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海上鋼琴師的觀后感
經常寫觀后感可以幫助我們提高寫作水平,包括語言的運用、結構的安排、主題的提煉等。想知道如何寫出優秀的關于海上鋼琴師的觀后感嗎?這里為大家分享關于海上鋼琴師的觀后感,快來學習吧!
關于海上鋼琴師的觀后感篇1
今天重溫一下經典的電影《海上鋼琴師》這已經是我第三次看到這部電影的
海上鋼琴師”,以主人公為線索,描寫了一個一生都在海上度過,從沒踏入陸地的杰出鋼琴師。片中很令人嘆息的時刻便是他已打算走向陸地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可是在那一刻,他,有往回走了,走回了他一生的家——那艘船。片中,多少人慕名而來,甚至邀他制作唱片,讓他過上富裕的生活,可是他始終堅持自己在船上這種簡單而又單純的生活。即使在最后生與死的選擇中,他也選擇了與船共生死。他,就這樣葬身于大海,一生都沒踏上陸地,不知這是否是他的遺憾,還是說這是他的追求。、而且他到底在執著什么?到死都不愿意去感受一下那個他從未了解過的世界
當看到他將要下船片段時!當他站在云梯上思考,丟掉帽子又走回船上的那一刻無從下手,無從選擇,怎么辦?他扔下了帽子,給了城市一個背影,返回他的船再不后悔。這,便是他的選擇!他會在腦海想象美麗的景色,從未下船看上一眼,他選擇的是忠于自己的內心,他是一個活在內心世界的人他不適合很復雜的人生城市充滿雜亂,是個喧鬧的世界,在那里,沒有恬靜的生活,沒有美妙的音樂創作靈感,只有船上才有清凈的音樂。這是他的世界。感受著他的世界,這是現實無法比擬的世界。完美的世界。
“他的世界就在汪洋大海上,他,把音符留給了大海和天空。”
“他彈琴,不是為了追求彈琴技法的高超,更不是為了追求物質上的滿足,而是為了表達他的內心世界”
“毅然決然,再不后悔。”人生可以歸結為一種簡單的選擇:不是忙著活,就是忙著死,何不用自己的方式來詮釋了自己的人生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我們都要通過電影去反映自己的生活,電影中的主人公就象那個我們從不示人的自己,他孤獨,他對愛情有著孩子般的憧憬,他相信很多,又懼怕很多,是的,主人公就是靈魂中的我們自己,我們自己,就是船上孤獨的主人公
世界很大,但是屬于自己的很少。怎樣為自己在這樣大的世界里找到一片空間!很難!所以,當你找到后,不要放棄,不要離開,留在這里吧,守住這只屬于自己的空間!
關于海上鋼琴師的觀后感篇2
在影片帶來強烈視覺沖擊與心靈震撼之后讀到這句話,心底驀地一暖。
眼前回放著一幅畫面。當船頭人高喊“America”時,原本徜徉于音樂的人群蜂擁而出,只余1900(主人公名)一人留于室內,伴著他的鋼琴。
對比如此,暗自心酸。
如此人物,縱有經天緯地之才,也只是“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的荷花一擎。他注定是孤獨的。他的所有的音樂才能,凝成一顆無法觸碰的含淚明珠,化為不可攬懷的清冷月光。音樂奏響時,眾人為他燃起的燈火,僅是過眼煙云。
萬家燈火捧出一世輝煌,與他無關。
人都是趨向利己性的,那些不為他駐足流連,趕著追逐自家燈火的人,我們無法歸咎于他們。他們只是甘于平庸,只是將海上鋼琴師這樣的境遇視為日常,無法體察其中的詩意與遠方。
常人只是驚羨于煙花綻放時的奪目,卻少有人為落幕時悄然的.灰埃感慨。
