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那些事兒觀后感
通過寫觀后感,你可以更深入地思考所觀看的內容,從而更好地理解其主題、情感和思想。明朝那些事兒觀后感要怎么寫?接下來給大家帶來明朝那些事兒觀后感,方便大家學習。
明朝那些事兒觀后感篇1
原創小說<<明朝那些事兒>>得到讀者熱捧的時候,不經意間隨手翻閱了一下第一冊,立即被作者當年明月那輕松、調侃的筆觸所吸引,一下子便愛不釋手了。正好同事那兒有一整套,隨即索來,一鼓作氣看完全冊。小說內容跌巖起伏、扣人心弦、引人入勝。作者寫作手法新穎超脫、通俗易懂,幽默寓意的道出了明朝三百年來歷史變遷。
縱觀全書,從明朝開國黃帝朱元璋開始,到明朝最后一位皇帝祟禎結束,朱家王朝經歷了十七位黃帝的變更交替。為了爭奪皇位,一脈相承的骨肉也同室操戈、相互殘殺;皇室大臣們更是為了取得權利和滿足個人私欲,爾虞我詐、血雨腥風,不惜踩著別人的頭頂,踏著別人的尸體來得到;貪官污吏層出不窮,民眾遭殃;皇帝輕信讒言,忠臣、愛國人士慘遭荼毒、迫害、含怨九泉。也有那正直人士,智慧超人,躲過明槍暗箭,斗智斗勇,巧妙周旋,化險為夷——不為己只為民、為國!最后功成名就,做到了流芳千古。
雖然本書主要是寫的明朝的歷史變遷,看到只是權利和欲望的爭斗過程。但我認為本書最精髓部分并不在此,而是在最后一段話里,也是作者真正的意圖所在。在寫完明朝歷史的最后,作者話鋒一轉,介紹了一個與朝廷政局似乎不相干的人物:他就是明朝著名的地理學家、旅游家徐宏祖。徐宏祖在游歷了高山、河川的同時,記了描寫地理地貌的大量筆記,后人整理成書《徐霞客游記》。他的成就,為后人所敬仰。像徐霞客這種人,能在世事紛擾中掙托出來,擯棄官場的誘惑,淡泊名利、另辟蹊徑,與自然為伍,去實現人生的價值,這才叫真正的成功者!這才是江山的真正擁有者!
歷代王朝所謂的江山,他們真正的曾擁有過嗎?他們深居皇宮,起居和勤政都被大臣們所左右,即便是出使巡游,也得前呼后應、陪伴左右,那能容得自由之身。像明朝最能玩的朱厚照皇帝,在挖空心思的逃出皇宮后,大臣們卻驚慌萬分、窮追不舍,直到班師回宮。真是人在皇宮,身不由己啊!
然而,身為皇帝,又奈何?
最欣賞的的作者最后一句話:成功只有一個---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明朝那些事兒觀后感篇2
我是一個酷愛歷史的小孩,家里的歷史書當然也多的數不清,比如:《漢朝那些事兒》、《唐俗》、《中國上下五千年》……但我最喜歡的還非《明朝那些事兒》不可。
在老師的極力推薦下,我經不起誘惑也去買了一本《洪武大帝》。 買回家后,我以驚人的速度一天就讀完了,對明初的歷史也有了一定的了解。
這本書主要講了1344年朱元璋出生,到1420年靖難之役結束,歷史上少有的英明君主朱棣即位。本書已開始介紹了元末時,百姓生不如死,各種宦官貪污現象十分嚴重,將皇帝發下的糧食貪了一大半,朱元璋全家就只剩下了他和他的哥哥,其余人全部被餓死。最后,朱元璋出家當了和尚。 童年時的陰影籠罩著朱元璋,他對元朝有著深仇大恨,后來在好朋友湯和的介紹下起義。
他占據南京,不斷擴大勢力,除掉張士誠、陳友諒,并進攻北京,滅了元朝。他死后,建文帝即位,朱棣極其不滿,因為它比朱允炆強得多,他開始造反,打退鐵弦、盛庸等人,攻入首都南京,定年號永樂,即皇位。
這本書的語言描述十分生動形象,并且加入了小說成分,使整本書都增加了趣味性。來吧,你也來讀一下《明朝那些事兒》吧,那蕩氣回腸的文字,定會讓你欲罷不能!
