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后感英雄回家
這是一個話劇。校長的形象飾演得非常好,可以作為偶像去學習。他的氣場可以學習,與人的見面禮也很好,胡適和校長見面見面禮非常漂亮,胡適在幾米遠的地方的時候就停下來喊人,然后別人應了之后在上來與人握手。非常地熱情禮貌。
校長為人正直,所以最后什么把國立第三大學申請下來了,把自己的校長職位搞丟了,其實那個時代這樣的人,這樣的叫正直,這個時代已經找不到這樣的人了,這樣的人也做不到校長,因為他沒把甲方的人服務好,人在社會上有很多甲方的人需要服飾,人還是要能夠變通一點,不然社會上不好生存。
那時候的人的愛情非常簡單,甚至校長的`侄女愿意嫁給一個將死之人??赡苋站蒙榘?。愛情是個神奇的東西,可能真的能讓人不顧一切。
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形容人每年都有變化。物是人非。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
校長,你們怎么來了這也是打招呼的一種,但現實生活中不太常用。其實看話劇以及電影可以學到很多打招呼的話術,可以多關注關注。
觀后感英雄回家篇2
三個主人公性格不同:趙阿敏——可以為愛情付出一切;伊逸白——為了祖國為了復仇甘愿犧牲;天巧——善解人意、多愁善感,活生生的一個“林黛玉”。片中處處充滿杭州印記:杭州故事、杭州演員、杭州景色、杭州方言、杭州產物、杭州文化元素,杭州人文精神等。《歲歲清明》,杭州人的精華、中國人歷史的記錄。中國歷史上的屈辱,是我們每個炎黃子孫、每個中國人,永遠揮之不去的陰影,也是不可磨滅的記憶。
“今日的我們是自由的是幸福的,可是昔日和我們一樣大的孩子,卻是拘束的悲慘的;今日的中國是落后的落小的弱小的.?!鼻皫滋欤胰ル娪霸嚎戳恕稓q歲清明》。略看了幾句簡介,我知道了《歲歲清明》是電影(抗戰三部曲)的第二部。
《歲歲清明》講述了一個杭州青年茶商——伊逸白,從一個什么都不會也不嘗試的洋學生,在經歷過無私的愛情和失去親人痛快后,成為不折不扣的杭鐵頭,在面對日本侵略者時毫不畏懼、以死相拼,最后微笑著壯烈犧牲的故事。影片中,不僅呈現出了杭州獨特的茶園風光和悠久的茶文化,還用三個主人公——伊逸白、趙阿敏、天巧之間那單純美好的愛情故事與祖國面臨時代危機做穿梭,著重突出了兩個女主人公(趙阿敏、天巧)的人性善良,杭鐵頭(伊逸白)勇于犧牲精神和為了復仇不惜一切代價的性格。
給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伊逸白,他一個人承受親眼看見:父親被殺、懷孕的妻子被先奸后殺的痛苦,偽裝成一個漢奸,把日本人帶到茶園后山的空地上殺死再埋葬起來,但被趙阿敏誤會。天有不測風云,伊逸白的計謀被日本人察覺,要他帶路去那片空地,當日本人看的那一個個尸體時,十分惱火,便把伊逸白吊起來。在吊到一半時,伊逸白看到躲藏在附近茶叢中,看著這一幕一邊搖頭一邊流淚的趙阿敏,他含笑而死。
觀后感英雄回家篇3
今日下午三、四節課,清明詩會在會議廳舉行,我有幸拿到了五張入場劵其中的一張。
進入會議廳,老師為我們指明座位,在第一排。我坐在內側,過道對面即是中間的領導們,如此優越的位置,至少“地利”已經有了……
詩會便開始了。首先亮相的是詩詞誦讀,自然是悼古一類的現代詩,臺上的女孩顯得十分優雅,聲音優美且步伐井井有條,這首現代詩為詩會提供了一個十分優秀的開場。
清明詩會中,所有節目都離不開一個主題——悼念先人。既有小型話劇、也有集體吟誦,各種各樣的節目盤枝錯節、遍地“開花”,愈加精彩。有喜、有悲、有思考、有感動……優秀的節目應接不暇,算是讓我抱了眼福。
當然,最重要的目的是觀看班里同學們的演出,八個節目轉眼便結束了,輪到了木蘭劇組。“接下來有請初二8班的同學為我們帶來《花木蘭》!”主持人話音剛落,演員們紛紛上場……
大家狀態很好,從臺下看都十分精神,人物之間的`對話已經錄入了背景音樂,“掉鏈子”的情況決不會發生。但正因此,許多對話中,大家只有口型不發出聲,所以氣勢一度有些欠缺。再者,花木蘭在班師回朝面見皇帝時,錄音變得模糊,臺上的同學卻未發出聲音,我坐在第一排,卻依然無法聽清對話內容。不過《花木蘭》的整體效果十分優秀,特別是末尾的“劉大哥講話”,成為了一個亮點,舞蹈動作賞心悅目,奪個前三不成問題!