城市格子間里講述著的庸常繁瑣,兀自生動與凋謝。
許許多多“執拗”的“天才”,以常人難以理解的追尋,以遠離萬家燈火為代價,去裝飾自己的精神家園。而對此種人而言,把酒言歡者難尋,棋逢對手者難逢,高山流水的知音比萬家贊譽更為珍貴。
他一生未曾離海,以身殉船。“陸地上的人浪費太多時間在為什么上,冬天害怕夏天的遲來,夏天擔心冬天將至,永遠在追尋著哪里永遠是夏天。”凝望萬家燈火,他看到的只有茫然。
他說:“我不會讓我的音樂離我而去。”
他說:“我已經和這個世界擦身而過了。”
他曾受陸地上所謂大師的挑戰,第三曲慷慨昂揚,熱汗淋漓。現在想來,那是他在彈奏自己生命的華章。
關于海上鋼琴師的觀后感篇3
有人說,這是一個悲劇。而我卻以為,沒有比這更好的結局了。
假如1900下了船,不外乎兩種結局。一是徹底地被這個骯臟的世界同化;二是迷失了摯愛的方面、郁郁而終。而無論是哪一種,遠沒有死去幸福。
惟有海洋這般廣大的胸懷方可容得下他驚世絕艷的才華。即使陸地上有大把大把的金錢,有形形色色的美人,有燈紅酒綠的生活,1900卻不屬于那里。不屬于一個地方的人硬是待在那里,這才是個悲劇。很簡單的一個道理,沒有人可以說水里和地上哪個更好,魚屬于水,人屬于地,只是適合不適合的問題。
與MAX道別的時候,1900說:“原諒我,我的朋友,我不下船了”,不是不想下,而是他不知下了船該如何活下去。記得他決定下船的那一幕:1900在舷梯上站了很久,最后把帽子扔進大海,人卻很堅定地走回了船。他不是沒嘗試過,終不能戰勝他的內心,只因那里太純凈。他說他看到無數條街道,卻不知道路該往哪里走。
看到這里,應無人再指責他的懦弱了。所謂“不懦弱”的人們會在這個骯臟的世界上很圓滑地活著,他們或是有錢,或是有權,或是兩者兼而有之。然而他們終究無法純粹地活,因為愛而活。1900的“懦弱”令他保全了一顆完整而干凈的心,令他的音樂永遠流淌著純凈的氣息。
影片的末尾,1900對MAX說:“兩條右臂能彈出什么音樂,希望天堂有鋼琴。”我想,1900終是不屬于人間,即使在這里,他獲得過無數掌聲。然而,他需要的不是這些。假如可以的話,他寧愿一個人,一架鋼琴,就這樣一直彈下去。
天使不應在人間。正如1900最終選擇與船一起炸毀,如此,海上會流傳著這樣一個傳說:曾經有個天才的鋼琴師,他的音樂令所有人為之折服,他始終沒有離開過大海,然而他的心卻已到達了世界的每個角落。
關于海上鋼琴師的觀后感篇4
近來天氣寒冷,下班晚上回到家閑時就宅在床上看電影,IPAD被我看得一天一充電,看過的多部電影中,唯有《海上鋼琴師》讓我久久不能忘懷:是憂郁、單純的1900個人非凡的鋼琴天賦?是為了堅守精神家園而舍棄愛情的勇氣?……或許都是,或許都不是。
該片以回憶和現實交叉的敘述方式講述了一位被命名為1900的鋼琴天才,在一艘遠洋客輪上的傳奇一生。那無處不在的鋼琴聲,將觀眾帶入1900心靈深處,影片采取最極端的浪漫主義風格,以嫻熟大氣的拍攝手法,時而氣勢磅礴,時而溫柔抒情的音樂,讓我這個樂盲的人都感到繞梁三日,非常好聽。
1900年,在一艘豪華游輪的頭等艙里一個被遺棄的男嬰,被一個手水收養,由于不知道他的爸爸和媽媽叫什么,所以按年代給他取名叫1900,隨著小1900在船上一天天的長大,展示出非凡的鋼琴天賦。長大后,在船上的樂隊當鋼琴手,他把這艘弗吉尼亞號船當作唯一的家,他也不想從這個船上走下去,來到船所停靠的繁華都市。他身邊有個朋友吹小號的,叫麥可斯,多次勸他,“你鋼琴彈得這么好,應該到外面的花花世界,到陸地上去。”而1900堅持自己的看法,不下去,甚至為此錯了自己一生中唯一的一段愛情,他不肯下船。
