學習。
通過這次學習,我認識到。學習是我們每個人必須經歷的階段,我們只有把學習成績搞好,考上好大學,才能報答父母。
我還認識到,樂觀是世界上最好的品質,它對學習能力的推動作用巨大,能起到百分之九十的作用。因為,我們在學習過程中會遇到這樣那樣的困難,所以,在學習過程中保持樂觀的狀態,就能勇往直前、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