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問》觀后感300字
寫觀后感也是一種很好的反思和總結的方式,可以幫助你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思考方式和觀點。優秀的《葉問》觀后感300字應該是怎樣的?快來學習《葉問》觀后感300字的撰寫技巧,跟著小編一起來參考!
《葉問》觀后感300字篇1
沒能在電影院看《葉問》我感到很可惜,但是數定電視還是讓我這“武癡周”過足了功夫癮,同時也過足了“站癮”因為我在看《葉問》時用標槍把我家電燈罩擊碎了。
《葉問》這部電影主要講了:功夫盛地佛山有詠夫拳大師葉問,他雖然武功高強卻十分低調,不收徒弟,只在家里與朋友私下切磋。一天金山找來佛山開武館,為了證明自我的實力,他打遍了佛山所有的武館,都勝利了。隨后他來挑戰葉問,被葉問打走,于是葉問成了佛山名人,但好景不長,小日本入侵了并強占葉家房產,葉問只能去打工賺錢。鬼子三蒲想看中國功夫,于是到葉問打工的煤場找會功夫的人挑戰日本空手道,勝利的能夠拿到一包白米。和葉問一同打工的武癡林一去不返,于是葉問也去挑戰,葉問毫不費勁地干掉十個日本人,三蒲想和葉問對決而葉問卻再也不去。金山找一幫人在山上當了劫匪打劫葉問朋友的布場,一幫人被葉問打退。金山就告訴三浦葉問在布場,于是葉問被抓了起來,與三蒲對決,三蒲的手下威脅葉問說:“如果你勝了,就用槍把你打死”,但在武場上,葉問毫不留情把三蒲當成木人樁來打三蒲被打得不省人事,雖然翻譯官李釗極力反抗,但三蒲手下還是開槍打了葉問,而李釗最后也用槍打死了三蒲的手下,為 葉問報了仇。
整部電影制作地十分好,尤其是葉問揍小鬼子時骨頭的斷裂聲十分逼真,大快人心,最后那個字幕也十分好,用雙拳喚起中國人的團結心。
《葉問》觀后感300字篇2
公司在五一前的這份厚禮,還是不錯,很少陪妻,借此機會,也可手牽手一次,重拾昨日的溫馨,其樂融融。
如果《葉問》是在日寇侵華時,彰顯了中華民族不甘屈辱的精神,一種民族意識的覺醒。那第《葉問2》則更突出了中華武術的貴在中和、不爭而爭的精髓。
這次由洪金寶親自操刀擔剛武指的《葉問2》顯然擺脫了第一部單打獨斗,但我個人還是更欣賞打斗細節的處理,因為在對打的細節才更能顯示人物的內心世界。
我認為,《葉問2》成功之處在于很好把握的觀眾的需求,這部投資不高,據說票房已超過1億的電影可謂風光無限,在賺足了銀子之后,還捎帶給觀眾上了一課,讓你的“愛國情結”再一次盎然。
劇中的臺詞,“中華武術。貴在中和,不爭之爭;最終葉問說出的“人的職位有高低之分,但人格無貴賤之別”。喜劇元素洪金寶對胖兒子說的:你最金吃得越來越少了,當心這樣會瘦下去,雖有雕琢的痕跡,但卻充滿了生活情趣。
昨晚的影院掌聲不斷,當然,這些多是年青人或小孩。就其葉問愛國愛武愛家愛老婆愛徒弟而言,不失為一好師父。真實的情景,我沒去探究,但進影院是找樂的,捎帶還能悟到點東西最好,當然,對于影幕上葉問這個完美形象,還是有很多學習的地方,忽然覺得對自我的太太親人做得還不夠好,便想昨晚既有了歡樂,還悟到應多些愛心和職責。
群打的場面不夠嚴謹,不耐看,遠不及圓桌打斗精彩,就我個人喜好而言,我還是比較偏好洪金寶和甄子丹的圓桌對決場面,因為從功夫片角度來說,這樣兩個功夫片的代表人物在銀幕上的終極對決,估計以后是很難再見到了。如同當年的《功夫之王》中李連杰對成龍一樣,洪金寶對陣甄子丹不但噱頭十足,并且確實是給觀眾,異常是喜好功夫片的觀眾供給了一次難以忘懷的觀影體驗。另外在攝影、音效方面較第一部還是有了提高。
從結尾的第一部詠春拳對空手道,到《葉問2》國術對拳擊,不但避免了觀眾的視覺疲勞,相比《葉問》中葉問幾乎秒殺日本軍官的打斗場面,《葉問2》中葉問大戰英國拳王的場面就堪稱跌宕起伏了。較之而言,我倒覺得第一部的對打更精彩,表情更豐富。