后來隔了多年以后,麥可斯早已經從船上離開了,他得到一個消息,說這個叫弗吉尼亞號的游船要被炸掉,他才想起了1900是不是還沒有下船,他回到這個船上,放起當年1900彈奏的曲子,這個1900真的從一個角落里出來了,和他見面了,他說,“我生在這條船上,死也要在這條船上,我不下去。”后來麥可斯很無奈地離開這條船,遠遠的看著1900和這條弗吉尼亞號船被炸的粉碎,沉入大海。
這個片子拍得磅礴大氣而又低沉深婉,有些地方通過優美的音樂,來表達人物內心的情感,我特別喜歡這部電影的配樂,超級棒。
這部片子給我帶來深刻的印象就是所無不在的音樂。從頭到尾,鋼琴、小號和爵士樂,都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電影的開始就是在音樂中開始,小號手麥可斯在窮困潦倒時把小號拿到一個店鋪里換點錢,麥可斯拿到錢后把小號交了店主時,他很舍不得跟了自己半輩子的小號,拿著小號又吹了一首曲子,他吹的就是當初1900在船上正在錄制唱片時,突然瞧見一個特別漂亮的姑娘,他很喜歡這個姑娘,這個姑娘造成了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段愛情,他當時即興彈奏的一首曲子。這里頭有麥可斯知道的一段故事,他在船上也學會了這首曲子,他當時也勸這個1900,你鋼琴彈的這么好,你還這么喜歡這個女孩,為什么不走下船和她一起生活?而且你這水平,到陸地一定能嫌好多錢,過上好的生活。
1900聽了勸告,收拾好行李,和船上的成員擁抱告別,就在1900走下船梯,眼前突然看到了繁華的紐約的時候,他愣住了,他有點害怕了。他突然發現眼前的這個花花世界,不是自己想要的;自己真正的精神家園不在這里,面對如此龐大的的陸地、如此光怪陸離的世界,他恐懼了,他不知道何去何從。回頭再看看船上,那是生他養他的家園,是他的精神家園,在這里有他的音樂,有他的夢想,這陸地太可怕了,1900沒有下去,他把禮帽投入大海,和陸地作個決別,他又回到了船上。
回到船上這個唱片就沒有在陸地上流行開來,也沒有發行,后來陰差陽錯的這個唱片就到了這個店老板手中,店老板一聽,你吹這個小號和唱片上一樣,你咋會吹這個?就把這個唱片拿出來了,這時麥可斯才發現了塵封多少年的舊物,所以麥可斯才拿著這個唱片一聽說弗吉尼亞號要被炸,他知道1900一定在船上,他一定要找到1900,放唱片找1900后,1900表明:生,生在這船上;死,死在這船上。不打算離開這艘船!
這部片子成功得闡釋了它對于人生價值,社會的一種表現表現態度。這艘船,1900,象征著人生過程中一種儉樸淡薄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不追求過分的欲望;這艘船象征著我們理想中純樸的人生觀;陸地象征著什么?無邊無際的欲望;1900象征著什么?堅守自我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我不被物欲所俘虜;片子最后,1900和弗吉尼亞號一起沉入海底,象征著電影對這種樸素的人生觀和價值觀的一種堅守。
看過電影后,讓我最惋惜的是天才鋼琴師與船同葬大海,看著火光沖天的畫面,一代天才鋼琴師隨著爆炸聲,灰飛煙滅。讓人痛心不已,而我除了惋惜外無能為力。