觀后感英雄回家篇4
花兒枯了,有再開的時候;春天過了,有再來的時候。而英勇的烈士們,為了革命卻一去不復返了。清明節當天,我們帶著崇敬之心,來到“趙祚傳英雄紀念碑”前舉行了一場祭掃活動,讓我感受頗深。
我們邁著整齊的步伐,穿著統一的服裝,來到那莊嚴而又神圣的紅色廣場。站在英雄紀念碑前,原本同學們的.一陣陣嬉戲打鬧聲猛然停止,好像來到了一個無聲世界,讓人心中充滿了悲傷。同學們都脫帽肅立,迅速調整好隊列,目不轉睛地盯著紀念碑。老師對我們說:“請大家把眼睛閉上,為革命戰士默哀三分鐘。”我們慢慢把眼睛閉上,腦海中閃過一幕幕革命烈士的英雄事跡。
此時此刻,周圍的風停了,空氣好像凝固了,連小鳥也落在枝頭,默默的低下了頭,好像也在為革命先烈默哀,我的眼睛也濕潤了。我默想到:“對呀!我們今天這美好的生活,不就是革命烈士用汗水與鮮血換來的,可他們得到了什么呢?只有犧牲之后的榮譽,此外什么也沒有得到。革命烈士們為了讓我們擁有這美好的生活,不懼犧牲,視死如歸,不讓敵人在我國的國土上胡作非為,與敵人拼死做斗爭。而我們還不好好珍惜,想來可真慚愧呀!
想著想著,我又想起了其他革命先烈的英勇事跡。黃繼光,為了能讓部隊拿下零號陣地,在彈藥都用完之時,用胸口擋住了敵人的機槍口;還有26歲的邱少云,為了不讓同志們被發現,就算是被熊熊烈火吞噬身體,也不愿喊出一聲,被烈火活活燒死了。想到這一切讓我為之震撼。現在我們可以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課,吃著美味的食品,我們有什么權利抱怨生活不好呢?革命戰士們用生命熱血和青春換來了美好的和平年代,讓我們生活更加美好,以后我一定要好好學習,天天向上,以后做個對國家有奉獻的人,做好社會主義的接班人。
我們一定要堅持和平,不讓更多的人為了和平而犧牲,傳承烈士們的高尚品質和精神。
觀后感英雄回家篇5
伴隨著開封菊花展如火如荼的舉辦,中建七局建裝公司第三項目部領導班子及工會為了響應國家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號召,豐富項目職工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強項目人員的團隊意識,陶冶大家的情操和拓展綜合素質全面發展,組織了以自愿報名為基本原則的清明上河園游園活動,最終確定在不影響項目正常運行的前提下,周六、周日分兩批進行。
本次游園活動讓我感觸頗多,特在此與大家分享一下感受:
首先,我作為一名中國共產黨黨員,對我們黨在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同時也要加強精神文明建設的指導思想能堅定不移堅決擁護,其中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建設是精神文明建設的重中之重。中建七局建裝公司第三項目部領導班子及工會能不折不扣的貫徹黨的指導思想,我表示非常贊賞;在如今浮躁不安、物欲橫流、金錢至上、追名逐利的思想嚴重影響社會的現象下,以中建七局為代表的一大批國有企業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主力軍,通過組織職工運動會、書法比賽、廚藝比賽、知識競賽、旅游、志愿者服務等諸多活動,引導著社會的主流思想健康的發展,推動著國家精神文明建設的步伐,為我黨建設精神文明和諧社會做出了突出貢獻;我為能成為這支精神文明建設生力軍中的一員感到自豪,同時也要為此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最大的力量。
其次,我作為一名“建筑人”,對本次的游園活動是帶著專業角度的視角去游玩的,因為清明上河園的建筑布局、建筑風格、建筑工藝都是值得我們建筑從業人員去欣賞、研究、學習,并從中受益匪淺。人們常說某人有“職業病”,是工作狂,經常以職業視角去玩、去干某些事,不能盡情去High,老是掃興,其實則不然,“子非魚焉知魚之樂”,每個人對快樂和幸福的定義不盡相同,你不能拿你的`標準去衡量別人High點,你的樂趣不見得是別人的樂趣,在你非議別人的生活態度時,也許別人正樂在其中;再者,俗語云“處處留心皆學問”,在生活中處處留心、學習,那么在每個細節都能使自己更上一層樓,正所謂細節決定成敗,凡成功人士皆重視每一個細節;同樣我們的“中國夢”能否順利實現也是靠我們每一個人注重每一個細節、走好每一步,眾志成城,攜手共建!
