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傷逆流成觀后感河
寫觀后感不僅可以提升我們的寫作水平,還可以讓我們更好地記錄下自己看完一部作品的真實感受。寫悲傷逆流成觀后感河有什么要注意的呢?這里給大家?guī)肀瘋媪鞒捎^后感河,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悲傷逆流成觀后感河篇1
悲傷逆流成河哪里有美而傷感的畫面,華麗而沉重的劇情,將我們帶入一個酣暢淋漓的悲痛世界。音樂重復著我們共同的憂傷鎂光下易瑤的影子。青春的憂傷在小四的筆下,肆無忌憚的滋長起來,開出一個花季,凋謝了一個世紀。當你的青春不再你是否愿意去承擔那本應屬于青春的夢想和回憶那些鮮活的面孔就這樣一點一點出現(xiàn)在你的眼前好像一切都沒有發(fā)生過然而你不得不告訴自己一切都已發(fā)生一切都已改變你將不得不面對.
除了惋惜以外,還有不可言說的無奈,每個人命運仿佛都是安排好的,然而承擔的角色不同,走過的路、路邊的風景各有千秋,希望,光明,遙遠。總感覺沒有屬于這個時代。三個主人公將影片襯托得栩栩如生,顧森西的無微不至的幫助和關愛,承托了影片最后的興起,時時刻刻出現(xiàn)的顧森西在易瑤最需要的時候離開了沒有選擇相信她,以至于在眾人的言論攻擊下選擇死亡證明自己的清白。齊銘的家庭以及父母在他的關愛,與易瑤形成鮮明的對比。仙人掌是永遠不會被抱入懷中的,黑暗時間長了即使在光明還會還念那段孤獨的時光。
顧森西是陽光,是天使,是易瑤黑暗中唯一的光芒。可顧森西的西不是希望的希,在她最難過的時候沒有選擇給她希望;齊銘是雨露,是微風,是易瑤孤獨時的寄托,可齊銘的銘不是明天的明。他和顧森湘好的一霎那,她心如死灰,陪伴了他的成長卻陪伴不了她的青春。易瑤問齊銘;為什么給顧森湘的愛護和給她的不一樣換來的是同情和憐憫。這可能就是“你生活在光亮里,你舉得全世界都是亮的,你不懂,你沒有經(jīng)歷過,成長在光明里的人即使面對黑暗都是光明的,而生在黑暗的人,即使有一天來到光明也會永遠記得黑暗里的痛。”
當她回首往事的時候,不會因為虛度年華而悔恨,不因碌碌無為而羞恥。在她調(diào)和時候人們都喊顧森西不要跳,卻沒人喊住易瑤,她用生命證明自己的清白,向這個時代告別悲傷。
易瑤的青春埋葬于此,一個人的孤獨莫過于精神上沒了支撐,心理上的打擊,身處于那種黑暗無光的環(huán)境,誰都無能為力。易瑤的瑤卻成了遙遠的遙,遙遙無期。之所以叫做悲傷逆流成河完全刻畫了主人公得意向。愿所有的青春都能被溫柔以待,愿處于悲痛和傷心欲絕的青少年能走出絕境。
悲傷逆流成觀后感河篇2
其實已經(jīng)很困了,可還是想要打起精神來捕捉住看完電影《悲傷逆流成河》回到家,還僅存的一點靈感。起初看到這個名字這么傷悲,我是不想看的,沒成想今晚竟然鬼使神差的還是去看了。看完整個電影,印象深刻的有幾個片段。
一個是女主角最后在河堤中間的對白,尤其是那句:殺死顧森湘的兇手是誰,我不知道,但是殺死我的兇手,是你們(大概的意思是這樣的吧,具體的已經(jīng)記不清了,原諒我已經(jīng)這把年紀了,記憶力不行了)。在我們生活中,其實很多這樣的人存在,不明其之所以然,只是因為大家都這樣說,如果自己不這樣,就會怎么怎么樣,于是有意或者無意的做著看起來無傷大雅實則讓受體方耿耿于懷無法忘卻的痛苦。
看到這一段的時候,一些以為早已忘卻的畫面,一樁樁一件件仿佛又重現(xiàn)在眼前。我以為不去想,經(jīng)過時間的消磨,就會被淡忘被抹去。事實上經(jīng)過時間的洗禮,那些不愿想的事情并未真正的消逝,而是在發(fā)酵,在等待一個合適的時機,被點燃后便一發(fā)不可收拾。此時想起魯迅先生說過的一句話:真正的勇士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是的,我們要去直面那些悲傷或者自己的弱點。