明朝那些事兒觀后感篇3
小時候,我就喜歡看書。當時,我主要看一些有趣而又易懂的童話和小故事。大了一點后,我又把興趣轉移到動植物類型的書上。到了中高年級也就是現在,我對歷史類書籍產生了狂熱的愛好。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的.就是一本歷史類的書籍——《明朝那些事兒》。
這稱得上是一部非常好的歷史類書籍。它的作者明月以生動詼諧的筆鋒為我們講述了一個大統一的強盛的文明帝國從崛起到如日中天再到衰亡和沉沒的悲壯歷程,還原了巨大的歷史落差與戲劇性的帝國命運。在元末上演了一出龍爭虎斗、你死我活的情景劇,充分地體現了人性的黑暗與貪婪,戰場的恐怖與無情。書中的每一行每一頁都充滿著智慧謀略,陽謀政治的風骨,奮發惕厲、強勢生存的精神和生存競技場上的豪邁與落魄。體現出中國古代文明的英雄氣概和本色靈魂。
也正是在這本書上,我讀到了亂世的群雄逐鹿與太平盛世的風調雨順。還讀到了朱元璋鐵腕肅貪、鄭和七下西洋、仁宣盛世、孝宗重振大明等足以令中華人民所驕傲的故事。又認識了陰謀、政治的技巧足以令人大驚失色的徐階、張居正等人和在戰場上大顯神威的徐達、孫承宗。他們就像大明的利劍和調節器一樣,使明朝歷史更加豐富精彩與動人。這本書同樣毫不客氣地指出明朝法律和政治上的嚴重漏洞與缺陷。
讀完這本書,我深深地震撼了。一個完美帝國的風光,需要如此多的辛酸和淚水作為鋪墊啊!讀完了《明朝那些事兒》之后,我更加敬佩那些給中國留下豐富文化的古代帝國和創造者了。
明朝那些事兒觀后感篇4
在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中,各個朝代分別經歷著建、興、亡。想想五朝的勇將明君,想想宮中的風起云涌,再想想塞外的戰火連城,我不由得愛上了歷史,捧起了據人們說似小說般的歷史寶典《明朝那些事兒》。
一翻開《明朝那些事兒》,我便被開頭的朱元璋檔案吸引了,如:朱元璋,又名朱八八、朱重八,人生歷程:農民、乞討、撞鐘、造反(這個猛)、皇帝。僅幾句話,幽默無比,把我逗得哈哈大笑。而且這套書不像其它歷史學家寫的書,故作高深,其實什么也不懂。而這套書的作者就不一樣了,用大家的話來寫歷史,完全打破了看歷史書犯困的現象。該幽默的地方會讓你笑得停不下來,該嚴肅的地方會讓你屏住呼吸。這也是這套書的奇妙之處。
讀完這套書,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歷史原來也是十分有趣的。洪武年間的功績,永樂大帝的神武,王守仁的智慧,魏忠賢的奸詐,朱厚照的昏庸,朱瞻基的開明,這些人物性格特點深刻在我心中,成為了對興亡的明朝永久的回憶!
認識了這么多人物,我最敬佩的人就是王守仁了。在他頭上,連“圣賢”都不合適了。我敬佩他的決心,十五歲就立志消滅敵兵;我敬佩他的才能,飽讀詩書而百步穿楊;我敬佩他的膽量,拿少量人馬跟敵方上萬軍隊血拼……他的人生十分偉大,但他對世間的最大貢獻匯成一句話:“存天理,去人欲!天理即人欲也!”他是我們所有人共同的榜樣!
