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觀后感觀后感
我們的希望是什么?希望像鉆石一樣珍貴。
這句話,當我在電影中第一次聽到“班長”用夸張的背誦語調說出來時,我想優等生也沒有意識到這句話的真正含義。只能從課本上看到,鸚鵡只是鸚鵡學舌。作為一個窮學生,韓多多對這段話一無所知。然而,在經歷了無數次生命垂危的危機場景后,我相信,當她懇求全世界的人類點燃木星,拯救垂死的地球時,她對這段話的理解一定比任何一個所謂的頂級學生書呆子更深刻。這是為什么?原因在于“實踐”一詞。那些只知道如何在黑暗的地下城市閱讀迂腐的教科書,面對木星的死亡威脅束手無策的學生,誰像她一樣,真的抱有被人工智能“MOSS”稱之為零的希望,與救援隊一起點燃木星?她對這句話的深刻理解是當之無愧的。
我們已經14歲了,就像漢多一樣。我們不能完全理解難懂的知識。"上課不學習,考試兩行淚。"在這《流浪地球》中,我看到了一種僵化的學習方式,只是為了得到高分,忽略了知識的真正含義。我們應該測試我們在實踐中所學到的東西。雖然我們不能在災難中成長,如地球撞上木星,但我們不僅可以激發學習興趣,還可以通過持續的社會實踐活動,如深入工廠和田地、幫助貧困兒童、向環衛工人獻愛心、慈善義賣等,增強我們的信念,獲得鉆石般珍貴的品質。
紀達力·王慶奎生來就參與社會實踐。在這個寒假里,我們驚喜地發現她已經長大了。新青葵志愿者組織了許多社會實踐活動,并于《新文化報》報道,成為長春市助人為樂的典范。他們堅持志愿者的崇高精神,盡其所能,用自己的愛溫暖長春寒冷的冬天,并盡最大努力為每個人傳播愛和希望。我們相信志愿者在當前穩定的時代和未來可能存在的動蕩的“地球漫游”時代都是鉆石般的寶石。在未來,我們相信青奎志愿者將會像空間站一樣,與我們一起永遠飛向美麗的吉大里王校園,成為鉆石般珍貴的希望!
流浪地球觀后感觀后感篇2
《流浪地球》小說本就想象力豐富,讓地球連同地球人一同逃難的創意蕩氣回腸、驚艷無比。電影中的行星發動機很硬核,還原了小說中“雅典衛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寫;地球啟航產生的尾跡清晰可見,宛如一艘巨型飛船遨游宇宙之間;北京、上海被冰雪覆蓋氣勢磅礴;地木交會更是讓人瞠目結舌,試問有電影能看到這樣一幕?
中國導演能拍出這樣的硬科幻,看到這樣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動,可以讓人原諒一切不完美!說這部電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腳,畢竟國內早就拍過很多軟科幻,但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硬科幻電影的第一座里程碑,或者說中國硬科幻電影的元年,這是任何人都無可反駁的,它的工業化程度在國內絕對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部可以載入中國電影史的電影!
其實中國觀眾對于這類型的硬科幻并不陌生,只是國內一直沒有拍攝這種硬科幻大制作的工業基礎,也可能是因為中國人沒有這樣的文化自信,找不到中國獨有的文化語境,并不相信中國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直到今天,終于有導演做了這件事情,而且做的非常棒,給中國的硬科幻豎起了一個很高的行業標桿,在中國人的文化語境里用中國人的方式拯救全人類,也一樣可以拍的毫無違和感,一樣燃爆!
最后表揚一下片尾的《流浪地球》小說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畫翻頁片頭還精彩。電影保持了小說的整體框架,有一定改動(嚴格說其實是擴充),只拍了小說的前兩章,最精彩的《叛亂》希望能在續集看到。新加入的點燃木星很有新意,這種有創意的改動我還是能夠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讓“中國科幻電影”迎來真正的春天。中國科幻迷從此不再流浪,因為我們終于有硬科幻了!