其實我是很恐高的,坐個高點的電梯都會覺得頭暈,不敢靠邊站,坐個觀光電梯也要閉著眼睛,戰(zhàn)戰(zhàn)兢兢。后來的有一年,覺得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我應該要去努力克服它。于是我定在了自己的一年計劃里面,開始有意的訓練自己,現(xiàn)在起碼坐電梯不怕了,可以享受做觀光電梯外的風光。因為活著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所以盡量給人以溫暖。
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是易遙的媽媽去了學校之后,知道易遙的病,帶易遙去看病的那一段。我想只是每個人的表達方式不同,存在即合理。現(xiàn)在的這個世界,人們最求的不僅僅是生存,而是生活。欲望越多,所要付出或者承受的就越多,隨之而來的就是人也會越浮躁。長大后的我們都想回到小時候的單純快樂,可是我們都回不去了。畢竟我們不是孫悟空,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我們慢慢長大,父母在慢慢變老,慢慢的父母的擔子逐漸的落在了我們自己的肩頭上。父母在,不遠游。細細想來,是很有道理的。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是在食堂,易遙走過去,其實并沒有碰到那個男同學,他自己不小心碰到了別人弄臟了衣服,卻要怪罪到易遙的頭上。顧森西是教易遙反擊,齊銘是不問青紅皂白責怪易遙。我想這大概是一個信任與意志堅定的問題吧!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是岸堤邊,齊銘問易遙怎么得病的時候,易遙情緒的爆發(fā)。兩個人生活狀態(tài)一幕幕的對比。確實我們提倡的是人人平等,但是人與人之間,終究還是存在差別的。真的已經(jīng)困到不行了,想起小學何老師教的一句,寫作文最重要的要寫出真情實感。也許這也早就已經(jīng)融入骨髓了吧!就寫到這里吧。
悲傷逆流成觀后感河篇3
假期看了郭敬明小說改編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以往小四改編的電影真的不敢恭維,可這一次的改編讓人眼前一亮,可能這跟選取的主題有關吧:校園霸凌。每個人都有可能是校園霸凌的受害者,施暴者,旁觀者。
來看這部影片之前,相信許多人都看過原著。《悲傷逆流成河》,是一個如今聽起來也許會略顯矯情的名字。我們不得不承認讀過郭敬明的書,但還非要在后面加個定語青春期。它被列為青春期讀物,似乎長大后的我們羞于提及這段記憶,甚至開始鄙視我們曾經(jīng)的閱讀口味。8090后的文壇總會提及韓寒郭敬明,這似乎是個繞不過去的坎。張悅?cè)唬渎洌寻惨约耙徊ㄐ赂拍钭骷遥覀冊x過,有過觸動,也許喜歡也許討厭,這些書籍和文字就成了我們青春的一部分。
不可否認,當我們開始讀王小波,余華,馬爾克斯,加繆,卡夫卡,卡爾維諾,黑塞的時候,回頭想起過去,質(zhì)疑自己我過去都看了些什么?但你可曾想過,在那個年齡段,未經(jīng)世事的我們也許不一定有能力理解這些思想。我們每個人都是慢慢長大,自然會有這種時期:拿起一本書便囫圇吞棗的.讀下去。讀書的口味自然可以很雜。有主菜,有配菜,有水果零食。甚至還讀過網(wǎng)文,都算的上垃圾食品。人是有欲望的,貪婪的,吃薯片的時候感到瞬間快樂。自然,我們不會把薯片當飯吃的。大米才是主要食糧。