最后,我作為一名中華民族的80后子孫,系統學習過中國的歷史,清楚知道清明上河園是一處宋代文化主題公園,它再現了北宋王都開封汴京時的舟船往復,飛虹臥波,店鋪林立,人煙稠密的繁華景象和豐富的社會生活習俗風情。尤其是小吃一條街、手工藝品展示、歷史經典劇目演出、民族特色展示、民間絕技展示等,對于近年來許多孩子和年輕人吃麥當勞、喝可樂等的盲目“熱”,以及人們盲目的歐美風、日韓風的現象有著不可估量的“正能量”影響,我覺得清明上河園是當代學生歷史文化教育最好的實景教材,是傳承和對外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食、文化、民間工藝等的最佳展現,也是把中華民族特色推向世界的有效途徑之一。
清明上河園展現的繁華、和諧的社會景象,它其實就是古代“中國夢”的縮影,古人們做到了;成長在機遇與挑戰并存的時代,我深刻體會到社會“正能量”給社會風氣帶來的巨大影響,為此我們的前輩先烈不怕犧牲、無私付出,建立了獨立、民主、富強、健康的新中國,為我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之路邁出了第一步,為我們共有的“中國夢”開了個好頭,而我們這一代人是實現偉大“中國夢”的主力軍,我們一定要傳承前輩先烈的奉獻精神,做好自己同時,用“正能量”去影響別人,以此模式為契機和突破口逐漸實現社會的共鳴,這樣就為我們偉大“中國夢”的實現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為中華民族事業的發展盡了自己應有的義務。
我堅信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偉大的“中國夢”必能實現!
觀后感英雄回家篇6
有句古詩說得好“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這句話生動地描寫了清明時節的景象。
清明是每個人祭掃親人的日子。然而,我們的親人是誰呢?就是那些為國捐軀的烈士們。所以今天下午,我校全體六年級師生懷著崇敬的心情,來到了雙鳳烈士陵園,祭掃烈士墓。
這一次的外出與平常有很大不同,所以心情也不再是那么興奮了,而更多的是莊嚴和哀痛。
經過一番顛簸,我們來到了烈士陵園。一走進大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塊碩大的石碑,上面生動的&39;刻畫了戰士們在戰場上沖鋒陷陣的畫面。這又讓我想起了當年那段戰爭歲月,無數革命前輩,為了共和國的誕生,和敵人英勇作戰,有許多戰士獻出了自己年輕的生命。
我們懷著沉痛的心情,在老師的帶領下緩緩地走到了寬闊的廣場上,在寫著“革命前輩永垂不朽”八個大字的紀念碑下,我們全體師生舉行了隆重的祭掃儀式。從朗誦到宣誓,每一句真摯的&39;話語都代表了我們對革命烈士們的無限崇敬和懷念。接著,我們繞著位于陵園中心的圓形烈士墓走了一圈。
這里長眠著二十四位烈士,有的連姓名都沒留下。我的耳畔傳來陣陣低沉的哀樂,輕輕的,每一個同學的腳步都是輕輕的,生怕吵醒了已經“熟睡”的烈士們。我們為烈士們獻上了自己動手做的小白花,花朵雖小,也不精致,卻代表了我們的心意。
最后,我們來到了歷史博物館,它為我們展示了無數烈士們的感人事跡與生平簡介,為我們陳列了烈士們的光榮證明和遺物。雖然他們可能只是一名普通的士兵,但他們都監守著自己的崗位,為祖國、為人民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在即將離開的時候,我被門口一塊不大的石碑吸引住了。上面刻著親手寫的八個大字:“生的偉大,死的光榮?!边@不就是描寫了所有犧牲了的革命先輩們嗎?