《明朝那些事兒》帶領我走進了歷史的殿堂。作者讓我熱愛了歷史,了解了歷史,領悟了歷史。我的感受只匯成了一句話:歷史長河,波濤洶涌。壯士悲去,留下惆悵。
明朝那些事兒觀后感篇5
薄霧在夢境中散開,一切都變得清晰可辨。耳邊傳來古老的鐘磬之音,輝煌的大明王朝展現在我的眼前。城外,烽火連天,狼煙四起;城內,寧靜安詳,靜謐幽深。深宮大院盡處,只傳來一串沉重的腳步聲。他——崇禎——明朝最后一個皇帝,縱是一國之君,然而走近他,卻不難體會到威信背后,那份悠然與不盡。
崇禎的一生充滿了崎嶇坎坷,他的繼位,更是在一種巧合誕生——先兄朱由校無一子嗣,萬般無奈與倉促之下,年僅15歲的他只好以“兄終弟及”的方式繼承了皇位。他的繼位對當時的人們來說,本應是大明王朝的希望——崇禎在位十七年,日理萬機,財色酒氣全無。他就像一臺高速運轉的機器,馬不停蹄地工作著。然而,歷史卻和他開了一個天大的玩笑,乃至于整個國家都走向滅亡。先兄的昏庸執政,使崇禎面對的是一個爛得不能再爛的爛攤子。此時的他,內心該是多么矛盾啊!大勢已去,他卻能讓國家堅持了十七年之久,已實則不易,不得不令人佩服。面對勇敢與膽怯的抉擇,他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勇敢,并為國家的長久付出了心血,雖死,則無憾矣!面對這樣一位皇帝,又怎能不令我折服呢?然而崇禎皇帝顯赫的權力背后,卻有著一個悲慘的童年。奸臣的滿口胡言,使他受盡排擠、壓迫和虐待,也使他養成了堅毅的性格和善良的秉性。十五年的沉默,終于在登基的那一刻沖破。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鏟除了奸臣,使朝代煥然一新。國家統一的夢想似乎指日可待,但卻被他自己毀于一旦,實在令人同情。殺死袁崇煥是他一生最大的污點,以至國家再也沒能力與清兵抗衡。如果歷史可以倒流,我真想替他收回處決袁崇煥的指令。然而,歷史不會倒流,我也只能在心里做著這個美夢罷了。當“李闖王”進京的那一刻,崇禎視死如歸。他平靜地遣走身邊的宮女、太監,然后和自己最忠心的奴仆在一棵古樹上自縊而死。他走了,背負著“亡國之君”的千古罵名,帶著一身未了的心愿魂歸煤山。為坎坷的人生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他終于可以美美地睡上一覺了。
走近崇禎,體會一代君王背后的難隱之情;走近崇禎,感受災難來臨之際的那份坦然與從容;走近崇禎,學會勇敢地承擔屬于自已的那一份責任。帶著對崇禎皇帝的敬仰,同情與惋惜默默地陷入沉思。
明朝那些事兒觀后感篇6
《明朝那些事兒》該書語言流暢,時不時調侃一下,跟講故事似的,比較通俗,真可謂輕輕松松讀歷史,舒舒服服品古人。只是書中沒有引經據典,也未注明出處,至于是否完全符合史實,也就沒法考證了。好在它說的事兒,跟我們平常聊天、東拼西湊的有些明史能對得上,也就認為它是真的了。
《明朝那些事兒》的第一部從明太祖朱元璋出生寫起,直到永樂帝朱棣登基為止。算是一部朱元璋傳和半部朱棣傳。
朱元璋在中國歷史上的皇帝中,大概是唯一的一無所有的貧農,是通過造反才擁有了天下。放牛、乞丐、做和尚、造反、做皇帝,一份十分簡單的簡歷。沒受過教育,卻是個軍事天才,也是個人事管理天才。
朱元璋小時候深受元朝的腐敗統治之苦,因此痛恨官員的腐敗。做皇帝后,對腐敗官員大肆殺戮,卻沒有止住大明王朝的腐敗。
在所有的惡行中,朱元璋最憎惡貪污,這也是可以理解的,每當他想起那本該發給自己父母的賑災糧食被官吏貪污,導致父母餓死的情景,就會忍不住咬牙切齒,這些人個個該殺!
他要創造一個真正純凈的王朝,一個官員們人人清廉、百姓安居樂業的王朝。所以他盡一切努力去實現這個夢想,可是夢想不一定會成為現實。
洪武二年,朱元璋曾經對他的大臣們說過這樣一番動感情的話:“從前我當老百姓時,見到貪官污吏對民間疾苦絲毫不理,心里恨透他們,今后要立法嚴禁,遇到貪官危害百姓,絕不寬恕!”