有些遺憾的是釋小老和樊少皇沒出什么彩,
排除商業的成功,《葉問2》較第一部并沒有太大的突破,對于大部分電影觀眾來說,這樣的一部電影足夠激發他們的觀影熱情,能有所獲,便不錯了,畢竟,影片我不們不能苛求太多。
《葉問》觀后感300字篇3
周末,有時會帶寶寶去影院看電影,至于看什么電一影,當然是我先篩選(把暴力的恐怖的過濾掉),然后再由他選擇,今日,他就選擇了《葉問》,葉問是李小龍的恩師,寶寶喜歡李小龍,當然會選擇了,呵呵!我看了電影簡介,感覺葉問自信低調做人很有人格魅力,讓寶寶感受當時的愛國氣氛也不錯,就當一次愛國教育吧。
故事講述的是:一九三零年代,中國武術之都的佛山,武風頂盛,各門各派為廣納門徒,經常團體比斗以顯實力。葉問習得一身武藝但為人低調,故未有設館授徒,只待在家中與友人閉門切磋、鉆研武術。好景不常,中日戰爭爆發,佛山淪陷,葉家大宅被日軍強占,葉問被迫帶著妻兒移居廢屋。葉問一家生活艱苦,但葉問仍進取應對,一改闊少的態度,到煤炭廠當苦力,自力更生。眾中國人默默耕耘之際,一批日軍卻前來生事,陪伴著日軍主任佐騰旁邊的翻譯官,竟是昔日的佛山巡警李釗!日本將軍三蒲是一名武癡,故以白米作獎賞,邀請中國人到打斗場與日軍切磋,藉以觀摩中國武術。
葉問的好友武癡林于打斗場內侮辱三蒲,被活生生擊斃!葉問為尋找武癡林,到打斗場查看,甫一進場即見廖師傅被佐騰無理射殺!葉問遂把心中悲憤于打斗場上發泄一出來,以一敵十,痛擊日本人!三蒲對葉問的身手大為欣賞,并表示期待與葉問一戰。三蒲帶兵至棉花廠捉拿葉問,要求葉問向日軍傳授中國武術。葉問不甘作漢奸,且欲替中國人挽回尊嚴,遂公然挑戰三蒲,要以雙拳喚起中國人的團結心。三蒲自視甚高,為保名聲毅然應戰。葉問未知已身陷危機,以詠春力戰三蒲的空手道,二人在擂臺上展開激烈生死決戰……
佐騰看到三蒲被打敗竟暗設埋伏,還好被李釗(給日本人當翻譯,可是也算愛國的中國人)及時發現阻攔,射出的子彈沒有射中葉問的要害部位,但還是受傷倒下了,那一瞬間,人群沸騰了,紛紛用自我的拳頭跟日本兵進行株死搏斗,他真的用自我的詠春拳喚醒了中國人的團結心,看到那情景,我的內心也沸騰了,沸騰到淚水充滿眼眶,我聯想了好多好多,奧運、圣火傳遞、四川地震......
我被葉問的人格魅力征服了,好一個低調自信有愛國情結的男人!電影里有一句話:“世界上沒有怕老婆的男人,僅有尊重老婆的男人!”呵呵!這可是葉師傅說的哦!也喜歡甄子丹,之前看過很多他演的電影,可是沒有什么特殊感覺,只明白他有點帥,我常常會因為一個主角而喜歡某一個明星,因為喜歡葉問這個主角,所以喜歡甄子丹。
《葉問》觀后感300字篇4
從葉問第一部的問世到如今上映的第三部,轉眼已經過去了八年的時間,期間也有不少有關葉問的影視作品出現:梁朝偉的《一代宗師》、廖凡的《師父》、杜宇航扮演的青年葉問和黃秋生扮演的老年葉問等版本,但都不及甄子丹塑造的葉問的形象深入人心。
《葉問3》堅持了前兩集的年代感,只是一這集舍棄了煽動觀眾情緒的民族主義,看不到主角以往的高大上,真正回歸到葉問人物和家庭本身,顯得更加人性化。
其實《葉問1》中就有體現家庭這一主題:葉問對上門挑戰的金山找說:“這個世上沒有怕老婆的男人,僅有尊重老婆的男人。”葉問因為亂世戰禍一家人溫飽都成問題覺得自我沒用的時候,妻子張永成對他說:“我不管外面的世界怎樣樣,我只明白,我此刻很幸福。
一家人不分開,就什么問題都沒有。”《葉問2》中洪鎮南要在家中與葉問決一高下,葉問在打斗間碰到身后吃著超大棒棒糖的洪鎮南的小胖兒子而趕忙將他救起,這時候洪鎮南的妻子攜著眾女兒叫他吃飯,葉問問洪鎮南是和家人吃飯重要還是切磋重要《葉問3》中當小兒子葉正面臨危難的時候,葉問更是不惜放下顏面,屈膝相求;電梯那場對泰國高手的打戲,張永成躲在葉問身后,沒有一絲畏懼,那是因為她深信這個沒有她高的男人能給她足夠的保護;在與張天志爭奪詠春正宗,事關武林地位聲望的重要時刻,葉問卻置身事外,毅然選擇和病入膏肓的妻子去歌舞廳翩翩起舞。