流浪地球觀后感觀后感篇3
今年春節,《流浪地球》這部電影燃爆了各大電影院。這部被稱為“中國第一部硬核科幻”的影片,講述了在不久的將來,太陽急劇衰老膨脹,地球面臨被吞沒的滅頂之災。為了拯救地球,人類在地球表面建造了上萬座行星發動機,以逃離太陽系,尋找新的家園。這部影片場面宏大,扣人心弦,令人感到驚心動魄。
當地球無法擺脫木星的巨大引力,即將跌入洛希極限的危急關頭,中國CN171-11救援隊的三名隊員,竭力想要推動巨大的點火撞針,以重啟行星發動機。但他們只有三個人,而撞針卻那么龐大,即使他們把自身的防護服電量耗盡,也無法成功。這時,各個國家的救援隊聞訊趕來,大家齊心協力,一起用勁,終于成功推動撞針。看到這一幕,我感到:團隊的力量是無窮的。其實在生活中,處處都需要團隊精神。比如,前段時間,我們代表學校參加金水區的班級合唱比賽,離了誰都是不行的。在準備參賽的那個月,大家每天都抽出寶貴的學習時間,反復刻苦練習歌曲,而參賽當天,家長們也都來幫忙化妝。比賽的時候,同學們各個精神抖擻,指揮、鼓手、鋼琴伴奏老師……每個人都盡到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如果沒有這種團結的精神,不依靠團隊的力量,我們就不會取得全區第一名的好成績。
影片中還有一點讓我感觸很深:當地球面臨解體,人類即將毀滅,各國救援隊都放棄了自救。這時韓朵朵含著眼淚進行全球播報:我們決定選擇希望!希望是像鉆石一樣珍貴的東西!正是這句話,重新鼓起了大家活下去的勇氣。是的,希望是燈塔,照亮人生前行的方向;希望是清泉,喚醒心中奮斗的力量;希望是春風,為成功播撒種子;希望是內心深處永不停息的動力源泉,是我們開啟成功之門的鑰匙。生活中,我們難免會經歷一些坎坷的事情,會悲傷、會難過。但是只要心中永存希望,永存目標,樂觀面對,就一定能最終走向成功!
流浪地球觀后感觀后感篇4
春節期間,我看了一部電影《流浪地球》,你看了嗎?這是一部科幻影片,主要講了因為太陽急速衰老膨脹,它的熱量會慢慢侵蝕我們生活的地球,這樣包括地球在內的整個太陽系都將被太陽所吞沒和毀滅。人類為了自救,為了逃離太陽系,建造了一百座行星推進器和七十一座行星轉向器,而且還建造了一座宇航員空間站幫助地球前進。還在每一座行星推進器下面建造了一座地下城市。
十七年過去了,地球離太陽越來越遠了。地球飛到了木星附近,被木星強大的吸引力吸住了,很多行星推進器因為受到木星吸引力而關閉。要是關閉行星推進器,地球就會更快與木星相撞,在這關鍵的時刻,全球救援隊出動救援和維修。
由于救援維修錯過了最佳時機,就在地球將要被毀滅的時候,一位宇航員的兒子劉啟想到了一個好辦法:讓行星推進器的熱量噴到七千億公里高,就可以與木星吸收地球的大氣發生點火,把地球的方向改變。可是,行星推進器的熱量只能噴到五千億公里高,這該怎么辦?劉啟的爸爸——宇航員空間站的一位宇航員想到了一個辦法,宇航員空間站有三十萬噸燃料,只要把太空站燃燒就可以把兩千億公里給補上。偉大的宇航員為了拯救全球人的生命,開著空間站飛進了火場,獻出了寶貴的生命,最后成功的救下了所有人。
看完這部電影,我深深地被震撼了,我們國家未來在太空領域的發展讓人自豪。只有國家強大、民族強大,我們每一個人才會強大。通過觀看電影,也讓我明白了,美麗的地球——我們的家園,生活在其中的人們都有責任愛護它、保護它。所以我告訴自己,一定好好學習,將來也要像這些宇航員一樣保衛我們的地球家園。
流浪地球觀后感觀后感篇5
在大年初一,新上映的流浪地球被大家一致好評。我便和表姐一起觀看了這部影片。
影片中敘述的內容發生在56年后,太陽即將毀滅,太陽系面臨著極大的危險,而人類也面臨著無家可歸的風險。然而宇宙之路危機四伏,為了拯救地球,人類做出了一種計劃,名流浪地球計劃。流浪地球時代的年輕人挺身而出,開始了爭分奪秒的生死之戰。
看到繁華的北京,上海等大城市都變成了零下八十多度的'廢墟,沒有生物可以在這里生存,就連人類也要帶上個氧氣瓶才能來這里。高樓大廈,以及一些標志建筑物,上海的東方明珠全都蒙上了一層灰塵和冰霜,讓人感到格外的荒涼和沉漠。人類只能建造地下城,以抽簽的方式進入地下城生活。
其中的一個飛行員說過:在我們那個年代,有一種東西叫錢是,當時所有人都在乎那個東西,沒有人在乎太陽系。我認為這句話講的很真實,現在的我們就是如這句話這樣,沒有人在乎我們生活的地方,環境是用多少金錢都換不來的啊!現在,生活在21世紀的我們,請珍惜好我們的幸福生活,以及大自然帶給我們的天然美景吧!同時,我們也要保護環境,做一個有品德的人。
這部電影告訴我了很多人生中的道理,并教會我要珍惜好我們現在的幸福生活。真是讓我回味無窮啊!