那些所謂的青春作家,也在恰當?shù)臅r候奉獻了這些作品。他也許會寫出更好更深刻的作品,也許再也不會寫。所以千萬不要羞恥自己曾看過它,甚至還曾喜歡過它,只因那些年它觸動了內(nèi)心柔軟的那部分。
有關校園霸凌:扯了一堆青春小說,終于來到了由此改編的電影。其實這個主題在小說里表現(xiàn)的并沒有那么明顯。記憶中隱約結(jié)局是女主跳樓了,因為所有人的不信任。另外還死了一堆人。但是死亡,并沒有使這部小說令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死亡,必須是符合邏輯的,不是莫名其妙的。而電影更嚴肅細膩地探討了這個問題:校園霸凌。
流言蜚語殺死人。我們一直都知道。可這件事發(fā)生在校園,這個一直被我們視為純真的環(huán)境,那段本該是人生最美好的歲月。我們都或多或少經(jīng)歷或旁觀過不同程度的校園霸凌事件,大部分人并沒有對后來的人生帶來實質(zhì)性傷害。但影片的最后現(xiàn)身的一個個真實的人物,他們訴說了校園霸凌給自己帶來的傷害。
在那些我們看不到的角落,每個人也許都在默默承受著看不見的傷。甚至,不說,我們都沒有意識到,這些都是校園霸凌。我們需要這么一部電影,解決的不只是教我們青春期怎樣戀愛,而是怎樣做一個更勇敢的自己,解決我們的困惑,甚至害怕和恐懼。
電影開頭是溫暖的,男主齊銘柔軟細膩的問候與呵護,那一小瓶為女主而留的牛奶,都是一片純凈。小青春,小甜美,小曖昧。但很快,這部電影卻開始了它完全不同的走向。看到半小時的時候,我已經(jīng)被情緒壓抑的難過,陷入女主都困境泥沼里,確實有想向上卻怎樣也爬也爬不出來的無力感。
她受到全校的孤立,欺凌,謠言四起,說她是不干凈的傳染病原體。女主易遙在大熒幕臉龐有點像小周迅。特別是那流眼淚的感覺,豆大的淚珠往下掉,卻不知如何是好。她在隱忍,告訴自己要堅強。可堅強有何用?
看完電影不由得感到男主齊銘很渣。他同易遙從小便是鄰居,那種好卻是會被人誤解為愛情。可當被易遙問及另一個女孩的感情的時候,他卻說這是不一樣的。如果你只是如同妹妹一般對待一個女孩,那么千萬別讓她誤會。你那摸頭殺,那每天的陪伴,甚至為了她去偷父親的錢。做了這么多,到頭來卻說你不愛她,真是可笑。
比起齊銘,男二顧森西是光,他承包了整部電影的笑點。他對易遙的鼓勵和那些可愛的小男生動作引起了電影院人的笑聲。痛苦中的甜,是易遙的希望。她說,你的西,如果是希望的希該多好。我們都會愛上這種陽光般感覺的男二吧,因為快樂讓人無法拒絕。故事的結(jié)尾是給了希望的,不劇透。
不得不說,《如何》《再見青春》《給媽媽》這幾首配樂,都是很動人的。特別是《給媽媽》響起的時候,女主對母親那一刻的感情,讓人動容。我們在陷入困境的時候,有時候會不敢向家長求助。那是長輩的權(quán)威,我們不曉得他們會不會支持我們,還是更加不堪的大罵。女主的母親牽起她的手昂首挺胸走過小巷子的時候,我們明白親情是永遠抹不掉的。
好久不看青春片,看完寫了這么長的感悟,只因它是有些不同的。終于可以換一種風格和角度看待國產(chǎn)青春片,它不再只看到青春之光,而是放大那些陰影底下的傷,讓我們看到了更加真實的世界。
悲傷逆流成觀后感河篇4
“唔……”這是什么聲音啊?原來是同學們被這一部《悲傷逆流成河》的電影給感動了。
這部電影的大致內(nèi)容是這樣的:易遙得了病,被唐小米散播了出去,之后被全校同學欺負。在顧森西的幫助下,她懂得了反擊。但是唐小米卻得寸進尺,要陷害易遙,唐小米做出欺負顧森湘的舉動,可是顧森湘卻失足摔死。之后全校人都以為是易遙將她害死的,讓她更加痛苦,便打算跳河自殺。隨后顧森湘趕到將易遙救了上來。