走出烈士陵園,我感慨萬千。讓我們共同繼承先輩遺志,珍惜眼前的大好時光,努力學習,積極向上,長大為祖國作出自己的貢獻。
觀后感英雄回家篇7
程曉玲編劇、蕭風導演的《歲歲清明》不是鬼片,跟敬天法祖、慎終追遠的儀式也沒關系?!稓q歲清明》的得名是因為劇情跟“明前茶”有關系。叨前茶是清叨節前采制的茶葉,芽葉細嫩,色翠香幽,味醇形美,為茶中佳品。民國年間,清明前后,杭州地界。山外做茶葉生意的尹家爺爺帶著孫子尹逸白來山里品新茶,山里打理茶園的大叔和他的閨女阿敏熱情待客。上著洋學堂的逸白少爺四體不勤,五谷不分,身形瘦弱,離開轎子就不會走路。在漫山遍野的綠意中,少爺恢復了生命活力,臉上泛出從未有過的紅色。情竇初開的阿敏則由輕度“鄙視”到心弦撥動,不知不覺地愛上了逸白。這一段讓人想起沈從文先生的名作《邊城》。
一個是在世外桃源的深山,一個是在民風淳厚的小鎮;一個是單身茶農帶著女兒種茶采茶,一個是孤獨老頭帶著孫女撐船擺渡。女孩兒都有了自己的心上人,父親和爺爺都知道女孩兒的心事,但其心愿礙于身份之別和年代之亂而無法達成。清新淡雅的山里風光,隱秘不傳的女兒心事,抓魚采茶的生活場景,淡淡的憂傷,淺淺的嗟嘆,《歲歲清明》的開篇充滿了鄉土氣息和抒情意味。又是一年清明節。阿敏天天盼著逸白到來,“青石板都掃得脫了皮”逸白終于來了,但阿敏的.笑容低在了臉上。少爺已經成婚,同行的還有少奶奶天巧。阿敏最初充滿敵意,但在與天巧同行“論道”之后,她成了閨蜜——因為愛同一個男人,而有了共同的秘密。
扮演阿敏的演員身材茁壯,有“宜男之相”,而扮演天巧的演員身條纖弱、氣質飄忽,出場就有倩女幽魂的感覺。兩個女人因為心里有愛,各自作出了不事張揚的犧牲。片子里說,“我們敬天敬地,不能不敬善良”。戲外的觀眾還得加一句:不能不敬愛情的力量。第三個清明節,銀幕上一聲巨響,日本人來到杭州,影片的調子陡然轉變。再來時,白面書生逸白穿上了日軍的黃褲子,把幾個日本軍官稱為“朋友”,讓阿敏給他們燒水烹茶??吹竭@里,觀眾會陷入迷亂和憤怒中。然而,劇情隨之就是一個轉折,書生痛宰倭寇,讓人刮目相看“明前茶”是杭州的特產,“杭鐵頭”是杭州人獨有的外號。平素里,身處江南水鄉的杭州人斯文平和,但真到了較真兒的時候,他們會激發出誓不低頭的犟脾氣。
天生萬物以養人,人不能不敬天;地厚千里以載人,人不能不敬地縱能橫掃千軍,未必能折服五尺布衣。真正感化人心者,唯有善良和愛阿敏的心里裝著溫潤的愛,沒有驚人之舉,給人的感動不絕如縷。同樣,人生在世難免廁身荊莽叢中,總有躲不開叢林法則的時候,所以不能沒血性。逸白在世人眼里手無縛雞之力,但他笑嘻嘻地把鬼子送進了地獄。前半部是散文詩,后半部是急急風。在眾多的抗戰題材電影中,這是別有韻味的一部。當大家都在用神話敘事闡釋那段歷史時,本片卻用細膩的筆瞾描述美景、香茶和情愫。當大家都在噴射廉價的民族主義時,本片卻用魚死網破表達了亡國者的疼痛與抗爭。我們應該頌揚民族的血性,但我們也不能不敬情歷史。這方面,《歲歲清明》找到了微妙的平衡。它看起來像一部八十年代的電影,但遠比那些時尚花哨的作品更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