朱元璋是說到做到,他頒布了有史以來最為嚴厲的肅貪法令:貪污60兩以上銀子者,立殺!甚至到后來,明朝出現了戴死罪、徒流罪辦事的一種奇特現象。
應該說,朱元璋是下了大力氣肅貪的,但效果并不是太好,這是很值得分析的,大凡在封建朝代開國時期,官吏是比較廉潔的,而洪武年間出現如此大范圍的官員因貪污被殺,是很不正常的。
無論歷朝歷代,官員們都不乏爭先恐后、前腐后繼之徒。但各朝各代都在肅貪反腐方面傾注、耗費了不少資源。
同樣,而今我們正為實現中國人幾千年來的中國夢而不懈努力。在主席習近平的帶領和倡導下,為努力打造開明、廉潔的中國政府而開展聲勢浩大的“打虎拍蠅”反腐倡廉行動。我們希望“打虎拍蠅”行動能取得實質性的效果。
明朝那些事兒觀后感篇7
歷史是什么?歷史就是那些殘臺斷瓦,古廟荒冢嗎?就是那些發黃的書本嗎?不是,絕對不是。
歷史是過去的事實與經歷??v觀中國五千年的歷法王朝,那些真相隱情,那些明爭暗斗,那些議論雜說,都是十分精彩的,這都在《明朝那些事》中表現出來。
從一個貧農朱重八,到后來的太祖朱元璋,其間還有一段艱苦的造反過程。我本并不知道其中的過程與艱險,但讀了這套書后,我便了解了包括這段歷史在內的大明二百年的榮華富貴、兇惡奸邪、創立與毀滅。
對于我們而言,史書枯燥而難懂,對我們的興趣不大,但由當年明月創作的《明朝那些事》是有趣生動及通俗易懂的,好像歷史的一幕幕就在我們眼前放映,就發生在我們身邊。
歷史是燦爛的,它孕育了許多愛國將士、著名人物;歷史是殘酷的,有許多正義人士為真理而死,奸詐小人卻一手遮天;歷史也是公正的,因為到最后一直是正義戰勝邪惡;歷史可以借鑒于當今社會,如今官員的貪腐之風,也不是如同古代官員那般?
歷史是篇精彩絕倫的小說。人物、出場及爭斗都把握得準確、淋漓盡致。八股的死板不能套用它,散文的形散不能把握好它。它也是議論文,古今中外,議論紛紛,眾說一壇,百家爭辯,有多少政治家就是在言官的唾沫星子中倒下的啊!
歷史絕不是單一的黑白色,它如黑白混和的灰,如彩虹五彩的繽紛、真假難辨、興盛衰敗。
其實歷史本身很精彩,所有的歷史都可以寫得很好看。《明朝那些事》就證明了這一點,這本書帶來的不僅如此,還使我們正確地意識到了對待歷史的態度和參考。
明朝那些事兒觀后感篇8
這個學期,我迷上了《明朝那些事兒》。剛開始,是因為在書架上翻書,偶然間發現了這已有9年歷史的書,我對歷史很有興趣,你讓我說說各個朝代的名人,我也略知一二。一看“歷史書籍”這四個字就激動起來,翻開書皮又看見“明朝”這兩字就更激動了??匆槐練v史書,猶如穿越到古代,與古人對話,看盡這個朝代的名人故事與興盛衰敗,真是棒極了!我立刻拿起書,津津有味地看起來??戳艘徽?,覺得耳目一新:哇,這不正是我想要看的歷史書嗎?看到好玩的片段,我要哈哈大笑;看到奸臣貪污,我又氣得牙齒磨得沙沙作響;看到喜歡的忠臣被設計害死,禁不住扼腕嘆息,難過好久......記得每個朝代都有幾位正直的君王,可是這個明朝倒好,從明太祖朱元璋到明思宗朱由檢,就愣是一個正直的君王都沒有,還好出了很多忠臣,才讓我感覺這幾百年明朝沒白活。
我還注意到本書作者了,作者名叫當年明月,當然這是他的網名,讀了這本著作,真是對他的文筆佩服得五體投地。這本《明朝那些事兒》,一改人們對歷史枯燥乏味的定位,使歷史成為鮮活的有血有肉的身邊故事。對這本書,我還有幾個細節感受:
第一:幽默,充滿趣味性,人都可以活起來,好錢好色不管國家大事的皇帝、貪污的奸臣、只留清白在人間的忠臣、以及好斗的蒙古人.....這些人仿佛就在我的眼前演繹著他們那個朝代的故事。當年明月還特別喜歡跟古人打交道,一會兒稱兄,一會兒叫弟,一會兒還攀“老大”,輕松詼諧的語言,讓我不時捧腹大笑。
第二:嚴謹,這些故事很多都是經過作者查閱資料得來的,有憑有據,不是想象,也不是賈雨村言,是正史,既系統又連貫的文章。
我以后也要像他一樣寫出自己的文章特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