我看了這部電影之后感到十分生氣和憎恨:生氣是因齊銘明明看到易遙被欺負卻在一旁眼睜睜地看著。我覺得他就是一個英俊帥氣吊炸天的吃瓜群眾而已。我憎恨是因為唐小米自己被人欺負就算了,居然還要拉上易遙一起被欺負。
如果是我被欺負的話我會以牙還牙,直接一巴掌扇過去,甚至再用力地踢他一腳。我會在想:你下次再敢惹我的話,我把你打成“稀巴爛”。
但是如果他比我強大的話,我會如同閃電一般的速度沖到辦公室,對老師說:“他(她)欺負我。”
這個故事讓我感覺到我們的生活若是被人欺負之后得忍住。但別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話我們就得告訴自己的家人。同時也告訴了我們不能欺負別人,不然痛苦的是你,也就對應了“害人則害己”的道理。
悲傷逆流成觀后感河篇5
看完《悲傷逆流成河》整個電影,印象深刻的有幾個片段。
一個是女主角最終在河堤中間的對白,尤其是那句:殺死顧森湘的兇手是誰,我不明白,可是殺死我的兇手,是你們(大概的意思是這樣的吧,具體的已經(jīng)記不清了,原諒我已經(jīng)這把年紀了,記憶力不行了)。在我們生活中,其實很多這樣的人存在,不明其之所以然,只是因為大家都這樣說,如果自我不這樣,就會怎樣怎樣樣,于是有意或者無意的做著看起來無傷大雅實則讓受體方耿耿于懷無法忘卻的痛苦。
看到這一段的時候,一些以為早已忘卻的畫面,一樁樁一件件仿佛又重此刻眼前。我以為不去想,經(jīng)過時間的消磨,就會被淡忘被抹去。事實上經(jīng)過時間的洗禮,那些不愿想的事情并未真正的消逝,而是在發(fā)酵,在等待一個適宜的時機,被點燃后便一發(fā)不可收拾。此時想起魯迅先生說過的一句話:真正的勇士敢于正視淋漓的鮮血,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是的,我們要去直面那些悲傷或者自我的弱點。
其實我是很恐高的,坐個高點的電梯都會覺得頭暈,不敢靠邊站,坐個觀光電梯也要閉著眼睛,戰(zhàn)戰(zhàn)兢兢。之后的有一年,覺得這樣下去不是個辦法,我應當要去努力克服它。于是我定在了自我的一年計劃里面,開始有意的訓練自我,此刻起碼坐電梯不怕了,能夠享受做觀光電梯外的風光。因為活著已經(jīng)很不容易了,所以盡量給人以溫暖。
另外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是易遙的媽媽去了學校之后,明白易遙的病,帶易遙去看病的那一段。我想只是每個人的表達方式不一樣,存在即合理。此刻的這個世界,人們最求的不僅僅是生存,而是生活。欲望越多,所要付出或者承受的就越多,隨之而來的就是人也會越浮躁。長大后的我們都想回到小時候的單純歡樂,可是我們都回不去了。畢竟我們不是孫悟空,從石頭縫里蹦出來的。我們慢慢長大,父母在慢慢變老,慢慢的父母的擔子逐漸的落在了我們自我的肩頭上。父母在,不遠游。細細想來,是很有道理的。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是在食堂,易遙走過去,其實并沒有碰到那個男同學,他自我不細心碰到了別人弄臟了衣服,卻要怪罪到易遙的頭上。顧森西是教易遙反擊,齊銘是不問青紅皂白責怪易遙。我想這大概是一個信任與意志堅定的問題吧!
還有一個印象深刻的畫面是岸堤邊,齊銘問易遙怎樣得病的時候,易遙情緒的爆發(fā)。兩個人生活狀態(tài)一幕幕的比較。確實我們提倡的是人人平等,可是人與人之間,終究還是存在差別的。真的已經(jīng)困到不行了,想起小學何教師教的一句,寫作文最重要的要寫出真情實感。也許這也早就已經(jīng)融入骨髓了吧!