流浪地球觀后感觀后感篇6
《流浪地球》小說本就想象力豐富,讓地球連同地球人一同逃難的創意蕩氣回腸、驚艷無比。電影中的行星發動機很硬核,還原了小說中“雅典衛城神殿的巨柱”的描寫;地球啟航產生的尾跡清晰可見,宛如一艘巨型飛船遨游宇宙之間;北京、上海被冰雪覆蓋氣勢磅礴;地木交會更是讓人瞠目結舌,試問有電影能看到這樣一幕?
中國導演能拍出這樣的硬科幻,看到這樣的完成度,想想就激動,可以讓人原諒一切不完美!說這部電影是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自然是站不住腳,畢竟國內早就拍過很多軟科幻,但說《流浪地球》是中國硬科幻電影的第一座里程碑,或者說中國硬科幻電影的元年,這是任何人都無可反駁的,它的工業化程度在國內絕對是前所未有的,是一部可以載入中國電影史的電影!
其實中國觀眾對于這類型的硬科幻并不陌生,只是國內一直沒有拍攝這種硬科幻大制作的工業基礎,也可能是因為中國人沒有這樣的文化自信,找不到中國獨有的文化語境,并不相信中國人可以去拯救地球,拯救世界。直到今天,終于有導演做了這件事情,而且做的非常棒,給中國的硬科幻豎起了一個很高的行業標桿,在中國人的文化語境里用中國人的方式拯救全人類,也一樣可以拍的毫無違和感,一樣燃爆!
最后表揚一下片尾的《流浪地球》小說的特效,比漫威的漫畫翻頁片頭還精彩。電影保持了小說的整體框架,有一定改動(嚴格說其實是擴充),只拍了小說的前兩章,最精彩的《叛亂》希望能在續集看到。新加入的點燃木星很有新意,這種有創意的改動我還是能夠接受。《流浪地球》的上映讓“中國科幻電影”迎來真正的春天。中國科幻迷從此不再流浪,因為我們終于有硬科幻了!
流浪地球觀后感觀后感篇7
這是一個希望與犧牲的故事。
很久很久以后,太陽將不斷老化,即將吞噬地球,甚至毀滅銀河系,我們采用“流浪地球”計劃,將地球推開太陽系。沒想到,移動偏了9。3度,結果地球受到木星影響,無數人員傷亡。最后,一部分人采用了偉大的方法——犧牲……后面,就是一段感人的、令人心酸掉淚的故事。
里面有一句話我非常喜歡:“希望,是‘我們’這個年代像鉆石一樣的東西;希望,是‘我們’回家的方向”。沒錯,地球就是我們的家,是千千萬萬,數以億計的家。如果不好好保護地球,面臨我們的就是一場災難。有多少人相信希望?很多很多。希望,是我們每個人必須存有的,它激勵著我們前進。
最感人的那一段是劉叔叔為地球而犧牲的那段。他為了地球而犧牲。世上總有人很偉大地犧牲,他就是“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好榜樣。我們應該向他們學習,我聽過一句很棒的話:“生命之美大于責任,生命之美在于奉獻。”
還有一段也讓我很感動。就是老何救援隊員犧牲時,露出了他們媽媽的留言:兒子,天冷了,記得穿秋褲,它讓我感受到了愛。
我想對人們說一句話:“不要為了小事丟失重要的生命,活下去。”
流浪地球觀后感觀后感篇8
假期里,我和爸爸踏進電影院,看了號稱中國第一部科幻片《流浪地球》。
作為一部科幻片,當然要有震撼的片段和細節啦!這兩樣《流浪地球》都有。再帶上3D眼鏡,那震撼的效果不是我能說的。