這部電影最大的隱喻是人生在世時,你可以被無窮的欲望所沉迷,但是千萬不要忘了,在合適的時候回歸自己的心靈。在自己的心靈里,要放著一艘象弗吉尼亞號這樣的船,在適當的時候,人不能被物欲所迷失,能回到自己的理想之舟中,這樣起碼能保證你在人生的大海中,不會隨時被顛覆盡無邊的波濤中;當你感到無助的時候,還能回歸這個理想和精神的家園,能夠感到人生的一絲絲安慰。所以每個人都要把自己的心靈,把它當作一種港灣,當你感到迷失和疲倦時,這個港灣會給你帶來無窮無盡前進的動力,所以這需要我們有種看破世事,參透欲望的一種智慧,而這種智慧被揉進了這部電影當中。
人在路上走得太快時,有時真的需要等等靈魂。
關于海上鋼琴師的觀后感篇5
“我永遠無法放棄這艘船,不過幸好,我可以放棄我的生命……”當1900徘徊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時,他以這樣的選擇告訴觀眾人生的意義絕不是取決于生命的長度。也許人們需要通過戲劇來得到驚喜,來感受悲傷,來體會感動,托納托雷導演也正是利用了觀眾的這一心理巧妙地塑造了1900這一悲情人物。
1900的樸實,儒雅,洗盡鉛華在這個時代看來是不可思議的。人們似乎能夠在這種純誠、潔白的單純背后找到久違的遺憾,就讓眼淚盡情地洗禮早已失落在物質和世俗背后的那片純情森林。在1900抑郁的眉宇間,在舒緩陰涼的背景音樂當中,那種無處不在的滄桑與孤獨慢慢的侵蝕你的內心,讓你在黑暗中無處可逃。
然而最后,鏡頭中的Max在街道的盡頭消失,無論是現實還是虛幻,影片在孤獨平淡的音樂聲中結束,1900也只能作為一個故事,活在Max和觀眾的幻想當中。或許他不該屬于這個浮華的歲月,這個渴求的時代,一個沒有出生證明本來就不復存在的角色,賦予觀眾無窮的想象空間,最終也為影片的孤獨落寞打上了長長的省略號。
當一個鮮活的生命賦予了情感與奇跡之后,便開始渲染出讓觀眾共鳴的氛圍。不經世事卻又洞穿一切的1900,用善良的微笑,倔強的生活態度,演繹了不懈的追求。他的生命中只有自己喜愛的鋼琴,永遠懵懂迷茫的愛情,和那看不清的未來:“陸地?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太大的船,一個漂亮的女人,一段太長的旅行,一瓶太刺鼻的香水,一種我不會創作的音樂。”生于船或許并不意味著要死于船,但1900卻全然固執己見,讓觀眾含淚離席,卻似乎在勸慰世人:找到自己真正的所屬吧,人生如此短暫!
琴鍵是有盡頭的,然而人生是沒有盡頭的,當1900極度掙扎著說出:“The end?Please?You please just show me where it ends”的時候,似乎我們已經看到了他的未來,卻又不能看見自己的未來,于是無邊的寂寞和惆悵悠然而生,讓開始的期待變成同情,到最后也由衷的支持1900的選擇,就讓他與維珍尼亞號一起埋在沒有盡頭的大海吧,這或許比選擇一個女人,一間屋子,一塊地或是一道美麗的風景更能詮釋生命的意義。
這部充滿浪漫主義色彩的電影里,1900始終沒有踏上陸地,卻坦然面對了自己的真實。影片的最后,1900和Max的那段談話引出了無數觀眾的眼淚,《海上鋼琴師》和維珍尼亞號油輪一樣,既載人也載夢想,電影從音樂聲中來,也從音樂聲中去,就像1900凄美的生命一樣。在人生這部沒有劇本的戲劇中,你愿意為美好付出多大的代價呢?
關于海上鋼琴師的觀后感篇6
《海上鋼琴師》很經典的一出電影,是一定該看的,只在自己的世界里堅持自己的人.哪怕生命就這樣消逝.只留下一點聲音的碎片,1900,也許我們都一樣害怕腳踏實地的生活,害怕烏煙瘴氣的世界.