所有這些設計,無不是為了塑造葉問把家人擺在第一位,視功名利祿為塵土的居家好男人形象,并且相比前面兩部,這個點被完全放大了,讓整部片放下了家國大義,徹底回到親情當中,結尾那句“無論如何,最重要的是身邊的人。”,鏡頭對向階梯上兩個偷偷觀戰的小孩的一幕,更是起到了畫龍點睛的作用。
而比較史實中張永成與葉問的永別,片中的葉問明白妻子身患絕癥后,悉心陪伴愛人度過生命的最終時光的改編也算圓了她一生的遺憾。《葉問3》從前兩部的國恨家仇、民族大義回歸到尋常人家的兒女情長、溫情脈脈。你說它沒有遠見抱負,不夠主旋律,我卻喜歡它的劍走偏鋒、返璞歸真,比起以往的俠之大者,為國為民的臉譜化形象,我看到了一個顧家的一代宗師的俠骨柔情。
《葉問》觀后感300字篇5
完結篇沒有葉問第一部那么驚艷。依舊設計了多場葉問與各類高手過招、打擂臺的情節,看得很爽。雖然知道情節可能是虛構的,還是忍不住回來查了一下歷史,發現葉問確實是跟日本憲兵隊的高手打過,而美國人之類的,并沒有真正在擂臺開打。電影有意把葉問塑造成人民英雄、時代英雄,葉問作為電影的主角也應該是最強的。所以, 電影嘛,肯定要把葉問夸張和虛擬化,不然就不夠戲劇了。
電影里面有一場戲我有些動容,可能是年紀大了淚窩淺吧。就是葉問打越洋電話給兒子,兒子得知父親得了癌癥后,在電話那頭說會聽話、要父親早點回來的那段對話。這一段,雖然年輕的演員表演有些青澀,不過我能體會到大洋彼岸那頭一個老父親的關心與擔憂。葉問作為父親話不多,只是緊緊的叮囑幾句,對兒子的一切關懷,都隱藏在行動里,不明說卻盡在不言中。這種克制式的父愛,不知道是不是葉問作為練武之人獨有的表達情感方式。
吳樾飾演的萬宗華,從開始對葉問的誤解,到后來二者產生共鳴,惺惺相惜,二者結下深厚的情誼。葉問第一次見萬宗華,倆人意見不合卻不大肆爭吵,而是在圓桌上進行輕微的武力僵持。這一幕,讓我想起了第二部和洪金寶在圓桌上驚險對打的經典場景。圓桌玻璃兩端的均勻震碎,也寓意著二者武功不分高下,為后期二者在中華總會比武時難分高下,埋下了伏筆。而葉問也重申自己的觀點,即比武分輸贏意義不大,應該團結一致,把中華武術發揚光大,一致對外抵抗不友好的洋人。
結尾用閃現的方式,快速回顧了葉問系列的精彩片段,讓我很是觸動。想想葉問就要完結了,葉問年紀大了得癌去世,讓人很是傷感和不舍。看到張天志、看到去世的妻子張永成,令人懷念的一幕幕襲來,終將塵埃落定。也告訴我,葉問系列是時候結束了,但葉問的故事,還永遠留在我心里。電影對葉問塑造的勇敢又愛國,長情又戀家的形象,與真實的葉問雖有出入,但不影響葉問在影片故事中的美好人設。甄子丹飾演的葉問,這個容貌與形態之根深蒂固,我想,我是很久都揮之不去了
《葉問》觀后感300字篇6
說起中國功夫,人們不難想到李小龍,成龍……,但還有一個把詠春拳練習得出神入化的人——葉問。
說起葉問,人們就會想起電影《葉問4》中那將中國功夫傳入美國,想將中國功夫融入到美國生活中去的艱難經歷,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傳入美國的葉問。
影片中不怕困難的葉問;打破中國功夫不可外傳的.舊觀念李小龍;擁有一顆熱愛祖國的赤子之心的萬宗華……他們這種品質就像剛剛升起的太陽一樣,照耀著我的心靈。
葉問中那種被美國人打趴下仍咬牙切齒的站起來,與外國人再次比拼,就算打成重傷也不怕,努力去給中國爭一口氣的精神,使我驚嘆。這不正是新中國所缺少的精神嗎?這不正是中國所希望擁有的正義嗎?這不正是中國需要的武林夢中國功夫夢嗎?于是,我暗下決心,一定要好好學習,努力學習科技知識,為中國領先科技發揚光大,超越世界各國而努力。
但看到結局,我傷心極了。葉問最終因為頭癌逝世,享年79歲,我為這愛國之才的逝世感到惋惜。在那樣的環境下做出這樣的英雄舉動,不畏懼死亡,那種骨氣,都從他身上表現了出來。我要發揚他這種愛國精神,將來報效我的祖國!