《流浪地球》講述的是:太陽正在慢慢的老化,膨脹。只要到了一定程度,太陽就會爆炸,就會毀滅整個太陽系。為了人類的生存,人類搭建幾千個大型噴射器把地球推出太陽系,飛到遙遠的新家。人類把這項計劃叫做“流浪地球計劃”。在計劃的實行當中,因為漸漸遠離太陽,導致地球地表的溫度達到零下81度。所以人類又建造了溫暖的地下城圖以生存。在這時,男女主角出現了,由于男女主角從小就在地下城長大,沒見過地表長什么樣子,對地表的印象只停留在三歲的時候。所以他們想出去看看地表。當他們出去時,一場災難發生了:當地球接近木星時,由于木星的一些特性,導致地球的噴射器大半出了故障。如果地球被木星的引力吸去的話,會把地球撞碎的!這時無數位科學家們想了無數個辦法,但都無濟于事,而男主角聽到這件事情后,想起了小時候爸爸給他說的話:木星的氣體百分之九十是氫氣,而氫氣是可燃物,于是他想到了一個辦法:用地球上的最大的噴射器發射一束激光,用激光使木星的氣體點燃,發生的沖擊波足以讓地球脫離木星的引力。他把這個辦法告訴政府,但是政府卻說有一個科學家提出過這個辦法成功幾率為零。無奈之下他只好拉一些人來秘密潛入噴射器來實行這個計劃。通過不懈的努力,他們成功地把地球拉出來,把這成功幾率為百分之零的計劃實現了。
看完這個電影,我認為:希望是可貴的,有了希望,才能創造出美好的未來。我還想說:如果人們再不注意的話,地球上的資源將會用盡。所以,請珍惜身邊的一切資源吧!
流浪地球觀后感觀后感篇9
20__—20__年,《流浪地球》票房突破1億,好評如潮。這部電影是目前中國最成功的科幻電影,也向外國證明了中國可以拍好科幻電影。
看科幻電影從來不流淚,但是看完這部電影的后半部分,我幾乎是濕著眼睛看完的。最讓我感動的是大家一起拯救地球的最后一幕。
當時電臺廣播了聯合國放棄地球的決定。讓我們回家,和家人一起度過剩下的一天。雖然句子很溫暖,但語氣很懂事,很嚇人。其余的人聽了都放棄了。但劉啟、韓朵朵等年輕人不死心。他們仍然盡最大努力爭取最終的成功。劉啟提出引爆木星拯救地球,但這個計劃遭到空間站電腦的堅決反對。它認為這個計劃的成功率為零。劉啟的父親劉培強知道這個計劃,不顧空間站的反對,用酒精燒掉了空間站的所有資料。劉啟號召其他救援隊一起拯救地球。最后大家都歡呼起來,一起推發動機。終于火出來了,但是離木星還很遠。就在所有人都認為真的沒有希望的時候,劉啟的父親英勇犧牲,彌補了這段巨大的距離。最后,地球終于得救了。作文劉啟等人為流浪地球爭取了時間。
《流浪地球》這部電影最大的吸引力在于,他們最終沒有放棄地球,而是和地球一起流浪。其中,說明中國傳統思想的返璞歸真,讓這部科幻大片更具情感色彩。這部電影不像某些好萊塢大片,因為無法生存,放棄了地球,去了另一個新家。他們永遠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和地球一起流浪。
其實我們生活中也有一些類似的例子。雖然沒有電影那么偉大,但是拯救了地球,卻不得不讓人感嘆。比如《大江大河》的導演孔勝,不追求名利,只想拍好電視劇。他一直很堅定,很認真。還有真正的鋼琴大師朱曉玫,60多歲,從來沒有華麗的服裝。她為了練琴,甚至為別人做家務,歷盡艱辛。但是她沒有放棄。最后,一切都有回報。她的巴黎音樂廳爆滿,她演奏的巴赫堪稱自然!
每個人心里都應該有一個夢想。這個夢充滿了希望。只要有希望,就要努力去實現,哪怕很累很苦。正如影片開頭所說,希望是我們這個時代和DIA一樣珍貴的東西;希望是我們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