有些電影是你看過之后,心中涌動萬千卻無從下筆,是你滿腦子的思緒卻不知從何整理,《海上鋼琴師》就是這樣一部讓我欲罷不能欲言又止的電影。看完影片之后,我的唯一感覺事獨,真孤獨。可是1900真的孤獨嗎?后來的很多時候,我都覺得他不孤獨,他有滿滿的用之不盡的音樂的靈感,有無數的才華和無數。
1900出生在船上,也從來沒有下過船,雖然它有無數個機會可以這樣做。直到最后這艘退役的老船即將用6噸半的炸藥被炸掉時,他也沒有選擇下船,雖然max嘗試過勸說。“整座城市。。。那么大,一眼忘不了盡頭。無窮無盡,麻煩你告訴我,它的盡頭在哪里?走上舷梯一切都很好,我穿上你送我的大衣,信心百倍,看上去也一定很帥氣,對于下船毫無疑問,使我停下的,不是我所見,而是我所未見,你能體會嗎?那些我看不清的東西。在那延綿不斷的城市中,我能看見一切,可就是看不見盡頭,什么都有,就是沒有盡頭,盡頭正是我所未見。比如說這個鋼琴,琴鍵有開始,也有終結。傻瓜也知道只有88個鍵,它們是有限的,在這88個琴鍵上你可以彈奏出無窮無盡的音樂,我就喜歡這樣,我也只能這樣生存,但你們把我送上舷梯,把我推向一架有著無數個琴鍵的鋼琴,沒有盡頭。可琴鍵是無窮的,我又該怎么演奏呢?我只能說我坐錯了的方,那是上帝才能演奏的鋼琴,老天啊!你有沒有看見那些街道,成千上萬的街道。怎樣才能從中選一個,選一個女人,選一棟房子。選一塊屬于自己的土地,選一片屬于自己的風景。選一種自己的活法。沉重的世界壓在你的肩頭,黑漆漆的看不到頭,要你離開這里,到那個陌生而有無窮的世界里。你難道就不感到害怕?我在船上出生,。。。陸地對我來說,是一艘過大的船。。。我不能下船!”1900在弗尼吉亞號的前夕,拒絕了max的勸說,說出了上面的話。我們從中也許能領會出他拒絕下船的原因。這不能簡單的用怯懦來定義。
不管怎么說,這是一部優秀的影片,它不但講述了1900傳奇的一生,也穿插了許多出色的曲子,實在是我們不能錯過的一杯佳釀。
最后我只想說:每個人都要走一條自己堅定了的路。就算是粉身碎骨...
關于海上鋼琴師的觀后感篇7
五月三十日星期一,老師讓我們全班欣賞一片好影集,引發我很多的思維,我在想如果當我擁有驚人的某種天賦,而表現卻是一種病態的狂熱時,無論如何,那一定是處于接近天才的時刻到了,那到底我是幸運的還是不幸運的孩子呢?天才與白癡我想往往只界于一線之間,應該看當事者如何呈現出他所領悟的狀況,所以常聽媽媽說:“精神病患者是生活在自己的領域里,他無法以我們可以理解的方式呈現他們要表達的事件。”所以精神病應該是可以治療的,只要把他的思緒拉回現實就好了,我們不是常常在電視劇中看到一些影星,經常因為受到一些重大打擊后就發瘋了,他們一定是把自己的思考封鎖起來,只要能找出正確的鑰匙打開那一扇門,一定就可以解救他們 的,我在想那一些編劇與導演一定有念過醫學相關的書籍,要不然那些發瘋的影星到后來都會不藥而愈,真是奇怪呢!
如果我的父、母像主角的父親一樣那么嚴厲霸道時,我一定會找個時間悄悄的離家出走,可是我又沒有錢這個方法一定行不通的,我需要再好好的想看,因為讓小孩 在一個完全封閉的教育及沒有自己的主見環境下長大,不管任誰都會發瘋的,幸好我的家人不是那樣的人,他們會耐心的教導我和弟、妹,幫助我們打好基本的基 礎,可是當我們犯錯時,還是會有所處罰的喔!可是我知道這是他們愛我們的方式,因為我和弟、妹都是爸媽的心肝寶貝,如不是我想他們根本懶的理會我們,而放 任我們做任何事,因此我認為罵和打都是“愛”的一種方式,只要是當的體罰有何不可?套一句媽媽常說的話:“人要鞭策才會長進,以免長大不像樣。”人是要經過多次的打擊和失敗才會成長的,所以不斷的打擊、失敗是會讓人持續的成長,今后我不知還碰到多少的挫折與瓶頸,我一定會堅強的走過,因為我有一群愛我的家人。
關于海上鋼琴師的觀后感篇8
這是一個美麗而又傷感的故事,除去這些帶給人更多感覺的能夠歸結為一個“謎”字,到處充滿著不解。這是一個屬于他的故事。用黑白鍵譜寫了他人生的序曲,靜靜的海上奏響只為獻給那些能夠讀懂它的人。海上鋼琴師一部傷感的電影。
