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門立雪》觀后感
今天,我看了一本書的名字是《程門立雪》,寫的是宋朝著名學者楊時小時候愛學習尊敬老師的故事。
我最感動的是楊時和一個同學冒著鵝毛大雪去問程老師一道題,到了程老師家門口,楊時聽到老師在睡覺打鼾。于是就和他的同學站在房子外面認真地讀書靜靜地等著,這么冷的天氣,楊時為了不打攪老師的休息,卻站在雪地里認真地讀書,他這種精神真是可貴呀,我以后也要像他那樣認真學習,像他那樣尊敬老師。
《程門立雪》觀后感篇2
《程門立雪》這個故事也許大家都知道吧,故事講的是在宋朝時期有個叫楊時的人,一天他和朋友一起去程頤老師家求教,不巧老師正在休息,他們并沒有打擾老師,就站在門外等,當時天正下著大雪,等老師醒來后雪已下了一尺多厚,兩人也早已成了雪人。
楊時的求學精神值得我們學習,我們的成長離不開老師和家長,他們教我們知識,又教我們怎樣做人,我們要尊重老師,尊重父母。尊重他人是一種美德。
《程門立雪》觀后感篇3
有一年冬天,楊時去向當時很有名望的學者程頤請教問題。結果不巧,正碰上程頤在睡午覺。他不敢驚擾,于是便站在門外等候。這時天下起雪來,但楊時依然站在那里,沒有離開半步。
等程頤醒來后這才得知楊時和游酢在門外等了很久,便趕快叫他們進來,這時候,門外的雪已將積了一尺多厚了。
楊時這種虛心好學、尊師重道的精神值得我們學習。就像我們去老師辦公室抱作業時,要先敲門。如果老師不在,就要等老師來。我們一定不能不尊重老師!
《程門立雪》觀后感篇4
今天我讀了《程門立雪》這個故事,故事講的是:程顥和程頤都是宋代很有學問的人進士楊時為了豐富自己的學問,就來到河南穎昌拜他們為師。程顥死后楊時已經四十多歲,但他還是認為自己的學問不夠豐富,就跑到洛陽拜程顥的弟弟程頤為師。
又一次,楊時和他的朋友一塊去程家拜見程頤,不巧,程老先生正在家里閉目養神,他們兩個人不想打擾程老先生,就靜靜地呆在一旁等候。
過了好長時間,程頤才慢慢地睜開眼睛,他看見楊時他們站在面前,非常吃驚,說:“天已經晚了,你們怎么還不去休息呢?”說完他馬上打開門,這是,外面的雪已經一尺。但是他們兩個人并沒有一絲疲倦和不耐煩的表情。
通過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學習要永無止境。
《程門立雪》觀后感篇5
北宋時期,有個叫楊時的進士,到處求師。最終,在著名學者程顥門下求學,后來,程顥去世了,他又向程顥的弟弟程頤求學。楊時已40多歲了,學問十分淵博,他仍然虛心好學。一次,他去問程頤不解的題,可是,老師正在睡午覺,于是他站在門口等,一會下起了大雪,楊時仍然不動,程頤醒了,看見外面有一個雪人,仔細一看是楊時,程頤深受感動,耐心地把楊時不解的題講懂了。
讀了這片故事我明白了要尊敬老師,虛心學習。
《程門立雪》觀后感篇6
今天,我讀到的中華美德故事是《程門立雪》。
故事發生在北親時期。那時的福建將東縣有一個叫楊時的進士。他呀!特別喜歡鉆研,到處找師傅,拜訪好友。楊時四十多歲的時候,學問已經很高了。但是,他非常謙虛,也很尊敬老師。有一天,楊時與同學一起向老師求學問,不巧老師在屋里打盹,就沒有驚醒老師。當老師一覺醒來,才發現門外站著兩個雪人。老師深受感動。便更加盡心盡力地教楊時。
讀完這個故事,我明白了要向楊時一樣尊敬老師。老師不僅教給我們許多知識,還教給我們做人的道理。沒有老師,就不會有知識豐富的我們。
《程門立雪》觀后感篇7
今天我讀了一篇故事:楊時是宋朝著名的學者。他上學時有一天和同學遇到一道難題,為了趕緊找出答案,他們冒著鵝毛大雪一同去問老師。
他們走到老師家門口,守門童子說:“老師正在午休。”他倆就在門口等,等了很久老師才醒來。開門一看他倆都成雪人了。老師被他倆的尊師好學深深的感動了。馬上幫他們解決了難題。
我讀后很感動,覺得楊時是很值得大家去學習的人。
我想到我以前,如果有不會的題我就會急急忙忙的跑去問老師,也不管老師忙不忙。或者看見不會的題就不理,光做會的。我以后也要向楊時學習,碰見不會的問題要馬上解決。做一個尊師愛學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