悲傷逆流成觀后感河篇6
《悲傷逆流成河》這電影講述了校園霸凌,男孩女孩之間感情的故事。
當這個電影還沒出來的時候我一直很期待,它是改編郭敬明的同名小說。我一開始被吸引是因為全是新人演出。
去電影院看的那天,我特地選了第二排的位子,想離熒幕近一點。
影院一黑,先出來的是一棟棟老建筑,小胡同里,鄰里之間離得很近,女主易遙,從小父母離異,他的媽媽靠幫別人按摩而得到錢。男主齊銘家庭和睦,成績好,又是學校里的校草。易遙和齊銘是鄰居,易遙暗戀齊銘,而齊銘總是當她是朋友,他喜歡顧森西的姐姐顧森湘。
易遙的媽媽絲毫不想讓她看到她的工作或者是讓她間接沾染上,可是不幸的是易遙因為一條毛巾染上了疣病,后來也就因為這種病,使得同學們她展開了一系列的欺負,會有的同學往他身上撒紅墨水,會往他頭上粘口香糖,會拿他的錢花等等。
后來易遙遇上了陽光男生——顧森西,他教易遙如何去還擊,始終陪在身邊,而齊銘只會因為易遙的還擊而生氣,他不知道易遙經(jīng)歷了什么,站在自己的角度去看待一切事物,當他知道易遙得了疣病的時候他會質(zhì)疑易遙是不是做過一些什么,而顧森西不會。
易遙在還擊的時候,惹惱了唐小米,而遭到唐小米的欺負,她叫人把易遙約出來,由于易遙轉(zhuǎn)發(fā)的那條短信,顧森西的姐姐顧森湘,來到廢棄的后校區(qū),顧森湘進去時小心翼翼,看到一個男的走了上來,拼命往上跑,跑到了天臺,想再往后走,碰到欄桿,可是欄桿已經(jīng)腐化,顧森湘就這樣從樓上跌下來摔死了。
唐小米接到顧森湘死亡的消息,震驚的說不出話。在警局,易遙不停的哭著解釋不是她干的,所有人都冷漠的從她身邊經(jīng)過。
在還沒查清楚真相,大家就說易遙是殺人兇手,這個時候顧森西已經(jīng)不會再出現(xiàn)在她身邊了,因為他的姐姐間接被她害死了。而齊銘直接就認定是易遙故意為之。易遙絕望了,以死證明自己的清白,在大家眼皮子底下跳入了河里,在易遙跳入河的時候,老師攔住了齊銘,卻攔不住顧森西。岸上的人都在喊顧森西快回來,卻沒有一個人喊易遙快回來,這是全片最悲傷的一刻,那種悲傷,是隱形的,只有真正懂的人才懂。
齊銘不是老師攔住了他,而是自己攔住了自己,老師攔不住顧森西是因為他可以為了易遙放棄所有。
雖然最后的最后,顧森西也跳了下去,卻也只是撈回了一具已經(jīng)漸漸冰冷的尸體……正如易遙所說,殺死她的是所有人,也包括她自己。
在電影最后還采訪了幾個曾經(jīng)被霸凌的學生,校園霸凌是真實存在的,只不過有些是表面有些是暗地里。
在電影里大家你一言我一語都是在嘲諷易遙,大家總覺得說這些沒事,可從來沒想過別人因為你的話而產(chǎn)生什么樣的影響。別人做什么自己就跟著做什么,從不考慮這樣帶來的后果。
最可恨的是唐小米、最懦弱的是齊銘、最無辜的是顧森湘、最溫暖的是顧森西、最有愛的是媽媽、最絕望的是易遙。這就是網(wǎng)友對電影里的人物的概括。
悲傷逆流成觀后感河篇7
《悲傷逆流成河》,原著郭敬明,如果沒記錯他應該是在我們初中時流行的作家。我之前其實迷戀過的他的文字,辭藻華麗,每一個字都很美。但是堆砌到一起之后,只讓人覺得疲憊,沒有意義。所以當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我內(nèi)心絲毫沒有波瀾甚至想翻白眼。直到看了李銀河教授的推薦影評,說是與校園欺凌有關,才決定去看一看。9月21號看的電影,現(xiàn)在寫觀后感著實有點晚。我就簡單地從劇中的五個角色身上來說說我的感受——