一段輕快的薩克斯結束帶出的是冒著黑煙的巨大的遠洋輪船。先前的寂靜瞬間被轟鳴般的歡呼聲所代替,遠處的自由女神靜靜的矗立著,看著向她揮動手臂的人群,人們即將踏上陸地或者是踏上他們的另一個未知的旅程。
1900一個特殊的名字,不經意的被添煤工人發此刻鋼琴架下,沒有過多的懸念,就是一個被拋棄了的孩子。然而這個小插曲卻能夠看做是一場特意的安排,一個預示著成為鋼琴天才的鋪墊。善良的Danny Boodman十分疼愛1900,他教他讀書,像對待親生的兒子一樣照顧他,然而幸福的日子總會離去,一個人也必定會經受一些磨難才會更加成長。Dannyboodman的死訊是1900成長的有一個契機。影片中失去親人的1900靜靜地靠在窗邊看著眼前翻滾的大海,這也似乎預示著他一生將于大海牽扯不清。
1900是個天生的鋼琴師,沒有別人的指導卻能無師自通的彈奏出如此美妙的音樂。他從沒踏上過陸地卻透過收音機了解各地的風俗人情,以至于把剛上船的max糊弄了一番,他有自我的追求,他有自我的生活習慣,在船上的他更懂得如何去享受音樂,在影片開場中最吸引人的眼球的就是1900領著吐得一塌糊涂的ma入大廳,搖搖晃晃的船上他卻走的如平地一般的穩當,出人意外的主意卻給人帶來了莫大的歡樂,1900坐在椅子上,他和鋼琴隨著大海的翻滾在大廳中無拘無束的游離,滑行。差點砸到腦袋的大吊燈,被破門而入氣的吹胡子瞪眼的船長,一切的一切那么的似真似幻。倒在煤礦堆上還是依舊的談笑風生,這是否就是真實的1900。他遇到過真愛,想要為此付諸行動開始他的另一個生活,可是故事往往不是我們所想的那樣完美,或許到此刻我還在疑惑為什么下船對他來說是如此的可怕,記得他以前在甲板上站了很久,原以為他會帶著對那個女孩的愛而去找他,可是他的腳步停下了,他站了好久,仿佛站了一個世紀,一個足矣讓他思考完善的時間,他說陸地沒有盡頭。”這種沒有盡頭的感覺讓他害怕,鋼琴的琴鍵是有盡頭的,這讓他覺得安穩。
吹著康恩牌小號的max也就是整個影片的線索,他引導著我們進入1900的世界,用他的眼睛看著1900傳奇的一身,新的出發,他用他的小號成功的在船上謀得了職位,暈船讓他偶遇了1900,最終的賣小號讓他重新找到了他的朋友,一切的一切,似乎就在冥冥之中。讓他跟1900有牽扯不斷的聯系。
有時候故事中的天才也能成為吸引我們眼球的一個賣點,正是因為天才的隕落才讓我們感到扼腕嘆息,一個小小的孩子在沒有理解專業訓練前就能演奏出令人陶醉的音樂。這個在影片中仍然是一個謎,或許正是因為導演的沒有直接點出我們才能更加的迷戀這個彈奏著一首好琴的1900,激烈的比賽又一個成為我們了解他技藝的媒介,與鋼琴大師的比試,雖然一開始就明白故事的大概發展走向,可是令我驚嘆的是影片中的演員竟然能如此出神入化的將鋼琴演奏的如此之極致,或許是作為一個鋼琴的外行人來評價海上鋼琴師這個場景的演出。影片中的故事情節在這一段也十分緊張,會讓看的人一時喘可是起來,似乎到處都彌漫著令人窒息的氛圍一種從兩個比賽者身上散發出來逼人的氣場,他們那時候是強大的,個性是1900的表現,就有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感覺。
輪船是整部影片中最主要的道具,而整個影片也是在一艘遠洋輪船上發生的人們因踏上陸地而興奮,而他電影的主人公1900卻選取永遠的留在船上,等著時間流逝等著船漸漸老化,等著人們漸漸遺忘,在爆炸的前一刻他遇到了好友,原本想靜靜的消失,就像他靜靜的躲藏在廢棄的游輪中等待毀滅,在油輪中成長,在游輪中度過他的歡樂時光,海是寂靜的又是波濤洶涌的,他是屬于大海的,輾轉于各個國家,卻從未離開船一步,那最漫長的等待也是在下船間的停頓,陸地上的世界是精彩的,可是就像中國的浮萍一樣,離開了船離開了海他就沒有了根,在期間也有動搖是不是他的膽量不夠,沒有人清楚,也沒有人會理解,在影片的開始他了句話是從他的好友口中道出的“只要你有一個好故事,你就永遠也不會被人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