《葉問》觀后感300字篇7
中國歷史史冊上,有岳飛“壯志饑餐胡虜肉,笑談可飲匈奴血”的宏圖大志;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的滿腔熱血。他們的英雄行為將永垂史冊。
這,是中國人民慘受欺凌、踐踏、蹂躪的屈辱歲月。
國破家亡,民不聊生。葉問也和許多的百姓到煤場里去做苦工,駐扎當地的日本軍官來挑釁中國人去比武,贏了的一方,獎賞“一袋大米”。想一想都明白,日本人真有那么好心讓中國人與他們公平競爭,然后,乖乖獎勵給獲勝的中國人“一袋大米”嗎?
結果不言而喻。可在這樣一個連飯都吃不飽的時代,盡管每一個人都心知肚明,但他們還是經不住誘惑,義無反顧的去了。一個、兩個、三個,越來越多的人去了。但是他們都沒有回來。雖然葉問有一手好拳腳,可他根本就不期望從日本鬼子那兒得到任何好處。但是,他為何也去了呢?葉問看到了這樣一幕:
一個面如土色中國同胞,紫檀色的淤血溢滿眼眶,殷紅的鮮血正從鼻孔淌出。看樣貌是和日軍較量過了,他正準備帶著自我的戰績離開。“啪”的一聲,使空氣都凝固了,全場鴉雀無聲,所有的生命在那一剎那好象全都停止。只彌漫著正在吞噬氧氣的“硝煙”、正滴在米袋上的鮮血,那是生命的籌碼呀!
一旁的葉問臉色儼然。
他,被驚觸了。他以一敵十,要明白,他骨子里流出的那把霸氣,他的拳腳,無人能及其也!看了他的功夫,讓那個日本軍官無比欽佩,向臺下扔了十袋米,可葉問視而不見,大義凜然的拿起了那袋占著鮮血的米,走出了那片陰霾之地。因為他從來就不是為米而來的,他是為了警醒日本人,中國人是有尊嚴的,中國人不是可任人欺凌的,中國人總會站起來,頂天立地!
從那以后,那個軍官到處尋找葉問,要求他把中國功夫全都交給日本人,葉問的堅定不移,葉問的毫不動搖,再次給了小日本一個有力的回擊。我們中國的武術從來就不是用來欺壓別人的,中國功夫包含著儒家的哲理,他們日本人永遠不配。葉問選取與日本軍官展開一場比武大賽。可另一位卑鄙的軍官害怕他們輸,竟私下威脅,回應的是譏諷一笑。
第二天,臺下到處都是中國人,他們的無奈眼神中又流露出期望。一個漢奸開始講話,臺下是一陣唏噓,都在罵他狗漢奸。
臺上的葉問,從自性中流出一種大氣和剛勁,讓人看起來就不由退后幾步。他三兩下就將那個日本軍官按在一個鐵桿上,把日本人的頭、腹、胸當作平日里練功的用具,使出全身的力氣,仿佛要將他們日本人所欺壓給我們中國人的一切恥辱都回擊給他,他的每一拳,每一腳,都讓人振憤,我也油然而生一種情懷,和熒幕里的人一齊呼喊。我感受到了大家沖破羈絆、掙脫束縛的強烈欲望。
當葉問勝利的那一刻,全場死一般的寂靜,而后,便是一片生的雀躍。那一刻,撼人心弦。