女主易遙,父親似乎是早逝,母親因生計所迫淪為暗娼,收入微薄,生活貧困。每天籠罩著易遙的是哭泣、呻吟、咒罵、貧困、絕望交織的噩夢,在無知無辜的情況下染上了疣后在學校更是受盡欺侮。她的生活似乎一絲光亮都沒有,最后被誣陷為殺人犯時易遙在河邊情緒爆發(fā)的那一段話將電影推向高潮,當然她講完之后毅然決然轉(zhuǎn)身跳入河中,也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從易遙這個人本身的遭遇我可以看出那些施暴者和旁觀者的心態(tài)。他們的生活原本就安穩(wěn)舒坦,可能最大的煩惱也就是考試名次。對易遙潑紅墨水,把剩飯剩菜倒在易遙的餐盤里,從樓上往她身上潑冷水等等甚至更過分的行為,對這些人來說只是個玩笑。施暴者認為易遙不該太計較,因為他們只是鬧著玩兒;旁觀者覺得真有趣,反正她也不反抗,我也玩玩看好了。
不存在旁觀者,全都是施暴者。因為趨利避害的本能,因為覺得不會承擔任何后果,因為無聊沒事做,因為這些原因就去插一腳對別人實施侵害手段的人,真是太惡心了。膽小怕事,冷漠惡毒,自私愚蠢。 “誰殺了顧森湘我不知道,但是殺我的,今天可就全在這里了。”
男主齊銘,家境殷實,家庭和睦,聰慧勤奮,乖巧俊秀,整個兒一別人家的孩子。似乎對易遙有好感,也許是把她當做親妹妹來看(慣用臺詞),喜歡顧森湘。不得不承認,在顧森湘出現(xiàn)之前,齊銘對易遙確實照顧有加,是每個女孩心中夢寐以求的王子形象。但也正是因為他,易遙遭人嫉恨,開始受到欺侮。也正是這個節(jié)點,顧森湘開始出現(xiàn)在齊銘的視線內(nèi)。
作為班長,齊銘竟然對易遙受到的欺凌一無所知,讓我覺得安排給他的職位很諷刺。他甚至在易遙反擊時責怪易遙,對鼓勵易遙反擊的顧森西也從頭到尾給予否定。最讓我覺得不齒的是最后易遙跳河,顧森西不顧眾人阻攔跳進河里把易遙撈了上來,而班長大人被兩個同學拉住沒有掙脫開。
我不相信他沒有力氣掙脫那兩個人,他只是從心底里不相信易遙。齊銘是曾經(jīng)給過易遙光明,也最終親手把易遙推向深淵的人。顧森湘是一個完美人設,前兩幕出現(xiàn)的時候我誤以為這是個白蓮花,后面才了解這個女孩子簡直是人生贏家——從國外轉(zhuǎn)學回來,成績優(yōu)異,相貌出眾,老師父母的掌上明珠,與弟弟顧森西的感情也令人羨慕。
與齊銘算是兩情相悅,對易遙也沒有偏見,不顧及流言和非議,給予易遙幫助。好像所有美好的詞匯都能用在顧森湘身上,我提出這個角色的原因是她印證了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悲劇就是把美好的東西毀滅給人看。”顧森湘為了不受__,從樓上失足掉落。不知道其他觀眾是什么感受,我直到現(xiàn)在還記得她掉下去的最后眼里映著的月亮。
唐小米的家境富裕,在班里拉幫結(jié)派,易遙在學校受欺侮的暗中領導者,也是顧森湘一案的始作俑者。很多人認為她是因為暗戀齊銘所以一路跟蹤易遙,發(fā)現(xiàn)易遙的秘密并散播流言。但唐小米自己也是校園欺凌的受害者,她很有可能是在易遙身上找到了自己受欺凌時抑郁著的情緒發(fā)泄口。
轉(zhuǎn)學了之后像是角色轉(zhuǎn)換一樣,在原先的學校她是任人宰割的魚肉,轉(zhuǎn)學之后好像成績不錯又懂得拉攏人,便成了可以舉著刀的人。唐小米本應是最能體會到易遙痛苦的人,卻毫不猶豫地舉起刀,把自己原先的痛苦發(fā)泄到易遙身上,可憐又可恨。
林鳳華,可能大家看到這個名字的時候會想,這誰啊?我也是了解了一點原著之后才知道,這是易遙媽媽的名字。母愛是永恒的話題。前面出場的時候,黯淡無神的面容,不肯給易遙買校服,做著低賤的工作,無時無刻不在罵易遙“賠錢貨”、“你怎么不去死”、“我怎么生了你這樣的女兒”······種.種疊加,沒法對這個女人產(chǎn)生好感。
但是當我看到易遙找到了一個放錢的信封,里面有毛票有整鈔,上面寫著“遙遙的學費”。一個用了那么多惡毒詞匯罵易遙的女人,在心底里還是叫她遙遙。原著里易遙還因為齊銘沒有備注她為遙遙而難過,而她心里那個可恨的爛透了的女人卻用自己的方式叫了她遙遙許多年。林鳳華在得知了女兒生病的真相后,扇了自己一耳光,站起來牽起易遙的手:“走,媽媽帶你看病去。”鏡頭給了母女倆牽著的手一個特寫,然后以易遙的視角慢慢上移到媽媽的背影,再到簡單挽起的黑發(fā)中夾雜著的幾根白發(fā)。
易遙的眼角有淚,我在觀影席上終于也憋不住眼淚了。“神摧毀通天塔,只留下一個密碼,名字叫做媽媽。”在世俗庸碌強迫易遙別再負隅頑抗的時候,逆流而上的不是悲傷,是媽媽。上帝無法無處不在,所以創(chuàng)造了媽媽。是我們,把媽媽硬生生逼成了凡人。
悲傷逆流成觀后感河篇8
《悲傷逆流成河》這部電影講述了學校霸凌、少男少女之間的情愫故事。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想必就是女主人公易遙因不堪重負選擇跳河自殺時所說的話了吧。
她說,“也許許多年后人們在回顧這一生時,會忘記自我以往所做的惡行,沒有人會在意以往在他們的生活中曾出現(xiàn)過易遙這樣一個小插曲。或許,很多人在向朝著我丟紅色墨水時、把自我的剩飯給我吃時、甚至扒我衣服的時候,他們都覺得這只是玩笑,有什么大驚小怪的呢。我所遭受的種.種傷害,就算所有的人都會忘記,受害的當事人也不會遺忘。殺死顧森湘的兇手我不明白是誰,但殺死我的兇手,你們都應當明白是誰。”
對呀,確實是這樣。經(jīng)歷過學校暴力的人就像以往被人用刀割了一道深深的疤痕一樣。多年過后,疤痕仍然會存在。即使人們努力的想要把它遺忘,但低下頭還是能看到。只是刻意的不去看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即使手上的疤痕能消失,那心里的疤痕呢?電影里的女主角生活在一個黑色的世界里,好像所有的苦難都是為她一個人量身定制的一樣,在這樣的生活里,她忍受了種.種的不堪與苦痛。
但還好有一些陽光的人一向在她身邊不離不棄,還教會了她要如何反擊。這個人,就是男主顧森西。他說,“有些人,就是看到你的弱小才會欺負你。對待這些人最好的辦法就是還擊。一個人,要勇敢起來,才不會被那些別有用心的人欺負。”經(jīng)過這一系列的事情,易遙最終慢慢的變得自信起來,開始相信“太陽也會從西邊出來”這句話了。
最終,請讓我用小說里的一句話作為結(jié)束語。“生活里到處都是這樣背上的隱喻。就算我墜落比塵埃更微弱,被夜色分割再被絕望撕扯,就讓我等著悲傷逆流成河。”期望那些正在遭受或者是已經(jīng)遭受過學校暴力的人,能勇敢的站出來為此發(fā)聲。期望那些釀成學校暴力的元兇能夠早日悔過,向那些受害者送去真摯的歉意。
悲傷逆流成觀后感河篇9
“唔……”這是什么聲音啊?原先是同學們被這一部《悲傷逆流成河》的電影給感動了。
這部電影的大致資料是這樣的:易遙得了病,被唐小米散播了出去,之后被全校同學欺負。在顧森西的幫忙下,她懂得了反擊。可是唐小米卻得寸進尺,要陷害易遙,唐小米做出欺負顧森湘的舉動,可是顧森湘卻失足摔死。之后全校人都以為是易遙將她害死的,讓她更加痛苦,便打算跳河自殺。隨后顧森湘趕到將易遙救了上來。
我看了這部電影之后感到十分生氣和憎恨:生氣是因齊銘明明看到易遙被欺負卻在一旁眼睜睜地看著。我覺得他就是一個英俊帥氣吊炸天的吃瓜群眾而已。我憎恨是因為唐小米自我被人欺負就算了,居然還要拉上易遙一齊被欺負。
如果是我被欺負的話我會以牙還牙,直接一巴掌扇過去,甚至再用力地踢他一腳。我會在想:你下次再敢惹我的話,我把你打成“稀巴爛”。
可是如果他比我強大的話,我會如同閃電一般的速度沖到辦公室,對教師說:“____他(她)欺負我。”
這個故事讓我感覺到我們的生活若是被人欺負之后得忍住。但別人一而再,再而三的話我們就得告訴自我的家人。同時也告訴了我們不能欺負別人,不然痛苦的是你,也就對應了“害人則害己”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